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7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地改革
分类号:
F321
页数:
2
页码:
256-257
摘要:
县内土地改革是在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土地回赎的基础上进行的。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结构
经济体制
农村经济
内容
县内土地改革是在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土地回赎的基础上进行的。
减租减息1939年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精神,全县展开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工作。减租实行“二五”减租(即按租额减25%),减息和雇工增资视各地情况而定。通过减租减息,减轻了农民负担。当时,第四区减租折粮34万斤,2200多户贫苦农民受益。1940年5月,根据泰西地委“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借粮斗争”的决定,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借粮和增资运动,共减租418万斤,减息折粮1054万斤,借粮338万斤,增资折粮150万斤。农民渡过了灾荒,发展了生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3年下半年,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十月指示》中关于抓紧减租减息和发展大生产运动的精神,在全县进一步开展了减租减息工作,执行“二五”减租政策。1946年在减租减息工作的推动下,雇工增资全面展开,雇农向雇主开展说理斗争。各地按劳力强弱,分3个等级制定工资(多数以粮计算)最低限额。安驾庄一带,1348名雇工即增加工资2.5万多元,粮食49万斤。边院一带437名雇工,增粮12.6万斤。
土地回赎1941~1943年,由于连续自然灾害和日伪军残酷掠夺,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饥荒。一些地主、富农借机囤积居奇,迫使农民廉价出卖和抵押土地。1944年5月,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首先在基础较好的第二、三、五、六区开展土地回赎。具体政策是:贫农、中农廉价出卖或典当给地主、富农的土地,一律按原价赎回;中农卖给中农,贫农卖给贫农的回赎50%;各阶层卖给或典当给汉奸的土地全部无偿退回。至翌年春,全县共赎回土地11903.5亩,其中第二区3945亩,第三区2865.5亩,第五区2523亩,第六区2570亩。1945年底,土地回赎工作结束,农民所失土地绝大多数回到手中。
土地改革 1946年7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全县开展土地改革。其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不可侵犯中农土地;富农与地主、大地主、中小地主、恶霸地主和非恶霸地主应有所区别;保护工商业者;对开明士绅及抗日军人、干部之地主家庭,应适当照顾等。1947年1月,全县土地改革形成高潮。从此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同年5月,开展了土改复查。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少数地方对地主分子“扫地出门”,不给出路,甚至乱打乱杀;有的地方侵犯了中农利益。1948年4月,县委纠正了土地复查中“左”的倾向及违犯政策的做法。对地主、富农严格执行在生活上留有出路的政策;对利益受侵犯的中农经济上给予补偿,缓解了阶级矛盾。
1950年秋,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又在新解放区的271个村开展土地改革。至年底,全县土地改革工作结束。翌年春,县委又进行了检查结束土改工作,并向农民颁发了《土地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中,全县共没收地主土地158951亩,受益者35678户,124891人。房屋15389间,受益者6153户,21023人。粮食11477348斤,受益者60600户,267850人。农具34438件,受益者41115户,178495人。牲畜192头。土改后,贫农人均土地2.03亩,中农2.53亩,富农2.11亩,地主1.44亩。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