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政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481
颗粒名称: 一、施政方式
分类号: D921.12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本文描述了施政方式中的会议制度,县长分工负责制,制定法规,调查研究,政务公开。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 机构组条例

内容

县人民政府的施政方式主要有会议制度、县长分工负责制度、制定法规、调查研究、政务公开等。
  会议制度:设县政府党组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县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现场办公会议。1953年8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党组,至1987年共9届。县长任党组书记,常务副县长任副书记,委员分别由4~10人组成。县人民政府党组是实施政务的领导核心。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遇有重大问题和紧急情况,随时召开。1950年5月,自配备副县长始有县长办公会议。1968~1980年,改为县革委主任办公会议。从1980年5月,恢复县长办公会议制度。一般每月召开2次,若遇特殊情况提前或延后召开。1939~1949年,县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未形成例会。
  自1950年逐步形成例会。由县长、副县长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并视工作需要提前或延后召开。战争年代,县长无固定办公地点,多根据形势需要实行面对面的领导。遇有突发事件,当场研究决定。建国后,县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向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完成某项重大任务或紧急任务,则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由县政府领导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当场研究完成任务的要求和措施,解决遇到的困难。
  县长分工负责制:1950年后,县长分工负责制逐步建立健全。县长主持县政府的全面工作,常务副县长协助县长处理日常工作,其他副县长分管农业、工业、文教卫生、财贸等各系统的工作,按照职责范围处理有关事宜。如遇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提请县长召开县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制定法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民主政府、县人民政府,按照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根据上一级政府的要求,及时制定颁发决定、决议、布告、通告、条例和命令等,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调查研究:这既是县人民政府施政的重要方法,也是县政府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县政府领导成员经常深入基层,或派工作组进行调查研究,以第一手资料和试点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1944年9月,为巩固、恢复抗日根据地,县抗日民主政府首先在基础较好的三区开展反奸、反霸工作,迫使罪大恶极的伪军政人员低头认罪。取得经验后,1945年10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屯头召开万人大会,动员全县人民反奸诉苦,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1984年6月,在企业体制改革中,县政府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县饮食服务公司、县印刷厂等7个单位,调查研究,进行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县企业单位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政务公开:在战争年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民主政府很多政务都是秘密进行。对诸如行政区划的变动,干部的任免调配,参军支前,处理罪大恶极敌伪人员等,有的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的公布于众。建国后,为了增加人民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救济粮款的分配,农业贷款的豁免,招生、招工、招干,干部立功受奖,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农转非等,采取张榜、通报等形式公诸于众。1987年,县政府、乡镇政府和大部分厂矿企业均建立了“政务公开栏”。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