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年龄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4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年龄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文描述了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和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以及人口再生产状况和劳动力负担减轻情况。
关键词: 人口年龄构成 人口地理学 肥城县

内容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0~14岁少年儿童276010人,占总人口653553人的42.2%;65岁以上老年人31997人,占总人口的4.9%,老少人口比例(65岁以上老年人与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之比)为11.6%,年龄中位数是18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0~14岁人口为254097人,占总人口842639人的30.2%,65岁以上老年人39276人,占总人口的4.7%,老少人口比例为15.5%,年龄中位数是22岁。按照国际通常划分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标准,1964年属“年轻型”,1982年属“成年型”。
  人口再生产状况,1964年普查中,15~49岁人口比例为42.8%,1982年达到54.29%,提高11.49%;50岁以上人口比例1964年为14.9%,1982年为15.6%,上升0.7%。全县人口再生产仍属“增加型”,开始趋向“稳定型”。
  劳动力负担减轻,每百名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负担非劳动年龄人口的系数明显下降。1964年普查总负担系数为89.1%,1982年为53.4%,下降35.7%。其中1964年负担少年儿童系数为79.9%,负担老人系数为9.2%;1982年负担少年儿童系数为46.2%,负担老人系数为7.2%。
  1964年全县70岁以上的老人19041人,其中80岁以上的308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9%和0.47%;1982年70岁以上的老人22879人,其中80岁以上的3892人,分别比1964年增加20.15%和26.28%。1982年人口普查中,全县唯一的老寿星是大董庄103岁的翟孙氏,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说话清楚,行动灵便,生活能自理。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县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为68.07岁。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