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病虫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37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病虫害
分类号: S43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建国前,蝗虫灾害严重。建国后由于不注重维持种植业内部生态平衡,病虫害种类增多,面积扩大。据1980年生物资源调查,境内农作物主要病害29种,虫害38种,
关键词: 植物 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内容

建国前,蝗虫灾害严重。建国后由于不注重维持种植业内部生态平衡,病虫害种类增多,面积扩大。据1980年生物资源调查,境内农作物主要病害29种,虫害38种,大体分以下几个类型:
  常发性加重类型 主要有粘虫、棉蚜、棉铃虫、地老虎、花生蚜、蛴螬、花生叶斑病、地瓜黑斑病8种。例如粘虫,50年代重点是3代粘虫,主要危害谷子。60年代一、三代均重发生,除危害谷子外,还危害小麦。70年代中期,三代粘虫发生严重,每年受害粮田10万亩左右。不但危害小麦,而且严重危害套种玉米。1979年全县发生面积达30万亩,造成串种玉米缺苗断垄,重者返种。
  常发性减轻下降类型 主要有麦叶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线虫病、蝼蛄、蝗虫、斜纹夜蛾、栗灰螟8种。例如,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50年代每年受害粮田7万亩左右,现已全部消灭。
  偶发性上升为常发性类型 主要有蚜虫、玉米螟等。如麦蚜,1975年前仅个别年度偶尔发生,但未造成危害。自1977年以来,已上升为常发性害虫。玉米害虫,由于耕作制度改革,扩大了寄生范围,致使危害较重。
  新发生蔓延类型 主要有小麦全蚀病、棉花枯黄萎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黄矮病、地瓜茎线虫病、谷子线虫病、玉米青枯病、地瓜烂根病、鼠害10种。例如棉花枯黄萎病,1979年前未发现,后来由于引种检疫不严,1980年全县受害棉田100亩。再如小麦全蚀病,1976年前未发现,自1977年开始蔓延。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