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22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95.24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西汉初置肥城县,距今2192年。二千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公元前530年肥子国被晋灭后,其族人(亦称白狄族)散居于境内,肥城因此而得名。
关键词: 肥城县 山东 沿革事件

内容

西汉初置肥城县,距今2192年。二千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公元前530年肥子国被晋灭后,其族人(亦称白狄族)散居于境内,肥城因此而得名。
  肥城置县前,商(殷)时期,属青州、徐州之域;西周时属兖州之域;春秋时属齐、鲁两国所辖;战国时,归齐国所辖;秦代为齐郡所辖。
  西汉高祖初年(前206年)始置肥城县,隶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
  东汉章帝末年(公元87~88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分辖。
  三国魏(220~265年)至东晋(317年前)归属同东汉。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后,境地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济北郡、东平郡分辖。
  南北朝宋(420~479年)肥城县故城设济北郡,境地分属卢县、蛇丘和富城县,隶属兖州。
  南北朝北魏,527年(孝昌三年)复置肥城县,并设东济北郡于肥城县城。
  南北朝北齐(550~577年)撤东济北郡,并于茬平县的济北郡,县境属之。
  南北朝北周,577年(建德六年)于肥城县城置肥城郡。
  隋开皇初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所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所辖。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所辖,隶属河南道兖州。627年(贞观元年)撤肥城县,并入博城县。666年(乾封元年)改称乾封县。668年(总章元年)复改称博城县。705年(神龙元年)再次改称乾封县。
  五代(907~960年)境地仍称乾封县,隶属充州。
  宋代(960~1279年)初为乾封县,后属奉符县、平阴县分辖,隶属京东西路、郓州。1115~1234年在旧肥城设辛寨镇,境地属平阴县、奉符县分辖,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
  1369年(明洪武二年)属济南府,隶属山东布政使司。
  清初,沿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1735年(雍正十三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
  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38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年2月属鲁西(第二办事处)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39年10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初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后属泰西专员公署。1942年10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鲁豫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9月,隶属泰西专区。
  1950年5月,肥城县归属泰安专区。1958年11月划归聊城地区。1959年7月改属济南市。1961年5月复归泰安地区。1985年3月隶属泰安市所辖。
  附:日伪时期行政区划 1938年属伪鲁西道所辖。1940~1945年属伪泰安道所辖。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