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道路绿地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182
颗粒名称: 4、道路绿地规划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
页码: 449
摘要: 本段为石横镇道路绿地做了规划统计。
关键词: 政府报告 总务 总务工作

内容

(1)交通运输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城镇的骨骼,是实现经济繁荣,联系城乡的纽带,同时城镇职能的发挥,城镇自身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完善交通网络和设施齐全的基础上。
  ●对外交通远期规划中,在旧泰临公路以北,石横电厂铁路旁建火车站一座,在新泰临路用兴石大街交叉口安置汽车站,增加石横镇对外联系的窗口。
  ●对内交通按功能把镇内道路分为过境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巷道;按性质又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
  过境干道,是镇与其它县,镇联系的通道,它能将大量的过境车辆引至平阴、肥城,减少对镇内干扰;规划过境干道二条——新泰临路、外环东路,道路红线40米,断面形成为一块板和三块板。
  主干道,是城市的骨架,可以便捷地联系驻地内各功能区,形成客货运输的主要走廊:主干道有三条:兴石大街、石隆路、知青路,道路红线40米,断面形式三块板,增加镇内城市气氛;次干道是广泛联系分区内部客货运输的通道,规划次干道有6条,道路红线宽度26—34米。
  支路:是次干道与街坊内部的连接线,规划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
  巷道:是分区内部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5—7米。
  (2)镇内绿地规划、景观设计和文物保护绿地规划:石横镇绿化系统从生态学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两者向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降低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规划中加强一山、一河、多块街头绿地建设,一山——福山,在其南面规划一大型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46公顷,内设亭、塔、儿童娱乐设施、形成人文、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外围屏障;一河指红石河,绿地与水面溶为一体,内设花架、石凳、喷泉,形成贯穿镇南北的带形公园,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分区内的集中绿地,是改善区内环境的重要因素,设计中将绿地、广场、雕塑群组设计,从而起到休息,欣赏于一体效果。
  景观设计和文物保护。
  规划中将绿地与广场结合设计,在镇政府东绿地广场上设一标志性地段,用精心设计的构筑物,突出石横电业基地的特色;将汽车站候车大楼设计成具有地方建材特色的建筑单体,启发人们对石横镇石文化联想;体育中心内设一雕塑,体现石横腾飞意境,寓意“日新月异”,在新旧泰临路交汇处安一边界象征符号,突出西大门的特点;镇驻地的二处古文化遗址,规划中采用围绕保护的方法,使其依旧处于石房包围之中,原始气氛永存,妥善保护古文化。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