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家用器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0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家用器具
分类号: K892.1
页数: 1
页码: 378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生活的家用器具的情况。包括家具、取暖、炊具及代步工具的情况。
关键词: 节日 节令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家俱旧时,一般人家有抽屉桌、柜头、橱、木箱、单桌、板凳、杌子等,睡土炕或木床;夏季铺席,盖卧单(被表或被里),挂蚊帐;冬季喜铺草褥子(俗称草包),盖棉被。 富裕人家有八仙桌、条几、太平椅、躺椅、衣柜、皮箱、木箱等,睡木床、棕床、顶子床,铺毛毡等,置茶几、挂钟、座表、穿衣镜等。家俱多为栗子红色大漆油刷。 建国后至70年代,一般家庭仍以传统家俱为主,有八仙桌、条几、太平椅、灯挂椅、书砚桌、板凳、杌子等。部分户由土炕改为木床,被褥多为花色布面,极少数人戴上手表。1978年以后,大立橱、写字台、菜橱、角橱、双人床等逐步进入农民家庭。夏季铺凉席、挂蚊帐、盖毛巾被,冬季铺褥子,每床两被。大部农户购置电热毯和各式床单被罩,大部分农户增设沙发、躺椅、电视机、收录机、电风扇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住户和农村部分户添置组合家俱、席梦思床、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自行车、手表已普及到家庭每个主要成员。 取暖旧时,农家取暖多用泥瓦火盆或破锅,焚谷糠碎草锯末等。富裕人家用铁火盆,烧木炭或焦炭。建国后,机关企事业单位用铁炉子烧煤取暖。60年代以后,铁煤炉在农村逐步普及,80年代,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上水暖气、电暖器,部分户用上土暖气。 灯具旧时,多用灯碗燃豆油,30年代开始用玻璃煤油灯,富裕人家开始用玻璃罩子灯,或用烛台点蜡烛。建国后,多沿用煤油灯具。部分户用上了手电,公共场合用上汽灯,1952年县电影队来放电影始见电灯。60年代,农村开始用电。80年代电灯普及,各种装饰灯、台灯亦广泛应用。 炊具旧时,农户多用土坯垒锅灶,烧柴草,部分户用风箱鼓风。60年代后,随着煤田的开发,农民多以煤炭做饭取暖,使用风箱锅灶或铁炉子。80年代,农村多使用改造后的节煤灶,部分户使用蜂窝煤炉,少数户使用石油液化气炉。此外,靠近煤矿的村民曾一度使用砖或土坯支成的“煤渣炉”。这种炉炉膛大,燃矿上含煤的矿渣。少数人用上电炉子。 旧时,多用铁锅、木勺、黑碗、土陶盆罐、葫芦水瓢、铁皮烧壶等。少数人家有铁勺、铜盆、细陶瓷盆、细瓷碗碟、铁皮舀子、锡制烧壶等。建国后,逐渐用上铝锅、铝舀子、铝壶、铝勺、钢精炒瓢、搪瓷面盆、铁皮水桶,有的户置高压锅,户户有细瓷盘碗、茶具、酒具。个别农民用上电热锅、电热壶。 代步工具建国前,人们外出多是步行。妇女串亲,近路步行,远路骑毛驴或坐木制独轮车。富裕人家有乘轿或马车的。骑自行车的很少。60年代,中青年外出有的骑自行车,老年妇女外出坐地排车、胶轮车。80年代,自行车逐渐普及。人们近路骑自行车,远路多乘公共汽车或火车。少数富裕家庭购置轻骑、三轮摩托、拖拉机、汽车等。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