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住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0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住宅
分类号: K892.1
页数: 2
页码: 377-378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建国前后的住宅情况。
关键词: 节日 节令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建国前,大地主和官僚士绅的住宅多为砖石结构的平房或楼房。如石横尹家“北楼”,宽阔的四进四出的大院,中间有数座大楼,有前厅和东西厢房,有西跨院,设计精巧,十分坚固,楼后为花园,园内有观赏楼,大门之上有门楼,院四角有哨楼,砖砌花样甬道从大门通到各房门口,院四周有高厚坚实的石墙。 一般富户,有砖到顶的平房,少数有客厅和楼房。次者则是土平房,砖镶窗户门口,黑油漆大门,高墙大院。 一般农户都是平屋小院,简易门楼,贫户住起脊草屋或半阴半阳草棚,秫秸篱笆院落,树枝做的大寨门。 一般居民住房,南部多为石砌墙基、夯土或土坯墙或麦秸泥垛墙、五檩或七檩的平屋。北屋为正房,称“堂屋”。多为三间一门,两明一暗或一明两暗。明间后墙开一小窗,称“溜檐窗”。开北门者谓之“过道门”。两头朝南开9~13棂窗,冬季糊纸避寒。上靠屋檐一周开若干个“窗眼”,冬季用干草堵上避寒。正房屋由长辈居住。院内盖东屋或西屋,低于正房,由晚辈居住或作厨房。院内东南或西南盖栏圈、砌粪坑、垒厕所,大门设在另一角。房屋间有院墙相连。大门里有影壁,称“迎门墙”或“影门墙”。 建国后,人们住房条件逐步改善。60年代农民兴建新房,一般为石头根基,土墙平顶房,用砖镶窗户门口。北部山村仍为石到顶平房。多为正房4间,并开两门两窗。 80年代,农民建房多为石基砖墙、玻璃门窗,上用盖板或楼板、混凝土捶顶。部分家庭建“锁皮厅”、“套屋”,中部富裕村许多农户建楼房。许多农户盖房饰“水刷石”、“贴瓷瓦”或“马赛克”。配砖石院墙、过道大门和绘有各种图画、图案的迎门墙。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