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徐家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9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徐家枪
分类号: G85
页数: 2
页码: 360-361
摘要: 徐家枪枪身一丈二尺,在周围颇有名声。徐家的武功当初是跟梅邹两家与后来的东平吴家学来的。学到手的套路很多,传留下来的有“大出山、打关东、打关西、响拳、明唐拳、软硬二十四趟腿、七十二路断赶擒拿、梅花掌、梅花拳、七节鞭、十趟棍、虎尾三节棍、单练刀、对砍刀、明唐刀、少林刀、夜战鬼头刀、杨家枪、拐子进枪、单扎枪、五虎坐门枪、七十二路花枪”等。其中以杨家枪一至四路最为精湛。
关键词: 民族形式体育 武术

内容

徐家枪枪身一丈二尺,在周围颇有名声。徐家的武功当初是跟梅邹两家与后来的东平吴家学来的。学到手的套路很多,传留下来的有“大出山、打关东、打关西、响拳、明唐拳、软硬二十四趟腿、七十二路断赶擒拿、梅花掌、梅花拳、七节鞭、十趟棍、虎尾三节棍、单练刀、对砍刀、明唐刀、少林刀、夜战鬼头刀、杨家枪、拐子进枪、单扎枪、五虎坐门枪、七十二路花枪”等。其中以杨家枪一至四路最为精湛。 杨家枪八字诀为:封合撵压,挑劈斩扎。封合撵压得进步,挑劈斩扎两相护。 杨家枪歌诀为:提手三枪晃太阳,跨步神州谁敢挡,左边枪金龙护顶,右边枪走马揉长。三枪拨开云间月,避水式接掠下方,孤雁出群身法正,饿虎扑食挡群羊。大亮枪逢山开路,托天枪赶死霸王。壮士银枪三寸长,日月打一方,八步赶铲闯上去,叫你一命见阎王。 拐子枪进枪诀:小小拐子两劈柴,能工巧匠做起来,别看它不是正当件,枪刀剑戟进不来。谁说不是传国宝,孙膑下山留下来。 七十二路花枪招式:猿猴开锁、铁牛耕地、孤雁出群、巧女纫针、夜叉探海、童子献书、白鹅晾翅、迎风甩扇、海底摸鱼、身里扳簧、狸猫扑鼠、白蛇弄风、行者摩旗、毒蟒钻心、黑虎出洞、海底取宝、拨草寻蛇、玉女纫针、死里求生、下吊尺枪、猛虎堵门、跃步斜变、四两拨千斤、燕子三啜泥、梨花双点头、五虎断门、玉女抱琵琶、梅花遍地锦、金锁挂桐、反花枪、驼牛枪、闭门针、风摆柳、铁鞭杆钓鱼、闭赚、上掠手、下掠手、回马枪、高枪搽、低枪搽、十字挑、闪门挑、趋脚左插花、右插花、里崩手、外崩手、里蹬手、外蹬手、中平、无名火烧枪、小裙拦、大裙拦、里缠丝、外缠丝、倒枪、大横、小横、上结、下接、托甲、卸甲、钻缝、捉曹、穿带、老将勒马、哭五水、提抢过顶、野蒲、挑收式等。 夜战刀二路:野马分鬃、大鹏展翅、坐盘、夜马奔槽、力劈三刀、夜里藏花、顺风摇旗、浑身摇铃、回头望月、勒马式、凤凰旋涡、坐盘面、背花、旋风脚、收式。 虎尾三节棍论:二人疆场要争强,棍棒一齐扬。盘龙棍不住来往打,梨花枪杆照顶量。二人好比将军斗,浮土降天遮太阳。睡大炕不用床,手急眼快把人伤。鬼门关上站一站,小鬼提锁见阎王。 太祖长拳大出山歌诀:三步串花头一名,拦门之式变化形。金鸡独立巧计生,高头马展首腾空。指西湖一拉四平,打虎式力显威风。摇山过横行竖砍,顺七星文靠武攻。看管式封闭严紧,迎风锤封往里挣。攀肘式能擒好汉,擒拿式管战英雄。倒擒龙抽身便走,双飞燕谁肯留情。倒打式埋伏最多,就怕的宋氏神童。 徐家武功,出类拔萃的人物是徐伦,外号“徐三挑弓子”,世人尊称“徐三爷”。他的名讳方园百里,妇孺皆知。“徐三爷海州办案”的故事至今流传不衰。 据说清朝皇姑在北海公园游玩时,身佩宝珠被海州能人盗去。皇帝张贴皇榜悬赏捕盗。已过多日,无人揭榜。徐伦身披破袄,带着九斤半重的烟袋,勇揭皇榜,赴海州破案。一日他住到一座古庙,夜半来了一伙强盗,徐将群盗打散,让失主领回财物,失主感恩不尽,当知道徐伦专到海州办案捕盗一事,愿给他带路。翌日领他到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徐从水下木桩,飞步进入岛内,一群恶狗,蜂拥扑来,徐用烟袋一下一只,全被结果。早有人报知盗首,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忙将徐迎进客厅,寒喧一番,摆上酒筵,乃用刀尖挑肥肉送入徐口。徐咬断刀尖,咽下肥肉,将刀尖吐出插在门上。群盗惧而不服,筵罢比武,徐地形不熟,失脚坐地,眼看被贼人刺中。徐顺贼枪连开带纫将贼手刺破。群盗震服,跪下认师,问此谓何招,徐曰:“此乃老君坐蒲团、巧女纫针也”。临别老盗首献出宝珠,交出贼犯,徐一看贼犯乃是烧火的拖趴。盗首请徐再留一手。徐命人用簸箕将豆徐徐倒出。徐枪挑撒豆,豆豆带孔。从而徐家枪名扬四海。因徐伦找回宝珠有功,皇帝敕封他为武威将军,并赐给他一套扛戈和抬戈(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损坏)。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