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药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9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药材
分类号: F274
页数: 1
页码: 353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药材的情况。包括药源、供销、加工几部分内容。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 营销管理

内容

药源境内野生药材56种,引进家种药材28种,动物类药材18种,共计102种。 60~70年代,由药材公司提供药种,在南部部分大队菜园推广种植,种类有白芷、党参、川牛夕、生地、贝母等中药材。北部双泉峪村自清朝即有种植金银花的习惯。建国前种植面积仅百余亩,80年代发展到400余亩,年产银花650公斤。境内自产的药材品种还有栝楼、枣仁、全蝎、远志、土元、桃仁、苍耳、车前子等。产量占中药材购进量的32%。其余部分由县药材公司供给。 供销建国前,境内医药由药材行栈、药铺(店)购销。药价视购进难度、疾病情况和市场行情自定。1920年,药店出售一粒三钱重的牛黄镇惊丸需10斤小麦。1937年病人到县城注射5V盘尼西林(青霉素)收小麦50斤。时谓“黄金有价药无价”。1951~1954年,境内诊疗点和药铺从王瓜店药材部进药材。1955年从县供销社药材经营部进药材。1956年7月,从肥城药材公司进药。药价按照国家规定,西药价逐年降低,1950~1957年,药价降20%,1958~1962年,药价降25%,1969年对16种原料及制剂降价3.4%,中药价格有升有降。1984年以后,药品实行浮动价格。随市场开放,药材价格从1986年起随行就市定价,取消全省统一定价的规定。 加工建国前,境内的药铺(店)均能自己加工药材。有祖传秘方之医生,重视药材加工,配方炮制部分膏丹丸散等成药。1971年后,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开展三土(土医、土药、土方)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活动,部分生产大队卫生室建了小药厂,购置了蒸馏器、冷凝管、粉碎机、压片机等制药设备,自制柴胡、大青叶等针剂20万支,自制膏丹丸散40余种。1974年后,公社卫生院建立制剂室,生产部分西药片和中药膏丹丸散、针剂,并能生产糖盐水、生理盐水等大液体。1982年,根据上级指示,境内制药厂各自停止生产。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