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爱国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9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爱国卫生
分类号: R193.3
页数: 1
页码: 347
摘要: 境内群众历来有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习惯。春节群众常以雄黄为小儿抹鼻,以预防伤风感冒。端午节门口插艾,衣襟挂香荷包(内装艾或其他香料),以避瘟疫。六月六翻箱倒柜曝晒衣物被褥,防霉防虫。夏季夜晚点燃艾、黄蒿薰杀蚊虫。
关键词: 卫生 群众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

内容

境内群众历来有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习惯。春节群众常以雄黄为小儿抹鼻,以预防伤风感冒。端午节门口插艾,衣襟挂香荷包(内装艾或其他香料),以避瘟疫。六月六翻箱倒柜曝晒衣物被褥,防霉防虫。夏季夜晚点燃艾、黄蒿薰杀蚊虫。八月初一用猪食菜为儿童沤母鸡以消除积食,增强食欲。四季给婴儿戴兜兜,防受寒腹泻。腊月二十三大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但是,建国前境内人民生活贫困,卫生状况很差,街道不整,河湾淤塞,到处乱置粪堆,有的村民建连茅猪圈或人与畜禽同室的习惯,故年年蚊蝇孳生,疫疾流行。 建国后,境内人民响应“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号召,积极改善卫生条件。1952年,群众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区成立了卫生防疫领导小组,开展了以大扫除,消灭老鼠、蚊、蝇为重点的群众运动,时称“男女老幼齐上阵,千军万马搞卫生”。1956年,区、乡、村均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8年,县下达了“除四害,讲卫生的通知”。要求村村达到“五洁四无”(“室内洁、院内洁、街道洁、厨房洁、院外洁,无苍蝇、无蚊子、无老鼠、无麻雀”,1960年去麻雀为臭虫),同年8月形成高潮,大量捕杀。对蚊蝇采取烟薰、捕打、药物喷洒、挖蛹、填平污坑、扫除垃圾等方法。对老鼠采用鼠夹、鼠坯、水缸诱淹、堵鼠洞、药杀等。单位、学校以收鼠尾以检验灭鼠战果。各村坚持“卫生促生产,生产讲卫生”,成立了积造肥专业队,建起了公共厕所,利用泥封发酵无害化处理粪便法,饮水井加高井台以防井口进污水,家家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大队建立定期检查制度。1960年经省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全社达到“五洁、四无”标准。 1960年,全公社开展以管水、管粪为内容的两管工作。1963年,在“两管”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五改”工作(改厕所、鸡窝、栏圈、水井、环境)。1980年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后,各厂矿、机关、学校和农村,围绕“讲究卫生”、“美化环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卫生面貌进一步改观。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