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刻竹明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818
颗粒名称: 关公刻竹明志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页码: 317-318
摘要: 本段收录了民间传说关公刻竹明志。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传说人物 民间歌谣

内容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刘备、关公、张飞三人乱中失散。关公在曹操处住十二年,后来他过五关、斩六将,保护二位嫂子去河北寻兄。一路上晓行夜宿,饥餐渴饮,非止一日,这一天来到兖州郡肥城县界,路过都君庄(即今衡鱼)时,天空浓云密布,远处传来几声雷响。关公一看,天要下雨,就命车夫快些赶路,自己骑马横刀随车而行。往北走了约六七里地的光景,来到一个村庄,一问牧童,说这庄名叫杨野村(即今隆庄)。这时一道闪电,雷声大作,阵风吹过,豆粒般的雨点洒落下来。关公命车夫停车,让嫂子去一户人家避雨。他到门前一叫,走出一位老者,须发皆白,面如古月。关公向老人施礼毕,说明避雨之意,老人欣然应允,热情往家相邀。关公忙命两位嫂子随老人进屋避雨,这时老太太也走出屋子,殷勤往屋里让。老人也让关公一同进屋避雨,关公一看房屋窄狭,进屋多有不便,于是谢过老人,走出了大门。这时雨越下越大。 关公出得门来,往北一看,近处一条河(即今汇河),因久旱无雨,河已干涸,河与大道相交处,有石桥一座,桥北路两侧,约有几十户人家。关公不想再打扰百姓,就招呼车夫来到石桥下避雨。 关公自幼爱竹,少年时天天画竹,在曹营时,他时常画几笔,在他的卧室里也贴着他自己画的竹子。他用常青的竹子表达自己对刘备赤诚的友谊和忠心。他在桥下避雨,想到自己从曹营出来已数日,不知刘兄、张弟下落,今又遇风雨,心中郁闷不乐。他看到桥旁随风雨起舞的小柳树,忽然又想起了竹子,身边没有笔呀,就是有纸笔也无法画呀!这时他偶而发现身旁有一块平而滑的方石面,他灵机一动,拿起青龙偃月刀,瞬间用刀尖在石上刻上了两棵竹子,一棵风竹,一棵雨竹。风竹被狂风刮弯,竹叶仿佛在风中呼啸,雨竹枝叶低垂,雨点滴滴,栩栩如生,竹叶由四句诗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用这四句诗以明自己不慕荣华,高风亮节之志。 事过之后,人们为纪念关公过境,在桥西北角修了一座“关帝庙”,把关公避雨的桥命名为“紫云桥”。把“风雨竹”石刻移到关帝庙里。隋末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曾作“风雨竹”跋语介绍关公作风雨竹的事。明末肥城知县刻“超群绝伦”赞语。关公刻竹明志的事虽已历1700多年,但至今在当地仍广泛流传。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