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剪纸 绣花 割花 印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79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剪纸 绣花 割花 印花
分类号: J314.7
页数: 1
页码: 304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的剪纸、绣花、割花、印花情况。
关键词: 泥塑 雕塑技法

内容

剪纸
  旧时,女子大都穿绣花鞋,幼童则穿猫头鞋、割花鞋。妇女的针线筐里均有花样本子,里面专夹放各式的剪纸花鞋样,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鲤鱼跳龙门”、“蝴蝶双展翅”等数多个品种,多为花卉虫鸟。剪纸艺术多为传袭,部分巧女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青年结婚,多请巧手用大红纸剪出各样花卉或图案,贴在新房的窗户上,称“窗花”。机关单位或学校办宣传栏,有时请人剪一些花边图案贴在上面,增加宣传效果。因现在妇女多已不穿花鞋,故剪纸能手逐步减少。
  绣花
  旧时,农村女子未出闺即拜师学活,其中一项为绣花。绣花即用钢针和各种花线在鞋面上根据自己喜爱的花样绣出花来。绣花亦称“插花”,姑娘和年轻媳妇的花鞋用线多鲜艳,中老年颜色则平淡。除做鞋外,枕套、袜垫、童帽上也经常绣花。
  割花
  给儿童做鞋,鞋面多用割花。花样多用猫头或蝴蝶。幼童的棉鞋因与连脚裤配套,故鞋大形圆,称猫头鞋。割花工艺简便,用各色粗花线在鞋帮上绣成花后,再用刀子将两片鞋帮割开,即成生动活泼的割花。割花不仅美观,而且割花鞋耐穿,故至今割花艺术仍代代相传。
  印花
  旧时,境内居民做衣服、被褥多用粗布,一些染房为满足用户需要,设计出花纹图案,刻在木板上,用特制的粉子将花纹、图案印在白布上,将白布在染缸里染成兰、绿等色后,再洗去粉子,既呈现出各种白色花纹,再将布料做成衣服、被褥等。
  除以上艺术外,还有织粗布时织出各种颜色的花条、花方格的布。隆庄一带村民编席篓时用不同颜色的秫秸编出许多美丽的花纹。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