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舞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7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舞蹈
分类号: J72
页数: 2
页码: 302-302
摘要: “七·七”事变前,境内有业余舞蹈社团30余个,舞蹈种类有龙灯、顶灯、竹马、狮豹、高跷、花船、赶驴、秧歌、台阁、抬赃官、二人摔跤、老汉推车、十八大姐斗王皮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战乱加灾荒,舞蹈活动停止。 在诸多舞蹈中,尤以十八大姐斗王皮、龙灯最为著称。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舞剧 中国

内容

“七·七”事变前,境内有业余舞蹈社团30余个,舞蹈种类有龙灯、顶灯、竹马、狮豹、高跷、花船、赶驴、秧歌、台阁、抬赃官、二人摔跤、老汉推车、十八大姐斗王皮等。各舞蹈社团相互邀请,串乡演出。春节、元宵节期间活动盛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乱加灾荒,舞蹈活动停止。1948年,当地彻底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民间舞蹈活动复又盛行。春节至元宵节,有20余个村庄举办龙灯、花船、秧歌、老汉推车、高跷等民间舞蹈活动。 在诸多舞蹈中,尤以十八大姐斗王皮、龙灯最为著称。 十八大姐斗王皮 1750年(清乾隆十四年),隆庄、石横等村开始上演。王皮渔翁打扮,手持龙头拐杖。大姐们人人红袄蓝裤,左手执灯,右手执扇。大意为王皮借元宵节观灯之机,重整家规,但十八个老婆各有“冤屈”,个个不服与之争辩。表现形式为舞1段,唱1段。跑场有二龙出须、八角迷魂阵、十字串心阵等。曲牌有叠断桥、清江引等。打击乐贯穿始终。隆庄的“十八大姐斗王皮”舞蹈,曾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奉知县之命进城演出。1952年停演。 龙灯石横村所制龙灯为七节,以木竹作胎架,纱衣罩身,牛油蜡烛照明。演出人员分为“前七后八中十一”,即7人轮流掌头,8人轮流执尾,龙身11人执撑操作。表演开始,先“跳龙门”,后下蹲,头尾三交,再纵身而起进场。此时燃放烟火,恰似云雾缭绕。随即龙头飞起,从后穿过,全龙身翻滚,连续4次,谓之“闯四门”、“滚龙翻涛”,非武功深厚者不能为。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