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7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中学
分类号: G718.4
页数: 3
页码: 291-293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农业中学的情况。
关键词: 农业中学

内容

发展概况 1959年冬,石横民办中学改为农业中学,1961年上半年停办。年底,贯彻省教育厅《山东省农业中学暂行办法》(草案),县委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大办民办教育”的要求,农业中学重新酝酿成立。至1963年秋,全社成立了7处农业中学,21个班,学生900余人,教师30余人。 1964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后,农业中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初期,农业中学被诬陷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黑典型,受到错误的批判。农中校舍及教学设备受到破坏,教学工作陷于瘫痪。1968年,农业中学均改为联办中学。 1978年中共中央提出“扩大农业中学”的指示,同年9月,省教育厅长宁汉戈在肥城召开的全省农业中学现场会上宣布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为肥城农业中学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公社以隆庄联中高中班为中心,将石横、衡鱼、红庙等民办高中班合并,成立了“石横公社农业中学”。1979年3月在原知青农场筹建公社农业中学,同年6月迁入。该校房舍40间,占地20亩,教职工10人,兼职教师2人,学生94人。1982年4月,山东省副省长丁方明来石横农中视察工作。1983年9月,石横农业中学停办并入石横中学。 学制课程学制:农中有的实行“三三制”(高、初中各3年),有的实行“二二制”,有的长短结合举办短训班,为社队培训技术人才。农中招生采用大队推荐与学校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队来队去。 课程:“文化大革命”前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农业技术、文体5门课。1978年以后文化基础课多采用普通中学课本(对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农业技术课分别采用农业部编印的《生产技术基础知识》、肥城编印的《农业技术》、烟台专署编印的《农业技术课本》。教材由县里统一购置。 教学劳动基础文化课根据需要加强应用知识教学。语文增加合同、总结、计划、报告、新闻报道、黑板报宣传、农村常用杂字和毛笔字练习等;数学增加珠算、会计知识、测量、绘图等内容。还根据当地生产特点,确定农技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做到系统知识教学与季节生产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农中学生的学习与劳动,因条件不同,安排各异。农闲整日学,小忙半日学,大忙放假。在校学习,实行“五一一”制,即学习5天,劳动1天,休息1天。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