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7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学
分类号: G42
页数: 2
页码: 290-291
摘要: 本节记录了关于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
关键词: 教学理论 学科学 教育学

内容

教学方法私塾的教学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偏于死记硬背。兴办学堂之后,逐步采用“新授、复习、应用”3段教法。后又改进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5段教学法。1938~1949年期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 建国以后,小学仍以注入式和老三段为主。1953~1956年,学习苏联经验,课堂采用5个环节的教法,贯彻“量力性、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和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1957年提倡“少而精”、“启发式”,语文教学试用“读讲法”、“问答法”、“谈话法”。1958年进行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1961年明确提出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重视课本知识。小学进行学制改革和集中识字试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学秩序被打乱。师生过量的劳动和社会活动时常冲击正常的教学活动。1977年下半年恢复高考制度,建立课堂、教材、教师3个中心。各校探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教学经验。中学推广“双基”教学和县一中“德智体、好中差、课内外、高初中、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一齐抓”和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为目的的“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经验。1981年教学逐步转移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上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了先进教学仪器,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考试制度从隋唐到清末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明清两代文科设进士1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3年举行1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后的学堂考试,有月考、期考、年终考、升级考、毕业考。各项考试,由教员命题,校(堂)长监理。毕业考试须会同地方官员办理。考试成绩以100分为满格,60分为及格。民国初期督学、视学视察时,可临时组织考察,有时组织毕业会考。 建国以后,中小学除沿用上述考试办法外,又增加期中考试、单元考试。1953年考试计分采用苏联5级分制,5分为满格,3分为及格。“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选拔取代了升学考试制度,其他考试也相应减少或取消。1977年随高考制度的恢复,其他考试制度全部恢复,并增加了单元考试、抽考、摹拟考,以及镇、县、市组织的各种统考等。考试过多,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附:石横镇中心中学简史镇中心中学原名为肥城县第十一中学,校址在石横村东南隅。始建于1960年3月,占地13亩,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当年在本公社招初中学生两个班116人,专任教师10人。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同年下马。 1969年下半年,国家拨款重新整修,招高中学生两个班,翌年又招4个班。在南高余村南(现化工厂处)建学农基地60余亩,种植蔬菜和泡桐树苗。管理体制改为军事编制,班级为排,学制由3年改为2年。1981年改为初中,1983年,由县办改为社办,由肥城县第十一中学改为石横中学,后又改为石横镇中心中学。1987年,占地面积达65亩,建筑面积4280平方米,在校初中学生623人,专任教师64人。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