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739
颗粒名称: 中学
分类号: G638
页数: 1
页码: 288
摘要: 1930年春,石横兴办初级中学“福阳民众学校”。校址在石横村东天齐庙,大殿为教室,东西廊房为学生宿舍,前过殿为办公室,后殿为贮藏室,东邻关帝庙为食堂。是年春招生1个班50余人,开设古文(经书)、讲义(政治)、历史、数学、音乐、美术、武术等。学制为2年,全日上课,外加晚自习。教师计10余人,多数为县里派来,聘石横尹松峰为校长,李延荣、尹岐祚等为教员,又聘徐、梅、邹3家的拳师轮流到学校教武术。该校不足2年即停办。
关键词: 中学 民办中学 中等学校

内容

1930年春,石横兴办初级中学“福阳民众学校”。校址在石横村东天齐庙,大殿为教室,东西廊房为学生宿舍,前过殿为办公室,后殿为贮藏室,东邻关帝庙为食堂。是年春招生1个班50余人,开设古文(经书)、讲义(政治)、历史、数学、音乐、美术、武术等。学制为2年,全日上课,外加晚自习。教师计10余人,多数为县里派来,聘石横尹松峰为校长,李延荣、尹岐祚等为教员,又聘徐、梅、邹3家的拳师轮流到学校教武术。该校不足2年即停办。 1957年8月,石横举办民办中学班3处:东衡鱼1个班,50人,校址在穆家祠堂;石横1个班50余人,校址在尹家祠堂,大留1个班50余人,校址在北大留村北大庙。 1959年9月,3处民办中学合并到石横,原来的3个班合并为两个班,又招新生两个班,教师10人,校址在尹家祠堂和福山东南麓刘家宅子。不久,该校改为公社农业中学。 1958年9月8日,石横招“戴帽”中学1个班,计52人,校址在吕祖祠,秋后迁至西湖屯朱家楼,合并到县第五中学。 1960年春,国家拨款在石横村东南角建肥城县第十一中学,招生未进校即下马停办。 1969年恢复了县第十一中学,只招收高中班。当时提出“村村有小学,队队有初中,社社有高中”的口号,盲目发展队办、联办初中。当时办的初中有:石横、圣佛寺、赵庄、保安、北大留、南大留、北高余、西铺、查庄、中东、中西、南高余、马坊、隆庄、泉胜、东衡鱼、后衡鱼、前衡鱼、红庙、旅店共20处,43个班学生1192人,教师119人。 1972年,前衡鱼办起了联办高中班。不久,隆庄、中东、红庙也相继办起高中班。 1976年,初中进行压缩,保留的有石横、圣佛寺、赵庄、保安、隆庄、南高余、中东、北高余、北大留、南大留、东衡鱼、后衡鱼、前衡鱼、红庙、旅店共15处,55个班,学生2377人,教师148人。 1979年根据上级指示,中等教育进行结构改革,4个联办高中班以隆庄为中心合并为石横公社农业中学,后迁至知青农场(即现硫酸铝厂)。初中相继调整,保留的有:石横、赵庄、中东、隆庄、北高余、北大留、南大留、红庙、旅店、前衡鱼、后衡鱼共11处,41个班,学生1736人,教师132人。 1983年,肥城县第十一中学下放到石横公社,改名为“石横中学”,后又改为“石横镇中心中学”。 1987年止,联中压缩为6处,每管区1处,即石横、后衡鱼、红庙、马坊、大留、赵庄,加上镇中心中学共7处中学,53班,在校学生2956人。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