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石横还乡团据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719
颗粒名称: 攻克石横还乡团据点
分类号: E289
页数: 2
页码: 274-275
摘要: 1947年11月,泰西军分区决定攻克石横据点。参加部队有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七团、十五团一部和军分区一团、二团,还有肥城、平阴两个县大队,共计3000余人。指挥部的部署是:一团担任主攻,二团消灭天宫院之敌,七区区队在查庄高余一带拦击肥城援敌;肥城县大队在桥头附近栏击肥城援敌;十五团和平阴县大队拦击平阴援敌。石横区委负责筹备担架、柴草、煤油等物资。 11月15日(农历十月初五),我指挥部设在石横南20里刘家所,战斗打响前移石横南6里陈屯村。为避免扑空,17日夜指挥部派人进行侦察,获得还乡团均在石横据点的消息。零时,总指挥崔子明下令各部按原定计划行动。
关键词: 地方军事 中国

内容

1947年11月,泰西军分区决定攻克石横据点。参加部队有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七团、十五团一部和军分区一团、二团,还有肥城、平阴两个县大队,共计3000余人。指挥部的部署是:一团担任主攻,二团消灭天宫院之敌,七区区队在查庄高余一带拦击肥城援敌;肥城县大队在桥头附近栏击肥城援敌;十五团和平阴县大队拦击平阴援敌。石横区委负责筹备担架、柴草、煤油等物资。 11月15日(农历十月初五),我指挥部设在石横南20里刘家所,战斗打响前移石横南6里陈屯村。为避免扑空,17日夜指挥部派人进行侦察,获得还乡团均在石横据点的消息。零时,总指挥崔子明下令各部按原定计划行动。 18日凌晨,信号一发,一团团长王月亭、政委王志瀚指挥战士在东南角展开了攻势,双方激战近一个小时,由于据点墙高沟深鹿砦厚,攻击未奏效,被敌人火力压在沟内,进退维谷,潜伏一天。傍晚,一团第一梯队竖梯登墙,决心强攻入寨。突击队在轻重机枪强大火力掩护之下,刚至敌围墙边,敌人在围墙上用棉花浇上煤油燃起大火,防我攻入。我战士一上墙头就遭烟薰火燎,加之敌楼机枪向我点射,几次冲锋都被顶了回来,而且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经休整,再次组织第二梯队,二营四连主攻,冒敌枪林弹雨强攻城墙,四连第一次攻上城墙被打了下来。孙民连长命令再次竖梯,和战士头顶湿棉被,并身先士卒,亲自登墙,结果又被打了下来。 我二团团长安春华、政委高林带战士于18日凌晨按原定计划进攻天宫院(即石横南门里老粮库),因院里没有驻敌人扑空,随即带兵到据点西组织攻势。一营为主攻营(教导员张守岩),二、三营佯攻作预备队。一营二连为突击连,经一天激战,直到午夜之后,才攻占了西围墙,经一番血战,我军终于控制了西围墙。这时,我一团在东南面也攻占了围墙,形成了夹击之势,还乡团大败,除被击毙的之外,其余均退到各楼顽抗。我军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房屋争夺战。至拂晓,大部敌人已被歼灭,还有还乡团骨干分子百余人退进几所楼房顽抗,战士多次强攻、爆破均未成功。此时一、二团战士虽经一天一夜激战,伤亡较重,但战士求胜复仇的情绪更加高涨,一致表示,不攻下主楼、全歼敌人,誓不罢休!接连强攻,但急切不能取胜。 指挥部为保一、二团骨干,调在分水岭打援的十五团一营(该营共两个连)飞速攻打石横据点主楼,团长王铨带一连连长王吉贤、二连连长曲连海察看了地形,接着就进行战前组织动员和准备工作。王团长令一连主攻,二连佯攻。一连如下山猛虎,在二连机枪掩护下,向敌人发起攻击。战士们踩着梯子,迅速飞越围墙,用手榴弹炸开敌楼门窗冲了进去,仅用了20分钟就夺取了四座主楼。最后还剩下一座楼的残敌还负隅顽抗。连长曲连海将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楼门口,借烟雾,战士冲向楼门,曲双手抓住敌人机枪,猛力夺了出来,战士们猛力将门冲开,底层敌人全部做了俘虏。上层楼的敌人还垂死挣扎,拒不缴械,战士们运来柴草、煤油、辣椒等堆放楼下,放起大火。敌人被呛得鬼哭狼嚎,除个别跳楼自毙外,大部被俘。下午1时,战斗结束。整个战斗打死、打伤、俘虏敌人共600余人,缴机枪3挺,步枪280余支、短枪60余支,子弹2万多发。在战斗过程中,平肥增援之敌,均被我打援部队截回。战斗中,七区人民在区委领导下,给部队送水送饭,救护伤员,运送弹药等军用物资,搜捕隐蔽还乡团,为战斗胜利尽了职责。 22日,在演马召开了祝捷大会,二团一营二连被命名为“石横连”。这次战斗,当时的《东北日报》和《冀鲁豫日报》都发表了重要消息。《东北日报》的标题是:《还乡团的大本营——石横据点被攻克》。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