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54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4
页数: 5
页码: 225-229
摘要: 本章记录了石横镇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关键词: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

内容

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共石横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4月召开,选出了以尹燕玲为书记的区委会。
  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0年5月14日在公社会议室举行,出席代表201人,其中妇女代表38人,社员代表42人,积极分子代表71人,公社机关及社直单位代表26人,代表全社723名党员。
  会议讨论并审查了党委作的《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加强党的领导,在跃进的基础上争取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的工作报告。
  会议选举产生公社党委会,党委委员共15名。吕传富当选为书记,魏绪刚、张同仲、谢凤岐、张绪苓、高传义当选为副书记,吴玉吉等9人当选为党委委员,并选举出席县党代会代表32人。
  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3年8月23日在公社会议室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39人,其中妇女代表10人,公社机关、管区和企事业单位代表26人,农村党员代表113人,因事因病请假缺席9人。代表全社党员763人,正式党员724人。
  会议讨论审查上届党委所作工作报告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规划》及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大会号召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运动中去,为实现增产计划和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任务而奋斗!”
  会议选举出第三届党委会,党委委员赵传训、魏绪刚、高传义、谢凤岐、张同仲、魏振荣、张洪怀7人。并选举出席县党代会代表赵传训等29人。
  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2年2月26~28日在赵庄粮库召开。出席代表259人,其中妇女代表39人,列席代表45人。代表全社党员944人。
  会议由魏绪刚致开幕词,红卫兵向大会献词。
  会议通过了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的工作报告,讨论、修改并通过了《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四个决定》。大会因受“九大”和“九届二中全会”的影响,号召全体党员“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任务。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党委会,党委委员19名,常务委员8名。徐汝卿当选为书记,魏绪刚、阴法文当选为副书记。
  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0年7月28~29日在青年农场召开。出席代表140人,其中干部代表35人,农村代表91人,工人代表6人,知识分子代表8人,妇女代表14人,代表全社党员1314人。
  会议通过了公社党委作的工作报告,讨论制订石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大会号召全社共产党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心同德,大干“四化”,为加速石横的经济建设而奋斗!
  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党委会。刘振茂当选为书记,田洪臣、李连林、辛均和当选为副书记,李寿森、李坤瑞、周合生、张永远当选为委员(1982年补王绪水、耿兴盛)。并选举出席县党代会代表刘振茂等30人。
  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4年1月,石横人民公社改为石横区,区以下设1镇4乡。
  198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5个乡镇先后召开了党代会(列为第六届)。选举产生乡镇党委会。中共石横镇委员会,李祚祥为书记。中共东衡鱼乡委员会,杨道兴为书记。中共红庙乡委员会,李洪云为书记。中共大留乡委员会,张永远为书记。中共赵庄乡委员会,张明水为书记。
  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12~13日举行。出席代表130人。代表成份比例为:农民65%,脱产干部25%,知识分子6%,工人4%,妇女约10%,这次党代会注意了选举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的党员代表。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镇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大会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迅速行动起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涨的革命干劲,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为全面完成大会提出的任务,胜利实现今后三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石横镇第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由王兹英、姜元新、傅士华、张明水、耿兴胜、王保生、尹承祥、张永远、朱玉江9人组成。王兹英当选为书记,姜元新、傅士华当选为副书记。王保生当选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