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集市贸易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52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集市贸易管理
分类号: F713.3
页数: 2
页码: 220-221
摘要: 1911~1937年,集市贸易由集头控制,下辖秤、斗、店、脚、牙5行。各行均有经纪促成交易,从中提成。各集市设1~2名警夫,维持市场秩序。禁止宗教物品、武器、劣质商品、未成熟果实等上市。
关键词: 商品销售 产品销售 集市贸易

内容

1911~1937年,集市贸易由集头控制,下辖秤、斗、店、脚、牙5行。各行均有经纪促成交易,从中提成。各集市设1~2名警夫,维持市场秩序。禁止宗教物品、武器、劣质商品、未成熟果实等上市。 1940年日军入侵后,集市除由集头和经纪控制外,日伪军还强制用伪钞抢购粮棉等物资。1941年3月,抗日政府成立工商队,发动群众开展抵制日货和伪钞的斗争。1945年,抗日政府组建缉私队,在解放区管理市场,缉查走私贩运活动,打击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翌年,增设集市交易员,打击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1953年,国家公布了关于城乡市场的暂行管理办法,对粮棉油等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和计划收购,关闭了粮食市场,严禁私人和集体争购粮食。其间,因对集市控制过严,曾出现黑市争购现象。1955年根据“统筹兼顾”等政策,开放粮食市场,城镇居民和农村用粮户可持证限量购买。适当放宽农民经商。为禁止抢购、贩运,对大麻、棉花等一、二类物资作了只准国家收购,不准个人、团体私购、贩运的规定。 1958年以后,社员家庭副业受到限制,加之自然灾害,农业欠收,市场农副产品紧缺,物价上涨。1961年后,对市场管理掌握“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允许粮、棉、油、麻、肉等物品上市,市场贸易逐步恢复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集市贸易当作“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而严加限制,全县只“一六”逢集,其余时间不准赶集。对上市物资,均以阶级斗争的尺度衡量,不赶就罚,“春管萝卜夏管姜,那样赚钱管那样”。为了堵住“资本主义的口”,村村有不挂牌的市管所,庄庄有不脱产的市管员。明有检查站,暗有密报员。编席编篓、贩运青菜、泡豆芽、卖豆腐,也列入资本主义“另册”而百般限制。 1978年以后,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家庭副业得到迅速发展,允许个体户杀猪、宰羊,到市场销售,允许个体户在乡村集市和城镇贸易地区开设饭店、旅馆和从事长短途贩运,恢复了传统集日和石横物资交流会。 1981年3月,农村集市贸易和城市农村产品市场开放,放开三类工业品219种。同年7~12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粮食市场的管理,稳定粮食价格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畜产品市场管理,严防投机倒把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市场管理标准,设立咨询服务台、宣传栏,维护了市场秩序。1982年10月之后,又先后放开746种商品,活跃了市场。 石横工商所实施“八管、一打、一制止”的措施(即管市场、管商标、管企业、管合同、管个体工商户、管私营企业、管广告、管产品质量,打击投机倒把,制止非法经营)。为方便商户,各集市设铁制肉架49付,售货床130余张,部分集市设水泥货台,集市设磅秤,公平交易。对假冒伪劣商品严加管理查处,没收、销毁或罚款。 管理所根据国家规定,对上市摊点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收费的种类主要有粮食、牲畜、木料等。除牲畜按其成交额收取1%(双方各收0.5%)的手续费外,其他一律按其成交额的2%(双方各收1%)收取。摊点费是根据省财政厅和省工商局规定的“每平方米1角”收取的。收费原则是“服务者收费,不服务者不收费”。并做到该收的一定要收,不该收的坚决不收。费用的开支本着“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原则,主要用于集市建设和雇用人员工资,剩余部分交县工商局统一支配。 为确保消费者利益,工商所在卫生检疫部门的配合下,每年一次对全镇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患传染病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办理变更登记,支持他们从事其他经营。为搞好食品卫生,统一裁制卫生工作服,1984年做工作服87套,200余件。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