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币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5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货币演变
分类号: F822.2
页数: 1
页码: 212
摘要: 清末民初,石横境内流通多种货币,有明代制钱、清朝制钱、铜元等。大宗交易使用银块,如元宝。1910年(宣统二年)4月清宣统皇帝下诏书,宣布“国币单位定名曰元,暂就银为单位,以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制”。
关键词: 货币管理 货币流通 货币投放

内容

清末民初,石横境内流通多种货币,有明代制钱、清朝制钱、铜元等。大宗交易使用银块,如元宝。1910年(宣统二年)4月清宣统皇帝下诏书,宣布“国币单位定名曰元,暂就银为单位,以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制”。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银元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但市场上仍以银两为价格标准,而银元作为支付手段,仍保持“两”、“元”,规定银元为本位币。当时流通的银元有中山洋、袁头洋、龙洋;铜元有币值40文的大铜元,20文、10文的小铜元。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6种纸币,统称法币。1936年又发行农民银行票券。1937年上述4种纸币同时在境内流通。此外还有“山东省平市官钱局”和“民生银行”两种地方币亦在当地流通。境内一些钱庄、银号、商铺亦出钱帖子,称吊票。有一吊、两吊、三吊等票额。以后又发展为印制票子,称乡票,有一角、二角、三角、五角等票额。吊票乡票样式繁多,颜色不一。 1940年,鲁西银行成立。1942年抗日根据地即以“鲁西币”为本位币流通使用。1945年冀南币、北海币与鲁西币同值流通。1948年国民政府为挽救其经济危机又发行了“金元券”“关金”,代替法币流通。1955年1月,发行新人民币,其他货币废止。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