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肥城县造纸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32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肥城县造纸厂
分类号: TS78
页数: 2
页码: 151-152
摘要: 该厂位于石横村东一华里处。其前身为“泰安地区肥城纸浆厂”,纸浆归济南造纸厂使用。1966年8月建于王瓜店公社车庙村,两年时间未形成生产能力。鉴于该地交通不便,于1968年7月迁入现址重建,正式定名为肥城县造纸厂。
关键词: 造纸 加工厂 造纸厂

内容

该厂位于石横村东一华里处。其前身为“泰安地区肥城纸浆厂”,纸浆归济南造纸厂使用。1966年8月建于王瓜店公社车庙村,两年时间未形成生产能力。鉴于该地交通不便,于1968年7月迁入现址重建,正式定名为肥城县造纸厂。现址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聊城地区钢铁厂旧址,占地面积16348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7544平方米,生产面积18223平方米,生活区面积7358平方米,空闲地80余亩。 该厂为地方国营单位,隶属肥城县工业局,全厂设有13个科室和长网、园网、机修、动力4个车间,1个附属印刷厂。全厂共有职工518人,其中干部80名,工程技术人员24名,其中男职工360名,女职工158名。全厂干部职工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8.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4.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7%。 该厂1968年从车庙迁石横,一是利用钢铁厂旧房,二是兴建新车间,1969年5月1日试机投产。全厂职工95人,固定资产37.56万元。当时,只有1台日产2.5吨的1092毫米单缸单网纸机,年生产能力584吨,产有光纸和包装纸两种产品。1972年,新上日产两吨抄纸机1台、开始生产卫生纸,全厂年产纸达千吨以上,总产值达百余万元。职工总数增加到122人。厂里初步建立起了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1973年被评为全省单项消耗吨纸节煤先进单位。工业利润由1970年的5万元增加到20万元。 1974年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使该厂受到严重影响,领导机构陷于瘫痪,管理制度遭到破坏,加之化工原料和能源紧缺,全厂处于停产状态。当年生产机制纸550吨,产值仅71万元,至1975年,两年累计亏损28万元。 山东造纸总厂从1970年始在该厂建立分厂,于1975年底建成了一条完整的1575毫米长网多缸纸机生产线。1976年无偿移交给县造纸厂,固定资产248万元,日产能力5吨,生产高级卷烟纸,主要原料为麻浆和进口木浆。同时转来正式职工50名,同年又招收职工80名。从1977年开始,年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超400万元,利润超20万元。 1980年底,该厂为扩大生产,开始筹建1台1575毫米双缸双网抄纸机生产厂房。1984年元月份形成生产能力。 1981年,由于市场供需发生了变化,开始减少卷烟纸产量,转糖果包装纸,园网车间生产的有光纸变成了滞销产品,库存积压,产销失去平衡,当年亏损34.77万元。 1982年3月,全厂推行了“四定一酬”(即定人员、定产量、定质量、定消耗、计报酬)经济责任制,使企业重获生机。园网车间从1983年开始试产蜡梗火柴原纸。1984年被评为省一轻厅三等科技成果,并获奖。 1984年1月,开始试行厂长负责制,断然停下长网卷烟纸生产。用新上的1575纸机生产有光纸,7月份改产书写纸,3台纸机年产各种纸3004.5吨,完成产值473.569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 1985年,根据市场需要,以销定产,生产书写纸、单胶纸、打字纸、蜡梗火柴纸等5个品种,产品畅销北京、合肥、秦皇岛、上海、广州、济南、菏泽等地。全厂4台纸机全开,全年共产纸4536.54吨,完成产值686.68万元,实现利润70.96万元。 从1969年至1985年,先后共生产10种产品累计总产量28409.5吨,累计利税588.03万元。 1987年,全厂有固定资产原值681万元。生产机制纸6536吨,产值1085万元,完成利润100.4万元,上交利税131.4万元。职工99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0872元。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