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320
颗粒名称: 地质概况
分类号: P548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南高余煤矿的井田在肥城煤田西南端、和国家庄煤矿同在西二、三、六煤田范围内。上组煤:1958年储量为152.3万吨,面积0.44平方公里。随着生产发展,前后3次扩大井田边界,储量、面积分别增至538.7万吨和1.75平方公里;下组煤改扩建后,建成斜井为上组煤接续井总储量为2128.6万吨,面积1.5平方公里。
关键词: 区域地质 构造地质学 中国

内容

南高余煤矿的井田在肥城煤田西南端、和国家庄煤矿同在西二、三、六煤田范围内。上组煤:1958年储量为152.3万吨,面积0.44平方公里。随着生产发展,前后3次扩大井田边界,储量、面积分别增至538.7万吨和1.75平方公里;下组煤改扩建后,建成斜井为上组煤接续井总储量为2128.6万吨,面积1.5平方公里。 (一)地层:井田内石炭二迭系地层从下而上为溪群、太原群、山西组和石盆子组,总厚约440余米,沉积于奥陶系灰岩的侵蚀面上,呈假整合接触。煤层集中分布于太原群和山西组,上部石盆子组和下部的本溪群则不含煤,上复厚10~50米第四系地层,无任何煤系露头分布。 (二)构造:在区域构造控制下,本井田为两翼受走向大断裂(F7—、F25)来重破坏的残缺断陷盆地。井田内发育两级断层,北面F25断层组呈孤形展布,南面F7断层组平行斜列,这些断层又一再分杈,平面上呈帚状展布,北部撇开状,西南端于本井田收敛状,又加主断层傍派生的低序次羽毛状况斜列断层十分发育,构成了复杂的地质条件。 由于受基地古地形(古构造)的控制,次级褶皱发育,地堑式盆形向斜为本区的主要形态,地表走向北东~东西~南东向的弧形构造。根据采掘资料分析,北东向构造由于成生时间较早。控制着煤系沉积,北西向构造成生时间较晚,起改造作用。开采证明5米左右的沁断层特别发育,且多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多呈阶梯状,使煤层受严重破坏,给生产造成很大困难。 (三)煤层:本井田含煤系为上石炭统太原群和下二迭统山西组,煤层集中分布于其顶底部,太原群总厚158.53米,可采煤层为8层。山西组总厚105.5米,可采煤层为3层,含煤系总厚约260米,煤层总厚17.23米,可采煤总厚15.63米,含煤系数6.6%、煤层厚度大多在1至2米之间,煤系内以粉质岩石为主,多为煤层顶板、海相沉积的薄层石灰岩较为发育,亦与煤层有十分密切关系,石灰岩或泥灰岩为直接顶板是本井田主要标志层。 (四)煤质:按成因分类,属于条带状腐植煤,但在部分主要煤层的局部,常含有数量不等的混乱型煤,如腐植——腐泥煤和腐泥——腐植煤,并发现为数不多的腐泥煤——藻煤烛煤。 按工业实用分类,属于中变程度的烟煤,煤的工业牌号主要是气煤和气肥煤。 煤质稳定,其中山西组属气煤,低硫、低灰至高灰。高发热量中等粘结性,富含油率、中等至难熔灰分煤;太原群属气煤至气肥煤,富至高硫,中至高灰,高发热量,强粘结性,高含油率、高挥发物的中等至难熔的灰分煤,可作炼焦配煤和炼油用煤。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