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2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企业
分类号: F307.1
页数: 5
页码: 124-128
摘要: 本节从建材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缝纫工业、家具制造工业、造纸、印刷工业几方面记录了石横镇工业企业情况。
关键词: 作物经济 农作物构成 种植业

内容

建材工业
  境内建材工业有砖瓦、水泥、耐火材料、水泥制品、灰沙石等。
  砖瓦:建国前后,境内仅有私有砖瓦窑大寺、旅店北等3处,多为马蹄窑,用柴烧制,1956年收归集体。1958年,公社在南高余村北建砖厂,职工50人,年产粘土砖5万块,仍为马蹄窑,用煤焙烧,1963年调整下马。1975和1976年,公社分别建查庄砖厂和国庄砖厂,年产砖500万块,原料为煤矸石,将石粉碎制坯装窑自燃而成,既消除“三废”,又节约燃料,1980的产值12万元。1984年初改社建区时两座窑分别移交给北高余村和南大留乡。1981年,公社投资建衡鱼砖厂和石横砖厂,两厂均有24门、年产200万粘土砖窑1座。1983年两厂计产值12万元。1984年改社建区时分别移交给衡鱼乡和石横小镇。公社瓦厂建于1972年,原为耐火材料厂附属厂,1981年独立核算,1985年职工130人,产值9.41万元。
  1978年后,大寺、唐庄、后衡鱼、前三、中心、汇北、新华、南大留、红庙等大队建起粘土砖厂;马坊、新胜、南高余、北高余、中东、查庄等大队建起煤矸石砖厂。1985年,全镇砖窑发展到23处,从业人数1200人,年产砖5750万块,年收入230万元。马坊村先后建大转窑4座,年产煤矸石砖1500万块,年产值50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
  水泥:石横镇水泥厂,又称肥城建材工业公司第一水泥厂,位于石横村北3公里、圣佛寺村南,占地72亩。1983年春始建,总投资440万元,主要设备有?2×8M塔式机械化立窑1座,?1.8×6.4M球磨机两台,设计年生产425#水泥4.4万吨。该厂为山东建材设计院水泥研究所设计,土建部分为本厂设计,石横建安公司承建,机械设备自行安装。
  该厂1985年5月竣工,6月1日试产成功。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中心控制室、配电室、机修车间,总动力为876KW,库底配料由中心控制室遥控,原生料和二次配煤、熟料和混合材料的电磁振动机和皮带称,控制配料方案以0.1kg误差每6秒显示于荧光屏上,并累计于计数仪上。生料调和及水泥仓背设有机械化倒库设施进行均化。塔式立窑卸料,采用伽马射线控制,机械化自动落料。化验室有控制、物检、分析3室,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均能准确分析控制。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508万元,全厂职工340人,产水泥3.3万吨,产值273.4万元,利润42.2万元,所产万灵山牌普遍硅酸盐水泥,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灰沙石:石横石料厂位于薛山东麓,电厂以北。1958年由煤炭部第三十二工程处创建,1967年折价移交给肥城县,1973年又移交给石横公社。该厂原有作业场地398亩,开发投资48万元,房舍80间,设备20台,固定资产9.4万元,年产值40万元,利润6万元,干部职工200余人。该厂先后为工厂矿山提供了大批优质石料。薛山石料纹理清楚,厚度适中,顶底平坦,耐压耐腐蚀,曾被国家选定为平阴黄河大桥基础和桥墩优质石料。1984年电厂在距采石中心爆破点150米处新建学校1处,1985年出现砸死学生事故两起,1986年1月,该厂迁至薛山西麓,占地50亩,房舍26间,主要设备有400×600鳄破机、200×500鳄破机各1台,6立方空气压缩机1台,石子输送带5条,固定资产22万元,主要产品有料石、石子、石灰等。1980年产值24.5万元,1987年,职工110人,产值60万元。
  建国前,北部山村部分农户办小型石窝,生产料石、一般石材、檐板、石子,有的办小石灰窑,以木柴或秫楷为燃料。1956年后收归集体。60~70年代,山区各大队均有小型石料厂,主要自用兼外销。1978年后,集体、联户、个体采石场发展到500余处,凿眼由人工变为机械,产量亦大幅度提高。对福山村大力发挥靠山优势,大力发展开山打石。1983年,采石场增加到77处,从业劳力101人,所产石料不仅供应本地厂矿、农户,还远销河西诸县、市,年收入15万元。圣佛寺发挥靠水泥厂优势,大力发展采石业,每年收入30万元。
  南部康王河道和附近古河道沙源丰富,除供本地使用,还远销平阴和河西诸县市。
  耐火材料:石横耐火材料厂地处中高余村南,占地68亩。肥城县于1958年始建,职工20余人,1963年下马。1969年移交给石横公社,1970年公社投资3000元重新上马。有轮碾机1台,地排车10辆,除生产陶土外兼开山打石。1973年公社投资7000元,添置粉碎机、轮碾机各1台、电机2台。建起耐火砖窑,月产各种型号耐火砖30吨。1974年置卷扬机1台,变人力拉车为机械拉车。1975年建厂房、宿舍19间,由原来的粉碎为球磨加工,建起了月产100吨的大型耐火砖窑。翌年又建立维修车间,添置牛头刨床、车床、摇臂钻等设备,并自制轮碾机1台。1979年底,有职工200人,分采土、粉碎、成型3个车间,主要生产粘土、磷肥和各种型号的耐火砖,有固定资产45万元,年产值90万元,利润16万元。后又上汽车运输、汽车修理等附属项目。1985年产值104万元。1987年职工318人,年产耐火砖900吨,产值156万元。
  此外,石横二村还于1985年投资18万元建硅酸铝耐火材料厂,不久下马。
  水泥制品:石横镇预制件厂(厂址在现化工厂)建于1985年,制造各种建筑预制件,全厂职工23人,当年产值4.72万元。1986年停办。1980年后,农民掀起建房热,小型水泥预制件厂应运而生,生产水泥楼板、檩条、盖板、雨罩、过梁等建房制品。1985年,小型预制厂17处。此外,查庄和汇北还建有水泥花砖厂,南高余村建涂料厂。
  机械工业
  石横镇矿山机械配件厂(原农具厂、农机修造厂)建于1958年,开始是章丘、仪阳来串乡的几只红炉为基础组成的联合铁业社,地址在石横街里,职工30人,以农具维修为主,设备简陋,自负盈亏。1959年春改为农具厂,职工增加到100余人。全厂分翻砂、木工、红炉、修配4个车间,增加了车床、刨床、龙门刨等大型机械,下设石横、衡鱼、高余3个农具维修部,职工经常下乡巡回维修锅驼机、柴油机等农机具。1961年该厂迁到肥城十一中(该中学建成下马)。1963年企业整顿,职工减少到30人。原机器设备有的卖掉,有的借出,同年厂子迁到石横北楼(即现址),下分红炉、白铁、木工、修理4个组。同年该厂收归县办。1977年,该厂迁到王瓜店。1978年公社在耐火材料厂重建农具厂,招工30余人,添置了“三米龙门刨床”、“八尺机床”、“C620型车床”等机械设备。1979年又迁至现址,有翻砂、冷加工、红炉、木工、修理等项目,主要定型产品为2800型砖机。1980年,公社投资8000元购置C630型车床1台,616型机床1台。为附近工厂、矿山加工机器配件。1984年投资2.8万元购52型车床1台、B650型刨床1台、T618镗床1台、Y315滚齿机1台、D616车床3台、130型双排汽车1辆。1980年,该厂产值24.4万元,1985年职工67人,产值40万元。1987年职工80人,产值85万元。
  石横二村汽车修配厂是该村和北京汽车运输公司联合兴建的,1985年正式投产,总投资12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职工40人。北京汽运公司派技师10名,带徒弟30名,主要装配北京“212”吉普车和各种汽车的大修业务。1985年收入27万元,利润5万元。
  南高余社会福利厂有翻砂和各种机床,给冶炼加工厂等单位加工各种配件。
  食品工业
  粮食加工:1959年,公社在石横村东南繁殖场建面粉厂,机器6部,日产面粉万斤,1963年下马。70年代,新华办面粉厂1处。1985年,石横二村投资60万元建面粉厂1处,日产面粉10万斤,职工80人。该厂全部生产工艺由山东省粮食厅设计,主要机械设备为国家粮油机械厂定型产品。北大留在市场街建面粉厂1处。此外,各村均有户办小型面粉加工点,能加工小麦、玉米、瓜干等。另有饲料加工点12处,四坊380处。新胜粉坊15人,其中妇女4人,1983年实行承包,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年收入3.4万元,人均1700元。四合村30多户农民加工豆腐皮,日产70多个,年收入10万元。粮食加工带动饲养业和种植业的发展,1985年全村生猪存栏1010头,户均6.3头,人均1.4头。
  油料加工:建国前后,境内有几处人工小型油坊,有巨型石滚油碾,用畜力拉动轧糁。用蒸笼将糁蒸过,用草子包饼,再用人工挤油。60~70年代,有石横、隆庄、后一、前二等几处队办油坊。给社员加工,有的还承担国家油料加工任务。1982年10月,公社在农场路西建榨油厂,职工40人,占地35亩,房舍126间,技术员2人,电工和维修工各1人。机械设备有锅炉1台、榨油机2部、蒸锅1口、精炼锅1口、电机11部,汽车1部,固定资产15万元,主要生产食用油、主要加工棉籽、花生。产品除供本地厂矿和农村外,还远销日本。1985年,职工26人,产值12.5万元。1986年,在原料紧缺、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该厂与莘县外贸公司实行横向经济联合,由莘县提供花生、棉籽等原料,油和饼再返回莘县出口日本。1987年职工42人,产值57.3万元。
  食品加工:北京友谊食品厂新胜分厂建于1985年6月,从北京引进技术设备,聘请北京友谊食品厂技师4名,投资40万元。该厂生产40余种北京风味的高、中、低档中西糕点,日产2000斤,年产值50万元,利润10万元,产品畅销济南、泰安、平阴、肥城等地。糕点加工还有供销社、粮所等。
  60~70年代,肉类加工主要是食品站,80年代,肉类加工主要是私营企业。新胜村办起肉联厂,生产瘦肉、火腿、香肠等。
  马坊村办起大豆深加工的豆浆晶厂,石横六村办起罐头厂,新胜、新华村办起粉坊,北高余、汇北办起食品冷藏厂。
  建国前,私人白酒酿造业12户,1958年,石横公社曾办酒厂,地址在石横庄内,后迁到石横村东南繁殖场,1963年下马。80年代,查庄建综合发酵厂和酱菜厂,国华村在村南建酱菜厂,生产各种酱菜、咸菜和酱油、醋等调料。
  1985年3月,中东投资30万元,从青岛饮料厂引进技术,同年7月投产,经逐级鉴定取得了国家级“乐福牌”注册商标,主产“小香槟”、“可口可乐”等,日产万瓶,畅销5个地市,年产值100万元,利润15万元。
  化学工业
  石横化学工业主要有焦化厂、电石厂和化工厂。
  焦化厂于1976年在平阴矿南兴建,职工50人,小窑6个,每半个月出窑1次,年产焦碳1000吨。1978年迁县造纸厂东,1979年1月投产,炼焦窑16座,年产焦碳8000吨,产品质量达到“三、三、四”的省定指标(即一级品30%、二级品30%、三级品40%),产品销8个县市,1980年产值54.3万元,利润14.5万元。1982年6月30日,因不产焦油和污染严重停办。
  电石厂建于1975年,地址在薛山东麓,占地3820平方米,翌年竣工投产。有电炉1台、1000伏特变压器1台,年产电石2000吨,职工60人。1980年产值20.1万元。
  该厂所用焦碳、电极糊、铁皮等原料来自济南、肥城、泰安、莱芜等地。电石产品畅销济宁、临清、聊城、泰安、济南、东营等十余个县市。1985年底,全厂职工70人,房舍53间,设备有1000KVA电石炉变电器1台、100KVA变压器1台、电石炉1座、电机10台、43.8千瓦电焊机2台、50千瓦粉焦机、筛选机各1台,两吨电葫芦1台、提升机4台,汽车、拖拉机4辆,年产值74.5万元,固定资产29.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14元/人。
  化工厂于1987年3月动工,占地71.3亩,主产电石、乙炔。固定资产投资38.5万元,技术设备与资料由国家乙炔设备生产定点厂——河北省邯郸制氧机厂提供,并负责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力量由河北省乙炔生产定点厂——南和县乙炔厂培训,先后培训技术人员25名。同年11月竣工,乙炔发生间174.9M2,灌充间340M2,电石库219M2,办公、化验、值班室78M2,电石楼850M2,原料库165.1M2,冷却室168.8M2,同年12月试产成功。设计年生产乙炔20万M3,电石3000吨,年产值260万元,利润22万元,原北山电石厂改为化工厂分厂。1987年,该厂共有职工108人,产值128.9万元。
  此外,耐火材料厂还附设磷肥厂,年产磷肥1000吨。石二村办起陶粒砂厂、中西村办起胶轴厂,石六村办起烧碱厂,前三村曾办起骨胶厂。70年代,公社曾用煤矸石试制氨水,因含氮量太低而停办。
  纺织缝纫工业
  建国前后,多数农户用土纺车纺线,约10余户有一架土织机,织出的布称粗布。农户将布送到染坊印染(境内25处)后,大多自行剪裁,手工缝制单棉衣。部分村庄有个体裁坊,承揽缝纫业务。50年代,缝纫机开始应用,个体裁坊不断发展。1958年,公社创办被服厂,厂址在石横街里,职工50人,除生产单棉衣外,还生产皮鞋,布鞋。此外还承揽服装加工,年产值3万元。1963年企业整顿,该厂因销路不畅停办。
  1985年4月,红庙小乡7个村联合兴办针织厂,投资9万元,职工53人,有针织横机19台、缝合机6台,包缝机1台、络纱机1台。派13名学员到杭州学习针织技术,后与济南历下针织厂联营,由该厂派技术员6名,年底投产,生产光复衫、翩蝠衫等40余种产品。后因多种原因停办。
  1980年公社重建被服厂,地址在中高余路南,占地6亩,门市10间,办公室、宿舍7间、有缝纫机6部,锁边机1台,1982年增锁边机3台,缝纫机增加到45台,是年产值5万元,利润5000元。1985年由原厂长杨永奎挑头承包,每年交工办3200元,交税1200元,职工20人,当年增呢装洗染项目,在上海、济南等地培训人才7人,是年产值7万元。
  1986年,镇与杭州联合办起如意服装厂,因销路不畅造成亏损而停办。
  1980年之后,个体服装制造发展迅速,许多老裁缝举办缝纫学校,农村姑娘争相学习,出徒后在家和赶集接活,进行服装加工。
  家具制造工业
  公社于1980年在薛山建木器厂,职工15人,1982年迁至拖拉机站后院,有大型带锯设备,制造各种木制家具及门窗等,因该厂经济效益不佳,1984年停办。
  新胜村引进外地技术办起藤木家具厂,生产各式沙发、桌椅等家具。中东、石横五村办起木器加工厂,镇建安公司办起木工厂为建筑业配套小厂。1980年之后,各村木工在家或串村进行家具制造,前四、中心等村办起木料加工点。
  1977年,公社在阀门厂北建陶瓷厂,生产瓷缸,其次生产石灰,1980年停办。
  造纸、印刷工业 1986年,后衡鱼一村投资20万元在闫家桥南建纸厂1座,占地10亩,机器设备从浙江省富阳引进,生产包装纸、黄裱纸。1987年南高余村投资200万元建起纸厂1座,翌年投产。
  镇中心中学办一座小型印刷厂,主要印制学生作业本、稿纸、单据、图表等,之后,县造纸厂、南高余小学相继办起小印刷厂。
  煤碳工业
  1977年3月,公社投资66.25万元修原西四井(马坊村后),5月1日正式出煤,“7·1”后日产近百吨,是年8月,小煤矿下马。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