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原绿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24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平原绿化
分类号: S732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平原绿化情况。包括村庄绿化、农田林网、桐粮间作几部分内容。
关键词: 绿化 建设 中国

内容

村庄绿化
  境内群众有在村庄周围、庭院内外、村内荒片植树的习惯。1947年春,国民党第五军过境,将南部各村周围之树杀掉一半以作临时防卫工事。建国初结束土改,户户有庭院和荒片,调动了群众的植树积极性,村内植树的密度增加。1955年,“四旁”植树提倡适地适树,当年植树18万株,1956年四旁植树12.5万株。1958年将“四旁”树木收归集体。1961年落实“谁种谁有”的政策,确定“四旁”树木归农户所有,并对无偿占有社员的树木清理退赔。1964年全社四旁植树9.6万株,红庙村达到绿化村标准。1973年根据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提出的“四旁”植树上《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开展了村庄绿化工作。1974~1978年,每年“四旁”植树在35万株以上。1980年“四旁”植树25万株。1981年全社“四旁”植树31.5万株,1982年“四旁”植树16.4万株,1983年16万株,1984年11.8万株,1987年“四旁”植树15万株。
  农田林网
  1974年,红庙管区,大留管区试建造农田林网。1975年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统一治理”,促进了农田林网的发展。至1976年,林网面积达4.37万亩,林带总长206.5公里。1980年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林网实行“树随地走,作价保本,增值部分归承包户所有或按比例分成,新植树木,谁栽谁有”的政策,提高了群众植树的积极性。1982年,共植树28万株,扩大农田林网1.2万亩,县府在石横召开了冬季植树造林现场会。1983年,又扩大农田林网7000亩,植树节这一天,机关和企事业部门全体干部和中小学学生共600人,绿化了8华里长的8号路(石横~孔村)和公社机关前大街,植树2000余株。1984年,林网补植2.5万株。
  桐粮间作
  1982年春,开始推行桐粮间作,即在粮田内每隔40~60米间作1行梧桐树,既能起到农田防护作用,由于梧桐生长迅速,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当年间作面积2.5万亩,植梧桐5万余棵。1983年,又发展桐粮间作5000亩,1984年,间作2500余亩,赵庄堰边植梧桐900亩。桐粮间作部分村因管理不善而失败;成功的村随着梧桐成材采杀而告终。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