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采种育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24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采种育苗
分类号: S725.1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采种建国前,皆为自由采摘。1954年根据上级“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针,发动群众以及中小学生进行采种,将当地柏子、槐豆、椿角、榆钱、桃核、杏核等树种收集起来,除满足当地群众自育外,国家还有计划地收购。1956年,全区采集树种3850斤,1964年采集1360斤。
关键词: 树种 规划 树种选择

内容

采种建国前,皆为自由采摘。1954年根据上级“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针,发动群众以及中小学生进行采种,将当地柏子、槐豆、椿角、榆钱、桃核、杏核等树种收集起来,除满足当地群众自育外,国家还有计划地收购。1956年,全区采集树种3850斤,1964年采集1360斤。1970年发动青少年学生采集优良树种支援林业建设。1973年采集紫穗槐种子725斤,支援福建省,以后全社年均采集林木种子3000斤左右。1983年全社青少年学生采集林木种子5950斤,支援甘肃省植树造林。1985年全镇采集树种2880斤。
  引种
  1970年,引进法桐、加拿大杨、苹果、梨等优良品种。1972年从东明县引进大官杨根条,育成苗木造林。1973年从泰安、济南引进太青杨、沙兰杨。1978年从江苏泗阳引进意大利杨8个品种。其间,还引进法桐、无刺刺槐、箭杆刺槐、石林刺槐等品种。1980年引进巨峰葡萄、日本红富士苹果。1981年,引进火炬树、薄壳山核桃、山楂树等。
  育苗
  旧时群众植树多移栽野生自生苗,无固定苗圃。1956年高级社成立后开始发展苗圃,1957年全区有苗圃165亩,1958年后,育苗面积锐减。1962年后,育苗面积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7月,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均建立苗圃,公社建100亩,生产大队10亩,生产队1亩,年底,全社育苗344亩,育苗120.4万株。1966年后,苗木大量积压,育苗面积下降。1970年之后,平原绿化由“四旁”植树扩大到农田,树苗需用量逐年增加。1973年,全社育苗644亩,1976年发展到1075亩。1978年后,集体苗圃由农户承包。1980年育苗500亩,1984年,苗圃承包到户的31个村,98户,育苗210亩。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