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治理涝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1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治理涝洼
分类号: TV85
页数: 1
页码: 104
摘要: 石横镇南部是康汇两河的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每至雨季,积涝成灾。到种麦季节,仍遍野泥沼,杂草丛生,无法耕种,群众称为“蛤蟆湾”,“抬牛地”。形成了有名的衡鱼洼,面积达3.5万亩。
关键词: 河道工程 河道管理 河流治理

内容

石横镇南部是康汇两河的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每至雨季,积涝成灾。到种麦季节,仍遍野泥沼,杂草丛生,无法耕种,群众称为“蛤蟆湾”,“抬牛地”。形成了有名的衡鱼洼,面积达3.5万亩。
   对这片洼地曾多次治理,1964年,由县水利局勘察规划,治理了胡子沟、开挖排水沟。由于治理标准低,排水系统紊乱,效果差。1974年,公社组织石横、衡鱼、红庙、隆庄、大留5个管区劳力治理涝洼地3万亩,挖大小排水沟4.5万米,排涝能力增强。
   1976年秋后,公社统一调整了排水系统,防涝能力有所加强。治理衡鱼洼总体规划是万亩、百方、百眼井、达到“三成”、“四结合”的标准。“三成”即地成方、沟路成网,沟渠路旁树成行。“四结合”为沟、渠、路、林四结合。
   一、排水系统:将原来杂乱无章的排水系统,按照水流向统一规划,并对六里河、胡子沟进行裁弯取直,展宽加深。干支沟随路开挖,南北路一路二沟,东西路一路一沟,沟设北侧,主干沟渠断面,上宽8.5米,底宽4.2米,深1米,条田沟沟距50米,上宽2.8米,底宽0.8米,深1米。当时共修干、支沟30条,总长87公里,开挖条田沟512条,总长200公里,大小桥涵闸等建筑物共计234座。
   二、灌溉系统:(1)引水:六里河、胡子沟两条山洪河道,兼排厂矿废水。因此在两河上节节设闸,旱时下闸浇地,涝时提闸放水。
   (2)蓄水:在六里河上游肥城市造纸厂东,修建了容8万方的方塘一座,修筑1.2个流量的石渠7华里,平时把厂矿废水蓄起来,旱时引水灌田。
   (3)挖井:衡鱼洼地下水源丰富,按百亩一井设计,共需机井150眼,原有37眼,新打15眼,此计划逐步实现。
  在治理规划中,对路、林也作了统一要求,根据地形和交通需要安排路,路分三级,一级路宽8米、二级路宽6米,三级路宽4米,共修路29条,全长59公里。沟渠路旁均植树,路旁是乔木,沟旁是灌木。
   通过治理,旱能浇,涝能排,灾情大大减轻。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