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灌溉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1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灌溉方式
分类号: S275
页数: 2
页码: 102-103
摘要: 本章记录了石横镇几种灌溉方式。灌溉方式包括土井灌溉、塘坝水库灌溉、机井灌溉、引水灌溉。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技术 灌溉

内容

土井灌溉
  中南部平原区历代有打井灌田之举。为延长土井使用期,农民用砖石砌垒或用沙和石灰混合捶壁。1979年,康王河展宽加深,后衡鱼段河底出土数眼石砌古井。井口离地面约3米余。说明古代先人即会用砖石砌井灌溉农田。土井一般口径60~80厘米,井深4~8米,深者10余米。一眼土井用辘轳提水可浇灌3~5亩,一部水车可浇6~10亩。
  1949年以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打井积极性提高,土井数量不断增加。至1956年土井增加到2500眼。
  60年代之后,机井发展迅速,土井逐步减少。
  塘坝水库灌溉
  1954年,赵庄在村东建塘坝1座,总容量2.5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1万立方米,至1987年,全镇共有塘坝11座,总容水量90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百余亩。
  机井灌溉
  机井灌溉始于60年代初。开始用锅驼机、柴油机或汽油机提水灌田,1960年全社机灌面积2000亩,1963年之后,砖石砌大口机井和砖管、水泥管机井不断增加,机井配套除柴油机、汽油机外,各村先后用上电机,1966年初,机灌面积增加到两万亩。1970年之后,各种机井发展很快,配套以电力为主,1975年机灌面积发展到38000亩。之后机井又有新的发展,北部山区各村先后用上机井,机灌面积发展到50000亩,80年代,机井灌溉面积趋于稳定。
  引水灌溉
  境内引水灌溉始于1961年,隆庄群龙湖建成之后,以60马力柴油机引水灌溉1000余亩。之后南高余在村南设闸引水提灌和自流灌溉5000亩。70年代,中心大队在马家桥西侧闸坝拦河引水,提水和自流灌溉千余亩。后衡鱼在汇河、胡子沟拦河引水,洇地和提水灌田1500亩,前衡鱼设闸引汇河水灌田1000亩。石横于红石沟、六里河拦河引水,浇地2000亩。
  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是引黄灌渠。以1978年春灌渠第二次放水为例。放水自3月28日上午10时,至4月7日早6时,历时10天,其中放水4天零11个小时。浇麦田4733亩,春田90亩。另赵庄蓄水2500立方米,北高余3000方,西铺4000方,中西8000方。灌渠每年放水1~3次,大多为春、夏、秋季进行。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