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1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S344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建国前,境内耕作以一年一作(春玉米、春高粱、春谷子、棉花、春地瓜)和二年三作(春玉米或高粱等——小麦——夏玉米或豆子)。衡鱼大洼因十年九涝,多种高粱或虎皮豆子一年一作,其余地方多两年三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片采取一年两作(小麦——夏玉米或豆子、谷子等)。建国初期,耕作制度基本未变。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 模式

内容

建国前,境内耕作以一年一作(春玉米、春高粱、春谷子、棉花、春地瓜)和二年三作(春玉米或高粱等——小麦——夏玉米或豆子)。衡鱼大洼因十年九涝,多种高粱或虎皮豆子一年一作,其余地方多两年三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片采取一年两作(小麦——夏玉米或豆子、谷子等)。建国初期,耕作制度基本未变。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耕作制度不断改革。1980年复种指数由1950年的143.5%提高到157.8%,其中涝洼地提高12.2%,平原提高24.3%,山区提高10.6%。1982年,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地块实行间作套种,提高了经济效益。耕作以一年两作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少数菜园实行一年3作(如春地豆——玉米——芹菜或芫荽),极少边远零星土地实行一年一作。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进,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建国前,南部涝洼地区秋后泥耧麦子,即因地湿无法耕,在地上划道沟撒上麦种。建国初期,播种小麦用两腿耧,行距1.2~1.8尺,平原种大阔垅,行距1.4~1.8尺,播幅3寸,后来逐步走密植高产的路子。60年代为套耧播种,用三腿耧播种小畦麦。70年代为9~18行的大畦麦,可以串种玉米。涝洼地区采取4.5尺1带的麦套玉米方式。80年代仍沿用大小畦麦播种方式。有条件的村队采用机播。
  春玉米的播种方式,主要是条播和点播。夏玉米麦收后条播或点播。自70年代,于小满前后串种玉米,既能使玉米提前成熟提高产量,还有及时秋耕,按时播种小麦。
  春地瓜一般起垄栽培,也有平压的。夏地瓜一般在麦收后起垄栽培,为延长生产期,有的在麦垅套栽地瓜,达到增产的目的。
  谷子、大豆、高粱、花生、棉花春种可开沟直播,夏播可采用麦间套种的办法。
  此外。玉米、大豆间作为混作,谷子高梁可混作(俗称满天星),地瓜间作玉米或大豆,小麦间作油菜、菠菜等。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