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105
颗粒名称: 人民公社化
分类号: F325
页数: 2
页码: 86-87
摘要: 1958年9月,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下。14日,石横人民公社成立,在石横村西泰山显灵宫后召开成立庆祝大会,全社各界万余人参加。
关键词: 农村 生产组织 中国

内容

1958年9月,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下。14日,石横人民公社成立,在石横村西泰山显灵宫后召开成立庆祝大会,全社各界万余人参加。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公社成立初,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军事编制;在生活上一度推行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劳力和学生均实行集体食宿,在财务管理上,实行公社、生产大队两级核算,在收益分配上一度实行供给制和基本工资加奖励。
  公社成立初期,五风(命令、浮夸、共产、官僚、瞎指挥)盛行,特别是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刮起后,集体和个人的财物均可无偿调用。在“以钢为纲”、“钢铁挂帅”的口号下,全社人民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公社在石横北楼遗址建土炼铁厂。土炼铁炉,炼铁缺乏原料,把铁锅、鏊子、庙宇的古钟等砸碎充当原料,有的村和学校用风箱拉着炼所谓“海绵铁”,结果好端端的铁器炼成一堆堆废硫碴。当时,全社男女劳力和师生日夜大干,口号是“大干苦干拼命干,要把钢铁堆成山,共产主义早实现”。由于全民大炼钢铁,放松了农业生产,以致秋季作物熟了无人收,只得组织老弱社员及学校师生秋收。当时小学生半农半读,有的全日劳动。由于农活重,劳力缺,作物失收严重。地瓜收了无人运,就挖坑埋起来,结果烂掉。入冬后,有的地瓜未及刨亦烂在地里。
  在“大跃进”运动中,秋种小麦强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每亩撒播七八十斤乃至数百斤种子。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要求翻地数尺,亩产双千斤、双万斤。实事求是,有抵触情绪干部,以“右倾保守”为由受到批判和处理,伤害了一批好人。
  “大跃进”、“共产风”给农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1960年全社粮食总产量由1957年的2226.54万斤下降到1800万斤,下降了19.2%。
  1960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制止和批判了“浮夸风”、“共产风”,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恢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1962年,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和《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指示》,正式确立“三级(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所有,队(生产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生产上层层实行计划管理,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本地资源优势组织生产。生产劳动管理推行“四小”制度,即小组作业、小段包工、小段计酬、小段评比。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口粮分配实行“以人定量”和“人五劳五”、“人六劳四”、“人七劳三”。其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稳定、完善,集体经济有所壮大,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物质刺激”、“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挂帅”等,冲击了生产秩序。后来又搞所谓“踢开党委闹革命”,从公社到大队领导班子瘫痪,影响农业生产。
  1968~1976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对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有的生产大队推行“大寨评工法”,有的变生产队核算为生产大队核算。还出现了“一平二调”的弊端。影响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干活大呼隆,分配一拉平”,“吃大锅饭”的局面,使农业生产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