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05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分类号: Q95;Q949.9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动植物资源情况。
关键词: 动物学 经济植物 食用植物 植物资源

内容

动物
  清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载:“兽类:则马、牛、驴、骡、犬、羊、豕、猫、鼠、鼬、狐、兔、狸、獾、索驼(即骆驼)、豺狼皆恒有之。每春、夏之交,狼实为村民害,则以近山之故也。禽类:则鸡、鹅、鸽、鹊、鹰、鸱(即鹞鹰)、燕、雁、鹳、鸥、鹪鹩、家雀、黄鹂、乌鸦、鹭鹚、山鸡、鹌鹑,又有俗名黑马勺者,五更则鸣,殆唤起之类。有一种鸟,形似鸡,鸣似哭,闻者以为不祥,山中恒有,城市则未见之(即猫头鹰)。虫类:则蜩、蝉、蜘蛛、螳螂、土蜂、桑蚕、椿蚕、蝗蜡、蚁、蚓、蟋蟀皆恒有之。近来蟋蟀一种且以时好,而为出境畅销之一品焉。毒虫:则有蜥蜴、蛇、蝠、蚰蜒等物,而蝎又最多。鳞类:则鱼、鲂、鲫、鲢、鲇,介类:则蟹、虾、蛤、螺、蝼、蝈、鼋、鳖、蛟诸物,虽不甚多,然亦坑池中所恒有之。”据1980年生物资源调查:动物包括家畜、家禽、益鸟、益兽、益虫、害虫、水生动物等,共29纲709种。其中水生无脊椎动物15纲60种;扁形动物门5种;线形动物门6种;环节动物门3纲14种;软体动物门2纲12种;节肢动物门7纲210种,多为农作物、林木昆虫;脊椎动物门:圆口纲1种;鱼纲4个目、8个科、34种。其中分布广、数量大的鲤科鱼6个亚科,126种;两栖纲5种;爬行纲19种;鸟纲7个目10个科35种(家禽2个目,鸡形目7个品种);雁形目,鹅2个品种,鸭1个品种;哺乳纲7个科320种,家禽偶蹄目、不反刍亚目、猪科13个品种。反刍亚目,牛科6个品种,羊属14个品种,鹿科1个品种。奇蹄目,马科6个品种,驴2个品种。食肉目,水貂1个品种。
  植物
  据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载:“肥城的植物,五谷:则麦、黍、稷、粟(俗称谷)、豆、秫葛(俗名高粱)、玉蜀黍、芝麻之属,而麦、粟最宜,惟不宜稻,而西南乡洼下之区,间有种者。木:则杨、柳、桑、榆、椿、桐、梓、松、柏、柘、桧、槐、楝、竹皆恒有,惟种树之利尚待讲求。果:则羊枣、樱桃、柿、梨、柰、李、栗、山楂、核桃、石榴、银杏、葡萄、文官果、无花果皆为美品,惟桃最著名……杏亦俊物。蔬菜:则葫茄、葱、蒜、菠、芹、荽、苣、秦、艽、芸豆、菜菔、蔓菁、金针诸常蔬无不有。药类:则车前、苍耳、茵陈、薄荷、半夏、兔丝、首乌、荆芥、红花、黄精、枸杞、狼毒、黄芩、牵牛、栝蒌、旋复花、皂剌、山药皆有,而牛黄、香附尤为佳焉。瓜类:则曰冬、曰西、曰甜、曰王、曰菜、曰北不一其类”。
  据1980年生物资源调查:植物,包括农作物、林木、野生、观赏、药用植物等,不完全统计104科,450种。其中蕨类植物门7科9种,裸子植物门4科10种,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28科96种,双子叶植物73科335种。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4大类,即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分属于蕨类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共15科18个属30种。按其用途分类,其中林木果树44种,药用植物77种,粮食作物10种(包括豆科),经济作物8种(主要包括油麻类),蔬菜44种,观赏类65种。
  常见的有经济价值的部分野生,栽培植物: 药用植物有:香附、贯众、苍柏、翠云草、木贼、蜈蚣草、海金莎、萍、葛蒲、狭叶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百合、阔叶麦冬、射干、金银花、白花菜、杜仲、木香、地榆、决明、葛、杏叶沙参、乳浆大戟、猫眼草、大戟、酸枣、蛇床、石防风、白芷、前胡、紫花前胡、北柴胡、何首乌、徐长卿、野颠茄、酸浆、蔓陀蔓、枸杞、益母草、茵陈、蒲公英、艾、旋复花、苍耳、王不留、白头翁、华乌头、菟丝子、党参、车前子等。
  观赏植物有,雪松、桧、苏铁、疣草、吊兰、玉簪、郁金香、苍丹、山丹、铃兰、吉祥草、玉竹、黄精、天门冬、文竹、假叶树、阔叶麦冬、水仙、美人蕉、蕙兰、春兰、荷包牡丹、紫罗兰、华北景天、绣球、虎耳草、光叶绣球菊、珍珠梅、木瓜、贴梗海棠、黄刺梅、玫瑰、月季、西府海棠、含羞草、酢浆草、旱金莲、构桔、佛手、桔、霸王鞭、一品红、银边翠、黄杨、凤仙、爬山虎、锦葵、蜀葵、木槿、四季海棠、蟹爪兰、紫薇、倒挂金钟、迎春、女贞、丁香、茉莉、桂花、青箱、千日红、无花果、百黑香、石竹、牡丹、芍药、荭草、睡莲、莲、牵牛、藤萝、凌霄、栀子、并蒂莲、樱花、宝石花、仙人掌、龙舌、龙须、夜合、杜鹃、珊瑚豆、蔷薇、百日红等。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