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河道特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唯一号:
151334020220000005
专题名称:
河道特性
文件路径:
1513/01/object/PDF/1513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0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河道特性自阳谷陶城铺至垦利渔洼为黄河下游之窄河段,两岸堤距0.5~4公里。其中东营辖区内的麻湾至王庄河段长30公里素有“窄胡同”之称,堤距不足1公里,最窄处仅有460米。两岸险工、控导工程接连,占河段长的97.7%。河道曲折系数为1.2,比降为万分之一,属弯曲型单式河道。由于两岸险工、控导工程鳞次栉比,制约了河道的摆动范围,河槽比较稳定,除个别河段外,一般平面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着现行河道弯曲的外形。利津王庄至垦利渔洼河段长30公里,为由窄河道向河口段的过渡段,两堤宽由0.8公里扩展至5公里,两岸险工、控导工程稀少,河道平面横向摆动较大。渔洼至入海河口段长75公里为现代扇形三角洲,河道淤积延伸,填海造陆,改道频繁,堤防纵横交错,多与防潮堤相接,堤防长度不同,堤距宽窄不一,多呈扇面形。河道属于强烈堆积性,冲淤变化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及河口淤积、延伸、改道诸因素。在不同条件的年份有淤、有冲,以淤为主;从长时段看是淤积的。据1951〜1988年实测主槽淤积厚度,利津站为1.53米,年平均为0.0“ 米;渔洼断面1965-1988年淤积厚度为0.81米,年平均为0.04米,滩地淤积厚度为0.39米,年平均为0.02米。由于河床逐年抬高,水位也随之升高。利津站流量在8000立方米每秒,水位升高1.29米,年均0.065米。其冲淤变化, 具有“大水冲、小水淤”的特点。河口段不断淤积、延伸,比降变缓,河道产生溯源堆积;如发生摆动改道,河长缩短,比降变陡,河道产生溯源冲刷。1953年, 小口子人工裁弯改道神仙沟,溯源冲刷过程达数年,影响到济口以下的刘家园附近。1964年罗家屋子人工破堤改道刁口河,溯源冲刷过程短,只影响到惠民杨房。1976年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清水沟,溯源冲刷过程达数年,影响到泳口附近。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