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至利津一带入海继续造陆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唯一号:
151332020220001006
事件名称:
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至利津一带入海继续造陆
文件路径:
1513/01/object/PDF/1513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73.pdf
事件类型:
环境事件
起始时间:
1194年
结束时间:
1194年
事件描述
金明昌五年(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今中牟、延津一带),形成南北分流,南河夺泗入淮,北河夺大清河(又称北清河)至利津一带入海,继续造陆。至明弘治八年(1495年)刘大夏主修太行堤遏制北流,全黄入淮归注黄海为止,历时300余年,海岸线又推进30余里至老爷庙一带。太平、义和、六合、付窝、西宋、永安等地相继脱海。此后,黄河之水客串利津仅属偶见,造陆剧缓,最终形成现黄河口海岸线。对此古海岸线位置的确定:一是黄委会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根据实地调查海堡分布及有关历史文献,参考航测照片判读确认的大体走向是由徒骇河(即套尔河)起,经耿家局子、老鸹嘴、大洋铺、北混水旺、老爷庙、罗家屋子、友林等地附近,至南旺河(淄脉河)全长约128公里;二是南京大学地理系在1965年《黄河三角洲海岸地貌调查阶段报告》中根据“贝壳堤”的分布确定古海岸线的位置是大河口堡、套尔河堡、小沙、鲁西坨子、大洋铺、十二村、李家坨子、二八闾、老爷庙、毛丝坨、十五村、青坨子、羊角沟东北部。两条岸线中,前者有陡弯数处,后者较平缓。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