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骨干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1999年卷》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592
颗粒名称: (十三)骨干单位
分类号: D412.6
页数: 4
页码: 321-324
摘要: 《利津年鉴》1999卷中对骨干单位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骨干单位 模范单位

内容

利津县新华书店利津县新华书店位于利津县城津二路与利二路交汇处东侧。占地面积5.7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建有办公大楼、宿舍楼各1座,新建成面积6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1处。
  利津县新华书店是省属企业,科级单位,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综合科和供应部。下设3处门市部(县城中心门市部、第二门市部和陈庄门市部)。全店共有工作人员25人,其中干部12人,职工13人。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
  1998年新华书店全体干部职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内部活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全店有固定资产320万元,全年销售各类图书252.9万册。年销售额975万元,比上年增长58.45%;年实现利税23万元,比上年增长47.4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年内,该店根据本店实际,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及奖惩机制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机构改革上,压缩后勤人员,将仓库与业务科合并为综合科,增设农村流动供应部,把力量向一线倾斜。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定岗定员定责,采取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办法,彻底打破了干部、职工界限,搬掉了“铁交椅”,打破了“铁饭碗”。在内部管理上,狠抓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业务、财务管理制度等20多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奖惩机制,调动起了全店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营业、居住条件。
  年内,该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了办公、营业楼的改造和装饰;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宿舍楼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营业及职工住房问题。同时还投资3万多元,对县城两处门市部进行了内外装修,进一步美化、改善了环境,树立了书店作为文化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狠抓图书销售,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书店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图书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在抓图书销售上,采取了“四定一奖”的办法(即定人员、定任务、定库存、定报酬、奖励负责人)。书店同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合同,激励职工千方百计推销图书。各门市部开展了新书展销、图书预订、送货上门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活动。积极配合“科技兴县、科技下乡”等活动,把图书销售的重点转移到提供科技服务上来。每逢农业关键季节,该店集中人力、物力,把农业科技图书直接送到乡镇、村庄、田间地头,满足了农民需求。一年来全店销售发行图书2529025册,销售收入达975万元,实现利税2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利津县新华书店经理王增民党支部书记李俊三陈庄粮油收储公司利津县陈庄粮油收储公司是利津县粮油总公司下属单位。辖4个分公司,现有干部职工146人,固定资产1117万元。199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县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坚决贯299彻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三项政策”,努力加强企业自身改革,积极强化管理,开拓经营,狠抓工作重点,狠抓“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落实,认真做好粮食收购的准备工作,在收购中积极认真落实质价、结算等各项收购政策。实现了政府、粮食部门、群众“三满意”。
  陈庄粮油收储公司,在大力发展粮食事业的同时,立足优势,广开财源,积极开展多种经营,除巩固大众化食品生产以外, 新开发了“棋子”糕点等中、高档食品。同时,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养殖等也取得好的效益。
  陈庄粮油收储公司,1998年夏粮定购一季完成全年粮食定购3844吨的任务,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价粮4359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990万元,实现产值923万元,创利税19万元。
  1998年,陈庄粮油收储公司被市、县粮食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经理陈忠峰被市、县粮食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县政府授予全县商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经理陈忠峰副经理杨德华赵建民王建国钟安国工会主席杨德华(兼)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1999年卷

《利津年鉴1999年卷》

《利津年鉴》(1999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所用资料为1998年度,与《利津年鉴》(1998年卷) 相衔接,保持了历史资料的连续性。

阅读

相关机构

新华书店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利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