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0年卷》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442
颗粒名称: 区划人口
分类号: K928
页数: 1
页码: 91-91
摘要: 利津县属东营市,东北濒临渤海,东南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隔河相望。西北与滨州市、沾化县、河口区接壤,县境东北海岸线长59公里。
关键词: 利津县 区划人口

内容

利津县属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地跨东径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东依黄河,东北濒临渤海,东南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隔河相望,西北与滨州市、沾化县、河口区接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的狭长带状,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县境东北海岸线长59公里,黄河流经县境74.5公里。
  利津县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以后,黄河来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利津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属蒲台县。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剌史郡。元明时代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今惠民县城)。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著。1961年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划为东营市辖县。
  1998年2月22日,利津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的3镇14乡调整为5镇7乡。1999年区划未变,即有利津镇、盐窝镇、陈庄镇、北宋镇、汀罗镇、南宋乡、明集乡、北岭乡、虎滩乡、集贤乡、傅窝乡、刁口乡。年底,共有510个村民委员会,另有海铺1处(刁口海铺)、国营农场1个(渤海农场)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简称 “济军生产基地”)的部分连队。
  1999年底统计:全县总户数为86938户,总人口为289593人,其中农村户数
  7.27万户,农业人口250444人,非农业人口39149人。总人口比1998年末增加456人。当年统计出生3348人,死亡2112人,迁入3310人,迁岀4171人。各乡镇人口详见附表。
  据有关部门1998年底统计,全县常住人口有1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8%。少数民族11个,共56人,占人口总数的0.02%,其中回族8人,满族15人,蒙古族2人,苗族21人,土家族14人,壮族6人,白族、甫族、傣族、彝族、朝鲜族各2人。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0年卷

《利津年鉴2000年卷》

《利津年鉴》2000年卷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利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全貌,反映了利津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利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