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419
颗粒名称: 乡镇概况
分类号: D035.5
页数: 22
页码: 262-283
摘要: 利津镇位于县境南部,县城驻地。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89个自然村,87个村民委员会。有17250户,总人口61348人,其中男31124人,女30224人,非农业人口2489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
关键词: 乡镇概况 概况

内容

利津镇书记高振国副书记崔振乐张树河张其俊(2000年3月离任)刘炳江张玮(2000年3月任职)王乃全(2000年3月任职) 薄传民纪委书记扈秀芳(女,2000年3月离任)王日华(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王日华(2000年3月离任)李秀峰(女,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张士军(2000年3月离任)陈秀珍(女,2000年3月任职) 人武部长赵金友信访办主任李秀峰(女,2000年8月离任) 王志坚(2000年8月任职)镇长崔振乐副镇长张玮(2000年3月离任) 薛佃会黄怀玉孙秀民董彩玲(女,2000年3月任职)科技副镇长董彩玲(女,2000年3月离任) 刘文占王占功人大主席刘传远副主席张延河(2000年3月离任)贾爱英(女)扈秀芳(女,2000年3月任职) 政协办主任李新民副主任李吉亮吴树行(2000年3月离任) 薄万民(2000年3月离任) 陈明萍(女)张延河(2000年3月任职) 王连杰(2000年8月任职)利津镇位于县境南部,县城驻地。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89个自然村,87个村民委员会。有17250户,总人口61348人,其中男31124人,女30224人,非农业人口2489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6432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433公顷;已建成水库55座,总蓄水能力849万立方米,有70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47006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髙。农村用电量达569万千瓦时,8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97公里,8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544门,已安装电话15240部,8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5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2.68%,有18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乡镇概况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07公顷,总产粮食23927吨,其中夏粮总产11043吨,秋粮总产12884吨。播种棉花447公顷,总产皮棉407吨;播种油料作物147公顷,总产油料551吨;种植瓜菜670公顷,总产瓜菜48940吨。全年种植业产值9786万元。林业育苗500亩,四旁植树13.8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69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当年林业产值454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10915头,存栏猪15700头,存栏羊19600只,存栏家禽12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533.7吨,禽蛋产量5250吨,畜牧业总产值4544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08吨,渔业产值1887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59万元。有乡镇企业5224处,从业人员26097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36862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16345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988家,从业人员3049人,私营企业年产值40396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4527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13个,在谈项目23个,计划投资总额24651.5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7314.6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648万元,比上年增加27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58元,比去年增加68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3处、专职教师174人,在校学生2512人。有小学15处,专职教师204人,在校学生30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52处,幼师68人,入园儿童802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86个,有农村广播室87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64人,设床位38张;有乡村卫生室(所)55处,乡村医生68人,全镇87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8439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8.7%。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年内,该镇重视抓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镇共外出招商143人次,接待来访客商242人次,在谈招商引资项目23个,已投产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金额24651.5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投资7314.6万元。在建项目2个,已到位外来固定投资2100万元,已签定合同项目2个。合同外来固定投资180万元,已签协议项目3个,协议外来固定投资2300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该镇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66户、新增私营企业62家,其中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的3家,100万元以上的6家,50万元以上的41家,30万元以上的12家,涌现出天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华泰油料股份有限公司和盛泰塑料编织有限责任公司等带动一方发展的龙头企业。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年内,该镇重视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投资168万元进行了“店前”路改造工程,完成了5.2公里路基和2.1公里路面硬化、改善了城西区12个村的交通条件。
  (二)投资18万元,新建髙标准校舍18间,解决了镇中学扩班问题。
  (三)投资4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730平方米的计生综合服务楼,改善了计生服务人员的办公条件.(四)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 B超机、透视机等医疗设备,镇医院医疗条件有了改善。
  (五)投资10万元,为大高、太平、蒋家庄3个村安装了自来水。
  [桑蚕业发展壮大]桑蚕业是该镇的一项新兴产业,全年新建养蚕大棚180多个,新发展桑园1000亩,植桑总面积达11.340亩,全年产鲜茧1656担,增加农民收入80万元。发展桑蚕业成为该镇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
  (张玮刘宝东)窝盐镇书记武守安副书记赵寿亭陈其军陈志裴泽翠(女,2000年3月任职) 宋玉国纪委书记张秀华组织委员綦保忠(2000年3月离任)韩学文(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李福永(2000年3月离任)宫祥勋(2000年8月任职)人武部长韩学文(2000年3月离任)岳长清(2000年3月任职)信访办主任岳长清(2000年3月离任)李新文(女,2000年3月任职)镇长赵寿亭副镇长许建民刘茂泉陈步刚(2000年3月离任) 李同增科技副镇长赵景农人大主席赵金城副主席岳红湘(女)刘培华(2000年3月离任)政协办副主任高好昌赵卫东赵英杰(2000年3月离任) 李建增(2000年3月任职) 王泽武(2000年8月任职)盐窝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2.5公里。总面积111.5平方公里,辖40个自然村,50个村民委员会。有10505户,总人口36249人,其中男18451人,女17798人,非农业人口214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6085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00公顷;已建成水库43座,总蓄水能力910万立方米,有15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24179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433万千瓦时,50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81公里,50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116门,已安装电话5760部,50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6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1.89%,有7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15公顷,总产粮食27169吨,其中夏粮总产16470吨,秋粮总产10699吨。播种棉花1180公顷,总产皮棉1266吨;播种油料作物92公顷,总产油料345吨;种植瓜菜1066公顷,总产瓜菜70943吨。全年种植业产值9876万元。林业育苗47亩,四旁植树9.1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45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9%,当年林业产值90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16980头,存栏猪13898头,存栏羊45280只,存栏家禽101.58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6157.4吨,禽蛋产量4006吨,畜牧业总产值4453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567吨,渔业产值3239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72万元。有乡镇企业3935处,从业人员20698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90898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9470乡镇概况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49家,从业人员2270人,私营企业年产值75290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3174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12个,在谈项目25个,计划投资总额12354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291.5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601万元,比上年增加61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比去年增加32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2处、专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2385人。有小学14处,专职教师175人,在校学生36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36处,幼师51人,入园儿童693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0个,有农村广播室50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94人,设床位6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55处,乡村医生52人,全镇50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7463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1%。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镇区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年内,该镇把镇区小城镇建设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实施''的建设总体规划.从6月份以来,对府前街进行了拓宽、改造、打通了中心路。在府前街、盐西黄村路、滨港路之间金三角地带,建设欧式一条街和鑫源商贸园区。已投入资金124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沿中心路两测的商品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二期工程峻工]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运营以来,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但原有屠宰车间及交易场所存在影响大市场发展的缺陷,为改变这种缺陷,镇政府投资120万元实施了市场二期建设工程。新建起1200平方米肉类交易厅和800平方米的屠宰棚及毛皮交易厅,硬化了场地地面,安装了自来水,实现了屠宰与交易相分离、使市场经营更加科学化。
  [实施1.2万亩低产田改造工程1年内,该镇组织实施了刘官斗管区1.2万亩低产田改造工程。从10月下旬开始,组织1万名劳力,调集28台大型机械,在明王路以北,小苟、大苟、刘官斗三村以西,展开了大搞低产田改造工程大会战。经过10多天的奋战,共搬动土方110万方,开挖各类沟渠148条,修建建筑物115座,建成了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的农田生产方1.2万亩,整个工程总投资343万元。
  [高温大棚成为支柱产业]年内该镇突出抓了高温大棚的发展,全镇新增高温大棚536个,其中高科技大棚48个。全镇高温大棚总面积1000亩,以十六户管区为主的高温大棚已发展成为全县最大的大棚瓜菜生产基地。
  [社会事业有了新进展]年内,镇一中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镇中心小学通过了县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全镇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化乡镇、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达到省二级标准。
  (陈其军张洪军)陈庄镇书记荆长安副书记胡培强(2000年3月离任) 宫长庆张官迎王凤云王文明马功胜(2000年3月任职) 纪委书记季向东组织委员姜学让(2000年3月任职) 宣传委员王宗娥(女) 人武部长赵庆社信访办主任高胜利镇长胡培强(2000年3月离任) 宫长庆(2000年3月任职) 副镇长马功胜(2000年3月离任) 寇荣华李建成仇新军李茂和(2000年3月任职)科技副镇长李茂和(2000年3月离任) 人大主席张美聚副主席薄惠东政协办主任李秀芝副主任盖其德(2000年3月离任) 胥朝军(2000年3月任职)陈庄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7公里。总面积59平方公里,辖27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有7721户,总人口24093人,其中男12105人,女11988人,非农业人口253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2631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467公顷;已建成水库17座,总蓄水能力705万立方米,有30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36079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149万千瓦时,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35公里,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828门,已安装电话4784部,有3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0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7.5%,有8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36公顷,总产粮食9664吨,其中夏粮总产6720吨,秋粮总产2944吨。播种棉花233公顷,总产皮棉244吨;播种油料作物73公顷,总产油料229吨;种植瓜菜400公顷,总产瓜菜24430吨。全年种植业产值2981万元。林业育苗75亩,四旁植树6.3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18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当年林业产值20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9492头,存栏猪3230头,存栏羊30140只,存栏家禽84.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487.5吨,禽蛋产量5213.3吨,畜牧业总产值3387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500吨,渔业产值2969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07万元。有乡镇企业1656处,从业人员6004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4304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8843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125家,从业人员1241人,私营企业年产值15461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141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28个,在谈项目6个,计划投资总额10998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232.63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466万元,比上年增加32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25元,比去年增加80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76人,在校学生1560人。有小学5处,专职教师110人,在校学生19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28处,幼师39人,入园儿童乡镇概况608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0%。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2个,有农村广播室38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驻有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154人,设床位12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55处,乡村医生55人,全镇38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5212人,全镇人口计划有率达到99.6%。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步伐]年内,陈庄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城镇。镇党委政府按照“一城、二区、三带”(即商贸城、住宅区、工业区、辛河路、滨港路和永馆路三条经济带)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了城镇“扩、建、改” 三期工程。
  (一)是投资180万元,新建了1.8公里的南环路并与纵二路对接,该镇区“三纵、三横”框架全部贯通。
  (二)是规划建设了占地22公顷的住宅小区,已建3幢住宅楼和2幢办公楼。
  (三)是沿永馆路两侧,规划建设了以工业为主,商业、饮食服务业为辅的工业园区。
  (四)是改造沿滨港路段1100米、沿辛河路段600米的旧商品房,全部工程已投入使用,总投资达4500万元。
  [建成万亩高效生态渔农经济园区]年内,该镇以万亩渔农样板园为重点,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园区,项目区年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获利润1800万元。
  (一)在水面养殖区,先后与省水产研究所、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滨州地区农科所进行科技合作,推行了渗水养虾、成鱼越冬,鱼苗孵化暂养,高密度增养等新技术,在品种上新增乌鲤、黄颗,南方大口餘,河蟹、渗水虾、条纹妒、黄河餘等名优特新品种,全年水面区创产值2480万元。
  (二)在台田种植区,种植瓜菜、冬枣、葡萄、芦笋、抗虫棉、蓖麻制种等高效作物,年创外产值520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年内,该镇把发展工业和加工业作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主攻方向。已完成工业项目6个,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的4个、100万元的1个、200万元的1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80户、新发展的个体私营企业16家。全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3亿元,创利税9000万元,上缴税金29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4%。
  (张官迎李德民)北宋镇书记崔学海(2000年3月离任)郑炜东(2000年3月任职)副书记郑炜东(2000年3月离任)石明臣赵元顺王仲民(2000年3月任职)宫长江(2000年8月任职)黄培银(2000年3月任职)李振堂(2000年7月任职)纪委书记陈利民(2000年3月离任)李守俊(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李向东(2000年3月离任)纪德甲(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陈秀珍(女,2000年3月离任)刘朝阳(2000年8月任职)人武部长纪德甲(2000年3月离任)卞新波(2000年3月任职)信访办主任卞新波(2000年3月离任)陈建光(2000年3月任职)镇长郑炜东(2000年3月离任)石明臣(2000年3月任职)副镇长扈书华王仲民(2000年3月离任) 王云泉程新民李向东(2000年3月任职)贾密林(女,2000年8月任职)张振舜(不脱产) 常恩祯(不脱产)科技副镇长李守俊(2000年3月离任)人大主席盖兆文副主席马凤英(女,2000年3月离任) 宋德昌政协办主任李显学副主任韩清泉冯占萍(女,2000年3月离任) 彭建新(女)北宋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5公里。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64个自然村,56个村民委员会。有8546户,总人口27087人,其中男13424人,女13663人,非农业人口163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3766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747公顷;已建成水库31座,总蓄水能力485万立方米,有46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30414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738万千瓦时,56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81公里,56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932门,已安装电话5506部,56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0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5.88%,有19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62公顷,总产粮食17775吨,其中夏粮总产9020吨,秋粮总产8755吨。播种棉花567公顷,总产皮棉623吨;播种油料作物400公顷,总产油料1740吨;种植瓜菜1840公顷,总产瓜菜42525吨。全年种植业产值6563万元。林业育苗55亩,四旁植树8.5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37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当年林业产值69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19000头,存栏猪22000头,存栏羊34000只,存栏家禽96.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429.4吨,禽蛋产量1008吨,畜牧业总产值3352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15吨,渔业产值648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35万元。有乡镇企业2250处,从业人员6973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4235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15373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130家,从业人员2150人,私营企业年产值66893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5188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26个,在谈项目19个,计划投资总额10131.14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695.7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582万元,比上年增加35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76元,比去年增加64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2处,专职教师111人,在校学生1733人。有小学8处,专职教师107人,在校学生2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47处,幼师71人,入园儿童580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6个,有农村广播室56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64人,设床位36张;有乡村卫生室(所)58处,乡村医乡镇概况生55人,全镇56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5580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7%。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抓招商引资工作,促民营经济发展]年内,该镇制定政策,强化措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全镇外出招商101人次,接待来访客商116人次,已投产营业项目26个,在谈项目19个,计划投资总额10131.14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695.7万元。招商引资促进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209户,新增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7家,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7家,2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3家。全镇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5家。全镇私营经济年创产值66893万元,实现利润5188万元,全年缴纳税金499万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68.6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年内,该镇立足本镇实际,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成效。全镇推广良种小麦良种方8个,年产良种26万斤。套种玉粮良种2.5万亩,年产良种32万斤。新增芦笋种植面积4500亩,实施了万亩芦笋方科技示范园工程。新种植中华寿桃9300株,完成林网改造1.8万亩,投资购进波尔山羊种羊6只,发展畜收养殖园6个,种植牧草1500亩。水库生态利用340亩,发展网箱养鱼235平方米。
  [水利建设有了新发展]年内,该镇推行了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全镇7处排水站进行了拍卖和租赁,实行商品化用水管理。投资80万元,清理了18条排灌支渠,投资30万元,建成节制闸1座。还投资完成了5处人畜吃水工程,新上自来水村3个和2处市管水库。
  [小城镇建设有了新进展]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适度”的建设原则,完成了镇政府驻地的规划设计工作。投资35万元,新建了镇中心小学。投资完成了建筑面积951平方米的镇计生综合服务楼主体工程。
  (石建国李荣东)汀罗镇书记焦季平副书记王明斌张同华尚玉民高鹤令尚凡江(2000年3月任职)纪委书记李俊安组织委员郭振超宣传委员林友新人武部长冯锡森(2000年3月离任)安志诚(2000年3月任职) 信访办主任石维国镇长王明斌副镇长韩光辉裴泽翠(女,2000年3月离任) 王兰生尚凡江(2000年3月离任) 郭振超(2000年3月任职) 陈崇锋(2000年8月任职) 科技副镇长李万泉人大主席于学良副主席王占元安志诚(2000年3月离任) 政协办主任刘子华副主任张立东王金岭冯锡森(2000年3月任职)汀罗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8.7公里。总面积276平方公里,辖72个自然村,73个村民委员会。有9584户,总人口32234人,其中男16354人,女15880人,非农业人口1764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5947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333公顷;已建成水库38座,总蓄水能力1755万立方米,有44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28599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578万千瓦时,73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99公里,有54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124门,已安装电话4886部,有7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0.91%,有9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11公顷,总产粮食18761吨,其中夏粮总产10778吨,秋粮总产7983吨。播种棉花928公顷,总产皮棉1037吨;播种油料作物240公顷,总产油料528吨;种植瓜菜534公顷,总产瓜菜20935吨。全年种植业产值5651万元。林业育苗46亩,四旁植树10.2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11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当年林业产值69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4232头,存栏猪6950头,存栏羊29694只,存栏家禽105.9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647.6吨,禽蛋产量586.9吨,畜牧业总产值3467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136吨,渔业产值4072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96万元。有乡镇企业2057处,从业人员7179人,乡镇企业总产值85056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4849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39家,从业人员578人,私营企业年产值9292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530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18个,在谈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2496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123.1万兀。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345万元,比上年增加8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比去年增加119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2处,专职教师98人,在校学生1578人。有小学9处,专职教师117人,在校学生23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45处,幼师55人,入园儿童780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7%。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71个,有农村广播室73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40人,设床位3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68处,乡村医生43人。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6929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5%。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岀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渔农开发再创好成绩]年内,该镇重点抓了渔农开发工程的配套建设和巩固提高工作。先后配套建设完善了陈家方、割草方、前邵方、毛坨方、镇东方、罗家方等八大片,新增陈家等4个村开发面积420亩,使全镇“上农下渔”开发总面积达到2.5万亩。在品种养殖上,重点抓了名、优、特品种良种推广,以黄河鲶、乌鲤、甲鱼、渗水养虾等主要品种。还大力发展水库生态利用和立体养殖,在汀罗水库移植银鱼1500亩,水库生态利用3220亩。汀乡镇概况罗水库、毛坨水库移植河蟹3100亩,在汀罗水库搞鱼、鸭混养120亩。年内,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8136吨,渔业产值4072万元。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1年内,该镇抓了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一)在毛坨地方、陈家方、前邵方台田种植区种植了瓜菜、葡萄、意大利1号杏等高效农作物2000亩。
  (二)在汀河二村、三村,引进种植土豆140亩,优质抗虫棉1.6万亩。
  (三)在八十八户、汀河二村、六一村,发展种植西瓜6000亩,高产蓖麻籽4800亩。
  (四)在永新河两侧种植中华寿桃和冬枣260亩、苜蓿2030亩。
  (五)利用荒碱地改良种植芦苇11000亩。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年内,该镇集中财力,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一)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草桥沟节制闸引蓄水工程,新增蓄水能力600多万方。
  (二)投资30万元建成了镇政府办公楼前绿地广场面积15000平方米。
  (三)结合辛河路拓宽工程,投资修建了镇区内排水沟工程,并新建商品楼房8600平方米。
  (四)投资搞了农村通讯建设,全镇安装电话4886部,全镇7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
  (五)投资为毛坨等8个村新修柏油路12公里,完成了汀河一村、大广子等6处自来水工程。
  (张同华崔焕平)南木乡书 记 燕观才副书记杨竹林(2000年3月离任) 徐振民石建国(2000年3月任职) 贾学坤(2000年3月任职) 牛金军纪委书记牟继征(2000年3月离任) 刘培华(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贾学坤(2000年3月离任) 李月英(女,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李月英(女,2000年3月离任) 张士军(2000年3月任职)人武部长刘朝杰(2000年3月离任) 刘培华(2000年3月兼职8月离任) 牛建民(2000年8月任职)信访办主任张连湖(2000年3月任职)乡 长 杨竹林(2000年3月离任) 徐振民(2000年3月任职)副乡长伍爱民卢德和(2000年3月离任) 宋树昌陈利民(2000年3月任职)人大主席郭锡文副主席张景普政协办副主任刘增新南宋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辖37个自然村,35个村民委员会。有5438户,总人口18424人,其中男9329人,女9095人,非农业人口81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1535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500公顷;已建成水库18座,总蓄水能力235万立方米,有9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12112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289万千瓦时,35乡镇概况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29公里,35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68门,已安装电话3030部,3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6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84.96%,有4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19公顷,总产粮食11520吨,其中夏粮总产6970吨,秋粮总产4550吨。播种棉花10公顷,总产皮棉8吨;播种油料作物267公顷,总产油料701吨;种植瓜菜803公顷,总产瓜菜52774吨。全年种植业产值4818万元。林业育苗82亩,四旁植树3.9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22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当年林业产值686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5071头,存栏猪9500头,存栏羊18320只,存栏家禽29.3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644吨,禽蛋产量1806吨,畜牧业总产值1151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70吨,渔业产值355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49万元。有乡镇企业902处,从业人员3727人,乡镇企业总产值39007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3021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99家,从业人员1768人,私营企业年产值25148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2372万兀。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16个,在谈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1589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199.2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201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比去年增加67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44人,在校学生832人。有小学5处,专职教师70人,在校学生12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12处,幼师23人,入园儿童348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248—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9个,有农村广播室35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18人,设床位1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39处,乡村医生40人,全乡35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3876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拱棚西瓜生产获全县冠军]年内,该乡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乡拱棚西瓜生产创出好成绩。
  (一)高薪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技术,在拱棚西瓜种植上,由原来的三膜覆盖改为五膜覆盖,并注重科学管理,使拱棚西瓜提前了成熟时间,提高了产量。
  (三)推广优良品种,改变过去单一的品种种植,引进推广了京欣系列、无籽系列、共青系列菜10多个品种,提高了西瓜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了拱棚西瓜区域化种植,形成了种植规模化。全年种植拱棚西瓜5000亩,其中大拱棚3000亩,小拱棚2000亩,年收入1500多万元。拱棚西瓜成为群众增收、财政创收的支柱产业,被县委、县府授予“全县拱棚西瓜生产冠军”。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年内,该乡在财力比较因难的情况下,注重抓了基础设施建设。
  (一)投资50万元,新建标准职工住房12套,解决了职工住房难的问题。
  (二)投资50万元,在黄河滩区建成了3500米的撤防路基,确保了滩区居民防御黄河水患的能力。
  (三)投资为宋集、碾李、后宫、高家、坊子等村安装了自来水。
  (四)投资对南宋灌渠进行了改道建设,扩大了水浇地面积。
  [整顿后进村工作见成效]全乡有8个后进村,因班子软弱涣散,经常拖全乡工作的后腿,年内,乡党委、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进行了后进村整顿工作。他们实行科级干部承包责任制,从抓党建工作人手,解决矛盾,化解纠纷,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往年,夏季征购,秋季集资成为全乡的难题,今年只用5天时间全部完成任务(石建国李荣东)明集乡书记杨成学副书记盖新民王建农(2000年3月离任) 谢锷飞张金生(2000年3月任职) 宋学华(2000年3月任职) 韩卫东纪委书记王建民(2000年3月离任)张秀利(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姜学让(2000年3月离任)扈树堂(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曹延明人武部长张秀利(2000年8月离任)李汝兵(2000年8月任职)信访办主任扈树堂(2000年3月离任)王秀珍(2000年3月任职)乡长盖新民副乡长宋宪志张金生(2000年3月离任)李建增(2000年3月离任)崔志坚王建民(2000年3月任职)科技副乡长李波然(2000年3月离任) 薄学峰人大主席张国成副主席魏培芳赵成哲政协办主任孙春华副主任翟永平张子德李波然(2000年3月任职)明集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7公里。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辖31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有5907户,总人口18659人,其中男9347人,女9312人,非农业人口845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5184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67公顷;已建成水库30座,总蓄水能力476万立方米,有17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15674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164万千瓦时,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34公里,有33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104门,已安装电话34460部,有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8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89.35%,有4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84公顷,总产粮食15547吨,其中夏粮总产10458吨,秋粮总产5089吨。播种棉花810公顷,总产皮棉566吨;播种油料作物333公顷,总产油料999吨;种植瓜菜1000公顷,总产瓜菜35998吨。全年种植业产值4911万元。林业育苗138亩,四旁植树6.6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乡镇概况47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当年林业产值100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13000头,存栏猪8000头,存栏羊35000只,存栏家禽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688.8吨,禽蛋产量280吨,畜牧业总产值2392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80吨,渔业产值1388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67万元。有乡镇企业589处,从业人员3822人,乡镇企业总产值61017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3865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20家,从业人员393人,私营企业年产值4072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33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20个,在谈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2720.3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146.1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244万元,比上年增加15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77元,比去年增加47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65人,在校学生1312人。有小学4处,专职教师68人,在校学生136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12处,幼师17人,入园儿童508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7个,有农村广播室38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35人,设床位5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29处,乡村医生32人,全乡38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3626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8.6%。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实施万亩农业开发工程1年内,该乡组织实施了万亩农业开发工程,乡政府成立了开发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发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还出台了专门政策,对开发实行严格的目标奖惩,此开发项目5月初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总面积1.3万亩。5月下旬开始进入机械施工阶段,10月上旬完成机械施工任务。共动用大型推土机15台,挖掘机台,总动土方119万方。10月20日全乡6000名劳力吃、住在工地,进行人工整修工程,11月2日完成人工整修工程,开发方内共开挖沟渠89条,总长60.68公里,修筑各类建筑物156座,道路89条,总长69.6公里,硬化渠道3000米。
  开发方内建设林网1.3万亩,植树64820株,建成冬枣园2000亩,引种美国苜蓿2000亩,建成龙头企业1处。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乡政府集中财力兴修水利事业,先后完成了坡马干渠、大明河、西水东调、太平河清淤等大型水利工程。投资完成了马镇广水库和1.3万亩低产田开发工程。投资完成了改建自来水管线工程,解决了乡境南部15个村群众吃水问题。
  [个体私营经济有了新发展]该乡在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突出抓了两点。一是以孙广美个体农场为典型,带动发展起了一批个体农场,个体渔场和个体牧场。二是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区,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大洋纺织、玉美电子、镇广面粉加工、鲁鑫面粉加工等一批私营企业。年内,全乡个体工商户达500余家,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
  (薄惠清单宝江)北岭乡书记郭学增副书记张成彬(2000年3月离任) 王俊生门芳清王建农(2000年3月任职) 季谢美(女)陈峰纪委书记季谢美(女,兼,2000年3月离任)卢德和(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张志民宣传委员宋树茂人武部长刘振华信访办主任张连湖(2000年3月离任)董树新(2000年3月任职)乡长张成彬(2000年3月离任)王俊生(2000年3月任职)副乡长刘兵陈志峰王乃全(2000年3月离任)韩秀双(2000年3月任职)刘东明(2000年8月任职)科技副乡长韩秀双(2000年3月离任) 陈树华人大主席陈乃照副主席李善永张德民王新华(2000年3月任职)政协办副主任姚安庆(2000年3月离任)张景成卢振春(2000年8月任职)北岭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23个自然村,35个村民委员会。有6491户,总人口21996人,其中男11057人,女10939人,非农业人口135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2420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667公顷;已建成水库9座,总蓄水能力219万立方米,有17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18835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268万千瓦时,35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46公里,35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162门,已安装电话3656部,有35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7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0.65%,有7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0公顷,总产粮食9172吨,其中夏粮总产5673吨,秋粮总产3499吨。播种棉花280公顷,总产皮棉284吨;播种油料作物100公顷,总产油料165吨;种植瓜菜1159公顷,总产瓜菜78170吨。全年种植业产值7449万元。林业育苗41亩,四旁植树4.9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12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当年林业产值7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2417头,存栏猪4000头,存栏羊15650只,存栏家禽139.4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580吨,禽蛋产量3148.3吨,畜牧业总产值1871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38吨,渔业产值554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57万元。有乡镇企业617处,从业人员1749人,乡镇企业总产值44716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1488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18家,从业人员377人,私营企业年产值23328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776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17个,在谈项目8个,计划投资总额4849.05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433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189万元,比上年增加3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4元,比去年增加85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乡镇概况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66人,在校学生1412人。有小学5处,专职教师89人,在校学生21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28处,幼师38人,入园儿童413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7%。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5个,有农村广播室35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4人,设床位16张;有乡村卫生室(所)42处,乡村医生45人,全乡23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4706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6%。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蔬菜生产又有新发展]该乡坚持走“蔬菜兴乡”发展之路,年内,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实行了节水灌溉,改善了生产条件,加强了市场管理,疏通了销售渠道,蔬菜生产又有了新发展。全年种植蔬菜1159公顷,总产蔬菜78170吨。蔬菜生产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再夺全县蔬菜生产冠军。
  [建成3000亩节水灌溉工程]为发展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年内,投资60多万元,在蔬菜种植区域内建成了3000亩节水灌溉工程。该工程东到台二村、西临刁口河、北倚草桥沟、南至乡村公路、总灌溉面积3000亩。共铺设管道15000米,安装水泵2台。于5月底圆满完成调试工作,6月份正式投入灌溉运行。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年内,该乡对北岭蔬菜销售市场进行了治理整顿,依法取缔了“田间市场”和“马路市场”,规范了市场销售秩序。同时,对市场用电线路进行了整改,实现了市场内水、电、路、讯、气五通。拆除了沿路房屋,平整了场地,投资新建了两个髙标准市场交易大棚,市场周边兴建起78间个体营业房,扩大了市场交易面积。蔬菜生产旺季,运销车辆每天达300辆以上,日上市人数达千人,日平均输出蔬菜20万斤,蔬菜运销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区。
  (张光照薄俊民)虎滩乡书记张宝民副书记左振明薄其民崔文凯綦保忠(2000年3月任职) 袁景池(2000年7月离任) 王新生(2000年8月任职)纪委书记王新华(2000年3月离任) 李先华(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宋学华(2000年3月离任) 李福永(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崔学英(女)人武部长李先华(2000年8月离任) 钟金辉(2000年8月任职)信访办主任纪清娥(女)乡长左振明副乡长赵守田胡长法李建民科技副乡长刘爱星(2000年3月离任)人大主席杨俊华副主席许绍文(2000年3月离任) 刘朝杰(2000年3月任职)政协办副主任胥朝军(2000年3月离任) 薄树年荆月健虎滩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9.5公乡镇概况里。总面积83.5平方公里,辖45个自然村,40个村民委员会。有5013户,总人口16476人,其中男8241人,女8235人,非农业人口93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3733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793公顷;已建成水库25座,总蓄水能力335万立方米,有16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16300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188万千瓦时,40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88公里,有12个行政村通了汽车。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404门,已安装电话2456部,有39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0.18%,有5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16公顷,总产粮食11045吨,其中夏粮总产6596吨,秋粮总产4449吨。播种棉花687公顷,总产皮棉789吨;播种油料作物133公顷,总产油料160吨;种植瓜菜1137公顷,总产瓜菜18917吨。全年种植业产值3979万元。林业育苗857亩,四旁植树5.2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19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当年林业产值87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8566头,存栏猪7450头,存栏羊21158只,存栏家禽42.3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419.8吨,禽蛋产量828吨,畜牧业总产值3258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5吨,渔业产值156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54万元。有乡镇企业578处,从业人员1828人,乡镇企业总产值39791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1742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42家,从业人员483人,私营企业年产值1945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971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27个,在谈项目15个,计划投资总额1715.9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571.15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227万元, 比上年增加15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16元,比去年增加28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61人,在校学生1101人。有小学6处,专职教师62人,在校学生14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26处,幼师31人,入园儿童395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0个,有农村广播室40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44人,设床位5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38处,乡村医生46人,全乡40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3563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小城镇建设有了新发展]年内,乡政府驻地商贸园区开发面积6.2万平方米,商业街及城区道路1.2万平方米,商业街商品房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商品楼居住面积2500平方米。新引进资金500万元,建成了40套高标准商品房,硬化商业街路面2000米。全乡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达1086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一)投资80万元,对刁口河,前丰支沟、牟里支渠进行了疏通治理,扩大了全乡的水浇地面积。
  (二)投资修建新增蓄水能力80万方,人畜吃水工程6处。
  (三)投资开发了王洼1万亩荒碱地工程,完成田间配套工程2处,面积6000亩。
  (四)投资新建柏油路8700米,拓宽改造5100米,虎滩至河口义河路贯通使用。
  (五)投资132万元,动工兴建了牟里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957平方米。
  [全面完成林权登记发证试点]年内,按照东营市林业部门的工作部署,在全乡开展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从9月份开始,历经1个月的时间,对全乡40个村的林木和林地全部进行了登记发证,全乡共发放林权证290份,登记发证率达100%,圆满完成了全市林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崔文凯张永民)集贤乡书记郝道群(2000年3月离任) 胡培强(2000年3月任职)副书记刘朝君(2000年3月离任) 黄培银(2000年3月任职) 王宗棠闫国林陈步刚(2000年3月任职) 李振堂(2000年7月离任) 纪委书记李维国组织委员李树春宣传委员董树新(2000年3月离任) 裴泽河(2000年3月任职)人武部长高东海(2000年3月离任) 刘爱星(2000年3月任职) 信访办主任王洪彩乡长刘朝君(2000年3月离任) 黄培银(2000年3月任职)副乡长黄金凤(女,2000年3月离任) 张金明郭忠瑞高东海(2000年3月任职)科技副乡长刘建国人大主席袁义山(2000年3月离任)胡培强(2000年3月兼任)副主席裴泽河(2000年3月离任)黄金凤(女,2000年3月任职)政协办副主任卢庆禹(2000年3月离任)赵英杰(2000年3月任职)张令德(2000年3月任职)刘茂山(2000年8月任职)集贤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8.5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辖2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委员会。有3736户,总人口12951人,其中男6487人,女6464人,非农业人口782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2165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640公顷;已建成水库17座,总蓄水能力367万立方米,有19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21370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108万千瓦时,1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47公里,1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80门,已安装电话2328部,1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8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87.82%,有5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村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9公顷,总产粮食8586吨,其中夏粮总产6465吨,秋粮总产2121吨。播种棉花213公顷,总产皮棉252吨;播种油料作物90公顷,总产油料350吨;种植瓜菜427公顷,总产瓜菜30060吨。全年种植业产值3982万元。林业育苗70亩,四旁植树4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26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当年林业产值165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2636头,存栏猪4900乡镇概况头,存栏羊15360只,存栏家禽19.98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957吨,禽蛋产量890吨,畜牧业总产值1072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60吨,渔业产值783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11万元。有乡镇企业1018处,从业人员6448人,乡镇企业总产值49425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3726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28家,从业人员2033人,私营企业年产值5255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286万兀。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22个,在谈项目5个,计划投资总额3087.41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139.12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222万元, 比上年增加3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6元,比去年增加58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54人,在校学生1009人。有小学6处,专职教师44人,在校学生11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7处,幼师21人,入园儿童180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9%。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6个,有农村广播室19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10人,设床位1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19处,乡村医生21人,全乡19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2651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4%。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抓好“三讲教育,促班子自身建设]年内,该乡抓“三讲”教育,促进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的自身建设。具体做法是:一、每个领导成员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促进思想解放,提高战斗力和竞争意识。
  二、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求真、务实、抓实效。
  三、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树立敢冒风险的大无畏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千方百计做好全年工作,促进全乡经济的发展。
  四、抓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苗头性和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果断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建章立制,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件件有章可循。
  六、抓基层组织建设,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严格奖惩,抓好后进村整顿,配备好基层干部,确保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农业产业化调整迈出新步伐]年内,该乡重点抓了农业产业化调整,全乡规划优质林果5000亩,清河村,引进了胶东和陕西的中华寿桃优良品种,全乡中华寿桃、冬枣、川白桃种植面积达3000亩。新增葡萄大棚40个,新增苜蓿种植面积2000亩。新建波尔山羊改良园区1处,小尾寒羊园区1处,肉羊改良园区3处,养鹿制酒园区1处。新增皂坝头、李呈甲鱼、餘鱼养殖项目1个。
  [抓招商引资,促工业企业发展]年内,该乡借助招商引资的机遇,大力发展工业企业。该乡外出招商104人次,接待来访客商83人,已投产营业项目22个,在谈项目5个,计划投资总额3087.41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投资2139.12万元。引进工业项目5个:即建民造纸原料加工厂投资100万元,礼杰粮油加—255—工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华意包装装璜厂投资135万元,长城果酒饮料厂投资120万元,万盛果酒饮料厂投资70万元。引进商业项目3个:即黄河成品油销售公司投资130万元,侨联成品油销售公司投资100万元,山东石化集团东港加油站投资200万元。还引进饮食服务项目2个,水产养殖项目1个,共计210万元。
  (张官迎李德民)傅窝乡书记赵培平副书记石景槐张光照薄惠清马泉林(2000年3月任职) 马树成(2000年3月任职)纪委书记马泉林(2000年3月离任)冯景利(2000年3月任职)组织委员冯景利(2000年3月离任) 郭新平(2000年3月任职)宣传委员董志山人武部长刘茂和(在职学习)陈树海(2000年8月任职)信访办主任李希坤乡长石景槐副乡长薄其安孙邦英韩国熙杨秀森(2000年3月任职)科技副乡长杨秀森(2000年3月离任) 吴燕(女)盛亦兵(2000年9月聘任)人大主席赵培平(兼) 副主席魏玉荣(女)政协副主席黄金泉(2000年3月离任) 刘宗庆贾友先傅窝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辖38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有5234户,总人口16638人,其中男8441人,女8197人,非农业人口813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
  200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新变化。有耕地2777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000公顷;已建成水库23座,总蓄水能力2749万立方米,有29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农业机械总动力24730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达170万千瓦时,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乡村公路通车里程69公里,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汽车。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800门,已安装电话3127部,有3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9部。农村小康水平指数达到92.69%,有3个行政村达到了小康村水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42公顷,总产粮食13107吨,其中夏粮总产9210吨,秋粮总产3897吨。播种棉花678公顷,总产皮棉809吨;播种油料作物93公顷,总产油料313吨;种植瓜菜903公顷,总产瓜菜35441吨。全年种植业产值5402万元。林业育苗76亩,四旁植树6.3万株,年末林木总面积45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当年林业产值28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3441头,存栏猪4200头,存栏羊30700只,存栏家禽67.8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504.6吨,禽蛋产量1720吨,畜牧业总产值1329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110吨,渔业产值1293万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64万元。有乡镇企业582处,从业人员2160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8638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3080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11家,从业人员140人,私营企业年产值1770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45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9个,在谈项目5个,计划投资总额2205.9乡镇概况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614.07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233万元,比上年增加18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1元,比去年增加56元。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有了新进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50人,在校学生931人。有小学6处,专职教师56人,在校学生124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有幼儿园26处,幼师27人,入园儿童366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6%。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3个,有农村广播室38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35人,设床位1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36处,乡村医生38人,全乡38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方针,强化网底工程,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3702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8.7%。科技兴县活动广泛深入,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科技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在农村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专业大户。
  [拱棚西瓜生产再创好效益]该乡从1994年在滩区试种拱棚西瓜获得成功,经过6年的不断种植探索,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今年全乡有2000多亩拱棚西瓜由原来的三膜覆盖改为“大套棚五膜覆盖”,“双拱棚四膜覆盖” 及“三膜一帘式”拱棚种植,西瓜成熟时间提前了15天,售出价格上升、效益提高。在种植品种上,大力推广名优稀特品种,以京欣系列为主,以无籽系列、共青系列、和平、黄冠、寿山、庆农、新红宝、新金花、特小凤、黑金刚等20多个品种为辅的多品种齐发展。年内,头茬西瓜总产量达到2000万斤,销售收入1600万元,仅拱棚西瓜一项,全乡人均增收1000元。
  [实施万亩苜蓿种植工程]年内,该乡借助招商引资大好机遇,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开发牧草种植,与北京众绿森农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客商签订了为期30年,总面积13000亩的苜蓿种植合同。经过一年的实施,已种植苜蓿8000亩。为搞好这项工程项目,乡政府成立了“黄河口草业科技开发中心”, 与省农科院合作,进行了耐盐碱品种综合试验,大力推广苜蓿种植丰产经验。该乡前进一村204口人去年种植苜蓿300亩,预计亩收干苜蓿3000斤,总收入27万元,人均收入1323元。
  [建成万亩沉沙水库工程]万亩沉沙水库工程,属油地共建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乡政府驻地以北一华里处,总投资2800万元,总占地面积1万亩,水库围坝长12.1公里,总动土方150万方。
  该沉沙水库工程于2000年4月25日正式开工,由油田负责2000亩的条渠沉沙池施工,总长6500米。由地方负责8000亩的围坝水库工程,总长5500米。该工程于6月10日峻工。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北部油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为周边3万多亩农田灌溉,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有利条件。
  (张官迎李德民)刁口乡书记丁泽滨副书记李俊德郭安玉张孝先组宣委员郭新平(2000年3月离任) 人武部长郭新平(2000年3月离任) 组织委员魏原光(2000年3月任职)乡镇概况宣传委员扈继美(女,2000年3月任职)人武部长孙光明(2000年8月任职)乡长李俊德副乡长伍向明尹波(2000年8月任职)人大主席李英平政协办副主席郭新平(兼,2000年3月离任)扈继美(女,兼,2000年3月任职)刁口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2公里,总面积548.5平方公里。辖1个自然村,1个村民委员会。有1099户,总人口2060人,其中男1271人,女789人,非农业人口542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
  该乡是全县唯一的渔业乡,海上捕捞和滩涂养殖为主导产业。全乡有机动渔船22艘,个体捕鱼船100多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965吨,渔业总产值4959万元。
  渔民村是该乡的农业生产单位,全村502口人,仅有耕地67公顷,长年承包外村土地耕种。该村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78千瓦,农村用电量达53万千瓦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公顷,总产粮食170吨,其中生产大豆140吨。播种油料作物13公顷,总产油料15吨,种植业产值39万元。年末存粒大牲畜304头,存栏猪10头存栏羊6000只,存栏家禽4000只,全年畜牧业产值490万元。
  全乡有乡镇企业231处,从业人员1465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2284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2083万元。其中有私营企业48家,从业人员912人,私营企业年产值12163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973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已投产营业项目15个,要谈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2130.4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597.4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169万元,比上年增加5万元。全年渔民人均纯收入3525元。
  文教事业全面发展,有中学1处,专职教师12人,在校学生137人。有小学1处,专职教师12人,在校学生1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幼儿园2处,幼师2人,入园儿童66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8%。有文化站1处,建成高标准文化大院1个,有农村广播室1个,农村文化生活开展活跃,农村电视收看率达100%。有乡村卫生室2处,乡村医生2人,乡村医疗条件有所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乡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347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100%。
  科技兴业活动开展广泛,全乡涌现出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大户。
  [调整养殖结构、盘活海域经济]该乡有21万亩滩涂,1.5万亩废旧虾池,近几年来由于虾病漫延养虾走入低谷,水产养殖效益下降,针对这一现实,乡政府组织实施了水产养殖第二次创业。
  (一)利用废旧虾池养殖卤虫。卤虫素有水中“软黄金”之称,适应性强,易管理,一年投资多年受益,产品可出口东南亚等国,经过试验,养殖1亩卤虫可产成籽80公斤,盈利万余元。该乡采取扶持当地群众开发与吸引外商开发相结合的发展养殖之路,全乡旧虾池利用率达100%,其中还新开挖卤虫池1万亩,全乡卤虫养殖面积达4.5万亩。
  (二)开发滩涂、走护养相结合的路子。乡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对海域开发区实行了有偿供用。投资26万元,扶持渔村群众承包海域开发,建立了渔鑫公司,设置了贝类、沙蚕护养区。投放种苗380吨进行放养、护理,合理采收。还创办了1000亩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进行蟹、虾、贝混养。在三河两测建设了万亩沙蚕护养基地。全乡扶持起马明山和张建国乡镇概况2个个体育苗场,同时配套建设了老刁口和三河海产品批发市场。
  [招商引资推动了工业企业发展]年内,该乡借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企业取得成效。全乡外出招商156人次,接待来访客商132人次,已投产营业项目15个,在谈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2130.4万元,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597.4万元。招商引资启动了全乡工业企业的发展。年内,新增工业企业大户有:注册资金160万元的氧化镁厂,注册160万元的亚东化工有限公司,注册100万元的渔鑫公司,林海公司,建安有限公司等。协调资金60万元扶持金汇化工厂新上泡火碱炉2座,烧碱车间1个,日消化原盐100余吨。帮助莱洲铅芯厂新上两条高质铅芯生产线,日产量增加20吨,全乡年产值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了3家。
  (郭安玉韩国友)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