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414
颗粒名称: 商贸
分类号: F713
页数: 9
页码: 178-186
摘要: 利津县商业贸易委员会是对全县商业、粮油、供销、物资、烟草、石油、医药等流通企业实施宏观调控、监督、协调、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财务审计股、企业管理股、外经外贸股和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共有干部职工9人。
关键词: 商业贸易 商贸

内容

利津县商业贸易委员会是对全县商业、粮油、供销、物资、烟草、石油、医药等流通企业实施宏观调控、监督、协调、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财务审计股、企业管理股、外经外贸股和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共有干部职工9人。
  [事业状况]2000年全县商贸系统实现商品销售额36486万元,实现利润215.4万元,上缴税金300.1万元,完成生猪定点屠宰量30805头,占年计划的101%,县商贸委在县委、县政府年度督査考核中获优秀单位,商贸委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企业破产改制状况]2000年,商贸系统列入改革范围的企业41家,涉及职工总人数2824人,账面总资产36564.3万元,总负债39271.4万元,账面总负债率为107.4%,评估总资产17788.6万元,评估资产负债率220.8%,已严重资不抵债,绝大部分企业符合破产条件。到2000年底,全系统除县社外,基本完成了改制任务。
  粮食系统:列入改制计划的企业分别有,如津食品厂,宏达养殖公司(含饲料厂、种鸡厂和陈庄冷藏厂)、面粉厂、黄河口制氧厂和油脂化工厂;销售中心、四通有限公司、兰天大酒店并入粮油总公司,一并进入破产程序,企业改制率为100%。
  商业系统:列入改制计划的企业共13家,分别是:第二食品厂、百货大楼、新星商场、商业汽修厂、商业大厦、饮粮服务公司、五交化站、日用品工业公司、糖酒站、天宇皮件厂、刺绣厂、食品公司、第二百货公司等。商业系统企业改制率为92.3%。
  物资系统:列入改制计划的企业共7家,分别是:物资配套公司、燃料公司、新世纪酒厂、废油处理厂、陈庄物资供应站、金属回收公司、建材公司等。有3家破产,3家注销,1家整体出售,全系统基本完成改制任务。
  [下岗职工安置情况]改制后的商贸企业下岗职工较多,再就业工作压力很大,商贸委积极组织系统各单位广开就业门路,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开办合资企业安置下岗职工。以破产后现有的资源、设施、厂房、土地为招商引资载体,广招商客来利津商贸系统办企业,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二是积极拓展经营路子,千方百计调动和鼓励改制企业职工争当总经销,总代理。不少原来的国营集体商贸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员工经营积极性十分髙涨,他们充分利用原有的信誉,努力拓宽市场,成为多个厂家的总代理。销售网络辐射河口、东营、无棣、沾化、垦利、博兴等地区。三是商贸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工资、药费、住房、子女就业问题,把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到前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
  [社会商业管理成效显著]2000年县商贸委加大了对社会商业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全年为20家化学危险物品经营企业办理了经营许可证,办证率达到100%。同时,认真贯彻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山东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推动了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经市级验收合格的八处屠宰场经年度审验全部合格。全年共査处非法经营业户62户,达到了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的目的。
  [招商引资]2000年,商贸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共实现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891万元。其中:商业总公司招商引资总额为1317万元,粮油总公司498.1万元,物资总公司175万元,烟草公司80万元,县供销社520.9万元。商贸委本身完成300万元。超额完成县委县府分配的任务。
  (崔树彬)供销合作社[机构队伍]利津县供销合作社内设综合办公室、经营管理科、财务审计科、政工科、保卫科。全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20个。其中基层供销社8个,加工企业5个,县属流通企业7个。
  县社机关共有干部职工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全县供销系统干部职工总人数1534人,离退休人员32人,退职人员165人,享受生活补贴的职工遗属251人。
  [事业状况]2000年全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4%;实现利税总额342万元,其中上交税金291万元,实现利润51万元。2000年全系统实现化肥销售总量93474吨,同比增长1037吨;实现农副产品购销总量55078吨,同比增长5029吨,完成大豆加工总量3.77万吨,完成出口蔬菜加工3300吨,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0年,全系统有亏损企业3个,亏损总额6.5万元,同比减少亏损3万元。注入技术改造资金122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3个,可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一年来,全系统生产经营保持安全运行,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拓宽经营渠道,提高经济效益]一是认真贯彻办社宗旨,巩固主营业务,为农服务进一步增强。全年化肥销售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规范市场管理,本着“一乡一站,一站一点” 的原则对全县批发经营网点换发经营许可证59个,理顺了农资流通秩序。三是强化为农服务,勇于向社会作出“假一罚二赔三”的承诺,开展“联户包村销售“,一年来全系统用于下乡送货车辆20部,送货总量达4万余吨。四是棉花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全县新增11万亩抗虫棉共产籽棉20000吨,折合皮棉14万担,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棉花加工企业已与江苏金兰、浙江华孚、东营天信等全国重点纺织品出口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并以优良的品质赢得客商好评。五是抓新上项目建设,膨胀生产规模。2000年新上一条日处理500吨原料的大豆加工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年加工10万吨大豆,预计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年利税1500万元。同时,成立了“鲁津油脂有限责任公司”,159名干部职工成为公司股东。六是抓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万达公司投资20万元新商贸上一条漂烫生产线,并与韩国、日本的客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与其签订蔬菜加工合同460万吨。七是深化企业改革,全系统8个县属企业均实施了股份制改革,新成立有限责任公司7个。多数是自然人发起,企业班子成员带头参股,主要负责人持大股组建。新公司割断与老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为老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八是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和规范专业合作社,扶持农户增产增收,提供农技服务。如虎滩乡的“纤维高粱专业合作社”,种值13500亩,合作模式辐射到河南、内蒙、黑龙江等省和自治区。第三油棉厂的“抗虫棉专业合作社”使区域种植面积扩大到1600亩。九是发展招商联营,县供销大厦与省内外40多个厂家建立联营专柜21个,全年联营总额达530万元。十是加强企业现场管理。供销大厦、一厂、二厂、冷藏厂等单位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改善外部环境,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安全经营]供销系统经营门类齐全,大部分品种有易燃特点,稍有疏忽,就有出事故的可能。县供销合作社与各网点签定安全责任合同,多次组织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经营教育,使全系统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县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做好企业改制与破产的准备工作]2000年,全县供销系统立足社情,稳步推进,全面做好企业深层次改革前的基础工作。一是系统内企业连环担保形成了数额巨大的“债务链条”,担保责任短时间内难以解脱,若一律实行破产改制,必然拖垮优势企业,因此,供销系统按着“稳步推进,逐步突破,新老划断,脱壳经营,破旧新建”的方式,对8个县属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造。二是新成立有限责任公司7个。以原主导业务或新上项目为依托,由自然人发起,班子成员带头参股,主要负责人持大股组建而成。有些企业以母体企业为依托,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为独立法人实体,与老企业脱壳经营,确立了全系统主导业务的巩固和发展,并给下岗职工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做好下属单位破产的准备工作,于2001年4月进入破产程序之前就已对人员划社区管理,统一做好安置。
  [招商引资工作]2000年,供销系统结合行业特点,围绕农业开发及农副产品加工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个,其中农业开发项目2个,外来投资82.3方元,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外来投资140万元。其他项目4个,引进资金200万元。共引外资520.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2.8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119.7%。
  (薄万涛刘志刚)粮食局[机构队伍]利津县粮食局内设办公室、业务股、财务股,下属企业有利津县粮食收储中心。2000年全粮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50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2人。
  [事业概况]2000年县粮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41万元,占年计划的100%;其中粮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41万元;工业企业完成3000万元。实现工业产值2450万元,占年计划的122.5%,上交税金47.8万元,占年计划的95.6%,粮食收购完成64968吨,比1999年增加13579吨,占年计划的193.1%, 粮食销售完成70040吨,比1999年多销售粮食27721吨,占年计划的206%,收储企业实现利润15万元,占年计划的150%,实现了—156—商贸扭亏为盈,是1992年放开粮价以来的第一次盈利,也是近十年来经营效益最好的一年。
  [落实粮改政策成效显著]2000年县粮食收储企业认真贯彻国家粮食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随收购随结算,累计收购保护价粮食64654吨,比上年增加21905吨;坚持贯彻顺价销售粮食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做好粮食销售工作,在市场粮价低糜,粮食销售不畅的形势下,累计销售粮食79402吨,比上年增长37083吨,取得了较好企业效益。全县粮食系统严格执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政策,粮食收购资金运行情况良好。2000年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了利津县粮食收储中心,撤消了原来5个粮油公司、16个分公司,按乡镇区域设立16个粮食收储站,经营机构设置进一步趋于完善,促进了粮食流通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粮食企业破产与改制】2000年,县粮食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精神,于11月7日召开粮油总公司职工大会表决,对全系统10个资不低债的非政策性企业(粮油总公司、面粉厂、油脂化工厂、宏达养殖公司、如津食品厂、黄河制氧厂、四通有限公司、鲁星电器销售中心、蓝天大酒店、市镇粮油供应站)全部施行了破产改制。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在岗职工142人,下岗职工514人,内退病休职工25人,帐面资产5999万元,总负债10791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过180%。在改制中注意摆正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十个破产改制企业共甩掉银行本金8870余万元,甩掉其他债务3000万元。解决职工及社会遗留问题1100万元,盘活资金1200万元,涉及职工721人,企业管理明显加强。
  [粮食购销工作]全年粮食购销工作认真执行了国家《粮食购销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以及各级政府有关粮食政策,努力做好粮食购销和其他政策性粮食的管理与经营工作。首先,加大了粮食政策宣传力度,促进了对夏粮入库的顺利进行,夏粮定购一季完成了全年粮食定购8640吨的任务。其次,在做好秋季粮食议购议销中,粮食部门通过广布收购网点和增加销售投入,全县完成了议销秋粮39223吨,比1999年多收29418吨,实现利润15万元。三是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加强了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坚决打击非法收购和贩运粮食的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四是做好储备粮和储粮安全保管工作,“四无粮仓”合格率达到了100%,五是认真做好粮油供应工作,切实安排好军粮供应、特困户居民供应和灾区缺粮群众的用粮,保证了军需民食。
  [招商引资工作]2000年度全县粮食系统共引进外来固定投资498.1万元,占县里分配任务的117%,县粮食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软环境建设,为外来客商提供方便,搞好服务,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局党组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落实了责任制,向各业务股室和基层站 (所)分配了招商引资指标,广泛动员,全员招商,经过一年不懈地努力,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2000年县粮食局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健全了学习制度,形成了全行业学政治、学法规、学文化、学业务的良好风气。通过观看反腐倡廉录像片。举办党风廉政培训班,对机关干部职工进行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行业风气明显改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文明经营,优质服务明显提高,工、青、妇和计划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于耀武佟群磊)商业总公司[机构队伍]利津县商业总公司内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审计科、企业管理科。辖13个法人企业。全系统共有干部职工90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7人。
  [事业概况]2000年,商业系统完成商品销售额5325万元,比1999年增长4.5%,实现利润6万元,比1999年增长20%,上交税金37万元,比1999年减少30%。
  [企业改革]2000年,商业系统按照上级加快企业改革工作的总部署、总要求,把企业改革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攻艰克难,努力把产权制度、职工身份、经营机制改到位。主要作法:一是确立以破产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指导改革的三项工作原则,即稳定、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的原则,力争一步到位,不留尾巴。二是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三是稳妥操作抓落实。在企业破产过程中,抢时间,赶进度,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留间隙,压茬进行,确保改制的质量和效果。年内,商业系统已有如下企业先后实施破产改制。分别是:6月1日,东营市利化食品厂破产。
  6月2日,利津县百货大楼破产。
  9月7日,利津县天利商场破产。
  9月12日,利津县商业汽修厂破产。
  11月18日,利津县糖酒批发站破产。
  11月29日,县饮食服务公司破产。
  12月22日,县五交化批发站破产.年内:对县第二百货公司、食品公司、剌绣厂和大地皮鞋厂依法进行了注销、关闭。
  [招商引资]2000年,商业总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号召,广泛动员,认真组织,全面发动,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年内,共引进2个招商项目,一是联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来利津进行 GSM网络工程,该项目投资1107万元,建网络机站5处,分别位于陈庄、北宋、王庄、虎滩、刁口乡政府的所在地,二是招引安徽客商王保才投资21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资金1317万元,完成任务的658.5%,总额和完成任务比例均列全县前茅。
  [破产后企业的社区管理]2000年,县商业总公司针对商业企业破产后员工管理问题,区别企业的不同情况,主动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力所能及地抓好社区建设,开展利民便民服务活动。年内,在日用品公司、百货大楼、糖酒站、利化食品厂和食品公司5个职工住宅区,筹措资金12.8万元进行水、电、路改造。从根本上解决破产职工生活难的问题。同时,着力解决职工集资返还、欠交养老保险金和离、退休人员医药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对下岗职工生产、生活、生育的管理,筹措资金解决了破产后职工的房屋修缮、水电管理,住宅区的改造等。同时,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建档立卡,实施跟踪服务。加强职工居民区的卫生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大局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张书静燕芬贵)物资总公司[机构队伍]利津县物资总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审计部、综合管理处。下属7个法人商贸企业,其中建材公司、金属回收公司已倒闭,37名职工下岗自谋职业。物资配套公司、新世纪酒厂、陈庄供应站已通过改制,分别组成新的公司或企业。废油处理厂整体出售,燃料公司宣布破产。截止年底,全县物资系统115人已全部入股新企业,与原企业解除劳务合同。
  [新生股份制企业状况]2000年物资总公司下属企业通过实施破产改制,组成几个实力较强的股份制企业:万和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万科工贸公司、胜利酒厂、万兴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新生企业组建过程中,总公司领导班子主动策划,搞好服务,创造好的经营环境。在总公司的指导帮助下,2000年,万和公司狠抓名优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其他新建公司也积极开拓名牌业务,开设了诸多专买店,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格局。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安置了物资系统138名职工,有效地稳定了职工队伍,减轻了社会负担。
  [招商引资工作]2000年物资总公司在全县大发展、大开放、大招商的形势鼓舞下,积极外出招商,引进济南麦拉沃服装有限公司投资45万元兴建的利津分公司加工车间,下半年又引进项目资金130万元。全年招商引资175万元,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分配的招商引资任务。
  [社区服务]随着国有企业的破产,新生企业的创建,社区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为此,物资系统成立了物资局社区和燃料公司社区,挑选了4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任社区负责人,具体管理下岗职工的档案、户口、计划生育、住房,水电等问题,并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搞好综合治理,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企业的发展。
  [破产记录]利津县物资配套公司于2000年3月10日破产;燃料公司于4月30日破产;陈庄物资供应站于9月15日破产;属于物资总公司所辖的废油处理厂于年底整体出售。全系统企业改制任务完成100%。
  (姜印平刘苑秋).. -外经外贸[机构队伍]利津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行政科、财务科。下属企业有利津县外贸粮油食品公司。2000年2月,县外经贸委与县招商引资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利津县招商引资办公室招商部的工作。
  利津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现有干部职工6人,其中专业人员5人,工勤人员1人 (属借调)。
  [事业概况]2000年全县出口创汇总额快速增长,累计完成90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38%,是1999年的2.1倍。其中,雅美纺织有限公司完成520万美元,同比増长324%; 利富得食品有限公司完成168万美元,同比增长86.69%;富利贸易有限公司完成212万美元(含出口青岛保税区80美元),同比增长51%。同时,对外劳务输出有了新突破,年组织劳务输出16人次,合同金额10.8万美元。
  2000年全县接待国外客商12人次,达成利用外资意向9项。合同利用国外资金420万美元.实际利用国外资金174美元。
  [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开工建设]利华益集团与法国纽格莱德公司等4家企业合资新上的达金消毒液项目于2000年5月动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美元。年底,该项目已—159—商贸到位资金33万美元。利津县鲁北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车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新上的东营铸天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486万元,美方投资1850万元,主要生产工业用合金铝,产品全部出口,预计项目投产后年出口创汇可达3000万美元。2000年底已到位外来资金141万美元。两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利津利用国外资金零的突破。
  [利津外经外贸2000年活动大事记]△县外经外贸委,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工作责任目标督査考核优胜单位”。
  △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组,出口创汇工作正常开展△县外经贸委印发《利用外资基本知识》 读本。编印《外经贸信息》6期。发出《利津投资指南》60余份。
  △7月,县外经贸委组织利富得食品有限公司,雅美纺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参加青岛举行的“青洽会”;10月,组织北岭乡、陈庄镇等6个乡镇、农委等3部门参加了第二届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两会共达成利用外资意向5项,签定贸易合同650万美元(扈永来李守东)石油公司司整体重组改制方案,按“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利津县石油公司被列入中石化改制上市范围,进行了业务、资产、机构和人员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利津石油分公司。现有股份公司人员27人,非上市人员14人。企业改制实现了人员、资产的优化和重组,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0年购进5870吨商品油,销售5120吨,实现销售收入1463万元,上交税金3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强化企业管理]2000年,县石油公司结合达标创星活动,强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为扩大销售,对市场进行了调査摸底,确定出36个重点用油单位,实行了务承诺。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制定严格的奖罚办法,工资与加油量挂钩。同时,加强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公司与各站负责人及员工签订责任状。定期检査,全程监督,确保安全。在资金管理上,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公司基建、费用开支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处处精打细算,各项费用降到最低点。
  [加强网点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一年来,县石油公司在总公司的支持下,通过收购、改建、自建新增加油站四座。同时,本着建一个网点,控制一片市场,创一分效益的思路,对每座加油站实行统一的标识,使之以全新的形象,屹立在各主要交通干线,使县城区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33%,提高到90%。
  [机构队伍]利津县石油公司内设办公室、销售科、财务科,下属第一加油站、第二加油站、第五加油站、第六加油站、第七加油站。现有干部职工41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人。
  [事业概况]2000年,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优质服务]为树中国石化的企业形象,加大市场竞争力,县石油公司注重了内部管理和优质服务。结合“达标创优”活动,按照“五统一”的标准,组织所属加油站对着“细则”找问题,定措施,使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组织营业人员学技术,学业务,做到了服务规范,热情周到。经过营销人员的优质服商贸务,树立了公司形象,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成品油的销售。截止年底,超额完成了年初总公司下达的5000吨销油任务。
  (乔建平李春起)药材经营部[机构队伍]始建于1956年的利津县医药公司于2000年8月27日进入破产程序,破产改制后,更名为“东营市医药药材采购供应站利津经营部”。下设2个批发部,5个医药零售门市部,并全部实行了集体承包。经营部现有干部职工265人(含离退休1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人,初级35人。
  [事业概况]2000年,利津医药经营部购进医药药材总额480万元,实现销售总额为600万元。其中,调拨销售470万元,上交税金28万元,实现利润负9.7万元。
  [企业改制]2000年,利津县医药公司遵照上级有关医药企业改革的文件精神,对企业进行改制。10月份,县医药公司宣布破产。破产总额为2541453.23万元。负债总额为6038764.45万元。负债率237.6%。破产后,县城4个医药零售批发门市部和陈庄门市部一律采用股份制形式承包给本公司职工,实行经营自治。公司现任经理、机关人员、后勤人员及离退休人员靠各医药销售点的出让金、承包费发放工资维持生计,并处理破产后的一切遗留问题。
  (朱耀荣)烟草公司[机构队伍]利津县烟草公司与烟草专卖局合署办公。烟草公司隶属于山东东营烟草有限公司,负责卷烟专卖经营。专卖局负责行政执法,对全县烟草市场实施管理,烟草公司内设人秘科、财务科,专卖稽査大队、计划业务科。下设城区卷烟批发部、利城卷烟批发部、陈庄卷烟批发部、北宋卷烟批发部;现有干部职工3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人,中级以上3人。
  [事业概况]利津县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 现有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仓储面积390平方米,内设空调机3台、吸潮机2台、冷气机2台。2000年销售卷烟7891箱,实现销售收入3415万元,实现利税112万元,其中实现利润35万元。上交税金77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5%。
  [企业管理]2000年,利津县烟草公司从规范化管理入手,突出重点抓关键。一是对公司中层实行公开选拨,竞争上岗。二是提高全员的企业管理意识,教育干部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企业为家,自我加压,充分认识到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人心齐,企业有发展。三是从严要求,依法办事,各科(室)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四是从财务抓起,严格执行预算制度,严格把关审批手续,杜绝不必要的开支,五是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小事抓起,提高企业效益。
  [安全保卫工作]县烟草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安全保卫制度。2000年,公司仓库和各网点的消防器材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组织人员到消防大队学习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组织消防灭火演习,取得很好效果。同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査,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广大干部职工养成人人讲安全,自觉做好安全工作的良好风气。
  —161—商贸[烟草市场管理]2000年,烟草专卖局针对市场上不法烟贩非法运销假冒伪劣卷烟以及抗拒执法检査案件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协同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稽査大队,对全县卷烟销售市场进行了整顿检査,査出一批违法户,拔掉了非法运销、倒卖卷烟的“钉子”户,有力地打击了不法烟贩,净化了全县烟草市场。全年共出检351天,出检536人次,动用车辆1520台次,査处违法案件261起。其中万元以上的大要案6起,价值40万元,査扣违法卷烟43200条,价值75.5万元,罚款31700元,治安处罚一人,拔掉钉子户4户。从而维护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树立了烟草专卖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促进了烟草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卷烟销售]2000年,公司销售卷烟7891箱,完成年计划的102.5%,销售收入3415万元,实现利税112万元,其中上交税金77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其主要做法:一是一把手亲自抓,抓职工思想,抓制度规范,抓货源,抓销售。早计划、早安排,精心操作争主动,加大专卖工作力度,为启动卷烟市场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网点建设、网点改造、网点销售。实行新的考核办法,网点营销人员早出晚归,扩大送货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卷烟销售。三是加强对网点的监督检査、考核,健全网点规章制度。四是对网点的各项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不定期的抽査,使网点人员的利益和目标责任直接挂钩。公司领导分片包干,各科室挂靠网点,责任到人,奖罚分明,极大地调动了网点和各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崔利民王振强)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