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412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02
页数: 12
页码: 155-166
摘要: 利津县农业委员会内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其合署。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人。粮经比例调整到48:52万元,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516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9元。渔业生产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业规划

内容

利津县农业委员会内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其合署。有干部职工12人(包括农业开发办公室人员),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人。
  [农业生产概况]2000年,农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部门职能,积极主动组织农业系统各部门、单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狠抓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粮经比例调整到48:52万元,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516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9元。种植业虽然受到旱灾的影响,粮食仍然取得了16.8万吨的较好收成。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其中瓜菜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总产达459651吨。种植品种、方式有了新突破。芦笋生产发展到4万亩,建成万亩高科技芦笋样板园;棉花种植面积9.4万亩,总产量达6450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达到3.3万亩,其中苜蓿2.2万亩;完成林业育苗3120亩,特色林果生产基地不断发展,优质林果面积达到5万亩;万亩桑园基地已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蚕茧收购量达到1600担。畜牧良种工程和绿色畜牧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底,全县牛存栏66561头,生猪存栏68995头、羊存栏240851只、家禽存栏277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6919.9吨。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48900吨,其中海产品34900吨,淡水产品14000吨,分别增长17.9%和7.7%。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85071千瓦,比上年增长9.5%.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内,完成2.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基础工程,完成县办清淤工程74公里、乡办清淤工程417.6公里。完成田间配套工程3万亩。完成了10公里刁口河疏竣,3公里王庄二干改造和大明河9.5公里的疏竣治理。建成15处蓄水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560万立方米。高质量建成了3000亩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
  [农业综合开发]2000年是上级投入开发资金最多,也是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的一年。农委克服人员少、条件差等多方面的困难、苦干实干,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为迎接上级农业开发部门对利津前三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总验收,农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部业务骨干都靠在开发工地上,集中力量搞会战,把三年的开发工程进行了全面整修。办公室的同志集中力量对97—99三年的农业农业开发档案进行了统一整理,共装订36套72卷。经过全县各级的共同努力,利津以全市最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三级的总验收。二是高质量完成了2000年农业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建设了全市农业综合开放样板工程。争取市以上投资1315万元。其中无偿资金520万元,安排在明集乡210万元、盐窝镇190万元、陈庄镇80万元、汀罗镇25万元、虎滩乡15万元;贴息贷款800万元,北宋镇东联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元,利福德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300万元。三是及时准确编报各项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农委组织开发办、水利、林业及项目实施单位的业务人员,先后编报了2000年、2001年农业开发项目年度计划,编写了北岭乡蔬菜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明集乡饲料粮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虎滩乡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陈庄草场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利津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五” 规划初稿。先后编撰文字6万余字,报表700余张,绘制图纸70余张。四是抓好农业开发样板园建设。万亩“上农下渔”样板园达到了市级验收标准,2000亩台田连片种植了瓜菜、蓖麻等高效作物,池塘规划了黄河口餘、黑鱼、黄颠等养殖方。购买增氧机55台,引进黄河口餘8万尾、黄颠10万尾、黑鱼30万尾、条文妒及鲈鱼2万尾,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万亩芦笋样板园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建立了芦笋育苗基地。园区新植白腊、柳树1.2万株,护坡种草3000平方米。
  [扶贫开发工作]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扶贫攻坚会议精神,抓住各级领导干部帮包贫困村的大好机遇,切实把扶贫工作纳入到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扶贫工作成效良好。全年累计完成扶贫项目42个,争取扶贫资金441.828万元。其中开挖及扩建水库投资85万元开挖沟渠投资79.2万元,基—132—础设施建设投资231.72万元、生产性投资45.908万元。在工作措施上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在工作中严格落实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领导责任制,同时,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扶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力量,深入贫困村搞好调査研究,确立了“大搞农田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扶贫思路,以大力实施致富工程和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着力点,及时制定了科学的扶贫实施方案。二是抓好项目的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农委组织力量靠在贫困村,帮助群众上项目、建项目,主要领导经常到贫困村掌握进度、了解情况、现场指导,加快了扶贫项目的进展,提高了项目的建设质量。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了具体的资金管理办法,使各项扶贫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并实行了资金、权力、责任、任务四到位的责任制。
  [调查研究工作]年内,农委抓住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査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利津县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研报告》、《利津县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深度开发情况调査》、《利津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调査》、《关于利津县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査》、《关于农业系统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调査》、《利津县项目区水资源分析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同时,及时组织好上报农情信息,保证了农情信息的时间性和正常化,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苟希峰王东峰)农业种植业[机构队伍]利津县农业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股、财务审计股、区划办公室;下设农技站、植保站、棉花办公室、种子站、种子服务公司、土肥站、能源办公室、农经站、虎滩良种场、良种棉加工服务站及各乡镇种子站;利津县农业广播学校归口农业局管理。2000年底,有干部职工128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0人。
  [种植业概况]2000年农业总产值125162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0745万元(现价)。农民人均纯收入2639元,比去年增81元。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表:2000主要农作物总面积、产量一览表[种植业结构调整]年内,全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得到合理调整,髙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又有较大突破。全县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达到了48:52.粮食种植面积调减到37万亩,种植品种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万亩,优质水稻面积3万亩,特用玉米1万亩;髙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40.51万亩。其中瓜菜面积达到15万亩,包括拱棚西瓜2.5万亩,阳畦韭菜1万亩;芦笋4万亩,采笋面积达2万亩;棉花面积达到11万亩;花生面积2万亩;蓖麻面积1.5万亩;果园面积6.23万亩;桑园面积1.2万亩;饲草饲料种植3.3万亩;其他经济作物0.28万亩。另外,食用菌投料1.8万吨。苜蓿达到了2.2万亩的种植规模;建成了0.3万亩的北岭精细蔬菜节水灌溉示范园。
  [植物保护]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全年共印发病虫情报8期,准确率达90%;向农业部、省农业厅发电码模式电报4次、发病虫动态旬报7次。对几种主要的病虫害实行一虫一病一档管理。在病虫发生关键环节,以县政府名义下发防治意见4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今年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322.5万亩(累计数),防治292.79万亩(次),挽回棉花损失983.68吨,油料490.66吨、蔬菜9729.43吨、粮食17290.5吨。年内对现有14.2万亩的蝗区进行了普査,共发预报8期180份,发模式电报2次。夏蝗为中等发生,面积3万亩,防治面积3万亩;秋蝗为中等偏轻发生,面积0.39万亩。
  [土肥与种子工作]土肥工作,年内春、夏播期间、对重点地块实行统测统配,使5万亩套种玉米、4万亩水稻、2.5万亩大棚瓜菜、4万亩芦笋全部得以测土配方施肥。同时,加大 “沃土计划”试验区建设,力争在施肥种类、方式上有新突破。据统计,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103万亩,其中配方施肥80万亩,土壤有机含量达0.95%,提髙了0.05个百分点。
  农业种子工作,共落实水稻良繁田0.2万亩、小麦良繁田1.8万亩、棉花原种田500亩、良繁田0.8万亩,玉米育种田0.2万亩。在确保玉米套种田、水稻旱育田、棉花区域种植田、小麦大方统一供种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县级统供水稻良种23万斤、玉米良种41万斤、小麦良种259万斤、棉花抗虫棉新品种19.5万斤。全县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良种统供率分别达到86%、95%、91%、87%和57%。
  [芦笋样板园建设]万亩芦笋样板园在北宋镇境内,占地面积1.2万亩,园区内按照一方一菜、一方一色的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现已建立了茎枯病防治试验区、不同品种对比区、重碱地增产试验区、高效地吨笋试验区、密植试验区、移栽增产试验区、采笋期限长短区和配方施肥试验区等八个试验区;并在法国芦笋专家马克先生指导下建立起了芦笋育苗基地,引进繁育拉拉克、斯特林、达绿、达丽亚娜、布诺克等芦笋新品种。园区内的8000亩芦笋,长势良好,最高产量达到1000斤,平均产量在650-700斤左右。预计全年经济效益可达980万元。配套建设一次性贮存600吨芦笋的恒温库,5月份已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5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兀。
  [农村财务管理]年初,农业局举办了农村财务培训班。在全县推行了村财乡镇农经站管理的办法,建立了510个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公布一次帐目;实行农村集中定时定点办公制度。为此,各乡镇都成立了专门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对集中办公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中办公的人员、办公内容、工作程序、纪律、奖惩都作了明确规定,确保每月集中办公3天,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土地延包工作,采取小调整和基本不动的政策,统一发放了延包合同7.2万份,土地经营权证书7.2万份,并对副本进行立档管理;农村基金会清理扫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对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调査,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农业执法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一、市场管理。依法对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农药经营许可证进行了年检和发放。自2月27日起,会同工商、技监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农资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出动宣传车20余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年内共取缔非法农资经营户15家;査获不合格农药1.2吨,査封未审定的种子1250斤,査出假劣种子荷棉1号2000斤,査出假树、棉种100斤,全部给予没收处理。3月22日,对各经营农药者进行了上岗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二、植物检疫。今年7—8月份,对县内存在的部分检疫对象进行了调査,査出水稻白叶枯零星发生500亩;稻水象甲零星发生200亩;美洲斑潜蝇零星发生3万亩,轻度发生1.5万亩,重度发生0.5万亩;均采取了根除措施。
  三、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业局认真贯彻省市减负工作会议精神,3月27日起,对全县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査。对个别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了审计,査处6起农民负担上访案件,对违犯规定的村干部进行了处罚。各项减负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认真执行了农民合理负担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使农民负担严格控制在5%以内,而且不超过1997年的预算额,并认真落实本年度调减农民负担预算工作,调减额199.54万元,人均8.7元。对部分特困户进行了减免,共减免3989人,减免金额19.2万元。
  (明玉华 陈华国)农业林业[机构队伍]利津县林业局内设办公室、林政股、林业站、果树站、林保站;下属一千二林场、虎滩苗圃及11处乡镇林业站。有干部职工28人(不包括林场、苗圃和乡镇林业站),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职称以上9人。
  [事业状况]2000年,林业局立足生态环境建设,以大型林业工程的实施为突破口,以建立高标准的城乡绿化体系为目标,大力抓好路域、水系、农田林网和封滩育林建设,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年内,共完成成片林造林10920亩(防护林2160亩,经济林8760亩);新建农田林网30000亩,完善农田林网62000亩;林业育苗3120亩;柽柳育苗1000亩,柽柳封育20000亩;水系绿化长度32.3公里;路域绿化长度10公里;四季植树78.8万株。
  [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査与规划工作。自5月10日开始,全县共抽调49名林业技术人员展开调査,历经半年,于10月底全面结束。査清了利津现有林木资源状况,编制了《山东省利津县县级林业发展规划设计方案》(2001—2010年),为各级领导对林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截止到2000年底,全县林业资源现状为:1、林业用地面积22065.4公顷,其中:有林地12421.7公顷,宜林荒地7849.4公顷,退耕还林地1794.3公顷。2、在有林地面积12421.7公顷中,其中用材林114.5公顷,防护林10154.8公顷,特用林5公顷,经济林1956.2公顷。3、农田林网化面积2651公顷,农林间作化面积108.2公顷。4、村镇植村13564百株。5、林木覆盖总面积为13767.6公顷,林木覆盖率8.8%。6、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09680立方米;年果品总产量23713吨;蚕茧产量269.8吨。在完成此项工作的基础上,同期进行了利津县林业分类经营调査和利津县重点生态工程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
  [果树生产]年内,为切实抓好林果这一高效产业,林业局围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植名牌产品,积极发展特色林业,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搞好老果园改造工作。林业局率先在北宋镇的边家村、簸箕刘村进行试点,从莱阳农学院和烟台果科所等引进苹果、梨等新品种接穗11个,对老果园进行嫁接改造,取得成功。其后,各乡镇纷纷行动,先后进行了梨和苹果的高接换头改换品种工作,使原先的老品种果园变成了本地名优品种园。
  二、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在原有桑园、冬枣园建设的基础上,再宣传、再发动、先后建冬枣园4491亩,中华寿桃园2852亩、桑园1260亩,简易养蚕大棚120个,为全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3、加强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期,参加培训人员达2000人次;印发果园管理技术规程3000余份,现场指导30余树次,使果农基本掌握了生产优质果品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
  [林政管理]2000年,林业局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格各项林政管理措施,林政管理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对新《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山东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自3月22日开始,由林业、公安、检察院、法院、监察局五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对非法侵占路域—135—农业林地、滥伐林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清理整顿,有力地打击了非法乱占林地的违法行力。三是依法行政,严格林木采伐审批程序, 严格控制采伐数量,切实实行限额采伐。年内共审批采伐13起,立木蓄积814.5立方米;抓好采伐迹地的更新管理,实行伐前调査、伐中监督、伐后验收;进一步加强了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的管理,使木材流通秩序明显好转。四是实行林木、林地确权发证,确定林地法律地位。县政府出台了《利津县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并在虎滩乡开展了林木确权发证试点工作。全年共审批林权证申请26000余份。五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对林政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着装执法。全年依法査处涉林案件9起,有力地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
  [森保工作]按照“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狠抓基础性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进行广泛宣传。宣传《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法》、《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植物、动物的保护意识。二是加强测报工作。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3期,指导各乡镇进行林木病虫害防治,有效地防治了杨尺蟆、桑尺蟆等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强化检疫措施,搞好美国白蛾普査,及时印发了“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要点” 发放到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四是积极开展了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年”活动。五是抓好林木管护。在林木管护中,严肃査处毁坏林木、乱砍滥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护林队伍建设,加强了对路域、水系、林带的抚育管理,有效的保护了林木资源。六是抓好护林防火工作,确保了全县无森林火灾发生,实现了利津县连续十三个无火灾年。
  (刘乐田杨桂华)畜牧业[机构队伍]利津县畜牧局内设办公室、兽医站、畜牧站、家畜改良站、草原管理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动物检疫站。现有干部职工32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4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7人。下设乡镇畜牧兽医站11处,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8人。
  [畜牧业概况]2000年,畜牧局紧紧围绕畜牧生产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县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稳定鸡、猪养殖规模,改善畜禽品种结构,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坚持草地牧业与农区牧业并重的原则,推进畜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养殖开始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禽产品增效明显。年内,畜牧专业园区、专业村、专业大户分别达到40个,120个、1580个。天然草场封育、人工种草分别达到5万亩和2万亩;引进农户有偿承包,发展家庭牧场123个;兴建畜牧新村3个,养牛1.2万头,羊7万只。年末,全县存栏牛6.65万头、羊24.08万只,家禽存栏27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70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4%。
  [畜禽良种引进与技术推广]年内新建波尔山羊配种网点8个,投资10万元配齐了冷配器械具,冷配山羊15000只。投资50万元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14只,基本达到一乡一只或多只。开展鲜精人工授精,提高了多胎率。引进犁木赞、西门塔尔、夏洛来国外良种牛冷精细管5万份,改良黄牛3.2万头。小尾寒羊农业存栏已发展到4.1万只,为小尾寒羊繁育和改良洼地绵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畜禽饲养科技水平。今年4、5、9月份,畜牧局组织技术人员分别在北宋镇、集贤乡、汀罗镇、虎滩乡等乡镇举办了波尔山羊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达300人次。全年发放科技明白纸4000余份,其中肉牛改良技术1500份;小尾寒羊饲养管理与配种技术500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饲草饲料作物种植与特种动物饲养]苜蓿种植。4月份,市政府在傅窝乡召开了全市苜蓿种植调度会,顶凌播种8000亩。9月份,畜牧局组织发动全县掀起秋播苜蓿高潮,完成秋播苜蓿1.48万亩。傅窝乡与省农科院合作,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富源草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苜蓿种植“定单”生产,公司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年内,苜蓿干草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家,创汇1000万元。苜蓿与饲用玉米的大量种植,有力地带动了肉牛育肥规模生产,全年出口肉牛3000头。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年内,组织有特养技术和饲养经验的农户外出考察学习,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发展迅速。目前,非洲驼鸟存栏20只,梅花鹿150只,兰狐600只;年饲养海狸鼠2万只,美国七彩山鸡1.8万只,鹧鸪2000只,美国鸽王5万只,其他特养动物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养品种达17种,养殖效益可观。
  [畜禽防检疫与行政执法]2000年,畜禽防疫、检疫、疫苗管理、兽药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一、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对乡镇兽医站防、检疫员进行培训。二、整顿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场所。三、对兽药市场进行了治理整顿,假冒伪劣药品得到有效扼制,畜禽养殖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全年累计检疫牲畜5.2万头、活鸡240万只、畜产品4200吨、兽皮14万张,生猪产地检疫2.4万头。畜禽防疫1300万份,五号病强制免疫70万M1。
  行政执法。年内行政执法主要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通过考试、考核,审核执法人员资格,并严格要求持证上岗,文明执法。二、加强兽药、添加剂、配合饲料经营环节上的打假力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加强牲畜五号病防范工作,重点是对鲁北畜产品大市场、活畜交易市场、冷库进出境商品及生猪定点屠宰场所的兽医卫生监督管理与检疫工作。
  [畜牧龙头企业]利津县畜牧龙头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知名度高、影响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主要有:一、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该市场于1996年投资2700万元兴建,占地2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屠宰车间2000平方米,可容纳屠宰运销户800个。2000年又投资200万元进行改建,屠宰加工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年内屠宰肉羊60万只,肉牛5万头,销售收入3.2亿元,创利税3800万元。产品远销京、津、塘及南京、上海等地市。该市场已发展成为鲁北地区重要的牛羊肉集散中心。
  二、绿宝集团(苜蓿加工企业)。该集团公司为个体民营性质企业。投资3000万元,占地500亩,拥有苜蓿种植、收割、加工等大型机械与设施,产品直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绿色产品的领头燕。
  (刘振泉薄纯芹)海洋与水产农业[机构队伍]利津县海洋与水产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渔技站、船检站、资源管理站;下属利津县对虾育苗场。现有干部职工25人, 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9人。2000年12月份,海洋与水产局对原下属企业“利津县水产供销公司”进行了改制,改制形式为整体出售。
  [事业状况]2000年,海洋与水产局发挥渔业科技优势,积极引进推广名优品种,加大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养殖方式,水产业的整体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全县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0.5万亩,比去年增加3.1万亩,海洋捕捞达1.8万吨。全年实现水产品总量4.89万吨,水产品总值达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0.18%。同时,在招商引资、机关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
  [海域有偿使用]年内,为了组织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海域有偿使用专题会议,及时印发了海域有偿使用的宣传材料,对重点乡镇进行反复宣传,在此基础上,组织有经济实力和海洋捕捞经验的渔民成立公司,将全县的浅海滩涂划分成4片,有4个公司分别进行了承包,并实行了封滩护养。全年共护养面积11.5万亩。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两项管理制度的推行,从法制的角度改变了过去人们认为海洋资源无价,可以随意开发,任意使用的错误观念,通过今年的有偿海域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激发了广大群众充分利用滩涂资源的热情;二是树立了保护资源的意识;三是渔民群众逐渐认识到浅海养护显著的经济效益和长远而重要的意义。为持续利用海域资源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对海域使用无序、无度、无偿的混乱局面。
  [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年内,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1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其中车虾养殖面积2万亩,对虾养殖面积0.2万亩,梭子蟹养殖0.4万亩,卤虫养殖2.5万亩。全年实现海产品养殖捕捞量1.69万吨,产值10553万元。海洋捕捞。全县共有渔船186只,总动力3598千瓦,主要以近海捕捞和滩涂护养采捕为主,年内实现捕捞量1.8万吨,产值10030万元。
  [淡水养殖与水产育苗]全县淡水养殖面积达到5.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15万亩,水库利用面积2.25万亩,比去年增加0.6万亩。全年实现淡水养殖捕捞总量1.4万吨,产值15220万元。水产育苗。全县共有水产育苗水体11300立方米。其中县育苗场4500立方米,黄河口水产良种场5000立方米,刁口第二养殖场1500立方米,双桥育苗场300立方米,育苗总产值达660万元,创利税161万兀。
  [优化养殖结构,发展多品种养殖]近年来,由于海水养殖品种单一,制约了海水养殖的发展。为此,海洋与水产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在原有养殖对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发展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文蛤、鲈鱼、梭鱼等多个名优新品种的养殖。卤虫养殖成为利津水产养殖的新兴产业,刁口乡依靠自身优势,新开发面积2.5万亩。海水养殖模式由养殖单一品种发展为虾贝混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等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在淡水养殖结构调整中,突出了两个转变。即由单一养殖品种向名优多品种转变;由单一养殖方式向混养立体养殖方式转变。鉴于原来养殖品种单一,集中上市出现销售难的弊端,海洋与水产局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引进和繁育经济价值高、前景好的品种。在原有的传统及热带鱼种的基础上,年内新增了金鲫、黄鳝、黄颗、甲鱼、黄农业河绘、银鱼、条纹鲈、美国青蛙等名优品种。陈庄、汀罗、利津镇、明集等乡镇名优品种放养率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在养殖方式中,实行了一池多品种,立体养殖、生态化养殖、网箱养殖等。在水库利用中,以生态养蟹、生态养殖大银鱼和网箱放养为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招商引资工作]利津县海岸线较长,滩涂资源丰富,发展水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海洋与水产局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有江苏客商赵继成投资100万元,与盛海公司联营进行滩涂护养;烟台客商投资50万元,改造育苗设施,引进繁育名优品种;寿光客商投资50万元购置渔船设备,增强捕捞能力。年内,顺利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招商引资额达316万元。
  (杨汝杰赵丙彦)农业机械[机构队伍]利津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基层业务股、农机推广站、农机维修管理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化培训学校;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3人。
  [农机化概况]2000年,农机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兴机富农比贡献”活动,充分发挥农机管理和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农机推广工程,全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至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28.5万千瓦,比1978年的2.3万千瓦增长12.4倍。全县当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8台,保有量达到470台;各种配套农机2万台件,比1978年增长9.5倍;农机原值1.9亿元,净值1.35亿元。农业机械已成为不可替代的生产力。全年完成机耕作业52万亩,其中深耕23万亩;机播42万亩,其中小麦精少量播种15万亩;机收30万亩;化肥深施8万亩;玉米机械化直播、套种8.6万亩;小麦玉米桔杆还田12万亩; 节水灌溉12万亩;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技术0.15万亩。三夏期间,组织了2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了跨省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今年在秋冬农田水利“三大战役”中,机械上阵率、机械完好率、机械作业量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年内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3台,秸杆还田机3台。秸杆还田机的购入填补了此类机械在利津的空白。
  [农机管理]努力贯彻执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为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农机局下大力气狠抓素质教育。结合县委组织的 “做公仆,为民奉献活动”,组织农机执法人员进行了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的整顿活动,有力的提高了农机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水平,树立了农机队伍的良好形象。年内农机局继续开展了“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实行“服务承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利津县农机局二000年创建精神文明单位规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 等规范性文件,狠抓组织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农机培训总人数达3051人,其中新训驾驶员296人,复训2730人。发放农机培训材料4000余份。拖拉机挂牌率、检验率、驾驶员审验率、发证率均超过85%,农机维修供应点年审率、挂牌率、在岗人员持证率达到100%。
  [农机服务]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全县农业丰收和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在“三夏”、“三秋”;和“秋冬农水会战”中充农业分发挥了农机威力。“三夏”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农机局及时召开了乡镇农机站长会议,并以利农机字[2000]2号文的形式下发了《三夏农机工作意见》,全面布置三夏农机工作。动员农机战线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业务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为联合收割机能顺利机收进行巡回检修指导。"三夏'’期间,全县调动了7500台拖拉机、1950台割晒机、1050台脱粒机、105台联合收割机上阵参加小麦抢收作业。小麦抢收自6月8日开机,6月14日全县告捷,速度创历史新高。在“三秋”工作中,印发了《二000年三秋与农水会战农机工作意见》。按照设备早检修、机械早购置、措施早落实的意见,先后在南宋乡和北宋镇召开了秋种和玉米联合机收现场会,要求全县麦田全部实施机耕机播,使三秋工作较以往提前一个星期完成。在秋冬农田五大会战中,农机唱起了主角戏,机械作业量占总工程任务的85%以上。
  [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企业改革是体制转轨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着企业兴衰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成败、大局稳定。为此,农机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方案,制定措施,进行了周密部署。农机局原下属两个企业,均采取了破产的方式。东营市车用发电机厂(光明机电公司)于2000年1月18日宣布破产;农机公司 (江源农机公司)于2000年6月20日宣布破产。由.于措施得力,两家企业的破产按有关法律程序已全部完成。招商引资。年初,县委、县府分配给农机局317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按照县里的统一布置,农机局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年内共接待来访客商86人次,外出招商68人次,通过艰苦的努力,全年招商引资366万元,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
  (高潮王春香)水利[机构队伍]利津县水利局内设办公室、计财股、农水股、水政股、水利资源办公室(与水政股合署办公),水土保持办公室;下属水利规划设计室、水利服务公司、水利机械工程公司、水政监察大队、防汛抗旱办公室、地基公司、宫家灌区灌溉管理所、东魏灌溉管理所,现有干部职工1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5人。年内,水利局原“水利建筑安装队”企业改制后,其人员和财产与水利局已全部分离。
  [事业状况]2000年,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水利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水利产权机制改革力度,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实现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确保了全县的工农业用水和各项工程的实施。年内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048.7万元,搬动土石方1200万立方米,建筑物150座,建成高标准田间配套工程2.5万亩,建成10万立方米以上蓄水工程15处,新增蓄水能力2560万立方米;建成人畜吃水工程36处;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扩大灌溉面积10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除涝面积250平方公里。同时,在水利经济、企业改制、水利执法、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水利工程建设] 一、蓄水工程。全年共安排完成15处蓄水工程,总蓄水能力2560万立方米;该工程于3月份开工,11月底竣工。完成土石方680.4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19座,总投资5120万元。
  二、人畜吃水工程。全年完成36处人畜农业吃水工程。解决了36个行政村、1.9万人的吃水困难。该项工程总投资280万元,经市工程领导小组验收,单项工程合格率100%,总体合格率96%。
  三、大明河治理工程。投资162万元,完成土方54万立方米,开挖治理了大明河,彻底解决了原大赵乡西部土地和明集乡东北部开发方的排涝问题。
  四、草桥沟拦河闸灌排两用工程。顺利完成了由省计委、水利厅投资立项的草桥沟拦河闸灌排两用工程。工程总投资197.7万元,完成土石方5.7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918立方米,新增调蓄能力520万立方米,解决了2万亩农田灌溉和部分人畜用水。
  五、节水工程。在北岭乡蔬菜基地搞了3000亩管道式节水灌溉工程,总投资56万元,为北岭乡发展1万亩高科技示范园区提供了水源保证。
  六、王庄灌区改扩建工程。由市水利局组织施工的王庄灌区改扩建一、二期工程施工期间,利津水利局积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协调灌渠沿线乡镇、村庄,较好的完成了王庄总干、二干的迁占任务,维护了施工秩序。同时,利津水利局还承担了13.6公里的五庄总干、3公里的王庄二干渠道衬砌、两条干渠的土方开挖和王庄三干的土方开挖任务,共完成土方150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完成大型配套建筑物65座,投资450万元。
  七、三里河沟疏浚工程。投资82万元,开挖土方30万立方米,完成了三里河沟、西关排水沟、刁口河的疏浚应急工程。
  八、干渠清淤工程。共完成干渠清淤74公里,开挖土方74万立方米,总投资203万元,确保了冬灌按时进行。
  [抗旱防汛]年内春秋两季,黄河基本没有断流,水利局紧紧抓住黄河水情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黄河河务部门,动员各乡镇抢引、抢蓄、抢用黄河水,主动为县领导当好参谋,处理水事纠纷,协调各乡镇用水,使今年春季30万亩小麦普浇两遍,春田普浇一遍。完成蓄水工程蓄水8500万立方米。截止12月中旬,全县小麦冬灌已基本完成,为明年春天抗旱夏季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防汛期间,一是汛前对全县所有大型排水河道和蓄水工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河道上所有阻水障碍、水库大坝隐患进行了登记。按照《防汛条例》关于“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责成责任单位在汛期到来之前,全部拆除和堵复。二是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包重点工程责任制。三是实行了领导值班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值班工作人员利用卫星云图、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密切注视天气变化和海岸线风暴潮动向,坚持24小时值班,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使全县安全渡过汛期。
  [水法规宣传与水利执法]3月22日,在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法宣传周”期间,结合全县“三五普法”,水利局重点加大了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水法律意识和自觉缴费水平。在宣传期间,共出动宣传车18车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份,张贴标语、悬挂横幅50条,设立法规咨询站2处。县领导在电视台发表了《水法》颁布实施十二周年电视讲话,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水利执法中,执法人员依法办案,严肃査处水事违法案件,全年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5起,结案率100%。在水和规费征收中,全年共收缴各项水利规费965万元。其中农业水费886.2万元,工业水费60万元,水资源费14万元,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18.8万元,并全部上交县财政,确保专款专用。按照省、市水利、物价部门文件精神,及时调整了宫家灌区用水价格。农业用水由现行的每立方米0.028元调整为0.05元,工业及城镇用水由现行的每立方米141农业0.06元调整为0.13元。
  [水利经济与企业改制]年内,水利局下属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工程质量求信誉, 以效益求生存,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开创了全县水利经济的新局面。全年共实现综合经营产值1520万元,创利税250万元。其中,水利机械工程公司实现产值720万元,创利税95万元;禹王水利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500万元,创利税75万元;地基公司完成钻孔成桩22万延米,实现产值300万元,创利税80万元。2000年8月,按照全县企业改制的部署和要求,水利局对原下属企业“水利建筑安装队''进行了改制。企业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按照上级要求一改到位,又要处理好各种予盾;不仅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而且要努力维护好职工的切身益。为此,水利局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改制工作的领导。一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二是客观公正的进行了资产评估,严格按程序实施方案;三是注重加强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过三个月扎实有效工作,成立了改制后的“利津县禹王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改制后,实现了产权、机制、人员三到位。职工思想稳定,生产经营良好。
  (赵维功尚凡成)—142—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