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利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397
颗粒名称: 中共利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分类号: D262.6
页数: 3
页码: 123-125
摘要: 中共利津县纪委和利津县监察局合署办公,履行党的纪律检査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内设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控告申诉室、党风廉政室、执法监察室。设书记1名,副书记、局长1名,专职副书记1名,副局长2名。
关键词: 利津县 纪律检查 委员会

内容

中共利津县纪委和利津县监察局合署办公,履行党的纪律检査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内设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控告申诉室、党风廉政室、执法监察室。设书记1名,副书记、局长1名,专职副书记1名,副局长2名。共有干部职工17人,其中工勤人员3人。
  全县12个乡镇均设纪委,配备乡镇纪委书记12人,兼职乡镇纪委委员24人;县直机关设有25个纪检组,配备专职纪检组长25人,全县共有专兼职纪检干部75人。
  重点治理任务分解到有关单位,明确责任要求,增强责任意识,各部门把抓党风廉政建设纳入行业管理,与业务一起部署,同步推进。同时积极抓好牵头负责的工作,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年内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影响的8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深入。一是围绕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检查监督。按省、市纪委的部署,对借用小汽车、配备电脑、干部家属子女就业等项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结合“三讲”教育整改措施的落实,对公款吃喝、请客送礼、公车接送上下班进行了不定期检査。对领导干部超标准住房进行了清理,全县共清理超标准住房18个单位、253户,超标面积达4043.20㎡收缴超标准房款262万元。对领导干部通讯工具的配备和使用进行了清理整顿。二是进一步完善廉政考核测评制度。年初,对全县64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情况进行了测评,重点对110名单位“一把手”全面考核,把测评情况在全县作通报,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42个问题,与17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三是认真组织好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联合县委组织部对基层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督导,形成自上而下的廉政建设监督网络。
  [工作概况]2000年,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在市纪委和监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中纪委四次和省、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三项工作格局,切实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在加强检査监督、预防和治理工作上下功夫,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使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党风廉政建设]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制定《关于2000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18项[案查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度》,二是努力拓宽案源信息渠道,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执法监察、专项检査多渠道控制、排査、筛选线索,争取办案主动权。三是与执法执纪部门协调配合,联合公、检、法、审部门联合办案,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年内受理来访来信130件次,初核各类违纪线索49起,立案41起,审理43起。其中党纪案件25起,政纪案件14起,党政纪交叉案件4起。处分43人,涉及科级党员干部8人,一般党员干部17人,一般党员18人。受党纪处分的29人,其政治中开除党籍10人,留察1人,严重警告9人, 警告9人;受政纪处分的18人,其中开除公职2人,记过9人,记大过1人,警告1人,降级5人。从立案调査的41起案件性质看,贪污案件11起,占26.8%;违反社会管理秩序案件8起,占19.5%;受贿案件5起,占12.2%;失职案件8起,占19.5%;其他案件9起,占21.9%;万元以上经济案件6起,占14.6%,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7.8万元。
  [纠风工作]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本年度在纠正部门与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遏制婚嫁使用公车。制定《关于禁止婚嫁使用公车的通知》,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设立举报电话,实行举报奖励。在“五一''、"十一’’前后组织两次全县范围的集中检査,检査婚嫁用车300多辆和群众举报线索8起,但均未违规用车。
  二、规范报刊征订管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报刊摊派之风,县纪委制定《关于加强报刊征订管理工作的规定》,在全县实行了报刊征订管理审批制度,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向社会公开宣传,让群众监督落实,有效地遏制了各单位代办发行的强行摊派征订之风,此类报刊发行由过去的250多种减少到42种。从而保证了党报党刊的发行有大幅度增长。此项规定使全县减少开支468.81万元,农民人均减少11元,企业平均减负2000余元。
  三、大力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个体诊所及医药机构进行检査,取缔无证药店、诊所5家,没收假药价值4000余元,査出药品销售中的非法所得9.93万元,没收2.93万元。11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医药打假专项治理。
  四、认真落实农民、企业减负的各项政策。按照省、市要求,继续在农村和企业实行负担卡、缴费卡管理,强化监督措施,11月份进行了专项检査,规范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100—杜绝了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加大了行风整顿工作力度。一是根据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需要,年初,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对全县执纪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调査,走访85家工厂、企业、个体私营业户,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制定 《关于加强对投资软环境进行监督检査的意见》,重申了“十个不准”、“四个一律”的要求,结合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执纪执法部门的行为。二是对全县7个系统的36个基层站所创建规范化站所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三是开展了“万家企业评行风活动”。对全县70家企业和部分社会各界代表通过问卷调査,对26个县直部门单位的行业作风进行了评议,使其规范服务行为,行业作风显著好转,为大招商战略的实施,创造了优良、宽松的环境。
  [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一、坚持以教育工作为基础。继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巩固“三讲”教育成果,进行“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加强各级机关工作作风整顿,在2月和10月两次集中进行“三讲三整顿”和 “整顿机关作风纪律”活动。利用党校举办科级干部轮训班7期,开设廉政教育专题讲座,84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接受培训,并参加了政治理论考试。结合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例,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让党员干部及其家属观看《胡长清案件警示录》、《生死抉择》等电教片,发放警示教育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廉政教育,增强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管理制度。上半年以规范村级政务公开为重点,对12个乡镇的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抽査。以落实农村非生产性开支限额管理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为重点,对全县509个行政村的村务公开,进行了检查督导。下半年贯彻全市政务公开现场政治会精神。分两批对各乡镇政府、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使全县村务、政务公开普及率达到100%。
  三、落实各项预防和治理措施。一是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制度。11月份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凡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检査,查出的违纪金额全部上交国库。二是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本年度共进行了办公设备、车辆保险、燃煤、基建工程等四类八个项目的采购活动。资金达到1500多万元,节约资金150万元。三是稳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四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先后对粮改、建设工程项目,林业及路域工程、社保四项资金的执法监査工作,严肃査处违纪违法行为,查出社保四项资金违纪金额73.7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5.8万元。五是发挥监督职能,对毕业生安置、“一推双考”选干、退伍军人安置、征兵、招工等热点问题,全程参与监督。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