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391
颗粒名称: 宣传工作
分类号: D261.5
页数: 3
页码: 114-116
摘要: 中共利津县委宣传部设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科级)、新闻科、企政科、办公室、新闻中心5个科室。归口管理广播电视局、文化局、协管县新华书店。2000年底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副科以上7人。
关键词: 宣传工作 利津县

内容

中共利津县委宣传部设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科级)、新闻科、企政科(均为副科级)、办公室、新闻中心5个科室。归口管理广播电视局、文化局、协管县新华书店。
  2000年底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副科以上7人。
  [工作概况]2000年,全县宣传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上级宣传思想工作的指示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理论学习、研究]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和提高各级干部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为重点,把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2000年,利津县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理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一、县委中心组学习深入。平时分为4个小组,每周学习一晚上,每月10日集中讨论。学习中采取集中辅导、自学、看录像、召开读书会、研讨交流等形式,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一年来,县级领导干部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有32人次到县党校授课。
  二、面上学习日趋规范。县直机关继续坚持“周六学习日”制度,县学委会办公室定期提出学习指导计划及目标要求,并定期检査督导。各乡镇基层党校、村文化大院和党员活政治动室等理论学习阵地进一步加强,根据县里的统一要求,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深入理论教育,使理论学习教育日趋规范化。
  三、干部理论教育培训。县党校对千余名村干部分期进行了系列培训。组织科级干部及企业领导干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世贸知识、招商引资、财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知识,举办理论培训9期,培训900多人,并组织了科级干部的理论学习考试,将其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按照实施“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对全县14005名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和科学知识的教育。
  四、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广大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搞调研,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7篇,在市级报刊发表30多篇。县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体改委与市社科联组成课题组,对全县经济状况进行调査,撰写了 《利津县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调査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思想政治工作]一、坚持正面教育,强化引导作用。一是组织“千人宣讲”活动,抽调机关干部利用冬春深入农村开展宣讲,向农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及科学思想知识,进行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搞好民情调研、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二是与“法轮功”邪教进行坚决地斗争,举办“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图片展览,建立领导干部与原“法轮功”练习者帮教责任制,做好转化工作。三是开展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举办致富成果图片和“双思”座谈会,坚定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四是组织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五是宣传先进典型。深入思想政治工作。先后挖掘宣传了国税局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工作法”,利华益集团“四化”工作法,汀罗镇裕后村坚持二十年移风易俗的典型,北宋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以及利津镇、利华益集团、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等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二、弘扬利津精神,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几年来形成的“团结战斗、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奋力争先”的利津精神,是建设利津, 发展利津的不竭思想动力。为弘扬利津精神,制作发行了《凤凰城新歌》VCD光盘,形成一种凝聚人心,团结向上的氛围。广泛开展“四破四树”活动。即破除满字,树立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破除“难”字,树立知难而进,争创一流的拚博精神;破除“僵”字、树立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破除“等” 字,树立勇于负责,敢担风险的奉献精神。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一助一”活动,500多名科级干部扶贫帮困,无偿扶贫资金15万元,使300多户贫困户和下网职工脱贫或就业。领导干部坚持“一岗双责”制,为基层解决了一些难题。
  [新闻宣传]一、加强宏观管理。坚持新闻例会、通气会、新闻稿件阅评等制度、发挥新闻阅评小组作用,对舆论导向进行监督指导、严格重大新闻稿件报审及先进典型上报的规定,保证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举办通讯员培训班7期,培训200多人,采取以干代培的方式,培养新人,提高了新闻队伍的素质。
  三、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为重点,抓好县内宣传,服从于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宣传的同时,突出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私营经济发展等宣传力度。
  四、以提高利津知名度为目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年在《人民日报》发稿3篇,《大众日报》32篇,其中头版头条1篇;《东营日报》836篇,其中头版头条32篇;在省电视台发稿53条;市电视台发稿456条;在省电台发稿得分141分;市电台得分4999分,获全—91—政治市县区第一名。
  [社会宣传]加强精品生产。圆满完成全年精品生产任务,上报“精神产品”作品23件。
  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好节日联欢和“消夏晚会”,开展各种文化下乡活动,促进了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行专项治理,收缴非法书刊、光盘、取缔游戏厅,净化了文化市场。
  成立了利津文化研究会。并召开了全县文化发展理论研讨会,促进利津文化的繁荣。
  [精神文明建设]一、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治理农村环境;加强科普工作,组织科技人员下乡,送知识,送技术。成立利津科技电视台,开辟专家热线,为群众服务。以乡镇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为基地,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移风易俗,促进农村婚丧习俗的改革。在全县涌现出一批文明乡镇,“十星级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抓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服务招商大局,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建立县领导与外来投资者“恳谈”制度,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挂牌重点保护。把投资软环境建设与文明行业、执法单位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改善窗口服务行业、执法执纪部门的服务质量,把投资软环境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
  三、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创建文明城区。改建了津一路,开发了欧式建筑一条街;新建利津黄河大桥西接线,完成了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建设,实施了有线电视覆盖工程。综合治理城区环境,使城区基础设施更新,面貌、秩序改观。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