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390
颗粒名称: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2.2
页数: 3
页码: 112-114
摘要: 中共利津县委组织部,内设办公室、干部管理办公室、组织管理办公室、下派干部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共五室。下设县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归口管理县老干部局。
关键词: 利津县 组织工作

内容

中共利津县委组织部,内设办公室、干部管理办公室、组织管理办公室、下派干部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共五室。下设县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口管理县老干部局。2000年底共有干部职工17人。
  [党组织状况]截至2000年底,全县有乡镇党委12个,县直机关党委1个,公安局党委1个,经贸党工委1个,企业党委2个(利华益集团党委、雅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党总支15个,基层党支部799个。全县共有党员14005名,其中预备党员347名。党员总数中,女性1313名,少数民族党员6名农民党员8103名,工人党员2365名,知识分子党员1469名,机关干部党员1999名,其他党员69名。从入党时间划分:建国前入党的477名,建国后入党的13528名;其中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入党的153名;占党员总数的10.98%;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入党的3806名,占27.18%;1979年10月以后入党的8184名,占58.44%。
  [工作概况]2000年,县委组织部以巩固扩大“三讲”教育成果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强化干部的监督管理,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思想作风建设] 一、集中进行“三讲”教育自3月15日开始,用2个多月的时间,组、宣两部班子12名领导干部参加“三讲”教育。一是高度重视,广泛发动;二是扎实搞好理论学习;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开门搞“三讲”;四是深入剖析危害,找根源;五是开好民主生活会;六是边整边改,讲求实效。整个教育活动扎实有效。
  二、组织县级“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从9月9日开始,用1个多月时间,在县五大班子和公检法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回头看”活动,按照“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组织调研、征求意见”、“自看自査、査摆整改”、“通报情况、接受监督”四个步骤,进一步査找问题,修订整改方案,巩固教育成果,深化教育效果。
  三、运用“三讲”经验,指导组织工作。一是将“三讲''教育经验运用到正常组织考核中,扩大民主测评范围,群众参与人数倍增,实行书面写实性民主评议。二是借鉴“三讲” 教育经验,提高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
  [干部队伍建设]本年度以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做好各项干部工作,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
  一、加快年轻干部的选拔。一是坚持“两优先”原则,让年轻干部迅速上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的,优先充实年轻干部。二是到退休年龄和接近退休的干部及时办退休和改为非领导职—88—政治务,补充年轻干部。三是对班子内部无空位的,选拔年轻干部到岗任助理。四是“一推双考''公开选拔。本年度提拔35岁以下的干部37人,占提拔干部的68.5%,其中女干部5名,占13.5%。并根据年度考核、民主推荐,选拔200多名年轻干部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
  二、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以县、乡党校为阵地,突出对干部进行世贸知识、招商引资、财税、法律等内容的培训。培训科级及企业干部702人,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220人,协助市委组织部选送136名科级以上干部到山大、北京经济发展战略高级研修班、北京 “中国经济与WTO”培训班、全市的乡镇党委书记、拔尖人才、女干部、组工干部等培训班培训。组织16名年轻干部参加了全市赴国内外培训学员的统一考试,被录取6人;组织了660名科级干部的世贸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考试。
  三、强化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一是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包扶贫困后进村。县委、县政府4名领导和9名干部包扶了虎滩乡牟里、林河、崔庄3个贫困后进村。二是组织550名科技干部与200名下岗职工和350个贫困户结成“一助一,,扶贫帮困对子。三是组织1100名县乡机关干部到农村进行政策法规宣讲。四是抽调20名县直机关干部帮助北岭等乡镇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四、做好其他的干部工作。一是加强市直下派干部帮扶工作的协调服务。通过座谈会、协调会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市第十批下派干部为所包村引进资金2260.24万元,并引进技术,改善设施,使所包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二是加强知识分子工作。评选了第四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加强了科技副职的选聘管理工作。三是加强了老干部工作。四是对县委、县政府部门的人员、编制、职能情况进行了调査,为机构改革做好了准备工作。五是做好了干部出国的政审和选调生工作。
  [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积极推行干部交流工作。调整科级干部235人,对部分班子内部进行了调换分工.二是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新提拔的53名领导干部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行“一推双考”公开选拔科级干部20人。
  二、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意见》,规范了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二是加强了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通报制度,严格执行谈话打招呼、诫勉、降免职制度。三是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14名科级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四是实行了干部工作义务监督员制度,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社会监督。
  [农村和企业党的基层建设] 一、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一是在农村党支部开展了“创五好,树典型”活动。制定实施意见和 “五好”典型村建设的17条标准,确定了10个典型村起带动辐射作用,加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建设。二是对农村党支部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选举村党支部成员按照先由党员和村民民主推存候选人,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再进行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进行。三是开展农村干部定时定点集中办公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加大对后进村的整顿,调整党支部班子,同时根据对原后进村党支部的达标升级考核,及时“销号”验收。
  二、农村干部的培训有创新发展。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建立了以依托县委党校集中培训、高校短期培训、典型为基地培训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为一体的培训网络。本年度组织22个经济强村党支部书记到省内外参观学习。组织150名村干部到山农大培训;县乡党校培训2660人。
  三、实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坚持村—89—政治民民主生活日制度;村财村帐乡镇“双代管”; 公开内容、程序、时间、方式“四统一”。村村建立“两会一组”,发挥“三支队伍”作用。
  四、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围绕“六个好”的目标,一是明确乡镇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二是对乡镇机关干部加强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教育,增强为民意识。三是在乡镇领导干部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四是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
  五、改进企业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对企业党建的调査研究,了解情况,视情加强工作。二是根据企业发展,在企业改制中,坚持党建与企改同步,在利华益集团和雅美纺织有限公司建立党委。三是加大企业政务、厂务公开力度,改善企业管理。
  六、深入进行农村党员教育。一是开展农村党员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细化党员标准,处置不合格党员。二是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三是在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双思教育、警示教育活动。
  [党员电教和发展工作]一、党员电教工作。一是改善设备,开展电教站长演讲比赛,提高水平。二是树立精品意识,抓制片工作,多部制片获奖。三是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电教片播放月活动,受教育面3万人次。
  二、党员发展工作。坚持组织员谈话、党委派员列席,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和发展前公示制度,确保发展质量。年内组织员谈话268人,建议发展267人,其中女性46人,35岁以下172人。有52个五年未发展党员的村新发展了党员。
  [发挥组织职能.搞好招商引资]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优先配齐招商局领导班子,成立投诉中心,为县招商引资工作提供组织保证。组织部内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量化任务,责任到人,引进投资682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13.8%。
  (王建安杨爱文陈志远)宣传工作[机构队伍]中共利津县委宣传部设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科级)、新闻科、企政科(均为副科级)、办公室、新闻中心5个科室。归口管理广播电视局、文化局、协管县新华书店。
  2000年底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副科以上7人。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

《利津年鉴》(2001年卷)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用分行业记事的办法,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