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 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371
颗粒名称: 开发区 社区
分类号: F127.9;C912.83
页数: 6
页码: 277-282
摘要: 《利津年鉴2004》中对利津县开发区和社区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开发区 社区

内容

开发区
  【机构队伍】2003年3月,县委对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机构进行调整:一是利津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正科级机构,受县政府委托,行使行政职能。二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经济发展部、招商部、县建设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县国土资源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6个部室(分局),均为副科级机构,其中建设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开发区派出所分别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双重管理。三是建设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局长人选分别从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抽调,其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党组织关系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其他工作人员由开发区管委会按规定配备,办公场所、经费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四是成立 “中共利津县委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开发区党工委),隶属县委。
  2003年6月10日,利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利政办发〔2003〕42号文件,下发《利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对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界定。一是根据县政府授权,开发区管委会在其封闭式管理区内的主要职责权限为:发展计划管理;规划建设管理;项目审批;土地管理;财税、工商行政管理;进出口业务指导;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管理;履行县委、县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二是开发区管委会内设办公室(挂党工委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局、招商局、规划建设局和财政局5个职能室、局,规格为副科级。相关部门的派出机构有:利津县国土资源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和利津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三是核定开发区管委会机关编制总额21名,工勤编制2名,事业编制8名。到2003年底共有干部职工25人,其中内设机构20人,派出机构5人。租赁了原中行办公楼,筹措资金40多万元进行了装修,12月,办公地址由县文体局四楼搬迁至原中行办公楼。
  【概况】利津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与县城总体规划相衔接,东起津二路,西至店前路,南起大桥路,北至北环路,一期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2003年,经反复研究论证,对开发区进行了新的功能定位,确定了以特区建设速度和封闭管理模式,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平台、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增加社会就业的场所,建成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外向型经济的示范区和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 明晰了坚持招商引资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2003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就,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3年度督査考核优胜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单位”。截至年底,有56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落户开发区,计划投资额62.71亿元,累计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其中,2003年新落户开发区的外来投资企业26家,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2.5亿元,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强强联合的内资项目2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2.56亿元,已完成投资4亿元。2003年,开发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利税1.5亿元,实现外贸出口2185万美元。
  【园区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超前的原则,聘请山东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开发区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各项专业规划设计,制定了水、电、暖、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案。开发区划分为工业区、商贸服务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四大功能区域,其中工业区划分为一类工业园和二类工业园,规划了工业一区到五区五大组团。(参见《开发区规划图》第282页)
  【优惠政策】一是土地政策。2004年3月,县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印发利津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政策的通知》利政办发〔2004〕15号文件形式,公布了新的建设用地政策,主要内容是:(一)开发区内的建设用地,达到道路、供水、排水、供暖、通讯、供电、有线电视及土地整平(设计平)“七通一平”的条件。(二)开发区内工业项目用地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岀让、租赁、入股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三)工业项目地价以3万元/亩为基础核定。①区内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至投产之日形成的规模),出让价为2.5万元/亩。②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出让价为2万元/亩。③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出让价为1万元/亩。④固定资产投资额须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确认。(四)区内工业项目投资密度须在80万元/亩以上。(五)以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租赁价格为每年0.15万元/亩。(六)以入股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按土地评估价格入股。(七)开发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及其它用地50年。(八)执行优惠政策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如果发生转让(包括出售、交换、赠与)、出租等经济活动,需补缴地方收益。(九)以岀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按规定缴纳相当于土地使用费20%的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十)商业、金融、旅游、娱乐和房地产开发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开发整理】一是土地现状详查。完成了开发区二期土地利用现状(宫家干渠以西、永莘路以北)的勘测、制图工作,取得了《利津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利津经济开发区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利津经济开发区油田占地情况统计表》等资料,推行了开发区地籍基础资料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为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及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基础资料,先后为30个项目绘制了准确规范的地图,为项目用地的选址、规划、征地等提供了准确、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土地征用。完成了三阳纺织、阳光纺织、顺利化工等项目2000多亩土地的征用工作,分批次进行报批;与19个项目用地单位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共核査土地2295.9亩,土地补偿费2000万元、青苗补偿费380万元、地面附着物补偿费220万元。兑付资金504.9万元,土地补偿费完成兑付90万元。三是土地整平。采取机淤填土与组织人工填土相结合的方法,共组织人工填土34万方,机淤填土102万方,填平土地1800亩,完成投资904.4万元。
  【管理服务】一是建立服务工作规范。以建设“外来投资者之家”为目标,制定完善了《项目推进服务程序》、《在建项目推进服务制度》,拟定了《经济开发区项目入区程序》、《开发区“七通一平”标准》等一系列服务规范和服务承诺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当面回复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从项目引进到报批、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和从投产运营到产品销售的三道服务体系。二是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入区企业协调与有关村庄的关系,协调有关部门供电供水,维护了良好的建筑施工及生产生活秩序,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外来投资企业的良好氛围。在项目审批上,打破条条框框,对急于开工、但手续不全的企业,采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的方式。对入区项目提前介入,帮助企业搞好立项审批、办证等各项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3年,为三阳纺织、高吉木质地板、润利服装、鑫利塑钢、岩青化工、科瑞达创业园、力帮化工、河北天化热力燃气、北大未名高智科技园、华诚阀门等近20个企业办理了审批立项、选址、定点放线、土地整平及供水、供电协调工作,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力量对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生产状况、经营效益、税收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査,召开区内企业经济运行统计工作会议,协调县发展计划局、经贸局、外经贸局、统计局的有关领导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关经济运行统计工作已从7月份正式纳入统一管理。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开发区管委会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负责联系4个以上在建项目,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得到了客商好评。
  【治安管理】一是加强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工作。开发区派出所在区内重要地段设立了两个警务区,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分片包段,实行昼夜24小时巡逻,切实加强开发区内的治安管理工作,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和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突出重点,对入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建立企业挂牌保护和重点项目警员入住制度,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开发区派出所实行挂牌保护,对重点项目,治安民警直接住在工地现场,维护工地治安秩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003年,为三阳纺织、西神工贸、齐赛纺织等项目解决与当地群众的矛盾冲突3起,对妨碍项目建设的行为进行了教育批评和及时处理。三是深入开展建筑装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活动。与利津镇、北宋镇联合成立了开发区建筑装卸市场管理办公室,对开发区内的建筑装卸市场实行统一管理,制定《关于加强开发区内建筑装卸市场秩序管理的办法》,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强装强卸、漫天要价的现象。一年来,査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等案件18起,査扣乱取土车辆39辆次,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保障了开发区建设的良好治安秩序。
  【基础设施建设】为完善开发区建设框架,2003年,开发区主要完成了利二路西延工程、利七路绿化工程、城北路建设工程、宫家干渠以西区域主排水、津六路排水改造工程以及全城统一供热工程。总投资3788万元,2003年完成2188万元。一是利二路西延工程。全长965米,道路红线26米,自7月28日开工,10月18日竣工,修建穿涵5个,动4万方,罩面15000平方米,投资380万元。二是利七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7万平方米,自7月20日开工,9月3日竣工,投资300万元。三是西区主排工程。全长3860米,自8月1日开工,11月28日正式贯通,铺设排水管线3800米,投资400万元。四是津六路排水改造工程。全长1400米,自6月15日开工,6月30日正式贯通,铺设排水管线1400米,投资108万元。五是城北路建设工程。全长4082米,道路红线26米,概算投资2600万元。工程自8月1日开工,到年底完成工程量1000万元,基本完成了路基和过路穿涵建设,修建穿涵8个,动土15万方,完成坟头、树木、桥涵及其他地面附着物迁占补偿7.3万元,拆迁房屋5600间。六是全城统一供热工程。工程自8月23日正式开工,共铺设主管网8500米,二级管网1.3万米,建设换热站11个,供热面积44万平方米,于11月15日按期供热。
  【进区企业】开发区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骨干工业项目为龙头,以建设工业新区和科技基地为目标,大力膨胀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主要企业有山东利华益集团、山东凤凰制药股份公司、热电公司、利富得食品公司、金泽毛纺公司、金海织布公司、泰山纺织公司、齐赛纺织公司、三阳纺织公司、阳光纺织公司等,其中利华益集团是国家大(一)型企业,凤凰制药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实施基地、山东省拟上市重点企业,被列入黄河三角洲跨世纪开发和建设“海上山东”配套项目。2003年新落户开发区的外来投资企业26家,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其中,已投产企业6家,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在建外来投资企业14家,计划投资5.06亿元;尚未开工的8家,计划投资3.3亿元。强强联合的内资项目2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2.56亿元,已完成投资4亿元。开发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利税1.5亿元,实现外贸出口2185万美元。一是化工企业:全区石油化工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创利税1.31亿元,主导企业利华益集团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具有160万吨/年常减压、35万吨/年灵活双效重油催化裂化、5万吨/年气体分馏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聚丙烯等。另外还有新力化工公司、金利工贸公司、顺利化工公司3家精细化工企业,具有年产甲醛2万吨、食品添加剂220吨、化妆品香料85吨、铃兰醛250吨、12-氢羟硬脂酸5000吨的生产能力。二是轻纺企业:主要有6家,分别是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山东三阳纺织公司、总投资2.4亿元的阳光纺织公司、总投资2亿元的齐赛纺织公司、总投资9000万元的金海织布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的金泽毛纺公司、总投资6000万元的泰山纺织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具有年产呢绒面料150万米、坯布13000万米的生产能力。三是医药企业:主要是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2000万元,具有年生产胶囊剂8亿粒、片剂5亿片、颗粒剂3000万袋、合剂5000万支、糖浆剂和煎膏剂各300吨、达金消毒液600万瓶的生产能力。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利富德食品公司、振利油料有限公司、康龙茶业有限公司、绿洲醇食品有限公司和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等。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3000万元,主要生产葡萄罐头、芦笋罐头、冷冻蔬菜及小麦、大豆深加工等系列产品。
  (曹玉民韩方祥)
  社区
  【机构队伍】2003年,利津县县城社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利津县城区管理委员会,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民政办公室、法律服务站、劳动保障事务所、人民武装部,年底在编干部职工16人;下设大桥、凤凰、北园、开发区4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委会干部12人。
  【社区党建】组建企业、居民区党支部,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利富得公司、建筑公司等企业建成党员活动室。“七一”前夕,城区党委召开“五好党员门店”争创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诚实信用、积极履行党员义务、社会信誉好的4处“党员门店”授予“优秀党员门店”的铜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分别被《大众日报》和《东营日报》报道。年内发展新党员12名,进一步壮大了党员队伍,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区计划生育组织管理网络,城区管委会与各居委会、县直单位部门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并在破产企业、居民区配备了计划生育小组长,健全计生工作组织网络。召开房(雇)主工作会议,同时加强同公安、城建、工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办公制度,加强对城区内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年内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3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等奖”。
  【物业管理】8月,组建全县第一家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东营津城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接管了县城最大的居民小区—— “凤凰小区”和苏南花园的物业管理工作。物业公司同凤凰居委会密切合作,认真为居民业户服务,对外宣传利津、展示利津形象的窗口。凤凰小区被市爱卫会命名为“市级卫生居民小区”,被市文明办授予“市级文明小区”荣誉称号。
  【民政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年内为27户困难居民发放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目标,促进了城区社会的稳定。二是为县城区16位重度残疾人争取到政府生活救助。
  【劳动保障】城区管委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下岗职工的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以“利津县金城职业介绍所”为载体,积极向油田及我县的纺织行业介绍下岗职工就业。年内共向油田及县城企事业单位介绍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近300名,其中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120多名,被市总工会授予“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信访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本着“热情接访,认真调査,依法办事,及时处理”的原则,积极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全年共处理来访和接办案件26起,避免了越级上访,促进了城区的稳定。
  (王日华李永燕)
  利津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4

《利津年鉴2004》

出版者:山东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县境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政法、综合经济管理、金融保险、黄河、社会生活、社区开发区、服务指南、附录等26个栏目,记载了利津县辖区内2003年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