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机构队伍】县教育局内设办公室、督导室、人事股、计划财务股(挂审计股牌子)、基础教育股(挂托幼办公室牌子)、职业教育股(挂成人教育办公室牌子),行政编制17人;下设教学研究室、招生办、教学条件装备办公室、教育工会和勤工俭学办公室,事业编制26人。下属利津一中、利津二中、职业教育中心、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第一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及9处乡镇教育办公室。
2003年底,全县教职工总计3480人,其中专任教师2961人,包括普通高中350人,职校88人,初中1227人,小学1121人,幼儿园125人;全县在职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127人,中学一级教师197人,中学二级教师1099人,小学高级教师436人,小学一级教师715人。全县小学以上各级各类学校73处,教学班1006个,在校生44034人。(参见 《利津县2003年底各类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汇总表》第224页)
【事业概况】2003年,县教育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狠抓教育投入,带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03年,全县教育系统共荣获省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9项,市级集体荣誉称号55项,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市教育系统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先进单位”、“东营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教育投入与办学条件】一是农村中小学远距离学生食宿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基础性工作全部完成。7月底,投资1446万元的利津一中北院建设和投资460万元的县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8月,投资近2400万元的“校校通”工程在全市率先开通,全县各中小学校能够通过宽带或拨号的方式上网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生接受现代教育的环境,有利地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11月,投资1700万元的农村远距离学生食宿工程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二是加大校园硬件建设投资力度。12月底,投资750万元的利津二中科技楼竣工;投资60万元在利津一中装备了64个考场的电子监控设备。截至2003年底,全县累计装配计算机3000余台,其他电教设备1900台件,添置仪器、图书等价值2000多万元,全县共有中小学校教学、实验、办公楼59栋,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5.1平方米,初中为6.9平方米,有14处中小学配备了先进的语音室、微机室,有54处学校被命名为省、市、县级“电化教学试点学校”,15处中学被评为“市级实验教学优胜学校”。利津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省检查团及省、市领导和专家的肯定。10月下旬,利津县“两基”巩固提髙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评;12月上旬,“山东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评估团验收,国家督学、省“两基”工作复查组组长高文浩对利津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学习和推广“洋思”经验,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出台利津县《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教师教学“六认真”要求》等文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竞赛,大力推进“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全县中学计算机教育和小学高年级外语开课率达到100%。三是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深入实施《利津县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全面落实全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行教学过程的目标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四是坚持“科研兴教”方针,加大教研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切实抓好常规教研活动,广泛开展了精品课展示与评选、优秀论文评选、半日教研、名师带徒、全员备课、新课程标准学习等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五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结合“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广泛运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6月份举行的初四毕业生实验技能操作考试中,利津县考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94.3%。六是积极实施“借脑兴教”工程,分期分批组织校长、教学骨干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评价办法和以实施“三全”管理、突出“严细实靠”、落实“三个常规”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七是加强招生考试管理,切实做好考点建设和非典防治工作,出台《利津县高考期间防治非典型肺炎实施办法》和应急处理方案,保证各项招考工作的顺利完成。7月,利津一中考点被省招委评为“山东省优秀考点”。
【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抓好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和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年内共完成各类培训3000余人次。二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主旨,积极开展能手带徒、青年教师业务比赛、县级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思想建设和技能提高;组织教学骨干外出参观考察,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作学术报告,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涌现出县级教学能手120人,23人参加市优质课评选并获奖,其中14人获市一等奖。三是结合学校“全员管理”活动和教育“树形象”工程,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教育培训。通过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法律法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四是全面做好教育人事管理工作。坚持编制和岗位管理,加强对乡镇师资调配工作的监督管理,认真开展教师职务评聘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积极聘任省内外师范类优秀本科毕业生,加强队伍建设;年内共安置师范类毕业生133人,其中签约本科生80人,接收安置专科生48人,中师生5人;同时,引进外地骨干教师28人,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底,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7%、96.45%、83.94%。
【学校管理】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方案》、《“教育树形象”实施意见》、《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与教育内审。依据《关于对农村中小学财务实行乡镇统管的意见》,加强对各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与审计,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3年县教育局被评为“东营市教育系统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先进单位”。三是严格施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收费报告制度和收费通知单制度,学校收费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重大事故报告制、学生集体活动审批制和职业道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狠抓教育热点、难点治理,多次组织学校安全大检查、教育收费检査和教师违规违纪专项检査活动,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五是修订完善《利津县乡镇教育办公室综合评估方案》和《利津县乡镇教育办公室综合评估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组织开展了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成教中心和乡镇教育办的第六轮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了全面通报和总结表彰;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室职能,聘任30名社会监督员,加强对教育的社会监督。六是建立并实行助学金制度,对贫困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政策,全年共发放助学金20.2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851名。
【教学研究】坚持“科研兴教”方针,大力开展教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五个转变”试点工作,承办了市重点联系校联谊、市初中教育现场会活动。广泛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学视导、教学常规的落实,强化薄弱学科建设,分别在省、市立项科研课题4项、9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大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评价办法,合理、客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学科教学综合分析、评价乡镇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
【教育教学成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2003年全县中考总成绩、各科平均分和优秀率均以较大优势位居全市之首,实现三连冠,全市中考前10名利津县有7名;高考本科生录取478人,创历史新高,其中,特长生本科录取144人,录取率达64.6%,多名考生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名牌院校录取。2003年,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参见《利津县2003年高考文理前十名情况一览表》第225页)【学前教育】一是认真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不断加强幼教工作指导。实验一幼顺利通过“省十佳”验收,实验二幼、利津镇幼儿园顺利通过山东省示范幼儿园验收,陈庄、虎滩、明集幼儿园顺利通过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达标验收。二是积极组织骨干幼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技能比赛和业务论文评选等活动,幼儿英语教学、计算机园本培训逐步推广,整体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幼儿园(班)212处, 在园幼儿达6709人,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8%。
【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坚持“普九”重中之重,加强义务教育指标监测和自查评估,强化“双线管理”,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普九”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小学在校生20512人,初中在校生16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1.5%,初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99.4%、100%。(参见《利津县2003年底初中、小学、幼儿园基本情况一览表》第226页)
利津县2003年底各类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汇总表(干部工人)
利津县2003年高考文理前十名基本情况一览表
利津县二00三年底初中、小学、幼儿园基本情况一览表
【普通髙中教育】加快普及髙中段教育步伐,投资1446万元完成利津一中北院二期工程建设,投资750万元完成利津二中科技楼建设,髙中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规模得到了全面加强,全县髙中招生2362人,其中,利津一中招生1260人,利津二中招生1102人,比去年扩招600人,扩招率34.2%,在校生达5508人,髙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参见《利津县2003年底普通高中、取业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第227页)
利津县2003年底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迈入良性发展轨道,走出了一条“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路子,通过大规模改扩建、深化内部改革和“出口”带“人口”战略,县职教中心综合培训、教育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春、秋两季招生831人,髙职升学率100%,本科录取实现零的突破。
【成教自考】增强成人教育服务功能,以乡镇成教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改善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条件,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青壮年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服务,全年共培训23045人次,提供信息技术2000余条。自1984年实行髙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髙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自学考试报名人数近两年基本稳定在2000人左右,2003年达到2436人。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工作】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工作成绩显著。一是对文明校园实行动态管理,扎实推进学校创建工作。实验二幼、实验一校、汀罗一中、北宋一中4处学校顺利通过市级文明校园验收,虎滩中学、利津镇三中、陈庄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二是全县各中小学围绕“小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诚信”,开展了“我做合格小公民”、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等系列活动。利津县有15名儿童被表彰为“东营市百名优秀小公民”」名被评为“东营市十佳小公民”,1处学校被命名为“东营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基地”。三是着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岀台《利津县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方案》,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中,利津一中、利津二中、实验一校、实验二校等4处学校被确定为市“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四是积极开展“双创”工作。开设环保教育课,组织各学校编印了各具特色的环保教材,同时开展大量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003年,全县涌现出省、市、县级三好学生248名,优秀学生干部112名。
【学校选介】
利津县第一中学
学校始建于1954年秋,是利津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民事业性国办高中,2002年8月升格为副县级单位。位于利津县城,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389亩,2003年达到52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258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22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71人;教学能手省级2人、市级25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1994年以来先后7次被表彰为“全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多次培养高考全市文、理双科状元;1995年以来有6名学生相继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音、体、美特长教育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市唯一的“艺术体育人才培养先进学校”;2003年高考,本科录取350人。2000年8月,利津一中北校区开工建设,占地293亩,总建筑面积5652平方米,教学班48个,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规划设计。学校累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建筑面积45420平方米的一、二期工程已于2003年暑假竣工并交付使用。目前,学校已具备72个教学班、3600名在校生的办学条件,现为东营市重点高中、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利津县第二中学
利津县第二中学位于陈庄镇政府驻地,始建于1952年,已有52年的发展历史。学校占地123亩,50个教学班,3100名在校生,230余名教职工。2000年以来,学校在规范和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目前,学校拥有教学楼2栋,科技楼、艺术楼、办公楼各1栋,学生宿舍楼3栋,餐厅2座,能满足60个班的教学需要。学校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微机管理,开架借阅,在全市高中学校中藏书最丰富,管理最先进。2003年,为各教室安装了集计算机、投影仪、数字化视频展示台于一身的高标准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化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严格科学的管理,确保了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继2002年高考实现尖子生、特长生和本科上线总数三项突破后,2003年高考在重点本科、本科总数方面再创佳绩,本科万人比和教学质量达标率再次名列全市同类学校之首。2003年,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国家级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成为全市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髙中学校之一。
利津县职教中心
利津县职教中心是利津县唯一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进修、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山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单位,东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管理站利津培训考核点,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学校创建于1994年,1995年开始招生,1998年职业中专并入职教中心,2000年教师进修学校相继并人,拓宽了学校的办学职能。学校占地100多亩,总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开设机电、电子、服装、医护、幼师、保安、纺织、实用美术、计算机财会、市场营销、高职预科等十几个专业,建有闭路电视系统、语音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2000多名在校生,在职教职工134人。学校坚持培养适应市场、能升能专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坚持高职对口升学与就业安置并重,实施“出口”带动“入口”战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来,已有1000多名毕业生在北京、天津、青岛、淄博、东营、滨州以及当地的大中企业得到妥善安置,200多名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2001~2003年高职对口升学率均为100%,居本市同类学校之首。学校管理规范,突出严、细、实、靠的特点,项项管理讲规范,全面工作创一流,逐步实现教学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先后与县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武装部、中心医院、潍坊、教育学院、滨州学院联合办学,近几年来,培养成人大专毕业生1000多人,短期培训近万人次,与山师大联办研究生谭程进修班,还与东营区、河口区教育部门联合承办了两区的师资培训工作。并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加快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先后多次承担教育部、省市科研课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近两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学教师自学助考先进单位”、“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东营市文明单位”、“规范窗口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利津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 等多项荣誉称号。
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始建于2002年9月,是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学校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设计规模16个教学班,可容纳600名幼儿入托。现开设大中小班15个,在园幼儿500余名;在编教职工47人,学历达标率100%。园内有微机室、多功能室、幼儿保健室、科学发现室、资料阅览室及戏水池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各班内配备了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电视机、VCD、录音机、消毒柜及各类桌面玩具,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集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绘画、多媒体教室于一体。投资5.6万元,购置室外大型玩具——小博士乐园2件;建有365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800平方米的幼儿操场、900平方米的塑胶活动场地、144平方米的迷宫、50平方米的攀岩墙壁。校园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开设了大面积的种植角,栽种了玉米、花生、辣椒、韭菜、茄子及各种果树,饲养广场鸽30余对,为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创造了条件。建有120平方米高标准的幼儿食堂1座,投资6万余元,配备有高档不锈钢烤箱、冷柜、消毒车、蒸饭车、电饼档、打蛋机等。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园宗旨,确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培养目标,以双语教育和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先后被命名为“东营市一类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
(杨爱文张向阳)
科技
【机构队伍】县科学技术局内设办公室、发展计划股、农村与社会发展股、政策法规股、科学普及股5个股室;下设科技信息服务中心1个股级事业单位;6月,成立县知识产权局,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2人,隶属县科学技术局。年底在职干部职工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人。
【概况】2003年,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创新、产业化”为基本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管理,深化科技服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新上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7项,争取无偿资金141万元,比上年增长4.4个百分点;安排县级项目7项;取得科技成果5项;获奖成果6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同时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专利51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3家;成立企业专利工作机构2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0.7%;引进技术5项,高层次人才15名,被评为“全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参见《利津县2003年获奖科技成果登记表》第230页、《利津县2003年科技成果登记表》第231页)
利津县2003年科技成果登记表利津县
2003年获奖科技成果登记表
【科技管理与服务】一是编印《利津县产学研结合项目指南》,增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建立青岛和西北两大产学研结合基地。举力、“利津县一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合作洽谈会”,青岛科技大学的10多名教授,携带优秀成果支援利津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双方就共建人才培训和中试基地、实施高新技术项目等问题达成合作协议,引进“橡塑发泡保温材料废品料再加工成型技术”、“DOP”、“十一烯酸开发及生产”等10项高科技项目,实现了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全面合作。11月上旬,分管县长带领县科技局、天运公司等单位赴西安组织召开“利津县一西北高校科技合作洽谈会”,与西北9所高校进行交流,分别与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利津县参会企业就“瓦愣纸”、“汽油添加剂”项目与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签订了成果转化协议;11月下旬,邀请西北9所高校参加了东营市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并邀请参会的11位专家、教授到利津县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问题“把脉诊断”,提出建议。全年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7项,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15名,与5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向乡镇和有关企业推荐项目40多项;达成合作意向15项,有2项已开工建设。
【科技计划】科技计划取得新的发展,新上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7项,争取无偿资金14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是上省级项目最多的一年。
【知识产权】一是6月份成立利津县知识产权局,为专利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联合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开展“鼓励发明创造,积极申请专利活动”,对发明人给予资助,营造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全年共申请专利51项,占全县专利申请总量的40%,申请总量突破了120件。二是专利调研、宣传和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召开企业负责人专利工作座谈会1次,开展专利专题调研活动2次;分别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7.1新知识产权法实施日”开展了大型的专利宣传活动3次,发放“明白纸”5000份、街头悬挂横幅6条、电视宣传18天36次;组织培训班3次,培训人员60多人。三是企业专利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雅美公司、保绿森公司两家企业专利工作机构,年底全县企业专利工作机构已达7家。8月份,组织天运公司、保绿森公司参加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昆明主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天运公司的“黑特铳导热胶泥”项目获博览会金奖;9月份组织凤凰制药、金利、顺利3家企业参加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曲阜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为企业创造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发展山东省凤凰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省天运交通集团成为东营市专利协会会员和专利信息服务承诺结对企业。积极为企业申请补助资金,为凤凰制药公司和天运公司协调东营市专利补助资金10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6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优惠政策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建立了高新技术统计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家,其中国家级1家,包括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个国家级髙新技术企业和好利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发展到5家,分别是顺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利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金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万事鑫防水材料厂、三合化工公司。全县高新技术产值达到5023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7%;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达到4798万元,占总工业增加值的3.8%。
【科技宣传】年内,“科技电视台”播出节目90余期。节目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指导思想,突出公众性、实用性和指导性,节目真正成为农民科技致富和生活的向导。为全县六大班子、重点企业、乡镇领导订阅《科技日报》47份;组织骨干企业的6名负责人赴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学习深造;在《科技日报》、《大众日报》、《东营信息》、《利津信息》等刊物发表科技信息58篇;印发《利津科技》12期;播放“科学防治非典”系列片20余期、发放宣传资料、图片4万余份;举办食用菌、冬枣等各类学习班150期,受训人员达9000人次。
(董兆林刘炳良)
科协
【机构队伍】县科学技术协会与科学技术局合署办公,内设科普股,各乡镇设科协。主席1人,由科技局局长兼任,副主席1人,办事员3人。其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1人,初级技术职务的2人。
“科教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科技大观园》杂志1000本,《生活知识》、《中老年健康知识》等明白纸5000份,科普墙报18块,放映科普短片3场次;3月份,在汀罗镇毛坨村建立了1000亩的滨海中、重盐碱地台田转基因抗虫棉良种繁育科普示范基地,试种中棉所41、45,山农丰抗棉6号等新品种,平均亩产霜前良种163.2公斤,总产良种163200公斤,在全县推广种植10万亩。
【概况】2003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科学普及与农技推广为手段,积极投身于全县经济建设,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献计献策。一年来,利用科技电视台播放种、养、加、名、新、特新技术和科技讲座;制定实施方案,发放科技宣传资料,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搞好“三农”服务,在全县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狠抓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被评为东营市 “科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科普项目工作先进单位”。
【科普工作】2003年,科技电视台共编、排、播放科技节目89期,收看人员124.6万人次,《双抱菇的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奶牛的饲养与管理》等10余项新技术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有8项新技术应群众要求进行了重播。5月6日,县委宣传部、科协、科技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03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县科协、科技局联合下发《利津县预防非典型肺炎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5月15~22日,向全县农村发放《农村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钟南山院士谈非典型肺炎防治》光盘10套,宣传科学防治“非典”;举办食用菌、冬枣、棉花、蔬菜、畜牧、水产等学习班150期,受训人员9000人次;8月1日,制定《2003年下半年【学会工作】2003年,在县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其中,种植业3个,养殖业2个,会员244人。5月份成立利津县棉花协会,包括20个会员单位,34个会员个人。年内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对利津县的棉花如何发展进行了论证和研讨,提出了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在科技电视台进行了题为《利津县棉花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棉花生产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讲座,制成光盘发至乡镇、村,利用早晚时间,对棉农进行播放,收到良好效果。
【科技咨询服务】一是邀请滨州市农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省棉花研究中心、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和田间技术指导,针对棉花、蔬菜等作物种植和棉菜高效种植模式等问题,对广大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作了现场解答。二是先后两次前往河南安阳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进行科技咨询,引进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41、45和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三个高产、抗虫、抗病、优质新品种。三是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就建立1000亩棉花良种繁育基地达成了协议。11月,赴山东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就棉薯间作进行科技咨询,邀请专家来利津就土豆引进栽培和田间管理进行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半年,联合教育局参加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实验一校、实验二校、北宋镇中学、利津镇中心小学共上报参赛作品37件。其中,获市科学幻想画一等奖3幅,二等奖3幅,三等奖4幅;获发明创造作品一等奖2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3件;获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1项。县实验一校李瑶、张玉磊撰写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报告》等4件作品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组织实验一校、实验二校、利津镇中学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上报论文3篇,其中《生物学科普活动与创新》、《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探究》论文获省级二等奖,《开放型学习的实验与探索》论文获省级三等奖。
(李德海杨锡亮)
气象技术
【机构队伍】利津县气象局是气象部门设在利津县的直属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科技服务科、业务科。年底干部职工6人(年初7人,年内退休1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3人。
【气象业务及现代化建设】利津县气象局属国家一般气象站,基础业务工作有包括地面观测、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气象服务等。气象局采取得力措施、严格管理规范,经全体业务人员的积极努力,局内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经市局验收,全年各项业务均达到一级标准。年内新上自动观测站设备,10月份完成安装、调试,12月份投入业务运行;更新了“121”自动答讯系统,增加了语音信箱和服务项目,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气象服务】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和为社会各界及时提供气象信息为己任,主要开展以下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年度、季度长期天气预报及关键农时季节天气预报;为政府部门和有关用户提供气象周报,春播、秋播期气象条件分析及适宜播种期预报;为社会提供广播、电视公益天气预报,“121”自动答询天气预报。还有为专业用户提供有偿专业天气预报、服务和气象资料。
【防灾减灾】 全年共组织实施人工防雹增雨作业18次,其中防雹作业14次、防雹增雨作业4次,共发射炮弹4025枚、火箭弹15枚。由于组织严密、作业及时,成效显著,达到了防雹增雨的作业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防区无雹灾和抗旱增雨见成效”的工作目标。
【气象灾害】2003年,气温偏高,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全年降水总量907.5mm,较常年偏多七成,较上年偏多一倍,属偏差年景。全年出现高强度降水4次,日最大降水量96.6毫米。(1)4月17日,利津县遭受暴风雨袭击。全县平均降水量76毫米,南部的利津、北宋两镇降水量达110毫米;期间伴随九级大风。全县棉田被大风揭膜面积1.7万亩;蔬菜大棚、低温棚揭膜或损坏257个;倒塌房屋177间、院墙2240米;刮倒各类线杆16根;冲毁桥梁8座;刁口乡发生海潮,冲毁正在建设的鱼港工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6万元。(2)7月27日到28日,全县出现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61毫米,南部地区超过100毫米,县城最大降雨量125.7毫米。由于降水强度大,造成排水不畅,导致大面积田间积水和房内进水。受灾村庄471个,人口21.56万人,成灾人口18.8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6.34万亩,成灾23.58万亩。同时,损坏蔬菜大棚323个,房屋993间;倒塌房屋268间,院墙5310米;冲毁桥涵17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29.1万元。(3)7月31日,全县出现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80毫米,北部地区超过100毫米,虎滩乡最大降雨量152毫米。连续强降水,造成排水不畅,大面积田间积水和房内进水。全县受灾村庄509个,人口19.9万人,成灾人口16.6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99万亩,成灾33.87万亩。同时,损坏蔬菜大棚628个,房屋993间;倒塌房屋268间,院墙6553米;冲毁桥涵17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3.5万元。(4)10月10-12日,全县岀现强降水、大风、降温天气。平均降水量达104毫米,北宋镇最大降水量131毫米,同时伴有八级大风,极大风速20.2米/秒。农业严重受灾,受灾人口19.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6万亩,成灾24.44万亩。受灾作物主要是棉花和小麦。损坏蔬菜大棚1243个;食用菌大棚进水732个;倒塌房屋686间;死亡羊139只;冲毁公路3800米、防潮大坝4300米;淹没林地6万亩、虾池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440万元。
(马新建刘晋秀)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机构队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利津县分校隶属利津县农业局。属全额事业单位,行政副科级单位。加挂利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年底干部职工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师资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在县内中、高级专业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0人。
【概况】2003年,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人数达3100人;中专招生65人,完成了市校下达任务的106%;专科招生42人,总数达到274人;本科招生56人,总数达到169人。各类在校生总人数达到3608人。稳定了办学规模,扩大了学校声誉。被市校授予办学先进单位称号,被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评为先进辅导站,全面完成了招生办学工作和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办学方针与方向】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利用广播电视进行远距离教育的成人中专学校。办学方针与方向是“三个面向、四个服务”: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型农村服务、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由“中央校一省校一市分校一县分校一乡(镇)教学班”五级组成的办学体系中,县级分校是基层的骨干办学实体。为适应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中央校、省校及主管部门次下发文件要求农广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发展新路子,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办学机制。深入贯彻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中专为基础,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方针。
【办学条件】年内投资20万元,装修了教室、办公室。购进了办学用桑塔纳轿车一部。新购进计算机4台,VCD 一台,29吋电视接收器一台,数码录相机一台,刻录机一台,VCD光盘100余盘。新上了宽带因特网。投资5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广音像资料库建设。改善办学、办公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为实施远程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广电化教学、音像教学的开展。
【联合办学】2003年,学校加大联合办学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在本校所建的电教辅导站的优势,先后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等高等院校达成了联合办学意向,逐步完善了联合办学机制,开辟了硕士研究生课程培训,开设了本科、专科、中专20多个专业的正规学历教育,成为利津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申请设立了电教辅导站。经山东省教委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认定符合设立条件,省教委以“鲁教成字〔1998〕24号”文件予以批准设立。
【教学管理】重视教学质量提高,在教学教务管理、学员常规管理中,整章建制,强化措施,条块管理。一是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按办学层次和年级分设班主任,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目标和激励办法,签订了责任书;二是改革学员管理办法。入学时签订学教协议,规范学员在校的学习和尊师守纪行为,建立学员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向学员单位了解学员解决工学矛盾,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的情况,加强了学校与单位的联系,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促进学员的学习、工作健康发展;三是探索阶段性教学模式。把自学、辅导、视听、作业、考试几个环节,有机地划为几个阶段,制定各阶段教学目标及达标等次,作为评先树优的条件。学员到课率达到93.6%;参考率达到98.6%。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科研结合】坚持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完成“苹果轮纹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沿海地区盐碱地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研究的空白,获得东营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实施了县科技局立项的《胡杨树生长环境适应性实验》项目;在北宋镇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北京一串铃冬瓜的种植,在北岭乡、盐窝镇推广了西瓜嫁接技术,都取得了成功。
【农民科技培训】2003年,继续组织实施省级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县有3100名青年农民受训。结合各乡镇主导产业生产的实际,开设食用菌、芦笋、冬枣、桑蚕、果树、蔬菜、畜牧、农机、水产养殖、上农下渔、粮棉高产技术、农村后备干部等12个专业,分编52个教学班,建立教学点10个,建科技书屋5处。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县内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坚持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方法,集中授课150多次。顺利通过省农业厅、财政厅、团省委的检査验收,综合评比获全省一等奖,获得省财政厅“以奖代补” 培训专项奖励资金20万元。
(袁福顺崔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