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312
颗粒名称: 乡镇
分类号: F276.3
页数: 14
页码: 391-404
摘要: 利津县2005乡镇主要概述利津县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文教卫生、林业发展情况、乡镇工程建设情况。
关键词: 乡镇 乡镇经济

内容

位于县境南部,县城驻地,面积145.63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89个自然村,87个村民委员会;有18412户,64035人;其中女31665人,非农业人口334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
  2004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51704千瓦,农村用电量782万千瓦时。87个行政村用上了电,87个行政村通了汽车,87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3412门,已安装电话19778部,87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3个,实现到位资金8580.64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19.18%。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5359万元、16510万元和206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53%、3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800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17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比上年增加520元。全镇有34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镇耕地总面积5812公顷,其中常用耕地4705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44公顷,总产10712吨;瓜菜340公顷,总产20400吨;棉花3467公顷,总产皮棉3627吨;种植业产值11426万元。全年造林880公顷,森林覆盖率13.7%;林果总产2900吨,林业产值498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8509头,猪存栏23453头,羊存栏22547只,家禽存栏16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9239万元。水产品总产量7905吨,渔业总产值432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880万元。有水库58座,总蓄水能力784.5万立方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70万元;【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7.2940亿元,利税2.4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6.2906亿元,利税2.86亿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3572万元,工业销售产值55987万元,工业增加值16489万元,利税总额30945万元。
  【文教卫生】全镇有中学3处,专任教师193人,在校学生2206人,有小学10处,专任教师152人,在校学生210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幼儿园27处,幼师80人,入园儿童1050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5%,有文化、广播站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87个,有农村广播室87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64人,设床位96张,有乡村卫生室(所)46处,乡村医生63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1.11%。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利津镇节育措施人数达到8756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3%。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 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林业生产链条不断膨胀发展】实施了3000亩造纸林项目、绿化家园工程、滨港路绿化、沾利河绿化、宫家干渠绿化等绿化工程,实现新增速生林8585.3亩,全镇造纸林总面积达到1.6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同时,林业基地的膨胀发展带动了木材收购、加工产业的发展,全镇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4家,形成了扈家滩、卜庙、前十四等一批木材收购、加工专业村,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增加林业生产附加值。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利津镇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通过结对共建、文明帮扶等方式,大力开展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小康文明村和文明诚信一条街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争做文明人,争办文明事,倡树文明新风。2004年,全镇共建成新文化大院16处,改扩建32处,有30个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文明诚信一条街。枣园、西街、姚刘、柏茂张4个村顺利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组验收,其中枣园村被评为小康示范村,綦夹、韩大庄等4个村被评为县级小康文明村。全年有54个村被评为文明信用村,评出文明信用户7686户,利津镇被评为“文明信用乡镇” 和“市级文明单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机关干部帮扶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优化招商方式,组织外出专业招商,加强项目运作,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对民营经济放开政策、放开领域,让民营业者放开胆量、放开发展,以超常规的措施实现二、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一大批外商来利津镇投资兴业。全年共引进在建项目7个,已投产(营业)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20508万元,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额11473万元。完成全年7200万元任务的159%。上马了山东兴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利津鸿远化工有限公司、利津瀚博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过千万的项目。
  【民营经济势头强劲】鼓励民营大户通过合资、入股等形式发展股份制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年共新建在建企业45家,其中投产(营业)39家。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已投资固定资产1.9亿元, 其中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以上的6家,500万元以上的21家,100万元以上的18家。新增注册私营企业61家,新增注册资本金4989.8万元,上交税金750万元,同比增长35%;新增个体工商户207户。初步建成了前宋、崔林、扈家滩三大工业园。形成集纺织、油料加工、木材加工、铝型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六大产业链。同时,第三产业规模档次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适时启动了黄家市场,完善了枣园、三里市场功能,市场机制和服务网络逐步规范,逐步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饮食服务业档次、规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一批新兴的科技服务业和中介组织悄然兴起。
  北宋镇书记王俊生镇长王乃全【概况】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121.19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111个自然村,91个村民委员会;有14365户,45117人;其中女22522人,非农业人口38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8%。
  2004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1161千瓦,农村用电量1296万千瓦时。91个行政村用上了电,91个行政村通上了汽车,91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000门,已安装电话8235部,9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6个,实现到位资金9500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58.3%。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4.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167万元、43000万元和7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5%、3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70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6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比上年增加618元。全镇有23个村达到小康水平,【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镇耕地总面积5391公顷,其中常用耕地5391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53公顷,总产1.5万吨;瓜菜2000公顷,总产9.3万吨;棉花3007公顷,总产3081吨;种植业产值17587万元。全年造林400公顷,森林覆盖率7.4%;林果总产8350吨;林业产值405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13278头,猪存栏31360头,羊存栏43660只,家禽存栏26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7346万元。水产品总产量2106吨,渔业总产值175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1万元。有水库40座,总蓄水能力515万立方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55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全镇工业企业达到193家,形成了以轻纺、化工、橡胶、铸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实现利税1005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亿元,利税12411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业户产值9.4亿元,利税495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9003万元,工业销售产值98918万元,工业增加值263415万元,利税总额5691万元。
  【文教卫生】 有中学3处,专任教师196人,在校学生2180人,有小学10处,专任教师168人,在校学生313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幼儿园21处,幼师85人,入园儿童1196人,适龄儿童入园率100%。有文化、广播站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6个,有农村广播室91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85人,设床位3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80处,乡村医生91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9116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77%。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按照上级要求建设运行接收点92个,镇接收点实现了宽带网联接。8月,镇成立党员远程教育工作站,设专职人员2人,负责全镇91个村的远程教育管理员的指导培训。建立了以支部书记为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村级管理员熟练掌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基本知识,负责下载播放、收看、排除一般性技术故障工作。与芦笋办、林业站、兽医站、农业站、农经财政等部门联合建立了教学辅导队伍,负责田间指导、技术咨询等,以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的技术需求,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双高村、翟家村为典型,探索推行“支部+协会”模式,支部管理与协会服务有机结合,把管理融入到服务中去。注册成立农村党支部书记研究会,全面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全镇91个村 “两委”换届圆满完成。新当选的253名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96%,实现了村“两委”“选优配强班子、减少干部指数、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目标。
  【油地帮扶共建】引进油田资金、技术、闲置资产,联办工业项目。投资400万元,新上了塑料编织项目。投资60万元,完成了镇府驻地主要街道地板砖铺设工程。投资10万元,完成了前林村油地共建路工程。投资60万元,提供大型机械6台,帮扶完成了镇秋冬农水会战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了镇一中学校广场工程。
  【成立农村合同监管服务中心】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代表镇政府对农村经济合同依法监管,对村级合同的订立、管理、落实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指导监督农村承包合同招投标,提供法律咨询,起草审查农村合同,主持签订农村合同,办理法律见证或协办公正,调解农村合同纠纷,接受申诉、控告,确保合同规范实效。北宋镇自成立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以来,规范合同110份,起草、审査、协助签订合同77份,受理调处合同纠纷5起,防止群体性上访4起,维护了农村稳定。
  【突出“三抓”加强农业生产】一是抓科技培训。结合千家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到镇、村举办棉花中后期管理培训班22期,发放技术材料8000余份,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次。二是抓田间管理。将全镇91个村划分为4个棉区,每个棉区安排2名以上技术人员,负责田间指导。三是抓防雹防涝。每天有1名镇领导带班,炮点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同时,组织人力定期对各干、支、斗排沟进行疏浚,做好防涝排涝工作。
  (王仲民李荣东)书记陈志镇长贾学坤【概况】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2.5公里,面积121.86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40个自然村,50个村民委员会;有10306户,36117人;其中女17820人,非农业人口84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
  2004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36275千瓦,农村用电量215万千瓦时。50个行政村用上了电,50个行政村通上了汽车,50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876门,已安装电话6552部,50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8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实现到位资金4864.98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22.02%。2004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5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6.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053万元、29900万元和15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8%、3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3万盐窝镇乡镇—349—元,其中预算内收入3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比上年增加455元。有7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镇耕地总面积6267公顷,其中常用耕地6085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7公顷,总产8646吨;瓜菜1066公顷,总产61562吨;棉花4182公顷,总产皮棉4405吨;全年种植业产值14401万元。当年造林面积28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2.1%,有果园238公顷,林果总产2280吨,林业产值215万元。年末存栏大牲畜0.7万头,存栏猪0.5万头,存栏羊1.77万只,存栏家禽95.90万只,全年畜牧业产值7040万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010吨,渔业产值300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20万元。有水库51座,总蓄水能力500万立方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480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利税1.29亿元。全镇新上企业10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7200万元。其中新建广源化工、元通化工、鑫和化工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3家,津强化工、鸿运肉制品、方达气体项目过五百万元的3家。民营经济完成投产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700万元的东营鲁翔油脂有限公司和总投资120万元的利得农棉花加工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工业产值3611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33609万元,工业增加值10873万元,利税总额6443万元。
  【文教卫生】 有中学1处,专任教师166人,在校学生2629人,有小学7处,专任教师118人,在校学生17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幼儿园33处,幼师56人,入园儿童576人,适龄儿童入园率96%。有文化、广播站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50个,有农村广播室50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96人,设床位8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68处,乡村医生91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7174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4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扩建工程】总投资680万元的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扩建工程全部完成,于2004年10月通过上级验收并开始运营。扩建工程主要有四项:一是新建二层综合楼1座,成立肉产品检测中心和网上交易中心。二是新建高标准皮毛交易大厅1个,总面积1000平方米,修建混凝土路700米,并对市场内场地和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三是在市场内沿路两侧新建了一批商品房。四是投资500万元,新建了一处集冷藏、冷冻、屠宰、精细分割加工为一体的冷藏加工厂,注册名称为鸿运肉制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大市场的深加工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沼气池建设】年内,投资88万元在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内建设大型沼气池1处。该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建168立方米的沉淀池。二是焊接868立方米的反应灌和400立方米的贮气灌。三是其它辅助设施的建设。工程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市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另外,还投资20多万元在条件比较适合的村,为村民安装了小型的沼气池,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一是投资377.5万元新修大赵路7公里,薄村到盐中村公路1.5公里,新马村路1.5公里,还对已建成的马村路、新村路、新建路、新董路进行了修复和配套。进一步提高了盐窝镇村级道路的设施水平。二是投资342万元,对学校吃住行工程进行配套和完善,并于年底全部交付使用。三是镇卫生院投资20多万元新购置了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先进医疗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护理水平。
  陈庄镇书记赵寿亭镇长崔新亮【概况】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224.98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98个自然村,95个村民委员会;有16629户,53761人;其中女26905人,非农业人口86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5%。。
  2004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94720千瓦,农村用电量800万千瓦时,95个行政村用上了电,95个行政村通了汽车,95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000门,已安装电话13500部,94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5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7个,实现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17.79%。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2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8.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分别达到18644万元、24838万元和22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53%、24.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比上年增加480元。全镇有20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镇耕地总面积9055公顷,其中常用耕地7888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35公顷,总产9120吨;瓜菜734公顷,总产42719吨;棉花5812公顷,总产皮棉5763吨;种植业总产值13939万元。全年造林15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4%;林果总产3050吨;林业产值137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11720头,存栏猪9000头,存栏羊37500只,家禽存栏112万只;畜牧业总产值9042万元。水产品总产量20012吨,渔业总产值1006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41万元。有水库120座,总蓄水能力1500万立方米。农林渔牧业总产值36423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实现利税5184万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7609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7189万元,工业增加值4641万元,利税总额1210万元。
  【文教卫生】全镇有中学3处,专任教师233人,在校生3411人,小学7处,专任教师180人,在校生313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27处,幼师94人,入园儿童1463人,适龄儿童入园率100%。有文化、广播站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93个,有农村广播室95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卫生院2处,医务人员48人,设床位2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132处,乡村医生134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11116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9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土地开发】以治水改土为目标,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535万元完成了四段、乡镇—351—后桥2个土地开发项目,开发土地1.5万亩。投资212万元完成了治河窑厂、付窝窑厂、陈庄草场窑厂土地复垦工程,整理土地2300亩。投资160万元实施了集贤滩区涝洼治理工程。投资116万元完成了填筑黄河嫩滩生产堤、西河口开挖排涝沟、修复水毁建筑物21座。年内投资213万元,完成了河沟清淤工程。
  【中心镇建设】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30万元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了中兴路、专业市场等4个详细规划。投资300万元拓宽改造了中兴路和辛河路城区段。投资40万元新上了路灯116盏,完成辛河路、滨港路和中兴路亮化工程。投资1100万元建设泰丰花园住宅小区。投资700万元实施陈庄水厂建设工程。投资370万元建设中心幼儿园。投资220万元建设永馆路两侧工业园区和民营经济工贸园,新增工业用地10平方公里。
  【基层组织整顿】一是举办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对干部职工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土地承包法》等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二是举办依法行政演讲比赛,并对优胜者进行表彰,提高学习的实用性。三是开展“五新”好建议征集活动。从全体镇直机关干部中征集有建设性、创新性好建议300余条,评出“金谏奖”好建议1条,“主人翁奖”好建议2条,“良言奖”好建议3条。四是实行“二推一选三公示”制度,创新党员发展工作。
  【农业产业化再上新水平】全镇新发展冬枣园1000亩,种植速生林26300亩。投资120万元购进优质奶牛70头,建设了淤西奶牛养殖园区;新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专业户3家,批养存栏肉牛150头,肉羊存栏1.3万只;培植养猪专业户2家,年岀栏猪800头; 培植万只以上规模的蛋鸡养殖户2户,全镇年蛋鸡存栏30万只。建设种鸡养殖场1处, 养殖小区4个,新发展养殖专业户200个。年内建成了向志水产品有限公司、冬乐乳业有限公司、嘉尔沃肥业有限公司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全镇农业增效,提高了农民收入。
  【概况】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8.7公里,面积177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72个自然村,73个村民委员会;有10781户,33904人;其中女16523人,非农业人口106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
  2004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31399千瓦,农村用电量700万千瓦时。73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电,73个行政村通了汽车,73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404门,已安装电话6100部,72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7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9个,实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9018.6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15.88%。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9%,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375万元、7000万元和8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78%、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比上年增加492元。全镇有9个村达到小康水平。—352—利津年鉴(2005)【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镇耕地总面积8777公顷,其中常用耕地7201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1公顷,总产4200吨;瓜菜195公顷,总产7900吨;棉花4840公顷,总产皮棉5056吨;种植业产值8519万元。当年造林面积284公顷,森林覆盖率6.4%;林果总产1300吨;林业产值215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7300头,猪存栏4000头,羊存栏7.4万只,家禽存栏1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696万元。水产品总产量6000吨, 渔业总产值652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10万元。有水库39座,总蓄水能力1754.7万立方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62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42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5420万元,工业增加值1825万元,利税总额1891万元。
  【文教卫生】全镇有中学2处,专任教师128人,在校生1818人,小学7处,专任教师124人,在校生19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27处,幼师94人,在校学生2367人,适龄儿童入园率100%。有文化、广播站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73个,有农村广播室73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57人,设床位3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43处,乡村医生43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2.38%。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6903人,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3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9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9018.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8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400万元,农业项目4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82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798.6万元。年内完成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7家,固定资产投资达7163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3家,500万元以上的1家,1000万元以上的1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达1668万元, 比上年增加45%,上缴税金57.29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小城镇建设】2004年,汀罗镇商贸园区划建设进展迅速,总投资160万元占地25亩的工商、公安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完成,10368平方米的商业楼房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投资200万元的镇中心幼儿园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后邵、龙庙等14个村的村庄规划。
  【文明诚信工程】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诚信一条街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2004年,全镇有30个村建成了文明诚信一条街,实施“四化”工程,上下协调化解矛盾。全镇50个村达到文明信用村标准,6200户被评为文明信用户。
  【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6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38公里;投资280万元,对4个村的公路进行了改造,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年内,共投资160万元,清理沟渠25条,全长6.9万米,动土70余万方,改、修建桥涵39座。投资10万元,改建场东扬水站1座,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对毛坨、后墩两村1万亩土地进行沙化治理,完成了建华方、汀河西北方6000亩的土地整理项目,共计动用土方200余万方。
  乡镇书记宫长庆乡长贾密林(女)【概况】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7公里,面积116.64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31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有6131户,18565人;其中女9238人,非农业人口14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
  2004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19412千瓦,农村用电量2.75万千瓦时。38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电,38个行政村通了汽车,38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40门,已安装电话3422部,38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9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8个,实现到位资金3250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10.95%。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9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166万元、4105万元和32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18%。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5元,比上年增加452元。有4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乡耕地总面积6761公顷,其中常用耕地5824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53公顷,总产8100吨;瓜菜823公顷,总产7900吨;棉花5416公顷,总产皮棉5262吨;种植业产值8118万元。全年造林150公顷,森林覆盖率10.3%;林果总产640吨;林业产值297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8310头,猪存栏5900头,羊存栏12509只,家禽存栏11万只;畜牧业总产值3346万元。水产品总产量2140吨,渔业总产值182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57万元。有水库30座,总蓄水能力476万立方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41万兀。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0.95亿元,利税3400万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331万元,工业销售产值4252万元,工业增加值1192万元,利税总额3417万元。全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2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0万元,其中外来投资3250万元。
  【文教卫生】 全乡有中学1处,教职工71人,在校学生935人,有小学3处,教职工64人,在校学生88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幼儿园5处,幼师27人,入园儿童413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0%。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8个,有农村广播室38个,农村广播、电视通播覆盖率均达1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39人,设床位50张;有乡村卫生室(所)22处,乡村医生28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3479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208万元,完成了马镇广东北部8000亩的荒碱地开发工程。二是投资862万元,完成了谢家支渠及其延伸工程。三是投资120万元,完成了灶子地区1万亩的涝洼地治理,彻底解决了马镇广四个村和灶子等七个村3.3万亩土地用水难的问题。四是在农水会战期间完成了对坡马干渠、东堤排沟、玉皇庙支沟、王王排沟等十二灌排沟渠的清淤工程,共动用土石方20.8明集乡万立方米,清淤沟渠长度23千米,改善了灌排条件,为农民群众生产提供了便利。五是投资380万元,完成了2200平方米的政府办公楼建设和30套职工住宅的改造工程,实现了统一集中供暖,改善了政府办公条件和职工的生活环境。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做好土地调整工作。信访、司法、土管等部门联合组成协调小组,集中处理各村土地纠纷问题。二是加强信访工作。发挥各工作区、村两委作用,按照干部下沉、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原则,积极化解各类信访矛盾。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措施,制定预案,积极防范重大社会治安案件发生。全年农村继续保持稳定,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明集乡从四方面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在小城镇建设中,为招商项目、民营企业预留土地,规定利沾路100米以内暂不建民房,25以内暂不建任何建筑。二是鼓励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帮助企业搞好管理。三是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兴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四是鼓励鼓励村干部兴办工业企业,对村干部带头创办企业的,按投资额大小给予物质奖励,投资过500万元的享受给予特殊优惠。五是实施企业集聚发展战略。把建设民营工业商贸园区作为加快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的切入点,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小城镇硬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城镇集中。
  (宋宪志于向阳)书记张锋乡长张光照【概况】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52.79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23个自然村,35个村民委员会;有6326户,21984人;其中女11046人,非农业人口21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
  2004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18995千瓦,农村用电量330万千瓦时。35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电,35个行政村通了汽车,35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乡程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72门,已安装电话4397部,35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0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个,实现到位资金3950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07.19%。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755万元、6500万元和5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40%、3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比上年增加461元。有10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乡耕地总面积2470公顷,其中常用耕地2345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4公顷,总产4000吨;瓜菜2007公顷,总产14.4万吨;棉花670公顷,总产皮棉675吨;种植业产值12583万元。全年造林198.4公顷,森林覆盖率6.5%;林果总产3050吨;林业产值65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4177头,猪存栏3300头,羊存栏14186只,家禽存栏1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220万元。水产品总产量790吨,渔业总产值41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6北岭乡乡镇—355—万元。有水库26座,总蓄水能力331.5万立方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80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0.65亿元,利税1200万元。全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5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961万元,工业增加值728万元,利税总额761万元。
  【文教卫生】全乡有中学1处,专任教师84人,在校学生1565人,有小学3处,专任教师60人,在校学生12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幼儿园8处,幼师36人,入园儿童335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100%o有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5个, 有农村广播室35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o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8人,设床位16张,有乡村卫生室(所)45处,乡村医生50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4294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100%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建成高标准中心幼儿园】北岭乡重视发展幼教事业。年内投资160万元,在乡政府驻地以南新建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全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建有集教学、办公、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楼2栋,购买大型玩具12件,小型玩具160件,配备了微机、幻灯机、VCD、收录机等多种媒体器材,开设言、计算、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多种技能课程,实行全日制教学,成为全乡幼儿幼教、娱乐、健体的学园、家园、乐园。9月18日正式开学,年底被评为“利津县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积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一是实施老年人集中供养工程,57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得到集中统一供养,享受幸福晚年。二是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投资6万元为6名残疾人新建房屋6套,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住宿问题。三是实施绿化家园工程,投资12万元,在20个行政村村内街道,围村庄及进村道路植树7.8万株,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美化。四是乡村投资180万元,新修了北三、盖中、寇家等3个村的柏油路,修柏油路总长12.5公里,解决了部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五是以机关干部集资入股的方式购买挖掘机1部,成立永和水利工程公司,对乡内7条主要灌排沟进行了彻底清淤,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六是年内实施了土地复垦项目,投资220万元,复垦占地1432亩,实现了沟、渠、路、桥、函、闸综合配套,新增耕地890亩,东坝、南岭2个村人均增加耕地0.7亩。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年初,北岭乡实行政府工作重心下移,通过调査摸底,确定了9个相对落后的村,选派了28名中层以上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自带行李吃住在村,深入开展基层班子帮扶整顿工作。从强班子、促经济、抓稳定入手,找准症结,扎实整改,解决了村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调整了土地,理清了财务,规范了合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双推一选”,调整充实了南滩、坨上、北一、康宁等7个村的两委班子,健全了村级组织,促进了社会稳定。二是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年底,根据县委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要求,对全乡35个村的两委班子进行了换届选举,实现了全乡31个村书记、书记崔文凯乡长高鹤令【概况】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5公里,面积68.96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45个自然村,40个村民委员会;有4786户,16329人;其中女8182人,非农业人口205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2004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21473千瓦,农村用电量320万千瓦时。4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电,40个行政村通了汽车,40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500门,已安装电话3108部,40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9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9个,实现到位资金2940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06.02%o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4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359万元、3700万元和47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4%、75%、44%。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比上年增加468元。全乡有5个行政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乡耕地总面积4697公顷,其中常用耕地3733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4公顷,总产3600吨;瓜菜47公顷,总产2100吨;棉花2719公顷,总产皮棉2725吨;种植业产值5550万元。全年造林544公顷,森林覆盖率11.2%;林果总产2055吨;林业产值172万元。大牲畜年末存栏1110头,猪存栏300头,羊存栏6900只,家禽存栏56.18万只;畜牧业产值4778万元。水产品总产量380吨,渔业产值22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0万元。有水库67座,总蓄水能力336.4万立方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10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93亿元,利税308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7亿元,利税670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2.16亿元、利税3456万元。全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处,完成工业总产值501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4277万元,工业增加值1326万元,利税总额959万元。
  【文教卫生】 全乡有中学1处,教职工68人,在校学生861人。有小学4处,教职工59人,在校学生118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有幼儿园14处,幼师30人,入园儿童537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100%;有文化、广播站各1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6个, 有农村广播室40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48人,设床位30张,乡村卫生室(所)31处,乡村医生31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达到3234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一是投资180万元,开发整理了荒碱地项目4个,总面积1.5万余亩,使全乡新增耕地面积3000亩。二是在胜利油田物探公司的帮扶下,配齐了水利设施,投资140万元建成沾利河节制闸和七里支沟、前丰支沟节制闸工程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虎滩乡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小城镇建设】一是投资40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政府办公楼及附属设施,于12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投资130万元进行小城镇集中供水工程,方便了群众生活。三是投资78万元进行首集市场改造,年底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四是架设3.5万伏高压线路并对城区内的低压线路进行了改造,消除了安全隐患。
  【发展特色产业】 林果、畜牧两大传统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年内,借助市林业局驻村工作组的力量,新增林地9016亩,其中冬枣密植园3567亩,全乡冬枣面积达到了1万亩,产值达2500万元。借助畜牧园区建设和良种改良,全乡新建肉牛、肉羊养殖园区4处,养猪场3处;年内猪出栏1214头,改良杂交羊350只,肉羊出栏4947只,肉鸡出栏92.2万只,并有两处肉羊育肥场受到市级奖励。食用菌生产是虎滩乡新兴特色产业,年内有85户群众种植双抱菇,面积达8500平方米,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概况】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2公里,面积226.34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有1000户,1901人; 其中女740人,非农业人口5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
  2004年,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1217千瓦,农村用电量300万千瓦时。3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电,3个行政村通了汽车,3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全乡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68门,已安装电话400部,3个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0部。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3个,实现到位资金10020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30.31%。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516万元、13400万元和5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5%,25%o实现财政总收入3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比上年增加1380元。全乡有3个村达到小康水平。
  【农业生产】2004年末,全乡耕地总面积3683公顷,其中常用耕地57公顷,依靠承包外地土地经营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68公顷,总产6561吨;棉花2000公顷,总产皮棉2000吨;种植业产值751万元。年末实有森林覆盖面积64346公顷,森林覆盖率14.0%。大牲畜年未存栏400头,猪存栏200头,羊存栏16000只,家禽存栏0.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28万元。水产品总产量20000吨,渔业总产值639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42万元。
  【工业、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实现利税557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53亿元,利税6120万元。全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02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31209万元,工业增加值11861万元,利税总额5920万元。
  【文教卫生】 全乡有中学1处,教职工14人,在校学生48人。有小学1处,教职工12人,在校学生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o有幼儿园1处,幼师3人,入园儿童50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100%;有文化站1刁口乡处,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个,有农村广播室1个,农村电视覆盖率达100%0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6人,设床位12张。有乡村卫生室、所、站4处,乡村医生8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年落实节育措施人数312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科技兴农进一步发展,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刁口乡建起8万亩精细护养基地】2004年,刁口乡加强海域滩涂开发管理,整修旧虾池2.5万亩,改造卤虫池1.5万亩,新开挖高标准精养池4万亩。同时,积极与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立联系,指导群众采用虾、蟹、贝立体混养、反季节放养和日本斑节虾多茬轮放轮补等新技术,初步形成不同水产品科学搭配的立体式、多层次高效生态生产模式。建立起了吉海、明山、二养、双瀛四个育苗厂,育苗水体8000立方米,加快了渔业苗种本地化进程。2004年,该基地被山东省水产厅命名为“山东省名优新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山东省贝类增养殖试验示范基地”。
  【海参试养获得成功】依托鲁东养殖公司,投资1205万元,建设150亩海参养殖基地。其中建造沉淀池100亩,海参池50亩,配套5个流量泵站1座,土蓬布护坡5000平方米,垒石50方,人工造礁2500立方米,投掷瓦片50000片。6月16日投苗,共投苗20万头,其中大苗4万头,小苗16万头。严格实施无公害养殖、生物饵料喂养。年底,海参单体平均重量为100克,亩产3万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刁口乡"五大工程”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一是坚持髙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投资215万元,动土71万方,实施了刁口渔港配套建设工程。二是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丰泽源、盛海2处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三是在全市率先推行海参标准化养殖,东营市政府先后3次在刁口乡召开现场观摩会。四是积极引导盛海、鲁东等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扩张规模,发展海产品冷藏和加工。五是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工程,成立了全市首家渔业协会,为渔民提供饵料供给、苗种繁育、防疫治病、技术培训、产品营销等全方位服务。
  【申请成立了兴牧、海铺村民委员会和呈祥居民委员会】 近几年,刁口乡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逐年增多。10月21日,刁口乡政府向县政府递交《刁口乡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兴牧、海铺村民委员会和呈祥居民委员会的请示》,12月9日,县政府下发《利津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刁口乡兴牧、海铺村民委员会和呈祥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利政发〔2004〕23号),批准成立兴牧、海铺村民委员会和呈祥居民委员会,并且通过“两推一选”产生了两委班子,全部实行交叉任职。截至2004年底,刁口乡辖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年卷),记述利津县辖区内2004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为方便实用,部分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

相关地名

利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