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黄河河务局内设办公室、工务科、防汛办公室、水政科、财务科、人事劳动教育科、工会7个科室,下属宫家河务段、张滩河务段、王庄河务段、集贤河务段、一千二河务段5个基础公益类事业单位,机关服务部1个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1个经营开发类事业单位,利津黄河工程有限公司、利津县九龙绿色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利津县盐窝浮桥公司3个企业单位。年底全系统干部职工210人,其中机关人员45人,基础公益事业单位人员106人,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人员28人,经营开发类事业单位人员5人,黄河工程管理处人员26人。
【黄河概况】县黄河河道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后逐渐形成的,位于黄河最下游,处在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上,地理坐标东经118°15'~119°15',北纬37°59'38°15',河道的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河道上界与滨州市河道相接,由利津北宋镇董王村流入境内,流经北宋、利津、盐窝、北岭、陈庄五乡(镇),河道下界与河口区河道相接,河道全长74公里(起止滩桩号90+000—164+000),其中宫家至王庄河段长30公里为较宽河道,堤距由0.8公里扩展至5公里,河道纵比降一般在1/10000,横比降一般在1/3000。
【凌汛】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004年12月25日黄河出现淌凌现象,密度为10%~25%,并逐步加大至60%左右。12月27日,王庄段129+000以上开始插封,并迅速扩展。2005年1月1日气温降至10℃~13℃,县观测段内大部封河,1月19日,封冰段达到最长,共6段,计27210米,冰厚11~16厘米,冰面宽350~500米,估算总冰量约142.19万立方米。2005年2月21日岀现开河迹象,2005年2月27日封冰全部融通,历时63天。2004年凌汛的主要特点是:(1)淌凌时间早,比上年度淌凌时间(2004年1月21日)提前近一个月。(2)封河早,封河时流量较小,气温低,发展速度快。(3)封冻时间长,开河较缓慢。
【防汛情况】2004年,按照“东营黄河防汛准备工作正规化、规范化规定”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防洪预案》、《防洪工程抢险方案》和 《滩区救护方案》,先后完成了汛前工程普查、备防石垛整理、标牌制作、河道清障和 “数字防汛”建设等准备工作,保证了全年无重大险情发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所辖河段的堤防、险工(控导)及涵闸等各类防洪工程进行了徒步拉网式工程普查;汛前汛末进行了河势查勘,掌握了河道河势变化,为汛期抗洪、调水调沙和防汛预案修订等工作的开黄河展奠定了基础。全年落实各类防汛队伍71467人,培训技术人员33429人。
【防洪基建工程】一是协助管理局完成了331+100-332+000堤段的挖河固堤工程,完成淤沙工程量16.0万立方米,红土包边盖顶5.0万立方米。二是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实验期间,五庄、东关、东坝三处控导工程10段坝相继出现根石走失险情17次,分别对出险坝段进行了抛石、抛枕抢护。抢险共计用石料1626.9立方米,铅丝278公斤,用柳料35041公斤,用工451个。
【岁修工程】2004年,完成植树12.71万株,浇水2~3遍,成活率达95%;完成植草78.35万平方米;填垫水沟浪窝5436处,土方24209立方米。
【工程管理】年初,各单位本着“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落实了各工程专管人员,县河务局制定了《工程管理奖惩办法》,调动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工程管理水平整体得以提高,工程面貌大大改观。在黄河委员会、省河务局、管理局年终检査中,宫家堤防、张滩险工被“评为2004年度黄委示范工程”;县河务局被省河务局评为“工程管理十佳单位”;宫家堤防、张滩险工、东关控导、张滩庭院、宫家庭院被省河务局评为“示范工程”;张滩河务段、宫家河务段被省河务局评为“工程管理先进河务段”;县河务局工务科被河口管理局评为“工程管理先进集体”;宫家堤防等12项单项工程被河口管理局评为“五强工程”。
【科技创新】2004年,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科技活动。赵安平等人研制改进的汇流泥浆泵获山东黄河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一千二河务段播撒的狼牙根草种解决了盐碱堤坡植草难以成活的难题;刘岐、崔文君发明的电动高杆杂草清除机、涵闸内外墙涂刷器在工程管理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工程公司研制的动潜式黄河挖沙平台,通过挖河固堤工程施工运用,具有投资少、消耗低、吃水适应性强、轻便灵活、出沙量高、拆除与运输方便等特点;张滩河务段研制的手提式冰凌打孔机具有钻孔速度快、效率高、成孔质量好、结构合理、体积小、操作使用、携带方便等特点,大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对黄河防凌炸破具有推广使用价值。2004年度,县河务局被省河务局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于6月19日开始,7月13日结束,历时24天。县河务局加强领导,日夜盯防,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在第一阶段,利津水文站流量从6月23日开始加大,至6月24日20时,超过2500立方米每秒,大河流量保持在2500-2700立方米每秒之间,6月27日6时达到最高值2740立方米每秒。第二阶段,利津水文站流量从7月7日开始加大, 至7月8日14时,超过2500立方米每秒,大河流量保持在2600-2900立方米每秒之间,7月14日9时达到最大流量2940立方米每秒,对应水位达到了最高值13.42米。至7月18日6时,利津站流量回落至798立方米每秒冰位降到11.90米。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全部水量已安全入海。调水调沙期间,利津站实测含沙量最高20公斤,一般为15公斤左右。由于是人造洪峰,水位的涨落表现比较平稳,根据利津站6月24日水情流量2530立方米每秒、水位13.09米。
【引黄供水】2004年1月1日开始引水,严格执行上级调度指令,签订《引黄供水协议书》,预缴30%水费,始终执行订单供水等制黄河—315—度,实行严格的水量调度责任制。全年共计引水3.3007亿立方米,应收水费423.12万元。(其中移民费40.01万元),其中工业生活用水3050万立方米,缓解了利津县与河口区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紧张状况。
【水政执法】一是加大水法宣传力度。3月份,结合第十二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七届“中国水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学习水法规的髙潮。通过利用装饰宣传车、设咨询站、散发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各种宣传媒体,全县受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设咨询站3处,悬挂横幅12幅;组织局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集中学习3次,举办“四五”普法讲座2次,组织收看“人水法”电教片2次,组织水法规知识考试3次,450人次参加了答卷。二是及时修正完善了《黄河浮桥防汛拆除预案》,对辖区内30项非黄河工程项目进行了年审,对南宋浮桥组织了汛前拆除演练。对在建设项目东营黄河大桥进行了不定期的监督检査,对工程进度情况,项目变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以纠正处理。三是在一千二河务段辖区内为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5口,在王庄河务段辖区内钻井24口的办理了审批许可手续,签订了河道恢复、工程维护、工程占用费等协议。四是对集贤河务段辖区辛西气管线进行抬髙改建;为胜利采油厂王庄河务段辖区329+500处建设越堤水管线和胜利采油厂宫家河务段辖区302+432处建设越堤油管线进行现场勘察准备工作。
【经营创收】2004年,利津河务局的经济工作在省局、管理局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本局的土地资源、机械设备地理位置和人才优势,突岀抓了淤区开发、机械施工、城市供土、滩区扬水站建设、气调库的建设运营等经营创收工作。全年种植速生杨1436亩,10.77万株。新育白蜡、金丝柳、栾树、大叶女贞、国槐、黄金槐等近十个品种优质苗木100亩。利津黄河工程有限公司投资70余万元,组建疏浚电机船2只,先后承揽利津开发区机淤、利华益绿化工程、胜利灌渠改扩建工程、麻湾灌渠改扩建工程、公路硬化等大小工程20多处,实现总收入4610元。2004年共参与招标工程投标10次,编制投标文件34份,先后中标6个,签订工程合同额3439万元。2004年实现总收入513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4万元、第二产业4610万元、第三产业373万元。
(崔光罗树国)【机构队伍】利津水文站系全国大江大河重要水文站,是黄河最下游一个水文站,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利津镇刘家夹河村,东经118°18,,北纬37。31',距河口104公里。利津水文站由前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34年6月设站,1937年11月因抗站停测,1950年1月重新设站。I960年7月1日,由于河口逐年向外延伸,原断面处距河口较远,迁向下游距原断面50000m处的罗家屋子。1963年1月1日,因罗家屋子测验条件难以控制水沙量,迁回原断面。隶属关系几经变更,现归黄委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领导,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辖清河镇、张肖堂、麻湾三个水位站。1997年,增设技术科、办公室两个职能部门。2004年,全站干部职工20人,其中工程师3人,水文勘测技师5人。
【水文观测】利津水文站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黄河入海水沙量,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316—利津年鉴(2005)水资源统一调度提供水情;研究和探索水文要素变化规律,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水沙资源利用以及黄河三角洲开发等搜集水文资料。同时,在防汛及水量调度中,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水文情报。利津水文站的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比降、水温、气温、风向、风力、冰凌、水化学分析等,清河镇等所属三个水位站的观测项目有水位、比降、水温、气温、风向、风力、冰凌等。负责向中央防总、黄河防总等各级防汛、水量统一调度部门提供水情,为防洪、防凌、水资源统一调度进行全方位服务。尤其是近几年,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津水文站在水资源统一调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低水、小水测报任务十分繁重。圆满完成了1999-2004年连续6年的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利津站低水加测加报工作,为实现黄河不断流和保障地方工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在2002、2003、2004年,顺利完成了黄河三次“调水调沙”利津、丁字路口两断面的水沙测报工作。
【水沙运行】利津水文站测验河段属窄深型河道,水流一般在主槽内运行,当水位达到14.50米(流量大于4000立方米/秒,)时,右岸滩地开始进水,滩地过流较小,一般不超过总流量的5%。当前河道边界条件下,泺口至利津河段洪峰削减率在8%左右。含沙量的横向变化程度小于流速,一般水、沙峰分布较为均匀。沙峰运行一般滞后于洪峰,洪水漫滩后沙峰有时超前或同行于洪峰。
【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利津水文站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低水时期由于受假潮、引水、冲淤、冰凌等因素的影响,水位流量相关点左右摆动、分布散乱。中、高水主要受洪水涨落和断面冲淤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呈绳套曲线或单一线型。据分析统计,3000立方米/秒以上洪峰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顺时针绳套占32%,逆时针绳套占28%,单一线占40%o1982年8月和1996年8月两次洪水的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均呈逆时针绳套。
【设施设备】利津水文站有办公用房近800平方米,吊船、吊箱两用过河缆道1座,钢板吊船2艘、冲锋舟3艘,安装重铅鱼变频调速测流绞车1套,电动吊箱测流设备1套;微机测流系统1套,水位观测采用非接触式遥测水位计与人工观测(新建标准化水尺)相结合的方式,横式采样器采取沙样;实现了网上水情查询,使用水准测量软件处理水准及大断面资料,经纬仪2架、水准仪6架、流速仪20架、全站仪1架、发电机组1台、通讯设备有委内程控电话7部、800兆移动电话8部 (其中三个水位站各1部)、市话手机2部, 实现了水情联网,猎豹越野车1辆。
【测站管理】利津站在测站管理方面形成了“制度管理”,尤其是近几年,结合山东水文水资源局“管理质量年”、“管理效益年”、“管理创新年”活动,制定了“防汛工作制度”、“测报质量管理制度”、“利津水文站测报技术研究规划”、“水文资料管理办法”、“利津水文站思想政治工作制度”、“2000~2005年利津水文站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规划”、“利津水文站宣传报道奖励办法”、“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等6大类53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由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水文测报算、测站管理、综合经营、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获奖情况】近年来,利津站水文测报业务工作在山东测区一直名列前茅,2001年3月被国家防总和水利部水文局评为全国先进报汛站,2003、2004年被山东水文水资源局评为水文测报质量第一名,1998~2002年连续黄河一317—5年被中共利津县委、利津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晋升市级文明单位,并被黄委会授予“文明窗口示范”单位称号。2004年被黄委会水文局授予“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对外联系】黄河问题越来越受到全国甚至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利津水文站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工作性质,特别是黄委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成为黄河下游水量分配最重要的依据站之一,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几年来,利津站接待了日本、美国、芬兰、荷兰等国家的专家组和访问团;国内清华大学、河海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水利部、黄委会等高等学府和上级机关的专家学者;接受了石军书记、杨志良副市长、黄委会李国英主任等领导的多次工作检査;多次接待了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市县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胜利日报,日本读卖新闻、NHK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据统计,共接待外国来宾20多人次;国内专家和各级领导近100人次。宣传了黄河、宣传了水文、宣传了利津,为黄河的治理开发、水文行业发展、利津县知名度的提高和工农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历年水文特征值】利津水文站历年特征值统计表统计要素 极值 出现时间 相应要素及说明流量(m3/s) 10400 1958.7.25 13.76(水位)水位(m) 15.31 1955.1.29 I960(流量)含沙量(k/n?) 222 1973.9.7 3190(流量)水深(m) 9.3 1976.9.9 8010(流量)流速(m/s) 5.12 1959.8.25 7120(流量)径流量(亿m‘) 359.9 1952~1995 多年平均输沙量(亿m3) 9.11 1952~1995 多年平均(张利宋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