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体育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297
颗粒名称: 文化 体育 卫生
分类号: G247;R12
页数: 21
页码: 292-312
摘要: 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3个股室,下设文化体育市场管理所、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吕剧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7个事业单位,乡镇设8处文化事业服务站。县直文化体育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1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5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47人,全县城乡专业文化体育工作者117人。全年共协办、承办文化活动28场次,展览1次,其中大型文化活动12次。三是送春联下乡,1月25日组织部分书画爱好者到利津镇三里村送春联150余幅,为军属送春联50幅。六是配合宣传部开展捐赠图书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图书2.5万余册,价值20万元,并全部捐赠给各小康文明村。
关键词: 文化事业 体育活动 卫生防护

内容

【机构队伍】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3个股室,下设文化体育市场管理所、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吕剧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7个事业单位,乡镇设8处文化事业服务站。县直文化体育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1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5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47人,全县城乡专业文化体育工作者117人。
  【概况】2004年,县文体局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全县人民献上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年共协办、承办文化活动28场次,展览1次,其中大型文化活动12次。
  【文化下乡活动】先后组织6次较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一是组织部分群众文化辅导员、演员深入基层下乡辅导、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基层文化活动水平。二是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图书馆到利津镇三里村图书室赠送图书300余册,借阅2000余册次。三是送春联下乡,1月25日组织部分书画爱好者到利津镇三里村送春联150余幅,为军属送春联50幅。四是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电影公司为列入创建计划的小康文明村送电影16场,配合时风集团送电影下乡30场,吕剧团送戏4场。五是5月份在利津镇枣园(大集)举办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场面生动,宣传面广,受教育群众达3万多人。六是配合宣传部开展捐赠图书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图书2.5万余册,价值20万元,并全部捐赠给各小康文明村。所捐图书的类别以农作物栽培管理、果树栽培管理、畜禽养殖管理、水产养殖管理、农业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农业科技类图书为主,同时兼顾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其他类书籍,支持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
  【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活动始终以节庆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为中心,形成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文化网络。2004年,共策划、组织、协办大中型文化活动28场次,辅导基层10场次,举办书画展1次。
  【文化活动】2月2日,举办了利津县元宵节民间文艺调演。2月5日,组织300多人的队伍参加了东营市第七届民间文艺调演,其中《金狮闹春》、《七巧灯》、《腰鼓催春》等节目受到市领导和油地校观众的好评,被评为优秀组织奖。为配合小康文明村创建,5月24日,启动了送文化下乡到小康文明村活动,电影公司为列入创建计划的小康文明村送电影16场,吕剧团为列入创建计划的小康文明村送戏4场。7月初至9月底,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第六届消夏文艺晚会,共演出文艺节目12场,放映电影15场,为全县城乡群众送去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晚餐”。9月28日晚,在“凤凰广场”拉开了庆“十一”祖国颂文艺晚会的帷幕,29日晚,举办了“利津明天更灿烂”歌咏比赛,来自企事业单位的10支代表队600余名演职员表演了节目,县五大班子领导各级干部群众3000余人观看了演出。
  【精品工程】2004年,在东营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评比中,利津县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并有6部文学作品入选,成为利津县历年入选文学作品最多的一年。这6部作品分别是:李宗舜的剧本《夕阳一曲》,邢炜的作曲《因为你属于中国》,王增山、杨永基的文学专著《利津明清诗选》,李俊三的诗集《村北那片紫荆林》,刘玉成的小说《我的父亲母亲》,宁德华的广播剧《好支书王友成》。
  【文艺创作】2004年,召开了全县文艺座谈会1次,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据统计,全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余篇(幅)。张吉山的报告文学《黄河口的诉说》、散文集《凤凰之舞》,程建国的《清代著名百官》相继出版;邢炜的歌曲《我的最爱黄河口》、《塔里木河畔的姑娘》、《千呼万唤黄河口》入选香港名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歌手喜爱的歌》选集中,歌曲《我的爱恋地久天长》入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神州歌海》,王爱军的小品《罚款单》在省艺术馆举办的小品比赛中获二等奖。(参见《2004年利津县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览表》、《2004年利津县文学艺术作品获奖情况一览表》)
  2004年利津县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一览表
  (续表)
  2004年利津县文学艺术作品获奖情况一览表【书法、美术、摄影】2月8日~12日与滨州市利津同乡联谊会组织举办“故乡情书画展”,共展岀旅居滨州的利津籍书画爱好者的书画作品120余幅,展期5天,接待观众2000余人。10月份,于汝仁、马剑昌等16人的书法、美术作品在东营黄河口书画研究会主办的“科达杯”书画展中入选并获奖。孟范俭、万军等人的作品在“清风湖社区”摄影比赛中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
  【戏曲曲艺】 县吕剧团利用春节和秋后两个演出旺季,到淄博市、东营区、滨州市、济阳县、临邑县、商河县等地演岀140余场;4月份,配合县地税局进行“地税宣传月”活动演出;7月份,为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参加了山东省“新型生育文化”文艺汇演,其中戏剧 《情系千家》获二等奖。
  【电影放映】电影公司全年共放映电影136场。一是为列入创建计划的小康文明村送电影,共计16场,其中科教电影8场。二是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台联超市广场放映电影90场。三是开展影企联姻活动,10月份,配合时风集团举办了“时风电影下乡、送温暖到家”电影下乡活动,共计放映电影30场。在保证电影放映的前提下,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力争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图书管理】县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藏书补充、读者服务、参考咨询等方面加以改进,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接待阅览者7000多人次,外借书刊11000多册次,分编图书3000余册,整理破旧图书300多册,为读者査找资料50余次。年初,新购图书3000册,增加了馆藏量。6月份,配合全县全民“读书工程”,开展全民读书服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文物管理】县文物管理所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文物征集、收藏工作,并积极开展文物研究和开发利用。3月份,在县地税局宿舍楼施工中发现石刻数块,经收集整理后入馆,增加了石刻藏品。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对旧库房进行了维修,换修了房顶,新铺了地板砖,改善文物藏品的保护环境;第四季度,开始了对受损文物的修复工作。
  【文化体育市场管理】2004年,县文体局加大对文化体育市场的管理力度,确保文化体育市场规范有序。一是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程序,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0多家次,处罚违规经营场所13家,扣押电脑设备10台,配合工商部门取缔无证照经营网吧5家。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加强文化体育市场的日常管理和突击检查。全年集中行动8次,主要对音像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周边环境、印刷企业、“网吧”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在各乡镇秋季物资交流会期间,对各文艺团体实行全程管理,防止不文明、不健康表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周玉峰许冬梅)
  广播电视
  【机构队伍】县广播电视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业务股3个股室;下设电视台(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内设总编室、新闻部、广告文艺部、制作播出部、经济生活频道)、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管理站3个事业单位。年底干部职工44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5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17人。
  【新闻宣传】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和“三贴近”的方针,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抓好县内宣传,促进县外宣传,实现县内、县外宣传并举。在县内宣传方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精办活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电台、电视台的稿件数量、质量和制作播岀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县电台播发新闻220组、1450条。电视台编播《利津新闻》238组、1656条,播出《一周要闻》49期,新闻专题节目25个;科技电视台播出98期;文艺节目播出365期,播出电视剧51部、1100集,制作播岀企业专题12个。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围绕县委、县政府不
  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时推出专题、专栏、专访、系列报道、新闻专稿等多种宣传形式,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增强了教育效果。2004年,重点抓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平安利津”建设、文明创建活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市建设、“信用利津”建设、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将《利津新闻》由周三新闻改为每日新闻,丰富了宣传报道内容。开办了“利津电视经济生活频道”,实行硬盘播出。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向上级新闻单位提供稿件,在宣传利津、促进工作、提高利津县知名度上狠下功夫。2004年,广播电台在市级以上电台发稿1436条,在全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电视台在市电视台发稿510条,省电视台发稿58条,在中央电视台发稿6条。(参见《2004年利津电视台获市级以上表彰登记表》、《2004年利津广播电台获市级以上表彰登记表》)
  2004年利津电视台获市级以上表彰登记表
  (续表)
  2004年利津县广播电台获市级以上表彰登记表
  (续表)
  【有线电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要求,在基本实现有线电视信号到村的前提下,加大资金投入和实施力度,努力提高进村入户率。2004年,为32个村接入有线电视光缆,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200户,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城区有线电视稳定发展,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县城有线电视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城区有线电视管理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2004年,城区安装、搬迁1200余户,维修服务1800余次。根据城市建设的规划要求,对城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改造,新增光接点11处。投资40多万元,实施并完成了津二路有线电视光缆线路铺设工程及县植物园有线电视管道铺设工程;铺设完成了大唐人家别墅区有线电视线路工程,以及从县广播电视局有线电视机房到县委会议楼、县宾馆会议室的电视会议专用光缆。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省人大颁布的《山东省电视管理条例》,依法行政,严厉打击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不法行为,全年共査处私拉乱接有线电视案件40起,没收私自安装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天线2组。积极协助省、市有线网络公司完成了对全县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工作。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和安全播出工作顺利通过市局检查,信号传输正常,覆盖率达到100%。
  【广播电视事业投入】2004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投资15万元,购置电视摄、录、编设备,新开办了“利津电视经济生活频道”。投资12万元,购买了电视新闻编辑设备;投资4万多元,改造了有线电视机房和电视台制作机房;投资1.3万元,对广播电视发射塔进行了纠正、固定、防腐等专项维护。投资近30万元,购置了公务、工程用车和微机、空调等,改善了工作条件。根据县城津二路景观改造的要求,投资近4万元,改建院墙百余米,院内绿化800平方米;投资6万元,重新架设了暖气管道,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居住、生活条件。
  (李金凯季明钟)
  新华书店
  【机构队伍】县新华书店内设办公室、仓库办公室、财务科、业务科、教材科5个科室,下设县城中心门市部、陈庄门市部2个销售点。年底干部职工25人,其中经理兼书记1人, 副经理2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3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7人,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人。
  【概况】县新华书店经营范围涉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文化用品等,陈列展销品种达2000种以上。2004年,共完成销售任务761万元,实现利润34.8万元,超额完成41万元和11.8万元,人均劳效25.4万元,其他各项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业务管理】坚持每周一中层负责人例会制度,设立群众建议簿,集思广益,虚心征求群众意见,共征得有关征订方式、图书营销、基本建设、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建议50余条,经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讨论,采纳20余条,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图书事业的健康发展。
  【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利用周六学习日,学习党的政策、方针、中央领导的讲话,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并参加县里组织的“七一”诗歌朗诵和“十一”歌咏比赛,均取得了好的成绩。二是学习业务知识,参加技能培训。2月份,组织员工观摩先进单位的礼仪录像,学习礼仪知识;4月份进行了业务技能考核,95%的员工达到合格标准;下半年,组织员工学习《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使员工思想上受到启发,增强了他们的压力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送书赠书活动】围绕中心,服务“三农”,开展“农村图书大联展”活动。深入乡村、田间、集市、春会,设置专架、专柜,提供参考书目,做好导读、导购,为农民读者提供周到服务。把送书下乡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大事来抓,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农村实际出发,做到“送、扶、帮、建”有机结合,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农业发展、密切工农关系上下工夫,大力支持农民致富奔小康。主动登门征订,经常到乡镇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户联系征订图书,使农村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读到满意的图书。向家庭困难的农户无偿赠送图书,深受农民读者朋友好评。服务固定读者,书店营销人员对所在地乡村的种植、养殖专业户登记入册,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他们对科技知识的需求,给予提供专业图书,使农村广大专业户尽快圆科技致富梦。“五一”期间,为枣园村送去图书200多册,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达3200元。暑假期间,开展多次送书下乡活动,挑选优秀少儿图书300余种,组织人员到陈庄镇、北宋镇、北岭乡摆摊设点。在第二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分派人员到县实验一校、实验二校,实验一幼、实验二幼、盐窝中学等学校,送去了5500余元的捐资助学款,支持全县教育事业。
  【教材征订与发行】与县教育局合作,共同搞好教材、教辅的征订工作。县新华书店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取得教育系统的理解支持,2004年,与教育局统一征订、统一结算的教材、教辅总码洋为560万元,比2003年增加90万元。在教材发行过程中,确保订数上报准确、及时,做好验收工作,保证学生在学校开学前领到新书。对需要调剂的教材,及时组织货源,专人专车送书到校,圆满完成了全年教学用书的发行任务。
  【图书发行】一是在图书发行过程中,掌握图书市场运行规律,掌握需求状况,加快图书商品的流程。重视单位用书活动开展,2004年,在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等开展捐书活动中,新华书店人员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充分满足单位用书需求。为方便日间8小时工作的读者,全年延长营业时间,安排四季夜间值班,冬春两季至晚8点,夏秋两季至晚9点。二是挖掘节日文化,在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期间,开展打折售书、赠送礼品、举办节假日图书展销会、电视台点歌等活动,受到读者好评。三是在“山东省新华书店60周年店庆”和“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县新华书店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根据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组织了一批内容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书籍,专门设立了思想道德图书专柜开辟了读书角,增加座椅、手抄桌,开放空调,方便了读者阅读。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设服务台和读者休息坐椅,提供茶水、近视镜和老花镜,装配音像试听、试看设备和双通道监测仪器,书店经营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进一步改善了读者的购书环境。
  (赵英张雨晴)
  体育
  【概况】2004年,县文体局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团结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管理,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民健身、业余训练、竞赛比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全县文化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局面。
  【全民健身活动】随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广泛开展。4月,县文体局与团县委联合举办了“迎五四’网通杯’全县青年乒乓球比赛暨'公路杯’青年中国象棋赛”;9月,举办了“利津县庆祝建国55周年暨第17个老人节体育比赛”,联合举办了“县卫生系统第九届篮球比赛”和“教育系统职工篮球比赛”;承办了第三届滨州市、油田、东营市门球比赛和东营市第三届老年教育工作者门球比赛。全县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自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广场、校园、庭院等场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职工体育】2004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明显提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组织体育竞赛的次数和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并积极参加县以上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10月,举办了全县篮球比赛;11月,举办了利津县第四届“乒协杯”乒乓球比赛及全县象棋比赛。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了一些影响较大的“杯赛”、“邀请赛”、“友谊赛”等,促进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办体育的进程,进一步加深了单位之间的友好往来,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学校体育】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93%以上的适龄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县大部分学校都有1~2个体育项目的业余训练运动队,并坚持常年训练,全县体育特长生考取率逐年提高。4月,县文体局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1月,举办了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12月,举办了全县中学生越野长跑比赛。各类竞赛的举办,大大提高了全县各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各基层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篮球比赛、冬季越野长跑比赛搞得扎实活跃,并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农村体育】随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广泛宣传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农村体育运动有了较快发展。大多数乡镇和农村都把体育活动放到重要位置,倡导健康向上的健身活动。较富裕的村庄建起了篮球场和活动室,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了“体力劳动”即为“体育活动”的错误观念,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和强身健体活动。篮球、象棋、乒乓球、跳绳、拔河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已成为全县农村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全县农村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老年人体育】2004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县老年体协的作用,以凤凰广场、影院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健身阵地,开展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双扇舞、健身秧歌、欢乐腰鼓、门球、象棋、钓鱼等活动,受到老年人的喜爱。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4月,举办了全县第二届“寿星杯”门球比赛;9月,举办了大型老年人健身运动会,运动会设置了7个竟赛项目和9个体育表演项目,参赛人数达600多人次。在认真组织各项比赛的同时,积极组队参加省、市老年人各项比赛。4月,组队参加了“东营市’长寿杯’象棋比赛”,获团体第一名;8月,组队参加了东营市钓鱼活动;9月,参加了“东营市'长寿杯’门球比赛”,获得第四名;参加了“东营市老年人地掷球比赛”,获得第二名;10月,参加了油地结合杯门球比赛,获得第七名;参加了山东省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获优秀奖;11月份,参加了山东省老年人象棋比赛,获团体第十二名;各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县体校教学与训练】2004年,县体校进一步优化网络建设,突出篮球、田径两个重点项目,强化训练措施,使之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5~6月,县体校选派教学骨干到各乡镇、学校进行招生,选拔了10名品学兼优、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县体校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经常到各中学指导体育训练工作,为七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七运会比赛中,以县体校学生为主组成的篮球队,获得少年组男子组第一名、少年组女子组第二名;县体校组建的自行车队,在七运会中获金牌5枚,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月,县体校学生王志涛在山东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中获48公斤级第四名;8月,县体校学生王宁被输送到山东省自行车队,9-11月,获得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第五名、全国冠军赛第六名、全省自行车小轮车比赛冠军的好成绩;10月,体校学生隋岩飞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中,获得100米、跳远第二名,200米第三名。在2004年毕业的35名体校学生中,有26人升入利津县一中、二中,有7人考入山东体育学院大专,有2人考入山东体育学院本科预科班,升学率达100%。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全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上年有了新的突破,在县人大机关、集贤社区、北宋镇敬老院新建门球场各1个、健身路径1条,并配备了活动器材。同时,县文体局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部分办公设施及教学、训练器材,大大改善了办公、教学及训练条件,为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竞赛】在圆满完成全县各类体育竞赛的基础上,积极组队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竞赛。7~9月,利津县选派215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了东营市第七届运动会,参加了11个大项目,286个小项目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12月,参加了全市中学生冬季越野长跑比赛,获普通组第二、三名,获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第四、五名。利津县选派运动员参加在威海举办的山东省公路自行车比赛;参加了在滨州举办的武术散手比赛;参加了在滕州举办的第七届学生运动会;参加了在莱州举办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篮球比赛;参加了山东省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和省老年人象棋比赛;参加了市小康文明村体育比赛;参加了市老年人地掷球比赛和油地结合杯门球比赛;在参加省、市举办的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见《2004年利津县参加省体育比赛情况一览表》、《2004年利津县参加市体育比赛情况一览表》、《2004年利津县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活动一览表》、《历年中学生田径比赛最高纪录一览表》)
  (周玉峰裴曰翠)
  2004年利津县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情况一览表
  2004年利津县参加市体育比赛情况一览表
  2004年利津县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活动一览表
  利津县中学生田径比赛最高记录一览表
  表2:高中女子组
  表3:初中男子组
  表4:初中女子组卫生
  【机构队伍】县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业务股、财务审计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全县卫生事业机构12个,包括县中心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2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县卫生防疫站1个副科级事业单位,明集中心卫生院、虎滩中心卫生院、盐窝中心卫生院、陈庄中心卫生院、利津镇卫生院、北宋镇卫生院、北岭乡卫生院、汀罗镇卫生院、刁口乡卫生院为9个股级事业单位。年底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94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0人,包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3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74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621人。
  【概况】2004年,全县医疗卫生系统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以年度主要工作督查考核标准为目标,逐项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农村合作医疗、两个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精神文明建设、卫生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门诊就诊504217人次,住院病人16222人次,业务总收入5792.74万元。设施、设备投入8268.28万元,固定资产累计14148.24万元。(参见《利津县卫生技术人员2004年在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表》)
  利津县卫生技术人员2004年在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圆满完成。2004年,利津县被省政府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重新修订出台了《利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调整充实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委员会,并为合作医疗管理机构配备了人员、设备。印发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致全县农民的一封公开信;县电视台制作了合作医疗专题片和宣传字幕,各乡镇分别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动员会,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向农民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参加后的权利和义务、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了基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制度。全县有21.8万农业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占农业总人口的90.15%。家庭账户筹集到位基金327.17万元,统筹账户筹集到位基金412.63万元。截至12月底,为参保农民补偿门诊医药费用2317599.17元,受益人口147554人;为住院费用2000元以下参保农民补偿591241.60元,受益人口3853人;统筹帐户全年受益农民3189人次,补偿金额4139678元。全县申报3万元以上大额医药费救助86人,补偿562492.92元。其中,县统筹帐户为利津镇东街村村民张某某补偿6600元,市大额医药费救助补偿39313.95元,全年累计补偿额达45913.95元。
  【医疗卫生服务】县第二人民医院投资1400万元,新建病房楼及配套设施,改善了利津县北部群众的就医条件。县中心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购置了螺旋CT、核磁共振、生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CR影像处理系统、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使全县综合医院的整体服务功能得到加强,达到了省内县级医院先进水平。北宋镇卫生院、陈庄镇卫生院综合门诊楼的投入使用和明集乡中心卫生院精神病房的整体搬迁,大大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面貌。加强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力度,年内全县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70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全县卫生系统实现业务总收入5792.74万元,同比增长37.74%;固定资产累计14148.24万元,同比增长3.9%。
  【卫生体制改革】在盐窝镇中心卫生院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11月,明集、虎滩两处中心卫生院又相继实施了股份合作制改革。盐窝医院改制后投资68万元,新购置彩超、麻醉机、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投资110万元,新建职工宿舍15000平方米,新建改建社区卫生6处。明集乡中心卫生院投资11.5万元,购置了彩超等医疗诊断设备,完成了精神病院整体搬迁工程;虎滩乡中心卫生院投资87万元,购置了经颅多普勒、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心电工作站等设备。县属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疗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两个体系”建设】2004年,投资290万元初步建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一是基本完成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省市两级政府投资55万余元配备相关设备,调整改建了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自筹10万余元更新了通讯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二是完成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总投资235万元,在县第二人民医院设置综合传染科。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标准,建设传染病门诊病区600平方米,购置呼吸机、X光机、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配齐了必备设备。
  【监督执法】深入贯彻《食品卫生法》,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防止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全县共监督检查食品经营户905户,查获劣质奶粉66袋,劣质粉丝13袋,其他假劣食品200余公斤,全部进行销毁处理。对3495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体检培训率95%,查出“五病” 患者127名,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餐饮消毒监测6124份,合格3671份,合格率60%。为保障人民就医安全,加大了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监督执法力度。全年组织全县医疗市场集中治理整顿2次,共对132家卫生室、诊所进行了检查,检查重点是执业证持证情况、诊所设置、诊疗操作、异地行医、超范围行医、人员执业资格、消毒管理、传染病报告等,通过检查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依法记性处理,杜绝了医疗隐患,净化了医疗市场。
  【无偿献血】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及各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导落实;县卫生局在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对全县献血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全年共组织无偿献血15次,组织献血人员1357人,献血量达271400毫升,完成献血任务指标的100.7%。
  【爱国卫生】按照市爱卫会的部署及《利津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县爱卫会严格按照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以落实门前三包、搞好庭院卫生为内容,以治理垃圾死角、清除垃圾池和厕所垃圾污物为重点,加强卫生治理,同时深入组织开展了春季灭鼠、夏季灭蚊蝇为重点的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开展争创卫生单位活动,申报并通过省级验收卫生单位2个,市爱卫会公布表彰的市级卫生单位6个,市级卫生村16个。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环境卫生质量,促进了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行业纠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凤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纠正医药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一是卫生局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县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八个不准”的规定。卫生局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县级医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实行了“病人选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三是积极实施药品招标采购。县级医院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逐步加大了药品采购品种与数量。95%以上临床使用药品都通过药品集中招标方式采购,各项医疗费用下降了13%-17%,下降部分全部让利给群众、病人。各乡镇卫生院由县卫生局牵头,卫生、药监、工商、物价等部门监督,全县乡镇、村级药品实行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定价。配送覆盖率达到85%以上,1~11月份配送药品折合人民币800余万元。四是深入推行院务公开,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打击了歪风,形成了良好的院风。五是结合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降低了收费标准,杜绝了吃、拿、卡、要现象。通过各项服务承诺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为外商服务的水平。
  【《利津县卫生志》出版发行】9月,《利津县卫生志》出版发行。《利津县卫生志》是利津县第一部专业卫生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实记述了1840-2002年利津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志书采用章节体结构,分为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妇幼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卫生事业改革等部分,计17章,74节,60万字。
  (毕月明顾芳)
  【卫生防疫】县卫生防疫站内设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门诊部、检验科、流行病科、计划免疫科、监督一、二、三、四科。年未在职干部职工45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人,包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6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18人。
  概况2004年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紧紧围绕非典防治和禽流感预防工作,扎实落实各项综合防病措施,增强了救灾防病和应对突发疫情及中毒事件的能力,提高了整体防病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综合防治水平。全县完成预防接种74039人次,接种率98.77%,其中基础免疫38763人次,接种率98.83%,加强免疫35276人次,接种率98.69%。李志华主持完成的“结核病人发现方式与控制措施研究”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居民伤害现况调査研究”通过山东省卫生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工作以不发生重大疫情暴发流行为目标,以疫情监测和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1~12月份全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7种,计57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6.14/十万,发病与去年同期比上升87.54%。其中病毒性肝炎261例,占45.63%;肺结核203例(不含复治涂阴病例),占35.49%;菌痢51例,占&92%;出血热25例,占4.37%;斑疹伤寒21例,占3.67%;淋病9例,占1.57%;梅毒2例,占0.35%0及时开展脊灰疫情主动监测及AFP旬报。每10天到县中心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主动监测一次,共计72次。收报AFP旬报表360份,无迟报漏报疫情发生。
  计划免疫1~12月份冷链运转48次,四苗基础免疫:卡介苗3250人,接种率100%,脊灰疫苗7490人次,接种率98.04%,百白破7365人次,接种率99.25%,麻疹疫苗2222人次,接种率99.46%,乙肝疫苗8592人次,风疹疫苗2234人次,接种率99.64%。加强免疫:脊灰疫苗3145人次,接种率98.9%,麻疹疫苗10053人次,接种率98.27%,百白破三联2765人次,接种率99.25%,白破二联7288人次,接种率97.06%,乙脑疫苗11642人次,流脑疫苗接种14458人次。(参见《2004年利津县计划免疫接种总表》)
  2004年利津县计划免疫接种表
  卫生监督执法和职业病防治全年对3495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体检、培训率达到95%;查出五病患者127名,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发放卫生许可证118个,验讫314个;餐具消毒监测6124份,合格3671份,合格率为60%,与山年同期比下降16.08;采集食品样品740份,合格714份,合格率96%,与上年同期比提高8.38%。春节、仲秋节、国庆节期间对全县905户个体经营户及有关单位严格监督检查,共查获劣质奶粉66袋,劣质粉丝13袋,其他假劣食品200、余公斤,对查获的不合格食品全部进行了销毁,对16户违法经营户进行了査处。2004年,加大对公共场所卫生的检查力度。对1324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培训,检出不合格人员19名,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发放卫生许可证71个,验讫132个。检验化妆品9份,生活饮用水13份。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对全县70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及时做到检查、治疗、复查一体化。加强学生传染病防治,结核流调30人,流腮流调12人,查漏补种乙肝疫苗904人份、流腮93人份、甲肝270人份、A+C流脑850人份,有效的遏制了相应传染病的传播。加强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对105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查体,对餐具消毒效果实施监测,无不合格餐具,采集学生饮用水3份,发放卫生许可证6个,县实验二幼食堂通过省A级食堂验收。组织对有毒有害场所从业人员查体653人,对全县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监测,对超过国标的企业限期进行治理整改。
  结核病防治1~12月份接诊疑似病人1426人,确诊病人225例,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其中新发涂阳73例,下降2.9%,涂阴91例,复治涂阳28例,上升5.6%,涂阴33例,均给予免费治疗。每两月对各乡镇督导一次,1-12月,共督导48次, 督导病人288人次,实现了高发现率、高治愈率。
  地方病防治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国碘盐检测的实施方案,于4月13日~18日配合县盐务局对全县8个乡镇32村共计256户居民食用盐进行了联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食用加碘盐用户216户,合格215份、不合格1份,碘盐合格率为99.5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3.98%;食用非碘盐40户,非碘盐率15.63%,碘盐覆盖率为84.38%。
  卫生支农7月,安排支农人员13人,协助北岭乡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支援刁口乡卫生院显微镜1台,价值1000元。举办“非典、禽流感、疫情网络直报和计划免疫知识”培训班4类13期,各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247人参加了培训。接受县第二人民医院进修人员1名,到检验科学习结核菌痰检。为7~14岁儿童发放驱虫药12万片,价值1.2万元。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省、市、县投资55万元进行了设备装备建设,购置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结核杆菌痰涂片检查专用通风柜等大型仪器设备,改造建成了微生物中心实验室,PCR实验室和艾滋病实验室。投资10万元,补充了健康教育设备装备,购置了数码照像机、摄像机、微机和多媒体系统。
  (宋吉营常永生)
  【妇幼保健】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综合服务站内设办公室、科技科、财务科、药管科、妇产科、放射科、门诊部、检验科、药剂科、儿科、婚前保健科、悄悄话室、宣教室、收费处等18个科室,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引进美国百胜B超、美国开曼血球计数仪、雷杜酶标仪、生化分析仪、新生儿听力筛查仪、溶出分析仪、电子阴道镜、多普勒等先进仪器设备,能够开展产科分娩、剖宫手术、妇产科肿瘤切除术等手术。年底有工作人员36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5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8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13人。
  避孕节育优质服务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知情选择全面放开。对全县避孕药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和了解群众对知情选择的认识程度,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解决。2004年,全县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100%,有效率98%,随访率100%。
  出生缺陷干预为提高全县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县妇幼保健站通过婚前健康教育、孕前优生四项监测、孕期优生监护、产后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四个环节进行出生缺陷干预。2004年,全县优生四项监测2839例,监测率95%;孕期监护2562例,监护率98%,监护发现畸形儿30例,全部停止妊娠。新生儿疾病筛查3067例,筛査率95%;新生儿听力筛查2042例,筛查率100%。全县岀生缺陷率3%。。
  生殖道感染预防为有效控制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发生,县妇幼保健站每年对全县已婚育龄妇女普遍査体1次,对查出的疾病跟踪治疗。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全县建档率95%。同时做好卫生知识宣传,县妇科疾病发生率逐年下降。
  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初审调整充实“利津县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初审技术小组”,全年对32名病残儿进行初审,有25名符合标准并上报市计生委,对未通过的7名儿童以书面形式向家长解释,做到了初审工作公开、公正、透明,产科质量管理成立产科质量检查指导小组,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妇产科的检查指导,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同时搞好孕期保健,对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并规定到县级医疗保健单位分娩。由分管站长具体负责产科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不发生医源性原因造成的死亡。2004年,全县孕产妇死亡2人,死亡率58.3/十万,新生儿死亡22人,死亡率6.4%。
  避孕药具管理5月,县妇幼保健站联合县计生局、县药监局、县工商局对全县避孕药具市场进行专项检査,共取缔无证经营场所3处,收缴不合格避孕器械863件,没收流产药物20人份。7月,对全县9个乡镇16个村进行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专项检查,规范避孕药具市场,确保群众避孕安全。
  (左明武俊燕)
  【重点医院介绍】
  利津县中心医院利津县中心医院是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是全县的医疗、保健、康复、教研和技术指导中心。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6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9人,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9人,中级职称的75人,拥有东软螺旋CT、数字化胃肠CR、大型X光机、彩超、经颅多普勒、大生化分析仪、钻-60治疗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30台件。先后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肺叶切除、颅内肿瘤摘除、全髋关节置换、CT定位钻孔治疗颅内血肿等新技术、新项目70多项;先后有15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有三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出版医学专著8部, 全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医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陈庄镇政府驻地,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县属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31349平方米;现有职工6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91%,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1人,中级38人。开设病床120张,设职能科室10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6个,辅助科室3个。拥有美国GE螺旋全身CT、磁酶免、荧光定量PCR检测仪、美国GE10GIQ400彩超、日本东芝全遥控X光机、日本东亚F82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日本欧林巴斯XQ40胃镜、美国惠普心电监护除颤仪、经颅多普勒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脑肿瘤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乳癌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等大中型手术。内科开展了食道调博治疗心律失常、心血管病的溶栓治疗、脑室引流治疗脑溢血等新技术。1998年1月,新建急救中心,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开设5652120,999急救电话,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配备专用救护车,随叫随到。该院先后通过卫生部“二甲” 及爱婴医院评审,获山东省卫生厅先进集体称号。
  什么是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 -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年卷),记述利津县辖区内2004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为方便实用,部分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