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275
颗粒名称: 群众团体
分类号: C912.2
页数: 9
页码: 122-130
摘要: 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宣部、基层保障部、财务部、女工部,下设利津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机关总人数10人,其中帮扶中心3人。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帮扶中心主任1人。全县所属产业工会19个,乡镇和县直机关工委10个,基层工会组织226个,入会职工222319人,有工会会员21586人。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在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年新建基层工会26个,其中新建企业工会24个。173家基层工会建立了女职工组织,224家建立了经审组织,应建单位健全率达100%。
关键词: 群众 团体

内容

【机构队伍】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宣部、基层保障部、财务部、女工部,下设利津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机关总人数10人,其中帮扶中心3人。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帮扶中心主任1人。全县所属产业工会19个,乡镇和县直机关工委10个,基层工会组织226个,入会职工222319人,有工会会员21586人。
  【概况】2004年,县总工会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 《工会法》和《山东省实施工会法办法》,按照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总体要求和省总工会“五四三二一”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并在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试点工作。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在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评优树先,积极做好利津县第二届劳动模范的评选。年内,县总工会被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内司委、省总工会联合表彰为“全省工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验收为“全省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合格单位”、被市总工会表彰为“全市统计工作、信息工作、工运理论研究先进单位”。
  【工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组织部、总工会等9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利津县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县委办公室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年新建基层工会26个,其中新建企业工会24个。全县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226家,同比增长12.4%;会员发展到21586人,同比增长36.6%。173家基层工会建立了女职工组织,224家建立了经审组织,应建单位健全率达100%。
  【职工之家建设和职代会星级创建活动】 一是职工之家建设注重“有形家”建设和“无形家”建设相结合。至年底,全县2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38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33个市级模范职工小家全部通过了复査验收。同时新评定了15个县级合格职工之家,11个县级先进职工小家。二是贯彻落实职代会五项职权,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企业业务招待费、干部廉洁自律、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向职代会报告逐步形成制度。全县职代会建设达到“优秀星”单位1个,“先进星”单位14个,“合格星”单位49个,有161个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2004年,县总工会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重点抓好按照IS09000质量标准,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体系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试点推广工作。全县有5家企事业单位按照 IS09000质量标准,建立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新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开始运行。鼓励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推行率达85.7%。全县有13家企业建立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有14名工会正副主席进入了董事会或监事会,上岗以前,县总工会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董事、监事进行了培训。6月22日,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县雅美纺织有限公司召开,县总工会、东营市金利工贸公司、雅美纺织公司等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市委副书记于树健、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县委书记郭丰璞参加了大会。
  【困难职工帮扶】一是实施“线桥行动”,完善以救助困难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机制。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50人,138人实现了再就业。二是开展送温暖活动。2004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对全县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调整困难职工档案,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劳模310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共计121900元;9月份对12名考上大学的特困职工子女进行了资助,发放救济金15000元。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评先树优活动】
  组织动员全县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征求合理化建议活动。年内提出合理化建议681条,其中落实316条,创造价值405.52万元,完成技术革新27项,技术发明2项。县黄河河务局《挖塘机和汇泥浆泵组合输沙系统》项目,获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项目研究主持人赵安平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山东省技术创新能手称号,同时,有5名职工荣获市级技术创新能手,3个班组被评为市级创新示范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经过认真组织推荐和评选,陈树华、王鹏、王忠春、王守业、王庆斌、王金山、高春华、李明田、张吉山、王忠华等10人被县政府表彰为“利津县第二届劳动模范”。(《利津县第二届劳动模范基本情况一览表》)
  利津县第二届劳动模范基本情况一览表
  【职工素质教育】在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和 广大职工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 识型职工”活动,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单位 的工会组织和1万余名职工参加了活动,收 到了显著成效。继续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双十佳”活动,职工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2004年,县地税局被评为全市职工职业道德 建设“十佳”先进集体,利津镇一中教师于双 兰被评为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先 进个人。
  【《工会法》宣传工作】抓住落实《山东省实 施〈工会法〉办法》(下称《实施办法》)的有 利时机,大力宣传《工会法》和《实施办法》。 在3月份工会法律知识集中宣传月活动期 间,组织28个部门单位,在县城中心街进行 了集中宣传,出动宣传车4辆,悬挂横幅标语 42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组织工会干 部和职工认真学习《工会法》和《实施办法》。 全县20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了《工会法》及 《实施办法》知识考试,6000余名职工参加了 全省《实施办法》报纸知识竞赛,组队参加了 全市“地税杯”《实施办法》电视大奖赛,获得 一等奖。
  (郭友泉牛英文)
  共青团
  【机构队伍】共青团利津县委员会内设组 织部、宣传部、工农部、学少部、权益部、办公 室和希望工程办公室。年底有专职团干部6 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下设县直团 委13个,乡镇团委9个,县直团支部39个, 青年工作组4个。全县有青少年90620人, 其中共青团员20315人,团青比例为
  22. 7%。
  【概况】2004年,团县委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 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青 年、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目标,认真做好团 的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 极贡献。年内,被团省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 厅授予“青春创业行动优秀组织奖”,被团省 委、省少工委授予“山东省少先队宣传工作 先进单位”。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是扎实开展青 少年“十项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征文比赛、 演讲赛、主题会等形式,加深青少年对“十项 教育”的理解。二是继续深化中华古诗文经 典诵读工程。组织召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工程知识竞赛,选送了四个节目参加全市古 诗文诵读节目展演。同时,各基层学校不断 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以丰富多采的 方式,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三是在 全县学校团员青年中普遍开展“五个一”教 育活动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加强 对中学生的成人意识教育。
  【学校团队工作】学校团队工作蓬勃开展。 继续开展“雏鹰行动”、“手拉手”互助活动、 “启明星”科技活动、“百花园”艺术活动。在 全市首届航空航模比赛中,利津县代表队取 得了团体二等奖、一个单项一等奖的好成绩; 全市少先队基础建设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现场推进会在陈庄镇召开;县一中团委书 记崔希厚参加了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会议并 做了典型发言;县实验一校被全国少工委授 予“全国红旗大队”荣誉称号。
  【青少年权益工作】继续开展争创“优秀青 少年维权岗”活动,推进“平安利津”建设。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工作站,依托诚正勤律师事务所,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联合公安、文体部门对县城驻地的网吧进行了3次集中检查整治,为“平安校园”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断加强“希望工程”的基金管理和档案管理,做好调査摸底、复信等工作,共为251名受助生发放了助学金。协调东营移动通信捐资20万元援建了明集乡希望小学;协调山东大海集团、重庆小天鹅食府、山东鑫都置业有限公司、县消防支队等单位和个人共捐资77800元,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252名。
  【绿化家园工程】一是在工程实施前,组织专人对实施村庄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采取走访群众、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标语等形式,营造实施绿化家园工程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工程实施期间,实行班子成员包乡镇制度,严把选苗、种植、管护三关。8月份,抓住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对所负责绿化的34个村庄进行集中补植。共种植速生杨、白腊、柳树等各类树木29.4万株,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青春创业行动】一是协调科技、财政等部门帮助创业青年解决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二是建立全县创业青年信息库,储备创业项目。全年累计组织170名青年到威海、青岛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三是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先后组织40余名团干部赴威海、青岛、邹平等地考察劳务市场,组织或介绍输岀城乡富余劳动力300余名。四是开展“青年农民科技创业标兵”评选活动,聘请创业标兵为青年创业导师,与创业青年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指导他们创业致富。
  【青年科技培训工程】一是青年农民食用菌培训工程。全年在8个乡镇举办培训班35期,发放技术材料4000余份,食用菌种植技术读本300余本,培训学员2924人次。二是青年非农技能培训工程。以县职教中心、县劳动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为依托,进行计算机、电器维修、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共计培训青年300人,其中57人当年实现了就业。
  【青年文明号、志愿者活动】一是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建立和完善青年文明号考核、命名、表彰机制,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助学”、“青年文明号助万家”等活动。结合“平安利津”、“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开展“平安示范行动”、“创建文明窗口”等活动,截至2004年底,全县有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1个,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31个,县级青年文明号集体37个。二是青年志愿者活动。举行全县青少年争做创建文明城市先锋活动启动仪式,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注册活动,截至年底,县城注册志愿者已达3600人。结合“四进社区”活动,在凤凰小区、老年公寓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长期开展“一助一”服务活动。
  【团的“凝聚力工程”】一是开展城乡团支部联创活动。结成联创对子56个,结对团支部累计开展联创活动127次,城市团支部向农村团支部捐赠科技光盘54套,提供致富信息160条,捐赠学习用具价值2600元,农业科技书籍600余册,助学金6800元。二是创新团组织设置方式。在全县农村探索开展“中心村建团”、“产业建团”、“行业协会建团”等建团模式,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覆盖率。三是加强县直机关和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建设。全年新建团委3个,团支部8个。四是加强团的“两支队伍”建设。及时调整充实团干部队伍,选拔5名工作能力强,热心团的事业的优秀青年到团领导岗位。五是创新团的活动。6月份,举办了全县团干部理论读书班,并组织了外出考察学习。开展“青少年读书月”活动、青少年法制教育、重温入团誓词等学教活动。全县新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20余个,学习、宣传阵地38个;不断完善全县各级团组织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团费收缴制度和团员注册制度。
  【宣传、调研工作】制定完善《信息宣传调研工作考核办法》,围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状况进行调研。2004年,在《大众日报》发稿1篇,在《山东共青团》发稿11篇,在《东营日报》发稿7篇,在《东营共青团》发稿48篇。另外在市县电台、电视台发稿37篇,有力地宣传了团的工作。
  【青少年文化生活】五四期间,制作了5期共青团品牌活动专题片,通过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举办了青年乒乓球、中国象棋大赛和全县青年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广场文艺晚会,丰富了青年的文化生活。六一期间,开展了“平安利津”红领巾在行动活动;组织了全县青少年“我眼中的文明城市”征文活动;举办了全县庆“六一”文艺汇演。10月份,举办了“钱江国际商贸城杯”全县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11月底在利津镇建立了农村青年中心,全县青年队伍组织进一步壮大。
  (任传涛王彬)
  【机构队伍】县妇联内设组宣部、儿童部、权益部、办公室。有专职妇女干部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科员1人。全县有9个乡镇妇联,1个县直机关妇联,43个县直妇委会,2个市场妇委会,510个村妇代会。乡镇妇联配有专职妇女干部10人。
  [概况】2004年,全县妇女儿童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本着为党政分忧,为妇女解愁,为稳定岀力,为发展立功的原则,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被省妇联、省绿化委评为省级“三八绿色工程”先进集体。
  【妇女组织建设】开展“农村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制定下发了《农村妇女组织工作建设年实施意见》,修改完善了《2004年度乡镇妇联工作量化指标及考核办法》,为全县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加强城镇妇女组织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建工作,调整充实了县直妇委会3个;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建立妇女组织21个,妇女工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打造’学习型’团队、争做'学习型’妇女干部活动”,举行了“我爱东营,我爱妇联”读书演讲比赛,形成了讲学习,讲实践,团结奋进,充满激情的“学习型”组织。3月,利津县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李月英主席代表利津县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妇女为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新利津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利津县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
  【儿童工作】继续开展“救助孤贫儿童,争做热心妈妈”活动。向社会发出了“人人献岀一份爱,培育春蕾展异彩”的倡议书,全年有近60名贫困儿童通过春蕾计划得到了救
  助。表彰了部分优秀春蕾女童,并进行了书面交流。积极组织“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实施,不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举办了“素质教育报告会”,聘请石油大学李逸龙教授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素质教育问题做了报告,200多名家长参加了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咨询。县妇联联合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少年儿童创新设计作品大赛”,参加了“全市小公民道德建设成果展”。联合县电视台、县教育局开办“与孩子一同成长”栏目,与2004年全县文理状元和部分高考学生对话交流。乡镇妇联开展一系列活动,推进妇联工作。刁口乡妇联联合学校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整顿校风校纪,加强文明建设”、“净化校园,美化心灵”等专项教育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百日创优活动。多种形式的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维权工作】一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平安东营”活动建设,在全县开展“建设平安利津”法制宣传活动。县乡妇联进村入户,宣传法律知识,送法上门。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讲解大量法制案例等形式,强调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意义,并利用案件陪审、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妇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全年县乡妇联共接待妇女群众来信来访14人次,处结率达到100%。县妇联与京华医院协调,组织县乡妇女1000余名进行了义务健康查体,为妇女做好事,受到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好评。部分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刁口乡针对当地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联系医务工作者到海铺等偏远地带进行了义务健康査体,同时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
  【“双学双比”活动】一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增收项目。结合“村庄绿化工程”,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种植速生杨、冬枣等经济树种。县乡妇联切实把好选址、进苗、种植、养护四关,加强督导力度,以村庄、街道、庭院等绿化为重点,推广种植速生杨、白蜡、冬枣等各类树木79175株,23个村全部超额完成任务。二是狠抓培训,增强致富能力。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女子农函校、农函班作用,进一步健全科技培训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每次培训前,县乡妇联都深入农户进行走访,了解他们所需要技术及信息,确定培训内容,并在每次培训后走访调査农户对培训内容满意程度,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下一次培训的参考。2004年,县乡妇联举办各类科技培训56期,培训妇女74426人次,举办棉花种植技术等培训班3期。各级培训班的举办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妇女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三是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截至年底,全县累计建立“三八”科技示范基地17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刁口乡新建“三八”刺参养殖示范基地,义务为周围渔民提供示范、培训服务,带动了全乡20余名妇女从事刺参养殖业,直接经济效益达数万元。
  【“巾帼建功”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岗位明星”争创活动,统一制定了巾帼文明队管理办法和活动任务目标,使巾帼文明队活动有章可循。将“巾帼建功”活动扩展到党政机关、科教文卫、各大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社区,对省市县各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和新争创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在全县巾帼文明示范岗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知识竞赛,下发知识竞赛题500余份。在“三八”节期间表彰巾帼文明示范岗8个,岗位明星7名。组织并参与了全县“环保”知识竞赛,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通过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创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力地调动了城镇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三八”妇女节期间,县妇联举办了庆“三八”庆祝表彰大会,全县科级女干部、乡镇妇联主席、县直妇委会主任、女工委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家属、各类先进典型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郭丰璞到会对全县妇女提岀希望和要求。会上对评选出的50户“五好文明家庭”、50个红旗妇代会进行了表彰。各乡镇妇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纪念活动。消夏晚会期间,县妇联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在凤凰广场学练建身操,引导她们崇尚科学文明的健康方式,有效的烘托了晚会气氛。“八一”建军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号召广大军人家属争做军人好母亲、好妻子。活动期间,评出军人好母亲7名,军人好妻子4名。
  【“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制定下发《利津县妇联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开展“三个一”活动,向参与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每一户村民下发了“净化居室、美化庭院”活动标准,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行动起来,美化生活、生产环境。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实行“三榜定星”,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挂牌,及时摘星。召开小康文明村建设“三个一”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通报情况,提出要求。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参与创建活动的25个村,80%的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各乡镇妇联也以市县小康文明村做为重点加强基地和阵地建设,培养自己的典型。
  【信息宣传工作】2004年,全县对外宣传录用稿件77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播出巾帼人物1个,中国妇女网录用信息2篇,《中国妇运》录用信息1篇,山东卫视、山东农科频道播出巾帼人物1个,山东齐鲁频道播出选送儿童节目一个,《山东妇女》录用信息2篇,市广播电台播岀新闻16条,《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录用49篇。
  【城镇妇女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是与劳动、人事等部门协作,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工程。5月10~22日和5月31日至6月4日,县妇联先后举办市场营销、网络知识培训班2期,并举行了就业洽谈会,联系有关用人单位与学员进行双向选择。全年安置学员70余名,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有序转移。二是联合县劳动局为下岗妇女举办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班,为再就业打下技术基础。三是注重做好已就业和已实现非农转移人员的随访工作,及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2004年共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2260名,下岗女职工再就业60名。
  【巾帼科技致富工程】4月份,组织乡镇妇联主席,县直有关部门妇委会主任、女民营企业家、女个体大户近30余人参观考察南方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和小工艺品制作流程;8月份,带领部分村妇代会主任20余人到潍坊市坊子区进行了家庭式纺织产业参观学习,努力为城乡妇女打造“三创”平台。8月份,在刁口乡召开了“全县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经验交流会”,各乡镇就各自在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张燕燕薛晓燕)残联
  【机构队伍】县残联内设办公室、康复指导站、用品用具服务部、就业服务所。年底干部职工10人,全县有9个乡镇残联和1个社区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干部。
  【概况】2004年,县残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推进残疾人小康建设为目标,以残疾人扶贫解困和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重点,切实改善残疾人康复、就业、住房条件。在创新和发展上下工夫,全方位为残疾人搞好服务,开拓进取,大胆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残疾人工作任务。
  【组织建设】强化残联自身建设,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乡镇残联理事长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年内充实健全了村级残疾人领导小组336个,每个小组成员都在2人以上,壮大了残联组织队伍,做到残疾人有困难不出村就能解决。
  【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
  2004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安居工程”,重点对全县农村残疾人实施救助,并列入2004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项目总投资138万元,其中国家残联投资15万元,省残联投资12.5万元,市残联投资50万元,县财政拨款30万元,乡镇、村及社会集资捐助28万元,建造房屋230间,总建筑面积5175平方米,128名残疾人受益。在安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村专门成立了“义务帮工队”,有的村组织村民为残疾人建房无偿捐助建筑材料。
  【残疾人扶贫、救助和劳动就业工作】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基金23.7万元,新建盐窝镇、汀罗镇、虎滩乡、刁口乡五处残疾人扶贫基地,救助残疾人79名。为残疾人无偿提供资金、良种、技术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二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特困重度残疾人实施社会救助。全年为110名特困重度残疾人办理了定期救助金,每月发放80元,全年发放10.6万元,解决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三是以“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为契机,搞好送温暖宣传活动。开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帮扶贫困残疾人”主题活动,残疾日期间,全县上下走访慰问残疾人105户159人, 送现金实物折款达2万余元。向残疾人无偿捐赠轮椅8辆,价值5000元。县五大班子领导对金利工贸福利企业15名在岗残疾人进行慰问,送去了价值3000元的慰问品。四是积极协调外地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职工12名,平均工资在800元左右,并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推选10名残疾人参加市残联在利津县举办的残疾人中级家电维修班学习,全部领到了市劳动部门颁发的的结业证书。
  【康复工作】年内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县138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康复复明手术,平均为每名贫困残疾人减免医疗费3000余元。428名精神病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为5名肢体残疾人更换了假肢,减免费用1.5万元。对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资金3万元,方便了残疾人咨询。
  【残疾人体育活动】在东营市9月份举行的“爱心园”杯残疾人乒乓球专项比赛中,利津县11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获得男、女单打四个第二名和两个第三名,取得参赛队总分第二名,并获得优秀组织奖称号。
  (赵光明胡希光)
  【机构队伍】县工商联与县委统战部合署, 设会长1人,副会长12人,其中驻会1人。
  【招商工作】2004年,县工商联在市工商联的协助下,引进招商引资项目,成立利津县荣盛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寿光个体户孙荣盛投资650万元兴建。2004年,利津县顺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中国制造业最具成长性企业”(全市共5家)。
  【会员企业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会员企业管理水平,县工商联印发《企业管理与营销实例》的小册子800册,发放到非公有制企业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向县委写出了《关于成立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的的请示报告》,县委于2004年10月25日以利委 〔2004〕47号文件的下发,具体工作由县工商联负责。
  【参与政治协商活动】县工商联积极参加县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先后在县政协召开的纪念全国政协成立55周年座谈会和招商引资软环境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组织广大会员参政议政,全年共提交提案、议案7件。
  【下岗职工再就业活动和光彩事业活动】 继续推动“光彩事业”向纵深发展,积极参加全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议和东营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2004年,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共帮助6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150人。同时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继续开展“双思”教育、“三个结合”和争当“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活动,总结和推广“同进共富奔小康”活动的成功经验。
  (胥素芝孙永政)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年卷),记述利津县辖区内2004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为方便实用,部分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