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265
颗粒名称: 建置人口
分类号: C924.23
页数: 2
页码: 34-35
摘要: 利津县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元明时属山东济南府滨州。利津因河海而兴,“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要津”,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史称 “小天津”。清末,组织义和拳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1944年8月18日,解放全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利津儿女先后在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著名战场以及渡江南下开辟解放区荣立战功,做出了应有贡献。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 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关键词: 建置人口 人口计划

内容

【历史概况】利津县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后黄河前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域地不断向渤海湾扩延。隋代建永利镇,属蒲台县。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故称为“利津”,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元明时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今惠民县城)。利津因河海而兴,“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要津”,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史称“小天津”。清末,组织义和拳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匪等。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1944年8月18日,解放全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利津儿女先后在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著名战场以及渡江南下开辟解放区荣立战功,做出了应有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 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地理位置】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地跨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东依黄河,东北濒临渤海,东与垦利县、东营区为邻,南与博兴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接壤,北与河口区相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狭长带状,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 &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利津县原3镇14乡。1998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前刘乡、原王庄乡并入利津镇,原北宋乡、原店子乡合并组建北宋镇,原大赵乡并入盐窝镇,原汀河乡、原罗镇乡合并组建汀罗镇,形成5镇7乡,即利津镇、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南宋乡、明集乡、北岭乡、虎滩乡、集贤乡、傅窝乡、刁口乡。2001年2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南宋乡并入北宋镇,原集贤乡、原傅窝乡并入陈庄镇,形成5镇4乡,即利津镇、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北岭乡、虎滩乡、刁口乡。乡镇平均人口达到3.23万人,面积增加到142.99平方公里,比第一次乡镇规模调整的1998年前分别增加1.52万人、66.80平方公里。全县共有512个村委会。境内有海铺1处(刁口海铺),国营农场1个(渤海农场)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简称“济军生产基地”)的部分连队。
  【建设环境】辽阔的黄河冲积平原,位置优越。永馆路、永莘路横穿县境,辛河路、滨港路纵贯南北,2座黄河公路大桥、5座黄河浮桥变黄河天堑为通途,交通便利。由东营海港向北直达东北三省;向西北直入220国道畅达京津塘;向东跨过黄河公路大桥迈入胜利油田中心基地、东营西城区,并可驰入东青高速公路,直达省会济南和青岛,西北距首都北京420公里,东距东营飞机场不足50公里、距火车站不足20公里,综合运输网络配套,水、电、讯设施完善,投资软环境优良,具备一流的开发和建设环境。
  【人口】据县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县总户数为88736户,总人口比2003年末增加707人,达到291713人。其中,乡村户数7.9万户,乡村人口26.44万人;农业人口220423人,占总人口的75.56%,非农业人口71290人,占总人口的24.46%。当年统计出生3267人,人口出生率为11.2%。;死亡1859人,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4.8%。;迁 A2867人,迁出3597人。
  【民族】据县统计部门2000年11月统计,全县常住人口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6%。少数民族18个,共126人,占总人口的0.04%,其中回族30人,满族23人,土家族18人,苗族16人,蒙古族10人,彝族9人,土族4人,壮族3人,布依族、白族、哈尼族各2人,傣族、朝鲜族、侗族、畲族、锡伯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各1人。
  【地质】县境地处华北断坳济阳坳陷之东部,境内广为第四系掩盖,无基岩出露。第四系之下发育有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朱罗、白垩系和第三系。陈家庄凸起,横陈县境中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其南北分布属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滨县凸起的东段也伸入境内。境域内断裂构造发育,活动强度大,并具有阶段性特点。境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
  2004年末各乡镇基本情况一览表
  【地貌】 全境地势向西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近黄河处高,远黄河处低。西南端地面平均海拔11.5米,东北端沿海滩涂地面平均海拔2米,自然比降为l/11000。最高点为海拔14.3米,位于北宋镇的三岔、高家两村。境地虽系平原,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决口频繁,既受洪水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微地貌。河滩高地面积228278亩,占总面积的9.1%;缓岗面积198438亩,占总面积的7.9%;浅平洼地面积645720亩,占总面积的25.8%;微斜平地面积1197003.7亩,占总面积的47.9%;海滩地面积228961亩,占总面积的9.2%,其中属潮间带的滩涂22.8万亩。
  【气候特征】利津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

《利津年鉴》(2005年卷),记述利津县辖区内2004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为方便实用,部分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