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镇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高加夫(2005年4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宁振民
董强
苟宏水
王少华(2005年2月任职)
陈建国
纪委书记:
王少华(2005年2月任职)
党委组织委员:张玉河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高爱辉(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许学勤
党委委员:
张建云(2004年2月任职)
政府镇长:宁振民
政府副镇长:杜永海
张晓彬(2004年2月任职)
任兰田(2004年2月任职)
刘玉德(2005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张奉先
王建华孙光明王光强
孙孝红(女,2004年2月任职)
人大主席:高加夫(2005年4月任
职)
人大副主席:李传福政协联络员:王建民
【概况】 垦利镇位于垦利县中部,垦利县城驻地,面积164.5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82自然村,57个村民委员会;有9262户,27366人;其中女140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
2004年,生产总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716万元、38798万元和8724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5%、29.1%和40.9%。工业总产值13.42亿元,实现利税1075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46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78公顷,总产1.1万.吨;瓜菜635公顷,总产1.3万吨;棉花1400公顷,总产1344吨;种植业产值6829万元。全年造林3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2.8%;林果总产3000吨;林业产值201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7233头,猪存栏1.5万头,羊存栏1万只,家禽存栏2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049万元。水产品总量11000吨,渔业总产值4732万元。有水库43座,总蓄水能力173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80944千瓦,农村用电量525万千瓦时。个体私营企业产值22.8亿元,利税17516万元。财政总收入3618.4万元,财政预算收入2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比上年增加629元。有中学2处,小学3处,在校学生共213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6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调查先进集体”、东营市“农业税收先进单位”、“渔业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反邪教警示教育先进乡镇”、全市“平安东营”建设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实施民心工程】2004年,投资600万元为镇一中建设6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和学生餐厅各一栋,提升教育的规模和档次;投资26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镇卫生院综合门诊楼,全面落实农村合作医疗;投资8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老年公寓,解决全镇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农业税执行3%的标准,比去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全镇仅农业税一项人均减负20元。筹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22330元,门诊合作医疗报销药费398796.99元,大病补偿241935元,受益人口为21268人,全镇农村合作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年内公路建设的总里程为31公里,总投资为600万元,修建了大小桥涵7座。
【支持县重点项目建设】2004年,在全县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中,垦利镇承担的黄河口汽配城项目、石化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加强了经纬商贸城项目、黄河创业中心、温岭小商品批发市场、永丰河衬砌、民丰路南延、市北外环绿化、东青高速公路绿化等项目的建设,为胜兴花园、惠能热电、黄河二桥、七干衬砌等工程的顺利实施,认真做好迁占、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及治理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县、镇各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投资2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石化垦利镇老年公寓工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后,惠能热电项目、汇能化工项目、第二水厂、华通化工、海越食品等先后入住园区,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县经济开发区规划相结合,规划建设了黄河创业中心。投资2600多万黄河口汽配城元用于园区基础建设,修建了一纵一横5000米道路,同时投资300万元建设溢洪河桥,投资100多万元架设了园区的电力设施。中心的开发建设已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前来参观、洽谈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项目10多个,意向投资额达2亿多元。签约项目4个,到位外来资金1080万元。扶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10家限额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04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2494.9万元,利润808.4万元,税金318.6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5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7%、75%、62%和186.8%。规划专业市场,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先后建设了经纬商贸城、黄河口汽配城等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镇党委、政府加大调度扶持力度,“两城”建设速度加快,为2005年的全面启动创造了条件,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省国土资源厅立项投资850万元的东吴片土地整理项目于2004年7月一次性验收合格。吴旺冬枣园被确定为全市“十大示范园”之一。高标准完成了8公里的东青高速路域绿化。棉花、冬枣、水稻等主要作物面积稳中有升,新增速生杨3500亩,播种小麦5000亩。加大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奶牛养殖规模有了较大增长。规划畜牧小区7个,新增奶牛495头,年底存栏达712头。与东正公司联合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县生猪中心屠宰厂。水产业,从湖南引进110万尾优质湘云鲫鱼鱼种,试养面积达2000亩。
【软环境建设】2004年,加大招商引资软环境治理力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一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年共为外来投资者返还税金36.67万元;落实引荐人奖励12.59万元;为投资者办理转户手续17名;解决投资者子女入学3人;为外来投资者办理保护牌19个,办理车辆通行证13个。二是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凡是来垦利镇投资的项目,一切手续都由镇招商办协助办理。为了更好地为外来投资者服务,对已入驻垦利镇的项目,实行党政领导与引荐人双负责、双调度的制度。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在原来项目洽谈、选址、审批等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到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选聘、资源配置等服务,一条龙抓到底,急外商所急、忧外商所忧;对重点项目重点调度;所有招商项目实行月调度,对列入重点推进的项目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每周调度一次,凡因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及时等原因,造成项目“搁浅”、停工、误工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为建立严格的机关效能管理制度,对软环境建设涉及到的每个职能部门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单位负责人年底取消一切评先树优资格。对外商主动服务、“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外来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制定完善的服务程序,从外商进入垦利镇开始即派招商办工作人员对项目全程进行跟踪服务。
【科技培训工作】2004年,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共举办培训班56期,56个村的村民参加培训,其中农作物培训21期次,农村能源9期次,林业20期次,水产养殖6期次,发放技术资料6300份次,培训人数达4100人次。通过培训,使全镇的农业发展形势明显好转。棉花面积由2003年的1.2万亩增加到今年的2.1万亩;水稻单产由2003年的450公斤增加到今年的500公斤;速生林面积达到6000亩;冬枣由2003年的5000亩增加到今年的8500亩。
【安全生产】2004年,立足安全生产过程的制度化,全力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先后制订出台《领导定期巡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规范》、《事故隐患整改制度》等一系列规定,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档案。进一步建立完善由57个村民委员会主任、9个单位、29家重点企业负责人为安全员的组织网络,协调资金3000元为57个村民委员会配备了统一的“安全生产举报箱”,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举报制度,期间受理举报6起,及时进行了查处;组织副科级干部及职工226人进行了安全知识考试;组织村、企业安全员观看“安全生产法”电视讲座2次,组织特种作业工29人,企业负责人36人,企业安全员33人,注册安全助理工程师9人参加了全县培训;出动宣传车19车次,张贴各类安全宣传画39处,发放液化气使用常识明白纸500余份,为25个村、企业建立了“安全台帐”。组织公安、工商、城建、卫生、教委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辖区内11处加油站、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6家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6家白酒生产企业、9家农药经营点、2家液化气储存经营户、1家爆竹生产业户及57个村民委员会进行了严格检查,对查出事故隐患的13家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联合油田三矿、集输公司、土地油区办公室、派出所等单位对私拉乱接天然气的7个村进行了排查清理,没收气管线2000余米,封存气井3处,清理取缔非法加油点12处,倒气点2处,没收加油机2台及非法加油器材,使城区安全生产秩序明显好转。
【生态示范区建设】2004年,投资112.9万元搞好黄河滩区、溢洪河、永丰河生态经济林建设,使城区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先后完成胜利干渠、西河滩、大河村、东青高速、青垦路及永馆路、村庄绿化等绿化工程,累计实现造林1.6万亩,出现了“水深林绿”的自然景观,先后涌现出了以冬枣闻名鲁西北的吴旺村和绿化养殖闻名的大河村。全镇57个村完成了村庄绿化规划,23个村造林近1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3.7%。全镇的5000亩生态稻田和挪亚食品参加了全省统一的有机食品推荐和测定。垦利镇的黄河口大米和黄河口冬枣成为黄河三角洲的特色产品之一。
(方淑勇苟金铭翟洪亮杨淑霞)
胜坨镇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
陈卫奎(2004年6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刘王民
尚吉永赵秋生
李维玲(女,2004年6月任职)
于龙飞(2005年2月任职)
纪委书记:
赵秋生(2004年6月任职)
党委组织委员:
赵洪光(2005年2月任职)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陈蓬建(2005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李东峰(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
苟志强(2005年2月任职)
政府镇长:
刘王民(2004年6月任职)
政府副镇长:
杨俊新(2004年2月任职)
宋立安张金宗
王安峰(2004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刘东坡
王凤楼陈维科
李景军(2004年2月任职)
人大主席:
陈卫奎(2004年6月任职)
人大副主席:刘星海
政协联络员:武金光
【概况】胜坨镇位于垦利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63.5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36自然村,59个村民委员会;有15606户,59189人;其中,女272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2004年,生产总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759万元、124303万元和13949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6%、54%和21%。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利税7.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029万元;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35公顷,总产0.98万吨;瓜菜560公顷,总产11607万吨;棉花3335公顷,总产3402吨;种植业产值7425万元。全年造林7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林果总产950吨;林业产值87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3670头,猪存栏3.7万头,羊存栏1.7万只,家禽存栏48.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2377万元。水产品总量3082吨,渔业产值5578万元。有水库41座,总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64299千万,农村用电量556万千瓦时。乡镇企业总产值78.9亿元,利税8.5亿元,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3.2亿元,利税1.36亿元。实现财税总收入9687万元,其中镇级地方财政收入4589万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4632元,比上年增加681元。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在校学生共779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1部。先后获得齐鲁乡镇之星、省中心镇、小康镇、百新工程示范镇、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镇十周年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2004年3月28日,胜坨镇召开建镇十周年庆典大会。为搞好这次庆祝活动,全镇干部群众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超前运作,精心准备。在筹备工作中,会同县委、县政府“两办”,对嘉宾邀请、展厅布置、来宾登记、食宿安排、会场准备、礼仪接待、材料的准备和发放等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工作上做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3月28曰,尽管来宾及随从人员近千人,整个庆祝活动秩序井然,充分展示了胜坨镇的新形象、新面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来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东旭牧业公司奶牛养殖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004年,完成南展片9000亩深沟排碱治理、镇北2500亩土地开发、巴东土地综合治理扫尾、秋冬5300亩土地整平、宁海滩区综合治理、镇北外环绿化等重点工程,涉及土地2.8万亩,搬运土方100余万立方米,整平土地5000余亩,开发片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全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水产、林果、桑蚕、水稻、粮棉六大主导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农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16.6%。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的东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投资280万元,奶牛存栏量达到450头,在养殖规模、内部设施等方面均达到全市一流水平。畜牧、水产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大牲畜、家禽、羊、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与2003年基本持平的基础上,肉奶蛋总产量达到了13900吨,增长了8%;全镇精养水面扩大到5000亩,占到淡水养殖面积的30.8%。桑蚕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种植面积达3000亩,全年养蚕1100张,产蚕茧10.5万公斤,亩收入达到1800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4年,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工业强镇”思想,坚持用“大投入”创造“大产出”,年投入过亿元的项目3个,全年工业总投入达12亿元,是2003年的两倍多。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比上年增加29%,实现利税7.9亿元,增长28%;实现出口创汇1052万美元,增长68%,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个,县政府调度的7个项目进展顺利,万达集团120万套/年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胜通集团50000吨/年钢帘线项目逐步成长为全镇工业经济的骨干项目。“产学研”结合取得丰硕成果,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万达集团漠化聚苯乙烯项目被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胜通集团层状结晶二硅酸钠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
胜通天轮公司生产车间一角程,东辰集团400万台/年永磁无刷电动机项目和5000吨/年新型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剂项目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总投资过千万的民营企业达到5家,宝世达泵业公司、和利时石油公司、银海化工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壮大起来,占到全镇重点调度项目的28%,全镇工业经济呈现出点面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04年,继续按照精心规划,高标准设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1000万元,实现镇北外环路与利河路的对接,打通胜坨镇东去县城的第二条骨干通道;投资800万元完成首集市场改造工程,清理不合理摊点,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中学实验楼建设,学校硬件设施达到全县一流;高标准完成了镇北小城镇一角外环路绿化;投资200万元,在永莘路建设强排站两处,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永莘路两侧的污染问题。全面完成城区道路硬化、自来水厂改制、小区居民房改、城镇环卫招标等工作,对住宅娱乐区、商贸区、生产区等区域的综合开发率达到了75%,城区基本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标准,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已初步形成。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办法,进一步加快村庄建设步伐。其中,海中、工农2个村已初步形了各具特色、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配套齐全、环境幽雅的农村新社区,另有11个村已全部完成新村规划建设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004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路子,大力倡导外出招商、上门招商,全年累计外出招商120多人次,接待各地来访客商400多人次。特别是一批企业不等不靠,走出国门,在境外招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东辰集团与韩国摩托尼斯电机公司计划总投资3亿元的永磁无刷电机项目,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并顺利进入产品试生产阶段,为全镇外向型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在胜通集团与山东天轮钢丝股份有限公司、滨州侨昌化工公司的强强联合之下,实现了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的快速聚集和合理配置,造就了50000吨/年钢帘线和2-4D酸粉等拳头项目,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全镇共引进在建项目13个。其中,境内项目12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境外项目1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100万元,全部完成县分配的任务指标。
【党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04年,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农村党组织,全镇有17个单位和个人受到省、市、县委表彰。二是镇村两级实现了“双基四化”管理。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达到了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三是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严把“入口”。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04年,发展党员58名,全镇无连续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支部。另一方面畅通"出口",对3名违纪党员依据《党员干部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处理,进一步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四是突出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后投资91.16万元,健全了各个站点的内部、外部硬件设施,全镇59个村民委员会全部达到“六防一配套”的要求。各村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率和党员干部的受益率均达到了100%。9月,在中央远程教育办公室的随机抽样检查验收工作中,胜坨镇以满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过关,为市、县赢得了荣誉。五是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经过两个月的连续奋战,全镇有58个村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了90%,村“两委”交差任职比例达86%。一批道德品质好,有文化,能办事,有经济头脑的优秀青年充实进农村班子,实现了村干部年龄、文化结构的合理搭配,为下一步做好农村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在实现柏油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把“村村畅”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努力协调工程资金,完成了胜利村——崔家、周家新村——大张、坨南——小巴家、张东——张东新村等12条乡村公路建设,公路总长达30公里,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在继续加大教职工全员聘任、绩效工资调控力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均居全县前列。加强了对全镇87处农村社区卫
生服务站的管理,健全了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农村合作医疗入保率达到了81.4%,全年为农民报销医药费115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油区治安秩序良好,在12月29日召开的全省“平安山东”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胜坨镇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镇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2%,人口出生率11.4%。,人口自然增长率2‰。
(于龙飞王青林)
郝家镇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刘占文
党委副书记:
李慧芬(女,2004年2月任职)
郭新吉(2004年2月任职)田永和
李道义(2005年2月任职)
纪委书记:田永和
党委组织委员:
许芳(女,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许义强(2005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张庆亮(2005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张松海
政府镇长:
李慧芬(女,2004年2月任职)
政府副镇长:张吉存
张德峰(2005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刘学范
薛安源(2004年2月任职)
人大主席:刘占文
人大副主席:
徐希然(2004年2月职)
【概况】郝家镇位于县(区)境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61.67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29个自然村,28个村民委员会;有7398户,16896人;其中女84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2004年,生产总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108万元、17254万元和683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7.1%、49.9%和14.9%。工业总产值7.092亿元,实现利税1927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8655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11公顷,总产0.7481万吨;瓜菜400公顷,总产1.0433万吨;棉花1801公顷,总产1783吨;种植业产值5324万元。全年造林84公顷,森林覆盖率18.5%;林果总产292吨;林业产值118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8329头,猪存栏1.02万头,羊存栏1.49万只,家禽存栏47.4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950万元。水产品总量60吨,渔业总产值27万元。有水库5座,总蓄水能力385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13405千瓦,农村用电量295万千瓦时。财政总收入1236.61万元,财政预算收入92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6元,比上年增长429元。有中学1处,小学4处,在校学生共15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部。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招商引资工作】2004年,郝家镇党委、政府以西郊工贸基地为载体,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充实调整,进一步加强与县驻南方招商工作站的联系。二是加大对西郊工贸发展基地的软硬环境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重点解决供水、道路改造和绿化工程,努力提高工贸发展基地承载项目的能力。三是明确招商重点,加强税源建设。选择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进入园区,确保税收足额收缴,为工贸发展基地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四是加强项目管理,重点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工作。采取领导包项目的办法,督促签订合同的项目尽快动工,已完工的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全年引进项目10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完成年招商引资额1.5亿元。至年底,西郊工贸发展基地共引进项目43个。其中,在建项目22个,投产项目18个,合同项目3个,到位固定资产4.6亿。
【农业生产】2004年,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三高”农业作为中心工作,确定棉花、畜牧、果菜为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一是引导农民合理搞好棉花种植,组织农业部门及时搞好服务,确保棉花生产增收。今年棉花播种面积达27000亩,棉花种植已成为农民主要农业收入来源之一。二是借助畜牧基础比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设奶牛小区2个,引进奶牛50头,肉羊小区3个,培植养殖大户3个。三是针对部分农田灌排不配套的实际,镇党委、政府立足长远,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对2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配套完善的基础上,秋冬又实施了1500亩农业综合开发,整平土地1400亩,开挖沟渠19条,修建生产路12条,修建各类水利建筑9座,共计投资60万元,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四是实施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工程。通过积极宣传发动和政策鼓励,安装完成沼气池225套。五是大力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先后在28个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40期,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培训人数4500余人次。
【小城镇建设】2004年,郝家镇党委、政府按照“科学规划、重点突出、有序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以镇政府驻地为政治文化中心,以西郊工贸发展基地为经济中心,构筑了辐射带动全镇的小城镇建设框架。一是坚持科学规划。聘请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镇的总规、详规、专业规划及部分村庄规划进行规划编制,完成方案设计。二是集中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顺利实施了13项城建重点工程和项目。投资130万元的政府综合楼二期工程及楼前绿化工程;投资110万元的首集市场改造;投资20万元实施了镇政府驻地供水管线维修工程;投资21万元对住宅楼及政府后院进行绿化;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改造3条乡村路,新建3条乡村路,计
郝家工贸基地
小城镇一瞥
11.5公里;各投资90万元的广场西商品楼和计划生育服务楼建设项目进度均超过90%。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
【“三监管”制度】2004年,郝家镇党委、政府针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子,在全镇推行了村级公章、合同、程序由镇统一监管的“三监管”制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镇党委、政府将村级公章统一存放在镇“三监管”办公室,用章行为由镇“三监管”办公室严格把关,全程监督,做好记录,把住了村级事务往来的第一道“关口”;二是监管村级合同,村集体签订经济合同时,须事先向镇党委、政府汇报,镇“三监管”办公室提供招标、签订、鉴证、仲裁一条龙服务,跟踪管理,全程监督,从而规范了村务行为,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纳入正常管理轨道;三是加强程序监管,规定因村级工作需要召开的村民议事会、大事公决会议必须进行会议记录,并由包村干部、参会村民签名,讨论事项须报管区领导签批后执行或报镇党委批准备案,通过此项规定的执行,全镇将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进一步推进了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社会稳定工作】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镇政府先后投资60万元配套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首期安装的16路高清晰、高性能探头将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及主要设施置于全天候监控之下,为防范和打击犯罪提供第一证据。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试点村的各种信息已采集完成,正在录入中。第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范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进一步健全完善镇调解中心,针对原调解中心人员变动较大,适时对其调整充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达到了人员、制度、微机三到位,坚持每月三排查,及时上报各种表格,按每村一档规范了档案,全部录入微机。年内,全镇共发生矛盾纠纷24起。现已调处22起,排查率100%,调处率90%以上。其次,注重村级调解组织建设,除按要求每村配备1名信访信息员外,还按照农村调解组织“五个一”的标准,重新调整充实了义务调解队伍和专职调解队伍,真正把那些热心调解工作、有威望的同志调整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使其在消除纠纷、维护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刘学范何晓霞)
永安镇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刘金忠
党委副书记:韩文第
李新(2004年2月任职)
崔旭升(2004年2月任职)
杨宝才(2005年2月任职)
纪委书记:
崔旭升(2004年2月任职)
党委组织委员:
陈新军(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李卫华(女,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刘长征(2005年2月任职)政府镇长:韩文第
政府副镇长:王怀国
刘敏(女,2004年2月任职)
牟作鹏(2005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
韩波(2005年2月任职)
人大主席:刘金忠
人大副主席:
张建民(2005年2月任职)
政协联络员:
单汉春(2005年2月任职)
【概况】永安镇位于县(区)境东部,距县城17.5公里,面积440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55个自然村,53个村民委员会;有6967户,20643人;其中女105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9‰。
2004年,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000万元、3000万元和16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9.3%、24.5%和21.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65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0公顷,总产0.24万吨;瓜菜667公顷,总产18800万吨;棉花3867公顷,总产3190吨;种植业产值7054万元万元。全年造林135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8%;林业产值291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600头、猪存栏0.9万头、羊存栏2.3万只、家禽存栏1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902万元。水产品总量15000吨,渔业总产值6000万元。有水库25座,总蓄水能力1.5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35600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1.1亿元,利税560万元,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1亿元,利税560万元。财政收入1082万元,财政预算收入3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3万元,比上年增加230元。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共26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百人21部。
【工业区建设】永安镇工业区位于东营市东城以北,东营飞机场以西,省级干线博新路、永馆路交汇处,规划面积191.8公顷,是永安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一部分,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划为化工工业区、水产品批发商贸区、棉花加工纺织工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四部分。2004年,重点完善工业区基础设施。一是投资40万元,将工业区内包括200亩废弃水库在内的1000亩土地进行配套整平,现已全部完成。二是投资380万元新建工业区道路3900米,计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三纵五横的道路框架结构。三是投资120万元,新架高压线路3000米,完善工业区电网。工业区共引进外来投资企业23家,总投资达到1.9亿元。其中,现已投产企业18家,在建企业5家。另外,已签订合同项目3家,协议项目5家。招商引资的逐步深入,有效地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镇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464户,民营企业发展到32家,从业人员2562人。
【农业综合开发】2004年,立足于治旱、排涝、改碱、增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决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实施二十二片3000亩土地开发项目、李屋片8600亩土地整理项目、永镇水库库区及后李片1万亩上农下渔开发项目、一村片3000亩低洼
永安工业区
地块治理项目和库区500亩高效养殖示范区开发项目,累计开发荒碱地25100亩,投入资金2600万元,搬动土方700万方,衬砌各类渠道31000米,修建各类水工建筑物380座,新增耕地面积1万亩,新增养殖水面3000亩,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发展后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神州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市神州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永安镇工业区南部,占地面积63亩,属招商引资企业。该企业始建于2004年2月,计划固定资产投入2000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为碳九石油树脂,副产品为古马隆树脂、油墨专用树脂、纸张施胶剂。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共计投资1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7月底试投料,10月正式运营。项目投入运营后,一期利润可达488万元。年可生产碳九石油树脂2万吨,实现产值6600万元。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部分国家。
(李新刘增波)
黄河口镇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
孟泽群(2004年6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
陈其卫(2004年6月任职)
刘爱民(2004年2月任职)
王海强(2004年2月任职)
袁洪文(2004年2月任职)
纪委书记:
袁洪文(2004年2月任职)
党委组织委员:
张宝利(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董洪香(女)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杨其亮(2005年2月任职)
政府镇长:
陈其卫(2004年6月任职)
政府副镇长:
贾伟(2004年2月任职)
刘士海(2004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
石岐山(2004年2月任职)
胡宝光(2004年2月任职)
人大主席:
孟泽群(2004年6月任职)
人大副主席:杨家富
政协联络员:
蔡令文(2005年2月任职)
【概况】 黄河口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1.5公里,面积1179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9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委员会;有2486户,24030人;其中女121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2‰。
2004年,生产总值2.257亿元,比去年增长18.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210万元、4390万元和7971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2%、31.5%和20.6%。工业总产值2.7606亿元,实现利税9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01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00公顷,总产0.65万吨,瓜菜1000公顷,总产2.2672万吨;棉花3140公顷,总产3737吨;种植业产值10205万元。全年造林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5.6%;林果总产1731吨;林业产值454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8019头,猪存栏0.76万头,羊存栏2.7万只,家禽存栏3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3847万元。水产品总量2760吨,渔业总产值2415万元。有水库9座,总蓄水能力81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115309千瓦,农村用电量420万千瓦时。乡镇企业总产值4.9亿元,利税280万元。财政总收入1139万元,财政预算收入1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比去年增加235元。有中学4处,小学2处,在校学生共31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2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5部。有3个村通过市县小康文明村验收,其中耿家村被市委评为“小康文明示范村”。镇党委被市委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称号。
【产学研结合】2004年,为做好产学研工作,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开展。上海香料研究所、石油大学先后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万尔大棚果树示范基地与山农大果树研究所、寿光市农科所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万尔大棚果树示范基地被县委组织部定为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基地,黄河口奶牛合作社被县畜牧局定为奶牛科技培训服务基地,香料加工厂被市科技局定为农村种植薄荷专业户培训基地。【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黄河口镇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首先在全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以学习班专栏标语横幅、广播以及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使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全镇共评出文明信用村12个文明信用户1023户三是以富民强村、优化农村环境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为重点,立足镇情,扎实推进小康文明村及文明诚信示范街创建活动。五七耿家、辛庄场3个小康文明村全部通过市县两级验收,其中耿家村在全县综合评比中位居第一。被列为市级小康示范村.新林等16个文明诚信示范街创建村通过县级验收,其中新林、栾家分别获得第1名和第2名的好成绩。四是通过出版内部刊物。《黄河口采风》制作万余份精美宣传画册,建立政府网站等措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县电视台,电台、东营日报、政务信息的用稿量位居全县第1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黄河口镇通过实地堪客,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和秋冬农水会战,共投资2055万元搬运土方959万立方米。年初规划的5000南荒碱地开发双义河片3000亩土地整理、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兴无片1700亩土地综合开发、利林片3000亩土地
易地开发、一村片4000亩荒碱地开发6个项目,全部顺利通过了验收:秋冬农水会战中的2万亩涝洼地治理、7100亩土地整平广林片1400亩土地治理、小岛河与五七渠清淤等项目,高标准高质最完工,并且在两次的农水会战综合评比中均列全县第1名。投资385万元完成了农村公路改造项目6个。新铺和改造路面13.4公里。并将全镇100.6公里长的45条路,分成52个责任段,进行养护管理,确保延长公路使用年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投资16.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巩固工程,为3个村的276户解决了生活用水困难。
【小城镇建设】2004年黄河口镇本着“科学、实用、长远"的原则.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膨胀中心镇规模。一是投资160万元,建成1600平方米的计生综合服务办公楼.主体工程已完成。二是投资330万元,建成3300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一幢。三是投资107万元硬化2万平方米的首集市场,该工程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投人使用。四是投资170万元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镇一中商品楼已完成主体工程。五是为缓解职工住房困难,在老住宅区投资50万元新建、改造住房25套。这5项工程总投资达817万元。
【“333"工程】2004年,黄河口镇立足实际,按照“农业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实施了“333”工程,即围绕三大优势、建设三项工程实施三步推进,以此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三大优势是发展基础,即指土地资源宽满,境内有69万余亩土地20.6万亩滩涂.56公里海岸线;农产品丰富,有10万亩棉花,万亩林果,万头存栏牛,34万只家禽,6万多亩海淡水养殖场;旅游业潜力巨大,地处黄河入海口,旅游南线东西横贯全境,东临大汶流自然保护区,北有万亩垦东水库,交通方便,开发潜力巨大,被列为全市重点旅游乡镇。三项工程是富民强镇目标。一是大力实施富民工程,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镇党委、政府以建畜牧大镇、强镇为目标,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按照高起点、高标准、上档次、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完善旅游、招商等基础设施,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走经商、打工的路子,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扎实推进强镇工程,让镇财政富起来。针对工业项目少,镇财政薄弱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黄河口农产品加工基地,吸引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项目落户黄河口镇。三是稳步实施兴镇工程,让旅游业旺起来。通过大力宣传、学习经验、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旅游业发展。依托垦东水库,建设黄河入海口绿色庄园;采取市场化运作,沿旅游南线建设黄河口民俗风情村;在镇政府驻地建设黄河口旅游宾馆。三步推进是长久之策。第一步是利用1〜2年的时间打基础,第二步是利用2〜3年的时间上台阶,第三步是用到3~5年的时间实现大发展。力争把黄河口镇建成全市畜牧大镇、工业强镇、旅游重镇。
【招商引资】2004年,黄河口镇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吸引众多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项目落户基地,推进了工业化进程。一是投资5000万元的天元棉业和投资近1000万元的腾飞农业已在农产品加工基地落户,并开工生产;二是投资7000万元的针状焦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05年5月1日竣工投产。三是投资2000万元的木片加工厂项目已草签协议,投资6000万元的 “黄河入海口绿色庄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目前正在进行迁占工作。此外,还有一批过千万元的招商项目正在洽谈之中。止年底,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496个,实现总产值24690万元,增加值3246万元。吸引外来资金96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项目5个,到位固定资产9600万元,在谈项目4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13%。
(董洪香董玉金苟振晓)
西宋乡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于泮义
党委副书记:周天奎
李会强(2004年2月任职)
孟宪锋(2004年2月任职)
纪委书记:
李会强(2004年2月任职)
党委组织委员:
董怀进(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陈新明(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张克军
政府乡长:周天奎
政府副乡长:吕景亮
武秀芝(女,2004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
杨华(女,2004年2月任职)
人大主席:于泮义
人大副主席:焦在忠
政协联络员:胥志刚
【概况】 西宋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42个自然村,37个村民委员会;有4610户,13852人;其中,女75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2004年,生产总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54万元、2926万元、3962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4%、38%、10%。工业总产值0.08亿元,实现利税156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99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0公顷,总产1735吨;瓜菜479公顷,总产7166吨;棉花1609公顷,总产1303吨;种植业产值3321万元。全年造林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5%;林果总产2317吨;林业产值395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742头,猪存栏0.35万头,羊存栏0.92万只,家禽存栏4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121万元。水产品总量1500吨,渔业总产值2401万元。有水库16座,总蓄水能力1107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32379千瓦,农村用电量200万千瓦时。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3亿元、利税360万元。 财政总收入576.65万元,财政预 算收入170.47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2950元,比上年增加427元。 有中学1处,小学3处,在校学生147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3部。被市政府命名为科技示范乡镇。黄河口蜜桃示范基地 被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黄河口生态农业观光园】西宋乡黄河口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东营市黄河口旅游南线中段,“五七”片万亩蜜桃园腹地,占地1.6万亩。该园由青岛大学旅游学院专家规划,主要建设入口引景区、服务接待区、观光采摘区、静养保健区、科普娱乐区、休闲渔业区、龙湖、芦竹生态迷宫。计划2004~2008年分3期实施,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2004年8月开始实施的一期工程主要有:现代化温室大棚、绿荫长廊、流金园引景区、景区大门、桃花溪娱乐园、生态餐厅等6项景观工程。其中,现代化温室大棚投资300万元,面积4608平方米,种植名贵花卉、稀特蔬菜、林果等,现已投入使用;绿荫长廊两侧种植藤本植物,附近设置采摘、赏花景点;景区大门采用仿生树木制作,流金园景点修 建假山等景点,桃花溪乐园配置 儿童娱乐设施,总投资100万元。 整个工程3月底竣工,第三届桃 花节前正式对外接待游客。
西宋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桃花节和一届观光园采摘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将运用市场机制和招商引资,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 品、生态餐饮,形成集吃、住、行、 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我们一起走过”西张西宋奋进二十年暨中国垦利第二届桃花节】2004年4月16日,在西宋乡万亩蜜桃园广场举行“我们一起走过西张西宋奋进二十年暨中国垦利第二届桃花节开幕式,邀请历届在西宋、西张工作的老领导19人,市直驻西宋乡工作组15人,有关市、县直部门单位领导,新闻记者200多人应邀参加了桃花节开幕式。桃花节期间有多家新闻媒体对整体活动及时进行报道。接待各类游客1万人次,附近农民组织了桃木工艺品、时令野菜、香瓜等物品的销售,人均增收400余元,带动各业新增社会产值100万元。桃花成为西宋的形象品牌。桃花节提高了整个垦利的形 象和声誉。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全乡37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安装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设备。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拿出专门资金对新建文化大院、办公室的村每间房屋补贴3000元,对原有公房进行修缮的村给予每间房屋补助500元,全乡各村站点标志牌和天线接收平台粉刷全部由乡财政负担。为做好设备看护工作,给安排专人看护设备的村每年补贴资金500元。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乡远程教育管理站,各站点配备了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管理员,并由乡政府每年给予1500元的人员工资报酬。制定了村级管理员培训计划,集中开展了两次微机操作、远 程教育设备管理知识培训。三是 组织教学运用。结合村“两委”两
农业观光园开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组织农民收看科教片
定时集中办公制度,规定每月的5日、10日、15日、25日为全乡集中收看日。各接收点累计组织收看科教片60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5000人次。在中央和省试点办的检查验收中赵屋和十八户村都取得了满分的优异成绩,为市、县赢得了荣誉。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刘伟、市委书记石军等领导专门到赵屋村召开远程教育工作座谈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圆满完成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2004年11月初开始,历时1个半月的时间,进行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委交给的试点任务。一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村“两委”交叉任职分别达到97%和99%。村“两委”成员由117人减少为73人。每年可减少干部工资支出11万元,农民人均减负8.1元。二是村干部素质显著提高。平均年龄46.9岁,比上届下降了1.5岁。45周岁以下的22人,占30%。村“两委”成员年龄最小的2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1人,占69.8%。大量“双高双强”型人才进入新班子,占83.5%,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68人,占93%。三是党员干部、群众的参选率明显提高,37个村中党员、群众参选率达到93%以上,有的村达到了100%。四是严格程序、严格步骤,全乡没有发生一起扰乱选举程序和因选举导致上访的事件。
【农业综合开发】2004年,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共实施3个项目。一是上农下渔项目配套工程。西兴片万亩上农下渔开发配套各类沟渠路123条,搬动土方120万立方米,修建各类建筑物73座,完成投资360万元,达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验收标准。二是土地整平项目。全乡完成土地整平2250亩。其中,小高片1200亩,大山片525亩,:二十一户片500亩,累计开挖沟渠85
条,动用土方51.6万方,修建建筑物35座,总投资151.65万元。三是土地治理项目。宋五片土地开发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开挖沟渠32条,长12.8公里,动用土方13.5万立方米,修建各类水工建筑物28座。项目区可增加耕地1593亩,净增耕地系数79.65%,项目总投资109.6万元。
【农村能源工程建设】2004年,西宋乡沼气池建设任务593个,惠及20个村民委员会。4月动工,8月上旬全部建设完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为鼓励群众积极安装,出台优惠政策,群众每安装1个沼气池,除市级补贴1000元、县级补贴400元、农户自筹300元外,不足部分由乡财政承担,全乡共补贴资金10余万元。二是重视工程质量。把该项目做为全乡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抽调3名农林站业务人员,专门负责沼气池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料物采购等工作。为严把质量,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安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同时做好“三改”配套工程建设,美化净化了庭院环境。三是提高使用技能。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会、发放明白纸等办法,宣传普及沼气日常管理知识,提高群众使用技能,确保沼气正常发挥作用,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群众11。0人次。沼气池的建设使用,美化了农村环境,节约了农村能源,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王江华)
董集乡
【领导干部】
党委书记:杨同起
党委副书记:
袁金龙(2004年2月任职)
王振起
马广泉(2004年2月任职)
张兴国(2004年2月任职)
纪委书记:
张兴国(2004年2月任职)
党委组织委员:
王培勇(2004年2月任职)
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宋江美(女,2005年2月任职)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袁昌斌(2004年2月任职)
政府乡长:
袁金龙(2004年2月任职)
政府副乡长:尚建厂
张全武(2004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王英民
张景春
徐志涛
庞瑞香(2005年2月任职聘干)
人大主席:杨同起
人大副主席:
董希滨(2004年2月任职)
政协联络员:宋学成
【概况】董集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33个自然村,33个村民委员会;有5951户,20307人;其中女性100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8543万元,同比增长12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637万元、11008万元、28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20%、30%。工业总产值2.1亿元,实现利税378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95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075亩,总产11886万吨;蔬菜7615亩,总产10329吨;棉花32130亩,总产2185吨;种植业产值5546万元。全年造林4700亩,森林覆盖率达18%;林果总产123吨;林业产值166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7316头,猪存栏9490头,羊存栏1.9万只,家禽存栏11.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740万元。水产品总量814吨,渔业总产值468万元。有水库2座,总蓄水能力8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6551千瓦,农村用电量637万千瓦时。个体私营企业产值3.9亿元、利税6551万元。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财政预算收入67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6元,比上年增长610元。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共13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部。
【招商引资】2004年,全乡上下进一步增强“发展靠工业、关键在招商”的观念,狠抓软硬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进程。加快工贸发展基地基础设施建,全年投资1360万元,建成总长12000多米的“三纵三横”主干路6条、35KV变电站1座,全面完成秦薛水库清淤增容任务,基地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0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10个,到位固定资产1700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224%,招商引资工作列全县7个乡镇第1名。其中,境外招商完成3700万元,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是
落户董集的山铝水泥有限公司全县唯一完成境外招商任务的乡镇。
【一岗四联】2004年,为进一步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爱民、为民、富民、安民意识,乡党委在全乡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岗四联”活动,即:一名党员干部联系一个农村特困户、一名在校贫困学生、一个独生子女户、一个民营业户,一联3年。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发挥帮、扶、带作用,与农村“弱势群体”禾口“发展群体”结成对子,认真解决他们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产销信息、技术支持和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帮助他们闯市场、求发展、奔小康。活动开展以来,100余户农村特困户得到帮助,260名贫困学生得到及时救助,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10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960余件。全乡民营业户新增10家,实现增加值0.8亿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157%、164%;新增畜牧养殖小区10处、养殖专业村10个,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增长58%;全乡农民人均增收达600多元。
【“一通二解三到位“信访工作法】2004年,在总结多年信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是“一通二解三到位”工作法。“一通”即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以“网底工程”为依托构筑“反映与解决”双向渠道畅通的信访工作网络体系,变无序上访为有序上访,这是信访工作的基础;“二解”即着力解决上访人员的思想问题和其反映的实际问题,这是信访工作的核心;“三到位”即宣传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党的政策到位,这是搞好信访工作的保障措施。这套信访工作法的运用,使许多重复、越级信访积案得以顺利解决,上访群众比较满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为全乡的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动四放"促民企】2004年,紧紧抓住政府搭台、启动民资的发展策略不放,坚持思想上进一步放心放胆、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放活、工作上进一步放手放开,积极进行思想上发动、环境上引动、服务上促动、大户上带动,着力打造软环境“洼地”,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实现了新突破,发展势头强劲,全乡新增注册民营企业10家,民营企业总量达到55家,民营业户达256家,注册资金达到4320万元,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31086万元,实现利税3149万元。
(王新冬)
红光办事处
【领导干部】
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
盖乃高(2005年2任职)
工委副书记:李洪江
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王立国(2005年2月任职)
【概况】中共垦利县红光渔业工作委员会、垦利县人民政府红光渔业办事处,位于垦利县东部沿海,永丰河入海口处,东临莱州湾,西临东营飞机场,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委员会,共881户,1908人,其中女性87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9‰。
2004年,生产总值3220万元,比去年增长18%,人均纯收入5800元,比去年增长16%;完成海水养殖面积3.5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933吨;万亩高效养殖和渔港启用取得长远规划;投资440万元组织实施了永丰河拦门沙治理工程,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0%。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把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报废小型渔船7艘,新开发虾、蟹、杂色蛤混养新技术5项;引进牙鲆鱼、台湾草虾等新品种6个;完成海水养殖面积3.5万亩,实现了养殖总量600吨,总产值1400万元;引进水产品加工企业1家,设施渔业企业家3家。红光渔港功能初见成效,实现海产品日交易量38.8吨,交易额8.4万元,海产品捕捞量较去年增长
1.5倍。
【红光渔港新区总体规划】2004年,完成了红光渔港新区总体规划。为搞好渔港配套工程建设,提升渔港功能,确保水、电、冰、油等基本生活资料供应,达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确保长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工委、办事处曾多次聘请专家到红光实地考察论证,在广泛听取渔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最后确定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设计新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共分“三区”、“五团”,即码头区、龙头企业区、办公区、旅游休闲区、工厂化养殖区及3个居住组团,可容纳8000多人居住。该区设计采取挖土筑台、海水环绕、依水造景等手法,充分体现海滨小城镇特色。为打破制约渔港功能启用的瓶颈,8月上旬组织实施永丰河拦门沙治理工程,计划投资440万元,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0%。同时,委托省港湾规划设计院对渔港码头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随着永丰河拦门沙治理工程的施工和渔港配套工程的初步实施,红光渔港服务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
【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2004年10月,完成了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并付诸实施,规划面积为1023公顷。为确保规划的完成,配合指挥部顺利完成了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迁占任务,涉及养殖户25户,养殖面积5600亩,建筑物53座,管理房370平方米,兑付补偿金171.6万元。投资30多万元,为园区架设高压线3.5公里。区内骨干路已完成路基及桥函建设。引进中科院水产疾病防治中心、省水产研究所等3个单位投资设施渔业项目,每家占地800亩,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工厂化养殖6万平方米,其中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已投资75万元完成20亩海参养殖试验池建设。引进东营市海盈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1家龙头企业,计划投资500万元,主要进行海产品加工、冷藏等,年内完成投资200多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争取市、县投资276万元,修建了红光泵站和3座生产桥,投资近30万元对老十五村公路进行修复,多方筹资4.6万元对红光小学校舍进行修缮,投资2.5万元修复了农村饮水管线,投资3.3万元对机关办公室房屋及大门进行了修缮改造,投资10万元购置面包车一辆。重视关心弱势群众和困难群众生活,对65户101名农村困难群众给予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44400元,低保粮13450公斤,为受灾群众发放生活救灾款1.7万元,大病救助款、房屋修缮款1.5万元。推行农村合作医疗122户,共634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5%。
(李洪江张树信)
垦东办事处
【领导干部】
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
翟向军(2004年2月任职)
工委副书记:王成华
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王玉柱(2005年2月任职)
韩继辉(2005年2月任职)
副主任科员:韩华庆
【概况】2004年,垦东工委、办事处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县委、县府所赋予的“管理、协调、服务”职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力做好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油地共建、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生产、工农关系协调等工作,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油区治安集中整治】2004年,探索出了以公安、交警、综治、普法四位一体合署办公的新路子,油地携手、联防联治、封闭式管理等油区治安机制已经形成。一是在油区,加大警力投入,在“三点、两线、一片”等涉油案易发地带重点布防,以点带面,实行24小时交叉巡逻,遏制了涉油案件的发生。二是与油田警方携手开展“保油田生产、保地方平安、建文明油区、建文明单位”的双保共建活动。三是进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提高了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年未发生涉油治安案件,得到了油地双方的好评。
【流动人口管理】2004年,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一是计生办与流动户口管理站紧密配合,掌握流动人口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是定期逐门逐户进行服务,宣讲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与流动人口出生地计生部门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保证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和服务,杜绝违反计生政策的现象。三是在常驻育龄妇女管理工作中,大力推行“三结合”和“三为主”,积极发挥两个阵地的作用,开展各种活动,满足育龄妇女对计生工作的需求。四是严格控制准生证审批和对辖区内非法生育的监控。
【安全生产工作】2004年,推行“一岗双责”制,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整治。4~12月,开展“危险品集中清理整治”、“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油气集中整治”等安全生产“拉网式”大检查活动共9次,活动中取缔非法油气销售点4处,查处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16处,下达整改通知书2份,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
【油地共建】2004年,利用各种渠道,与油田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干部职工主动与油田联系,主动交往,增进友谊。积极为油田生产提供服务,做到油地共兴共荣,共同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11月,孤东采油厂投资40万元,帮助维修办公用房,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