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2005年,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幵发项目2个,总投资756万元,农业开发配套资金476万元,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1050万元,实现利润472万元。其中,黄河口镇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397万元,年新增农业总产值525万元,实现利润236万元。董集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359万元,年新增农业总产值525万元,实现利润236万元。以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建成运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强化种植业的“三品”建设,棉花、冬枣、蜜桃、大棚高档瓜菜、高蛋白大豆、专用玉米等优质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农产品优质率不断提髙,畜牧、水产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全县畜牧养殖小区总数达到383个,奶牛存栏达到6200头,良种肉羊发展到13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6.5万吨;渔业养殖面积45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8.5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6.5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27万吨。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2005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落实市级无偿资金120万元,县级无偿资金70万元。重点扶持了5家企业。新上扩建项目8个,新增投资额8380万元,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由2004年的16家发展到了18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6家,企业总计固定资产已达33673万元,总计农产品加工原料处理能力达到了522万吨,从业人员3300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12万亩,带动农户1.5万多户。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5年,垦利县继续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局作为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牵头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协调,加强调度,狠抓督导与落实,使全县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进展顺利。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99期,培训20987人。培训内容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沼气池等。发放各类科技书籍7800册,印发科技资料13.64万份,发放科技光盘100余张,现场拍摄照片400余张,悬挂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宣传横幅、粉刷永久性标语100余条,组织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9期。在2005年度“东营市十佳农业科技标兵”、“东营市十佳农业科技协会”评选活动中,县评为“十佳农业科技标兵”4人,“十佳农业科技协会”1个。通过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使全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全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2005年,垦利县认真贯彻落实税费调整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农村“两工”,确保农民实现零税赋,人均减负76.46元。全年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村干部600余人次,进一步宣传了党的基本政策。并于年初,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了减负责任状,提高了减负工作管理效力。
突出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监督管理。对“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范围、筹资筹劳标准和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搭车收费及一切巧立名目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至年底,全县共有6个村因排挖沟渠,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实行一事一议,筹资人均15元外,全县共收取农民一事一议资金44865元。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杜绝农村“三乱”现象。为防止其他搭车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现象的发生,县减负办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釆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多次深入村、户,对农民负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责成相关单位进行解决,有效防范了农村“三乱”现象的发生。至11月底,全县农村除向农民收取200余万元生产性费用外,没有向农民多收、乱收一分钱,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党的减负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2005年,进一步完善相关农村财务制度,创新了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加大监管指导力度,有效提高了垦利县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农村公章、程序、合同“三监管”制度,强化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村级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廉政建设,在全县普遍推行了村级公章、工作程序、合同集中监督管理(“三监管”)制度,在各乡镇均设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办公室,将村财务章、村级所签订的一切经济合同以及村级各项工作事项和具体办理程序等纳入统一的监督管理范围。对于村级一切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事项实行严格把关,有效防止个别村存在的村干部处理村级事务违规操作、借油田占地和青苗补偿之机渔利,或搞暗箱操作,在集体资产经营、救济救灾物资发放等村内重大事务上不公开、不公正或有制度不落实等经济违纪现象的发生,使村级工作更加民主、公开。
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为加强对农村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培训,县农业局先后采用组织一批专业人员赴外地学习新会计制度,聘请软件公司专家到垦利县举办电算化知识培训班、举办乡村会计人员培训班等形式,对县、乡、村三级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了业务知识培训,共培训村会计人员300余人次,发放《新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350多本,在全县各级营造了学习会计制度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打下基础。
实行村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为保护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2月,在全县开展了乡村债权、债务清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集体资产家底,对集体资产产权进行了严格界定和登记。切实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融通,达到保值增值;对于村级不良债务,在确保不继续增加农业的前提下,引导各乡镇逐步探索妥善化解的有效途径,形成资金运营的良好循环。
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为确保各项农村财务制度的扎实有效推进,农业局把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结算中心制度,强化民主理财一财务公开管理工作作为乡镇年底奖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制度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与县纪委、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加强对乡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
【植物保护】2005年,垦利县病虫草鼠害防治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积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技术等。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0期,印发《当前病虫情况》17期,印发明白纸和技术宣传材料15000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田间技术指导、电话咨询等形式指导农民4120余人次。据统计,2005年,垦利县各种病虫害发生面积252.8万亩次,指导防治面积325万亩次,其中综合防治面积占80%以上,预计挽回粮食损失12934.7978吨,挽回皮棉8347.7035吨。对危险性检疫病虫害进行重点监测。对35家种苗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疫登记管理,查处无实施检疫的农作物种子15000公斤,并及时做出封存、没收、改变用途等处理。实施产地检疫面积2000亩,检疫农作物品种3个,印发检疫证明编号60000余个,实施调运检疫12批次。有效的防止了检疫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农村沼气工程】2005年,全县共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867户,50立方米小型沼气池1处。其中户用沼气池垦利镇150户,永安镇154户,黄河口镇40户,胜坨镇180户,董集乡343户。50立方米小型沼气池建在垦利镇。建成了李呈村、西九村、小高村、苏刘村、后徐村等一批沼气建设典型村,让群众切身体会到了沼气建设带来的实际效益。
(宋庆瑜郑存忠郑俊刘玉明崔淑华刘国平)种植业【粮食生产】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总面积220135.6亩,总产83762.38吨,平均亩产380.5公斤,亩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77505.6亩,总产26771.78吨,亩产332.42公斤;秋粮142630亩,总产56990.6吨,平均亩产399.57公斤。在秋粮生产中,全县玉米种植58780亩,总产28958吨;水稻35200亩,总产19094.9吨;大豆36900亩, 总产6152.6吨;杂粮11750亩,总产2785.1吨。
【棉花生产】2005年,全县种植棉花296000亩,总产籽棉61103.2吨,亩产籽棉206.43公斤。全县棉花生产在受台风“麦莎”影响与部分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后,通过强化管理,加大抗灾措施,全县棉花生产仍获得较好收成,成为全县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瓜菜生产】2005年,全县种植瓜菜46983亩,总产68998吨,年均亩产1468.6公斤。其中:莲藕面积7573亩,总产11360吨。油料作物5820亩,总产823吨,其中花生4620亩,总产641吨,其它油料作物1200亩,总产182吨。
【良种工程】2005年,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品种有津原45、47;小麦品种有良星99、滨麦2号;玉米品种有郑单958、农大108、良星4号;棉花品种有邯284、鲁棉研17、18、21等。良种供应的主渠道是县种子公司,在全县建直销点3处,委托销售点16个。在县城开发区新建招商项目棉花原原种厂1处,从事棉花良种生产经营。个体农资业户主要经营棉种,经营登记的有88家。全年销售各种农作物良种150万公斤。
(宋庆瑜郑存忠郑俊刘玉明崔淑华刘国平)林业【概况】2005年,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1041.3公顷;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66.7万公顷;林业育苗150公顷;新建冬枣密植园273.3公顷;巩固提高桑园166.7公顷;新建工业用侧金盏菊花卉面积66.7公顷;柽柳封育1333.3公顷;全民义务植树85万株;果园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300公顷;果品产量11560万吨,比上年增长17.9%;森林覆盖率达到17.4%。垦利县林业局被省林业局表彰为树木幼苗花卉工作先进单位、省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工作先进单位。
【植树造林】2005年,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节活动。精心安排了全市义务植树现场,邀请市、县五大班子领导和十几个部门300余人一并到溢洪河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各乡镇和联系村庄绿化乡村公路绿化的市、县直部门的负责人也都分别进村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绿色通道建设。全年共建设绿色通道208.9公里,其中干线路、水系绿化,主要实施了广利河、五六千合排、广蒲沟、七干渠、同兴分干、黄河退休大堤、青垦路及东青高速公路绿化,绿化总长度60.9公里;县乡路、乡村路和进村路绿化总长度148公里。多个乡镇建成了5条以上乡村路,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黄河口镇八支渠路绿化、环永林开发片路,西宋乡五庄村进村路、桃园南路,垦利镇陈家进村路、镇西路,胜坨镇北外环路、海北进村路,董集乡赵马进村路,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绿化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绿化村庄231个,植树45.1万株。其中,董集乡大户村、西宋乡五庄村被市验收组列为全市村庄绿化精品示范工程,黄河口镇新林村、王连村,垦利镇邱围村、南羊村,董集乡刘家村、秦家村绿化标准同样很高,成为了全县村庄绿化的亮点。农田林网建设。与全县土地开发治理相结合,配套完善沟渠等水利设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533.3公顷,植树3.2万株,完成林网整地2666.7公顷,全年共完成封滩育林1333.3公顷。
【经济林建设】2005年,在巩固现有经济林面积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重点加强了冬枣、蜜桃、桑蚕三产业建设。其中,冬枣建设主要集中在水系绿化农业垦利镇、西宋乡、黄河口镇,全年新建设冬枣园273.3公顷,标准化示范区300公顷,完善沟渠6.6公里,配套防护林186.7公顷,产业规模进一步膨胀。全年产冬枣2200吨,比2004年翻了一翻,产值收入1320万元;蜜桃建设主要集中在“五七”片,全年新建补植20公顷,同时加大了西宋乡万亩优质蜜桃基地产业区的综合管理,大力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蜜桃品质明显提髙,市场竞争力增强。全年产优质蜜桃3850吨,实现产值收入539万元;桑蚕业建设主要是在稳定现有桑园面积的基础上,对低产园进行改造提高。全年共产鲜茧175吨,产值455万元。
【森林资源保护】2005年,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全民义务植树节、“四五”普法宣传日和专项执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单、横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全年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6块,出动宣传车15余次,营造了浓厚的爱林护林氛围。组织开展"爱鸟周"、"绿剑”专项严打活动。共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案件12起、滥伐林木案件20起,没收盗伐器材25件,收缴罚款1.4万元。10月,县林业局联合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孤岛林场和大汶流林场7部门开展了保护野生鸟类专项活动,有力打击了滥捕乱猎野生鸟类的行为,保护了全县野生鸟类资源。发挥木材检查站作用,抓好木材的运输管理。全年共检查车辆2560余车次,检查、检疫木材11.3万立方米。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加大病虫害防治设备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强化病虫害测报工作,及时发现了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并组织动员全县上下开展了以美国白蛾为主的防治。共投入防治经费120万元,购买大型防治器械12台,防治林木面积4000公顷,喷洒农药12.6吨,有效遏制住了美国白蛾的蔓延趋势,保护了全县林木资源。开展大树和稀有树木的调查工作。据调查统计,全县树龄在30年以上、胸径60厘米以上的大树冬枣产业迅速崛起西宋万亩桃园和稀有树木共有129株,其中在郝家镇郝家村和孙家村分别首次发现了百年的3株柘树和2株皂荚树。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年初与各乡镇、孤岛林场、大汶流林场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9份,印制森林防火预案20份;开展森林防火检查,全年相继进行了12次森林防火检查活动,查出不安全隐患30处,现场整改20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做到了隐患早发现,及时解决,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林业科技培训与推广】2005年,立足于科技兴林,依托市委、市政府“双十”工程之一的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推进工程和县科协、县科技局开展的“科普之春”活动,成立了林业专业技术讲师团,开展冬枣、蜜桃、速生杨科技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技术人员在蜜桃园指导生产班92期,培训林农6135人,印发技术明白纸3万份、林业科技书籍600本,发放冬枣生产技术光盘100张,赶科技大集2()次,接待咨询人数280人次,解答技术问题128个。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树龄和不同管理水聘请山农大园艺学院高东升教授到西宋万亩桃园进行技术讲座平,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吴家旺村、苍州村、东王村、小高村、西增林村、永兴村、新立村、西十四村、北薛家等为冬枣科技示范园,技术人员带着群众干,现场指导,增强了培训效果。外引内聘,加强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投入20余万元,外聘专家1名,内聘乡、村两级技术人员30余名,并通过他们培养林业科技能手200余名,形成了较健全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机动性,开通了“2521083”昼夜林业科技服务热线,配备了专门的冬枣科技服务车。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沟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山农大、省果科所等高校院所建立联系,聘请院校教授、专家为垦利县的林业科技顾问。9月,聘请山农大园艺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高东升教授到西宋乡蜜桃示范基地现场指导,并积极吸收和采纳了他关于蜜桃园规划建设的农业多项建议。引进并推广了高产桑园丰产技术、省力化大棚综合高效养蚕技术、蜜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果树设施栽培技术、冬枣密植丰产技术等实用技术6项,提高了全县蚕茧、蜜桃、冬枣和保护地林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林政管理】2005年,林木采伐审批上,进一步规范审批手续,能不伐的不伐,能少伐的尽量少伐,对采伐户均要求写出更新保证书或交纳保证金,注重从源头上保护好现有林木资源。全年共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9份,采伐、间伐面积94.6万公顷,采伐蓄积621立方米。成立清理整顿领导小组,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利用10天时间,对全县14家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依法核发或换发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对不符合经营条件者进行了取缔,查处非法经营木材案件2起,新核发“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2份,吊销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木材经营企业1家。认真做好林木确权工作。全年共办理林权证11份,登记林地面积2639公顷,树木215.4万株,做到了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狠抓木材检疫工作,防止外来林木病源入侵。打破八小时工作制,采取不定时检查的方式,昼夜轮岗执勤,全年共办理植物检疫证、木材运输证330余份,检查车辆1100余车次,检查检疫木材1.78万立方米,查处无证运输木26起,材案件收缴罚款和各类规费4.2万元。
(张合奎)畜牧业【概况】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3.8亿元(现价),增长11.1全年肉类总产量2.62万吨、蛋类总产量1.83万吨、奶类总产量1.17万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27.8%、17.19%和51.95%。年底,全县存栏牛2.88万头、羊13.74万只、家禽228.77万只,分别比2004年增长-31.43%、一16.72%和一38.67%。
【畜牧龙头企业】东营万得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公司承担的畜牧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先后投资186万元对肉牛加工生产线及速冻设备等进行了整体改造,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00头,公司以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肉牛直补政策为动力,采取公司带农户加基地的模式,与全县50多个肉牛育肥场(户)鉴定了2000余头的收购合同。公司现有员工83人,资产总额2280万元,年产值750吨,利税90万元。2005年,先后投资1800万元,在县经济幵发区建起3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24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购进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配备和完善高标准的产品检验室,提高了生产能力,拉动畜牧业生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品种改良】2005年,全县肉牛改良点、冷配点13处,改良肉牛万余头。部分奶牛场开展了奶牛人工冷配工作,从省良种站和北京奶牛中心购进和引进高产良种奶牛冻精细管300余支,改良本地奶牛260多头。同时,加强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年新建仔猪繁育场12处,年仔猪繁育能力达到20000头。
【疫病防治】2005年,面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落实了防控资金,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了各自职责,为充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强制免疫。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落实防疫资金80多万元,采取专业防疫队伍与村防疫员相结合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免疫工作,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注射440万只,免疫率达到100%;猪、牛、羊口蹄疫疫苗注射数量分别为21.3万只、4.82万头、28.3万只,免疫率分别达到100%,并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完善了防疫档案。
无疫区项目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狠抓动物疫病控制、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标准化和兽药、饲料监察等五大体系建设,畜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为保证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县、乡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官方兽医7人),村级防疫员98人,并且每年都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防疫网络基本形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的长效机制。(一)对各类规模饲养场的防免疫、消毒、治疗等情况实行了档案管理;(二)官方兽医对全县14处养牛场、养鸡场实行全程监管、监测,常年开展动物疫病普查。9月调查奶牛场8处,调查奶牛996头,检测出低酸度酒精阳性乳9例,并分别采取了防治措施。(三)加强对生物制品的管理,实行主渠道冷链供应,确保疫苗质量。(四)强化对兽药、饲料经营点的管理,对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认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通过培训考试合格的方能上岗经营。(五)每年开展集中消毒灭源活动。2005年,仅集中消毒灭源发放消毒药品15吨;(六)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情监测(责任)网络,做到及时、准确报告反映疫情的动态和信息。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2005年下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形势曰益严峻,畜牧局班子成员带领导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防控核心和主力军的作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日夜奋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防控任务。(一)完善应急体系。调整充实县防控指挥部和应急预备队,完善了应急预案,按要求落实了防控经费和防控物资储备。12月6日,组织开展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共计400余人进行了现场观摩。(二)落实防护措施。要求对禽类实行圈养和禽舍罩网等隔离防护措施,杜绝与野禽接触,并加大督查力度,拒不采取隔离措施的养殖户,对其饲养禽只进行强制扑杀。(三)加大查堵力度。分别在威乌高速垦利出口、大汶流林场和孤岛林场设立了检查站,对过往车辆实行严格检查、消毒。在大汶流林场、孤岛林场分别设立了2处候鸟观测点,时刻观察候鸟动态。对136处宾馆饭店、3处交易市场进行了消毒处理,全县各类饲养场区周围及重点水域等,累计消毒面积达5500万平方米,使用消毒药品15吨。(四)实施疫情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疫情举报电话,保证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上报。(五)严格落实责任。在年初逐级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指导各乡镇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场、户)制度,每村都配备一名兼职防疫员,并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落实责任追究制,对由于失职、渎职造成工作被动、贻误时机或不良社会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六)强化免疫质量监农业督。组织人员对免疫满两周的禽类进行了抗体效价水平检测,采集血样2000多份,对因疫苗注射剂量少、注射不够规范、个体差异对疫苗不敏感等原因导致抗体效价水平较低的,及时反馈到各乡镇,进行了补免。(七)加强防控宣传。组织社区、广播电视、共青团、妇联、中小学等部门单位积极行动,多渠道宣传防控知识。(八)实施群防群控。县畜牧局与县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与卫生、工商、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畜禽交易市场和餐饮行业的整顿,严厉打击加工、销售、食用野禽和病死家禽行为。
【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规范疫情处理程序和措施,垦利县按照“早、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演练严”的疫情处置原则,于2005年12月6曰举行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组织畜牧、卫生、公安、交通、工商、财政、安监、民政、宣传及各乡镇、办事处、林场和农场等近400名干部职工举行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观摩活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副指挥、副县长孙海君对这次演练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垦利县今后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长期作战的各项准备;(二)要进一步总结演练经验,确保能够从容应对; (三)要做好防控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工作;(四)要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瞒报、漏报和缓报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五)要加强部门配合,确保齐心协力,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畜牧局副局长许其成,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秀华,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副指挥、副县长马占峰也参加了这次演练。
【畜牧科技】2005年,畜牧科技工作以普及畜牧兽医科技知识为重点,以农民科技培训为载体,不断提高畜牧兽医科技服务质量,加快畜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2844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并实行业务人员包规模养殖场制度,突出抓好畜牧生产指导和科技信息服务,深入基层,提供一线服务,提高群众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根据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的要求,完善县畜牧局实验室建设,具备了科学检测动物疫病的能力。2005年春秋两季,对全县存栏的奶牛分别实施了一次结核病、布病监测,对患病奶牛及时采取了隔离、诊疗、淘汰处理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为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免疫效果,开展了抗体效价水平检测,先后采集血样2000余份进行实验室检测,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了补免,保证了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畜牧执法】2005年,县畜牧局坚持“防检疫与生产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强动物防检疫体系建设,对发展畜禽养殖起到了积极的保护和推动作用。深入贯彻《动物防疫法》,实施依法制疫。建立和健全市畜牧系统农民科技培训启动仪式在垦利县举行个,各类养殖专业户达到2114个。年初,县委、县政府对肉牛生产采取了直补政策,调动起群众养殖肉牛的积极性,全年新增肉牛小区18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的数量达到60多个,肉牛养殖的快速起步成为全年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示范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全县区域化生产布局的渐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胜坨镇、垦利镇、永安镇的奶牛、生猪,董集乡、黄河口镇的肉牛、肉羊,西宋乡、郝家镇的蛋鸡、肉鸡为主的畜牧生产格局。
全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强了动物防疫执法队伍建设。完成执法与服务、经营相分离,成立了13人的动物检疫监督所,严抓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和出入县境检疫,对重大动物疫病有计划地实施强制免疫。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分别达到100%,全年共检疫畜禽48万头(只),检疫畜禽产品0.3万吨,消毒车辆0.2万台次。同时,加强了对畜禽及其产品运销管理,加大查堵力度,严格禁止从疫区调入畜禽及其产品,坚决杜绝外来疫病传入垦利。化兽药和饲料管理,加强市场监管。按照《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强对兽药、饲料的管理,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幵展兽药、饲料检查20余次,查处假冒伪劣兽药76种、饲料12吨、生物制品2130瓶,并全部进行了销毁处理。
【畜牧小区、专业村、专业户建设】2005年,县畜牧局结合全县畜牧业生产现状,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将标准化规模养殖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发挥政策的驱动作用和导向作用,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并通过外出参观等形式广泛宣传,调动起了群众的积极性。年内共新建各类畜牧养殖小区42个,原有畜牧小区也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环境,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小区档次,有12处奶牛场新上了成套挤奶设备,建设了挤奶厅,从而提高了鲜奶质量,增加了养殖效益。2005年底,全县小区总数达到383个,建成畜牧养殖专业村任务64【畜牧奖励】2005年,将畜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全县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及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激发了群众从事畜牧业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05—2007年畜牧、水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的意见》(垦办发[2005]8号),对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区)等给予扶持奖励。年底,通过考核认定,对全县8处奶牛场、14处肉牛场进行了奖励,并对销售给本地龙头企业210头肉牛的养殖户进行了直接补贴,兑现奖励资金118.78万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黄河口镇四十三户村等11个标准肉牛饲养场(区)提前兑现奖励22万元,累计全年兑现奖励资金140.78万元。
(苟俊宾)农业海洋与渔业【概况】2005年,全县有水产养殖面积3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1.1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1.9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3.3%和0%;有海洋捕捞渔船421艘、计5414千瓦,排水总量4410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12.35%、-45.38%和-27.26%;全县水产品总量8.67万吨,比2004年增长9.0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14万吨,海水养殖产量4.06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48万吨,分别比2004年土曾长一2.8%、16%和10.2%。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全国使用管理示范单位,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先进单位。
【淡水渔业】2005年,全县累计淡蟹农养殖的河蟹水养殖面积1.1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667公顷,水库增养殖面积5333公顷。推广河蟹养殖面积5333公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826公顷,湘云鲫养殖面积733.3公顷。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采取措施,在抓住新品种引进推广的同时,继续抓好河蟹、南美白对虾和湘云鲫等优势产业,把“上农下渔”配套利用作为重点工程实施,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思路,积极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一)发展河蟹养殖。全县河蟹面积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永安镇、县水稻农场、西宋乡、垦利镇等乡镇。县渔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在2004年推广河蟹大规格养殖的基础上,2005年进一步完善河蟹大规格养殖技术,亩产河蟹60公斤,平均规格达到100克以上,亩产值3000元,亩纯收入1800元,推广近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二)发展南美白对虾精养和半精养。2005年全县南美白对虾淡水(半咸水)养殖面积达到4826公顷,精养池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300公斤以上,平均规格12厘米,半精养池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200公斤左右。(三)扩大湘云鲫增养面积。2005年,湘云鲫养殖面积达733.3公顷,分布在垦利镇、永安镇和胜坨镇,通过一年的养殖,最大规格达到4。0克,该品种将成为垦利县淡水养殖业的重要替代品种。(四)认真做好“上农下渔”配套利用。2005年,全县共开发完成“上农下渔”池塘面积5040亩,其中永安镇开发"上农下渔”池塘186个,面积2200亩;西宋乡开发“上农下渔”池塘120个,面积1640亩;胜坨镇开发池塘1200亩,共12个池塘,池塘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110公斤,产值3000元,效益可观。
【海水养殖】2005年,全县海水滩涂养殖面积19001公顷,新增面积667公顷,浅海养护面积11333公顷。全县海水养殖继续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质、高效水产品养殖为重点,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主要表现为:(一)海参养殖实现“零的突破”,为农民增收创出了新的途径,开创了垦利县海珍品养殖生产的先河。在十八号桥、县海水养殖场、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发展海参养殖1000亩,十八号桥海参基地开发规模达到400亩,成为全市最大的海参养殖基地。同时,在海参苗种繁育上实海参养殖实现突破现了重大突破,蓝田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繁育苗种600万头,实现纯效益300万元,解决了苗种受外地制约的问题。(二)池塘贝类养殖实现破题。在全市率先进行菲律宾蛤仔池塘养殖,放养面积2300亩,亩增收500元,填补了全市池塘养殖菲律宾蛤仔的空白。(三)海水名贵鱼类养殖发展迅速。在2004年首次进行海水池塘网箱套养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5年,全县池塘网箱放养牙鲆等鱼类达到712亩,占全市池塘网箱牙鲆养殖面积的86%,亩可增加纯收入4700元。(四)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实现突破。2005年全县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5万平方米,其中,金海田公司、惠利公司在设施渔业园区内建成1.2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蓝田公司在十八号桥建成0.3万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养殖车间,金海田公司在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投放大菱鲆苗种9万尾,金海田公司和惠利公司在园区内开发的400亩海参养殖池塘已开始运营。到2006年,两家公司可完成2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建设,届时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工厂化养殖基地。
【海洋捕捞和渔港监督、渔船检验】2005年,县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为发展远洋捕捞,建设水产大县强县,积极引导垦利县鸿发远洋捕捞有限责任公司投资900万元建造“鲁垦渔2105号”、“2106号”两艘远洋渔轮,4月下水试航,单船主机功率620马力,配备了海水淡化设备和水产品速冻冷藏加工设备,是当时全市最先进的远洋渔轮。在朝鲜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年产值1500万元。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壮大,将有效地缓解近海捕捞压力,恢复因捕捞强度过大而受到破坏的生态平衡。此举是垦利县建设水产大县强县的重大突破,也是“海上东营”建设的一个新亮点。2005年,垦利县渔港监督管理站被市海洋与渔业局推荐为“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参加全国评选活动。船东互保工作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收保费8万余元,垦利代办处被山东渔港监督局表彰为先进集体。2005年,垦利渔港监督、渔船检验站被省海洋与渔业厅授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2005年,渔业主管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大户上项目,大力建设渔业龙头企业,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一)在红光渔港附近投资650万元兴建了东营市海盈水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点进行泥螺、四角蛤等海产品的深加工,年内粗加工泥螺100吨,收入165万元。(二)玉峰水产公司实现了黄河口毛蟹加工出口。这些项目有效地解决了水产品卖难、价低、受制于外地客商的问题,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和农民互惠双赢的良好格局。为深入贯彻《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上东营”建设的意见》,垦利镇前李呈村规划建成一处水产批发市场。该市场自2004年3月开始建设,2005年10月全部竣工,11月正式投入运营,共完成总投资1818.2万元,建成三座水产品交易楼,共有两层商住楼房98套 (建筑面积10329.2平方米),水产品交易大棚1465平方米,停车场15000平方米,配套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为客户交易提农业供了极大的便利。该市场位于县城中心地带,毗邻垦利县开发区的经纬商贸城,北靠中兴路,西接黄河路,东临东青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至2005年底,共有固定经营业户98个,其中经营水产品的固定业户有81户,分散经营户200户左右,安置500余人就业,预计年平均交易额3.8亿元。垦利镇前李呈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成启用对于加快当地水产品流通,促进海洋与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繁荣城乡经济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海域管理】2005年,县海洋主管部门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法》、《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的宣传,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程序,治理整顿海上生产秩序,编制实施海洋功能区划,重点贯彻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三项基本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权证书制度、海域使用有偿制度),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状况的海域使用管理规范性文件,即《垦利县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垦利县海域贝类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做到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具有操作性,实现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积极做好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建设。圆满完成了县际间海域勘界、岸线修测、海陆分界线划定、生物资源多样性调查工作。加强海洋监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以黄河入海口周围海域为生态监控区,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执法监察,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动态,有利的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积极探索海域使用确权新路子,进行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首次成功拍卖海域使用权3宗,确权面积8909亩。按时完成海域使用权证书年度审验工作,累计办理海域使用107宗,海域使用确权面积达21万亩,征收海域使用金459.2万元。
垦利县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被国家海洋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分别授予“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单位”和“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渔业科技]2005年,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渔民科技培训工程”,共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学员1636人次,发放养殖技术资料90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南美白对虾精养技术、河蟹大规格养殖技术、虾蟹混养技术的研究推广,为水产养殖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海水池塘网箱套养牙鲆、海参池塘养殖和工厂化集约化养殖等为垦利县积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产品选介】黄河口毛蟹是垦利县特有的水产品,其繁殖生长在黄河口,养殖用水为黃河水,饵料以黄河水繁育的野杂鱼为主,黄河口水域这种特有的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环境,使其成为具有安全、肉质鲜美及外形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优质水产品。黄河口毛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至2005年底,垦利县黄河口毛蟹养殖面积达5333公顷,年产黄河口毛蟹2135吨,年育苗能力1930公斤。黄河口毛蟹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苗种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成蟹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深受广大用户欢迎。黄河口毛蟹已成为振兴垦利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先后获得“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无公害黄河口毛蟹”等。
(杜玉梅徐培青)农业机械【概况】200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36.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农用拖拉机保有量13450台,比去年增长8.7%,其中新增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5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台,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42.39万公顷,其中深耕13.23万公顷,分别比2004年增长-3.2%和-23%,机播39.46万公顷,其中,小麦精少量播种5.4万公顷,玉米机播4万公顷,分别比2004年增长46.8%.19.2%和-0.5%,机收19.44万公顷,其中小麦联合收获1.59万公顷,玉米联合收获和秸杆还田3.47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4%, -11.7%和92.8%,另外,组织各类机械187台(套),参加农田水利建设会战,完成土方1000万立方米,占工程总动土量的98%。
【农机推广】农机推广是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生产力的桥梁,是连接农机生产者的扭带,主要分为:农机机具推广和农业技术推广。2005年,利用省级农机补贴资金30万元,推广各类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深耕犁)32台(套),利用市级农机补贴资金10万元,购置4YW-2A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2台,4JHG-150(135)型分离式秸杆粉碎灭茬还田机3台,3WZ-45型推车式远射程喷雾机4台,4MC-2型棉花拔柴机300台,通过补贴拉动垦利县农机投入150万元。
【农机培训】2005年,利用农业机械化学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面授,讲座,技术指导,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突出抓了拖拉机驾驶员,农机管理人员,农机修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操作手的培训,2005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244名,复训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2094名。
【农机供应】200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机供应渠道不断拓宽,个体农机供应网点逐年增加,至2005年底,农机供应网点59个,经营额2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7%,主要经营:动力机械、牵引机械(犁、耙、播种机、收割机、铺膜机、中耕机、挂车)。排灌机械(柴油机、电动机、水泵)。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磨面机、碾米机、扎花机、扎油机、铡草机)。场间机械(脱粒机、扬场机)及植保机械。
【农机管理】2005年,严格按照《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维修点技术检验实施细则》《山东省农业机械配件销售技术检验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全县的农机维修点。配件销售点进行了等级技术检验。完善审批手续。全面核发由省农机办统一制定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根据市场管理的需要和农民的要求。(一)对农村维修点进行了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机维修人员.农机配件经营人员的职业资格进行了考核评审工作。(三)积极组织农机维修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培训。全年审核农机修配网点287家,农机维修人员610人。
(杨民志)水利水务【概况】2005年,垦利县水务局内设办公室、工程股、财务股、设计室、水政股、水政监察大队,下设双河灌区灌溉管理管理所、十八户灌区灌溉管理所、东张水库管理所、五七灌区灌溉管理所四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下属水利工程公司、水务局水泥制品厂两个水工企业。
全县水利建设以河道疏浚治理、农村饮水工程为主攻方向。努力增强水利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作用。溢洪河疏浚治理工程、中心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郝家镇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工程和胜坨镇城乡供水一体化拓展工程都按期竣工。集中全县财力物力对干渠、排河进行了全程高标准治理。在实施农村饮水巩固工程的基础上,又实施了郝家镇和胜坨镇两个乡镇集中供水示范工程。
【防汛抗旱】2005年春季降雨仅有30毫米,农田失墒严重。全县春季需水量超过了7000立方米。永镇水库、东张水库等主要水库在年初蓄满,总蓄水量1.1亿立方米,完成春灌面积33.33万亩。
2005年,全年降水量达533.1毫米,汛期6月1日~9月30曰全县累计降雨量457.26mm。特别在8月7日夜间~8月9日,第9号台风“麦莎”影响垦利县时,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沿海地区极有可能出现风暴潮。防汛指挥部加大措施,充分准备,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全力作好台风暴潮的防御工作,确保了9号台风安全过境,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6月1日起各级防汛办事机构全部上岗到位,实行昼夜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保证联络畅通,做到了水情、雨情、灾情传报及时。6月23日,召开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并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防汛责任书;实行地方行政首长包河道制。县水务局及时清理引洪阻水设施,清除生产便道和临时便道5处、拦河坝3条。交通、公路部门及时拆除架设在河道上的临时便道,保证行洪畅通;按时完成对广农业利河、老广蒲沟和五六干合排垦利段的疏竣治理,治理长度18.344公里,不仅保障了垦利县的行洪安全,而且有助于东营市防洪排涝的安全畅通。县内河防汛办公室安排专人对广利河、永丰河、小岛河3座拦河闸进行检修,确保其启闭灵活,及时提闸排涝、落闸阻拦洪水倒灌。县防汛办公室修订完善2005年《垦利县内河防汛工作预案》,对全县12个雨情遥测站进行全面检查,确保24小时正常运行,实现防汛抗旱信息的准确预报。
【大型水利工程】溢洪河城区段衬砌绿化工程溢洪河城区段衬砌绿化工程包括衬砌工程和绿化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4155万元,衬砌工程包括溢洪河两岸衬砌和相应的配套工程及一分干改造工程。溢洪河衬砌工程长度约3千米,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土方开挖及夯填、地下排污管埋设、岸墙砌筑、翻板闸、桥涵等配套建筑物;一分干改造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坡道防渗处理、衬砌板预制及安装、配套桥涵等。溢洪河衬砌工程于2005年6月31曰全部竣工。
溢洪河绿化工程和育才路绿化工程溢洪河绿化工程面积9.3万平方米。全长824米,建设内容包括碱土外运,碱土整形,石屑、客土回填,排碱,给水,铺装,绿化种植及配套设施等工程项目;育才路绿化工程面积6万平方米,全长1300米,建设内容包括石屑、客土回填,给水,铺装,绿化种植及配套设施等工程项目。溢洪河绿化工程(包括绿化地整理,道路、节点建设,供水铺设)总体全部完成,树木种植于11月15日开工,适宜种植树木品种已全部完成,全部绿化工程计划于2006年5月1日前完成。
中心城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东营市中心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垦利段)于2005年5月16日开工,2005年6月15日竣工。工程内容包括垦利县境内广利河、五六干合排和老广蒲沟三条河道的疏浚治理。其中,广利河治理自胜坨镇皇殿拦河闸开始,至与清户沟交汇处结束,治理长度4.744公里;五六干合排治理自总干渡槽开始,至吴杨渡槽结束,治理长度6.79公里;老广蒲沟治理自总干渡槽开始,至成寨村以西结束,治理长度6.81公里。三条河道治理总长度18.344公里,共完成土方64.0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00万元。
[农村饮水工程】 郝家镇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工程2005年3月18日郝家镇人民政府在东营市200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工程的竞标中中标,成为全市4个中标乡镇之一。中标后,委托东营新汇水利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初步设计,经市专家组评审通过后,6月4曰,在郝家镇人民政府公开招标。该工程的招标共分二个标段,管线材料采购和施工,通过报价和专家评审,分别由山东华信塑胶有限公司和垦利县水利工程公司中标。6月20日双方签订了采购和施工合同,工程开工建设,10月31日工程全部完成通水。
郝家镇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工程是通过嫁接胜利油田石化总厂的供水管网,将城市自来水输送到全镇28个行政村村头,解决镇政府驻地和全镇28个行政村、18500人的饮用水问题。胜利油田石化总厂的供水管网,是由纯化净化站提供水源,其水质水量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整个工程共铺设各类管线37700米,均为UPVC管线,其中:4315供水管线1850米,4250供水管线4810米,4160供水管线7140米,屮110供水管线7750米,490供水管线6480米,屮75供水管线3300米,464供水管线6400米。穿越主要交通道路10处。穿越河道7处,新建阀表井50眼,新建管理房29座。完成投资273.9万元。
胜坨镇城乡供水一体化拓展工程胜坨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拓展工程是在2004年集中供水工程的基础上实施拓展,覆盖胜坨镇15个村,解决12701人的农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委托东营新汇水利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对胜坨镇集中供水拓展工程进行初步设计,经市专家组评审通过后,2005年10月11日由东营市新汇工程建设招标有限公司对胜坨镇集中供水拓展工程进行了代理招标。招标分管线材料供应和施工两项,分别由淄博齐达塑料有限公司和东营市华隆建安公司中标。10月15日双方签订了采购和施工合同,工程开工建设,11月30日工程全部完成通水。
胜坨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拓展工程的水源是胜坨镇水厂的净化水,曰设计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完全能承担供水需要,水厂出厂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匚程共铺设各类管线36400米,均为UPVC管线,其中:425。供水管线3000米,屮200供水管线14100米,屮160供水管线5100米,4110供水管线5700米,490供水管线6300米,475供水管线2200米。穿越主要交通道路10处,穿越广利河一处,穿越六干渠一处,新建阀表井16眼,新建管理房15座。完成投资329.16万元。
【人畜饮水巩固工程】2005年,东营市安排垦利县农村人畜饮水巩固工程27处,共解决4480户,15152人农村人口的新增缺水问题。其中:垦利镇5处、永安镇5处、黄河口镇3处、西宋乡7处、胜坨镇2处、董集乡3处、郝家镇2处。主要进行水源、管线、配电设施、管理房的更新改造。全部工程自5月陆续开工,至9月全部完成。共开挖改造坑塘9处,维修、改建统一标志的管理房27处,安装水泵15台,压力罐7个,共埋设管线97287米,工程共完成土方13.83万立方米,实施总投资179.26万元。
【水利科技】垦利县水务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磁感式盐渍土地调查与规划技术,系“948”项目(No.995108)的技术推广项目,2005年12月23日,在济南通过了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验收鉴定。验收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鉴定。项目综合评价为A级。垦利县盐渍土面积广,盐渍化程度重,盐渍类型区域差异鲜明,在黄河三角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磁感式盐渍土地调查与规划技术是国际盐渍土研究及应用的热点技术。本项目利用磁感式盐溃土地调查与规划技术对土壤盐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异进行客观评估,并提出盐渍土改良利用的适宜性评估及利用规划,将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资源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该项目利用两年的时间,在永安镇境内700公顷的项目区内利用磁感式方法进行了盐渍土壤盐分的剖面、空间分布状况和不同季节盐分动态的测定,获得了相关数据,测定误差在10%以内。并提出了项目区的盐渍土地治理与利用的规划建议。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2000公顷,综合经济效益达到500万元,长远效益预计可达3000万元。
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磁感调查数据精确判读模式与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利执法】2005年,县水务局被山东省水利厅列入全省第二批执法试点县。成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将水政股、水政监察大队、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组建垦利县水利综合执法办公室。整合执法力量,改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建立了一支集中、统一、高效的执法队伍。统一行使全县水行政处罚权、审批权、收费权和监察权。成立了“综合执法大厅”和“听证大厅”实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水政监察大队下设5个水政监察中队:即双河灌区水政监察中队、东张灌区水政监察中队、城关水政监察中队、十八户灌区水政监察中队、郝家水政监察中队,各中队负责其职责和区域范围内水利执法事务,坚持层级监督和统计汇报制度,大队和中队搞好了衔接,确保了执法机构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办事高效。截止2005年底共查处和纠正水事违法行为19起,办理各类行政审批2起,为国家和群众预计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促进了水事管理秩序的全面好转。全年共征收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70.2282万元、水资源费60万元。全部上缴省厅及县财政。2005年3月,以第十三届“世界水日”、第十八届“中国水周”为契机。设立水法咨询服务站1个,印刷、张贴、发放宣传材料25000余份,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牌4块,出动宣传车10余辆次,对《水法》进行了广泛宣传,宣传覆盖面积达98%以上。
【水利综合经营】2005年,县水务局下辖的4个管理事业单位,2个水工企业,以水利综合经营为主,年创营业收入4823万元。双河灌区灌溉管理所、十八户灌区灌溉管理所、东张水库管理所、五七灌区灌溉管理所,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灌农业区内供水、排水,水费计量征收为主,单位水费收入与供排水成本费用基本相抵。垦利县水利工程公司系国营水利水电二级施工企业,主要承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工程、公路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该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2005年,完成产值4129万元,实现利税375万元。
(宋玮冰)垦利县水稻示范农场【概况】2005年,垦利县水稻示范农场按照“抓载体、建基地”的总体思路,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实干,农场种、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养殖河蟹10000亩,南美白对虾3000亩,湘云鲫1500亩,水产品总产1010吨;种植棉花2500亩,水稻5000亩,总产分别达625吨、2500吨,实现总产值5100万元。
【万亩河蟹示范园建设】垦利县万亩河蟹示范园位于水稻示范农场中心地带,是垦利县水产养殖的科技样板园,在全县渔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设立水质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为及时掌握池塘水质变化情况,调节水质,保证科学、合理用水,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在河蟹示范园设立监测点4个,实施有效观测,指导蟹农科学养殖。(二)推广新技术。继续推广河蟹大规格无公害养殖技术和南美白对虾高产技术,单产分别达65公斤和340公斤。(三)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对园区内的池塘、沟渠、路桥、水电等设施进行了整修,改善了园区的养殖环境。(四)多措并举促河蟹销售。针对河蟹价格低、销售难的问题,县水稻示范农场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销售难问题。组织河蟹购销公司有关人员赴湖北武汉、湖南常德、温州、上海等地考察河蟹市场,广泛联络购销商,借助外力将河蟹打入南方市场;依靠当地经纪人引进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河蟹;以幵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与蟹农结成帮扶对子,定指标,定任务,为蟹农解决河蟹销售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利益。抓住“五一”、“十一”黄金周销售旺季,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帮助蟹农搞好销售;为到农场收购河蟹的客户搞好服务,解决河蟹收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广泛联系,北京、上海、武汉、扬州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大量收购河蟹,共销售河蟹320吨,有效解决了河蟹滞销问题,增强了广大蟹农的养殖信心。
【招商引资工作】2005年,农场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天清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外资对一村水库进行整体开发,建设旅游项目供人们休闲度假。年底,该项目完成规划设计,计划投资2000万元,3年完成,共建设水上娱乐项目43个。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率,还能提升万亩河蟹示范园的知名度,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带动水稻示范农场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改善职工居住条件)2005年,县水稻农场在财力非常紧张的状况下,投入资金15万元,对职工居住环境进行了改善,修缮宿舍6间。同时,修建了花池,栽植了绿化树木,设置了路灯。美化职工居住环境。
【技术指导和供水服务】2005年,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供水服务工作。在棉花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河蟹、南美白对虾放苗、防病等重点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池塘边进行技术指导,倡导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切实搞好供水服务,本着既要保证用水,又要节约用水,坚决不能浪费水的原则搞好用水调度,提高节水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益。
【产品流通】2005年,为了搞好产品流通,提高农场知名度,农场依托名优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大户”、“经纪人”创办水产销售服务公司,发展壮大营销队伍,进一步拓展了经营领域,扩大了业务范围。组织公司人员去南方考察水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泛联系客户,建立了营销服务网络,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格局。继续与挪亚实业公司合作,使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大中城市,在超市流通。积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经济效益。住北方水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品种转变的大好时机,迅速抢占北方市场,进一步提高河蟹在市场的占有率,加速产品流通。通过走出去开拓外界市场,共销售河蟹320多吨,大米260吨,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攀升,提高了广大承包户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科技项目编报工作】2005年,县水稻示范农场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主要编报了《垦利县淡水名优品种生态养殖项目推广试验报告》和《垦利县优质水稻种植项目报告》。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农场生态农业的发展。
【机关及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县委的统部署,成立了以场长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旗在召唤》、《十六大报告》,观看《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报告》VCD(一)、(二)、(三)、(四)、(五)及《新党课50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牛玉儒》VCD宣传片等内容,采用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并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人人发言找不足,谋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初步建立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有利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党支部建设。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了农场支部班子成员,加强了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廉洁奉公、执政为民”集中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提髙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1名预备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安排专人进行培训考察,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整了由毕作林场长为组长,宫玉平副场长为副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农场综治工作,与各站股室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健全综治机构,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制定《二五年“四五”普法教育计划》,把《行政许可法》和《宪法》纳入全年教育计划。积极开展《建设平安垦利》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周密部署,营造良好的稳定氛围。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农场良好的稳定环境。2005年,垦利县水稻农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顺利通过县综治办公室、县信访局和县司法局的检查验收。
(丁常义)下镇地区利用日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概况】2005年,按照省计委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下镇项目主要安排溢洪河疏浚治理、张镇河治理、部分干渠治理及下镇3万亩草场配套完善等工程,总投资900万元,其中日元贷款200万元,省预算500万元,县配套200万元。2005年,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内容全部完成,完成总投资91140万元,其中利用日元贷款36000万元,省级配套8800万元,市级配套13000万元,县及以下配套33340万元。
【主要工程】溢洪河治理工程2005年,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土方开挖及夯填、地下排污管埋设、岸墙砌筑,翻板闸、公路桥、悬索桥及排水闸等配套建筑物;绿化工程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工程自2004年1()月幵工,至2005年底,配套建筑物工程及适宜树木种植工程全部完工,2006年5月1日前完成绿化。疏浚治理河道48公里,其中衬砌3.0公里,新建生产桥1座,完成土方289.6万方,砌石4.42万方,钢筋砼4765.63方,配套建筑物39座;绿化工程完成土方3102方,铺设草坪9.5万方。
张镇河治理工程2005年,张镇河治理18公里,完成土方19.73万方。
部分干渠治理工程2005年,农业治理垦利镇一分干、九十六户分干、永安一分干、永安二分干4条分干渠,总长度30公里,新建公路穿涵1座,节制闸1座,完成土方25万方,砌石1900方,碎及钢筋校2370.44方,建筑物4座。对下镇3万亩草场进行配套提高。
【竣工工程验收]2005年,组织永丰河治理工程、路南干渠建筑物、下镇分干节水改造工程的省级验收。使项目中的6项大型水利工程都通过省水利庁组织的验收,验收结论均为优良。小型水利工程、中低产改造及荒碱地开发、林业、水产、草场改良等项目的市级验收于12月底完成。
【外资采购】利用外资招标采购任务全部完成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利用日本政府贷款69.04亿日元,其中65.53亿曰元用于设备物资的采购,3.51亿曰元作为备用金。协力公司坚持以项目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效益第一、科学招标的原则,通过采取合理分割采购包、应对汇率风险、调整采购时间等多种方法,2005年,上交县财政资金92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
争取剩余外资得以追加利用2005年,为把近13亿的剩余外资用好,协力公司积极争取,向日方提交3个备选方案,对曰方4次提出的21个问题进行答复,最后确定将剩余外资采购部分建筑材料用于项目防护工程。为确定追加采购的必要性,日本协力银行于9月6~7日派出调查团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就项目申请事宜提出质询,经协力公司逐一答复后,日方非常满意,9月30日对追加采购方案进行批复。协力公司立即着手招标文件制作、询价、抽取评标专家等工作,11月22日完成物资采购的招标工作。从而也打破了曰元贷款剩余资金不再追加利用的惯例,使整个招标采购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迎接上级审计部门的全面审计】2005年10月22日~28曰,市审计局受省审计庁的委派,派出审计组对下镇项目进行为期7天的全面审计。通过审计认为,下镇项目实施以来,严格按计划实施;日元利用程序规范,物资招标采购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没有资金挪用现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执行上级规定,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对外宣传】2005年,在实施好项目的同时,注重项目的对外宣传和项目成果的推广。多次在《大众日报》、《东营日报》作长篇报道,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山东画报社、东营电视台、东营广播电台、垦利电视台、垦利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进行釆访报道,把项目的进展和产生的效益及对垦利县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宣传。在项目区内,大型水利工程、种植业、林业、草场、电力配套项目建成后,安装了项目标志碑,各配套建筑物安装了项目标志牌,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使社会各界对项目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项目的实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小康文明村帮扶】2005年,在小康文明村帮扶工作中,协力公司联系帮扶西宋乡苍州村,为帮扶户送去了农药、化肥等农资,还为农村捐科技书90本。并筹资10万元,清理饮水坑塘一个,修建排水沟2000米,植树1000余棵,解决了该村农民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使该村顺利通过县级小康文明村的验收。
(刘新国)东营市黄河农场【概况】2005年,东营市黄河农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凝神聚力,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社会稳定,集中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开拓了农场发展的新局面。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33万元,同比增长12.4%,利润2020万元,同比增长13.2%,职均收入18500万元,同比增长23.3%,人均收入6100元,同比增长27.1%。总场财务总收入1068.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46万元,商品楼销售收入430万元,商业街土地及废旧房屋折价63.3万元淇他收入21.5万元,争取资金107.5万元。农场靠亏损维持经营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首次实现了总场财务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
【继续加大农业开发改造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2005年,投资550万元,按照灌排分设,桥、路、涵、闸全面配套的原则和项目要求,实施3000亩造地项目,增加可耕地面积1000余亩,年增效益25万元。投资198万元,实施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促进了土地的转化升级,增强了农业发展潜力。投入4万元对全场2万亩土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为科学种田打好基础。加大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服务投入,农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籽棉单产410斤,亩均纯收入670元,农场涌现出了许多植棉大户,如周建云、周海云,纯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畜牧业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005年,在保持原有奶牛饲养规模的基础上新增肉食牛、肉鸡、蛋鸡等养殖项目,肉食牛存栏已达126头,每头可获纯利1500元以上,肉鸡出栏1.5万只,蛋鸡存栏3500只,为发展壮大畜牧业开辟了新路子。
【二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2005年,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36套适应市场需求,主体为两层局部为三层的沿街商品房,并配套建设了相关基础设施,提升了农场发展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水平。棉桔杆加工、食用菌养殖等小型养殖加工业已达4家,为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路子。
【为职工办好事、实事】2005年,是职工群众受益最大的一年,年初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实事好事均得到了落实。支出60万元为全场在职和退休职工办理东营市城镇医疗保险统筹,加入黄河口镇合作医疗,建立应保尽保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争取资金15万元为农场离休干部修缮房屋,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投资3万元兴建两个露天娱乐场所和两个活动室,基本满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投资10多万元对全场的自来水、环境卫生、场区排污渠道进行了彻底治理,各分场都用上了简易的自来水管,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投资70万元修建工贸至一分场及总场小区内的柏油路3.2公里;投资7万元修缮了全场各基层单位的37个公共厕所。
【综合要务】(-)建立健全了工会组织。年初成功进行了工会换届选举工作,召开五届一次职代会,标志着农场的民主管理民主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转轨。
(二)加强信访制度建设,形成了重心下移,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信访案件由2004年的28起565人次下降到2005年的6起126人次。
(三)加强了工作作风建设。机关工作人员早点名和每周的中层干部工作展现会是农场雷打不动的制度,机关各科室的工作职责、任务指标、服务内容等装裱上墙,并建立了与工资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了干部队伍管理的制度化、效能化。
(四)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常抓不懈。年初投资2万元更换了微机,配备了相应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了微机管理措施,已连续8年在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考评中获得一等奖。
(五)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场容场貌得到了改观,和谐场风正在形成。2005年,下半年,组织进行了全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和提高。土地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得到进一步细化量化和规范化,综合协调和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六)引入市场机制。在2005年的土地承包和商品房销售中,农场采取了走市场路子的办法,公幵、公正、公平地进行了招投标,达到了效益最大化,土地承包增收30多万元,商品房销售增收27万元。市场机制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杜绝了各种不正之风,取信了职工。
(七)以人为本办实事,抓稳定。职工事无小事,对每一个职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认真落实和办理。小小的厕所修缮,引起了全场职工强烈的共鸣,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促进了农场的和谐建设。农场退休人员多,为使他们充分发挥余热,场里专门成立了老年协会,对他们关心的生活、娱乐等问题给予了较好的解决,让他们老有所图,不仅稳定了该群体,而且增加了农场的稳定力量。
(八)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农业为了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克服农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现状,总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如鼓励利用农场原有设备房屋建设小型加工业的政策;鼓励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鼓励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如扶持资金2.5万元启动的肉牛养殖收到了良好成效,年底就增利润近20万元。3000亩的棉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对植棉户引用优良棉种给予资金补贴,为农场增效职工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加强队伍建设。农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头绪多任务重,许多工作是全场性的,工程量很大,如土地开发、商品房建设和销售,以及禽流感防控工作等,农场充分发挥了各单位之间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各项任务均完成得非常出色,凝聚了人心,树立了新形象。建立了机关干部深入一线的工作机制,采取科室长包基层单位的做法,不仅指导基层单位的经济建设,而且负责帮扶贫困家庭户,加强了同基层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干部队伍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对全场性尤其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或工程,如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缴纳、办公楼建设、商业街改造等都经过了职代会讨论,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了职工献心农场、发展农场的积极性。
(刘福伍)东营市畜禽良种场【概况】2005年,东营市畜禽良种场面对宏观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农场系统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在市场竞争中抢抓机遇,在克服困难中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农场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建场以来的五个亮点:经济总量增加多、经济质量效益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秩序好、职工群众精神面貌好。在工作中突出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把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作为农场振兴的根本方向,进一步完善“两费自理”的经营办法,建立和完善产、供、销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职工的经营自主权,确保他们的资产所有权,促进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和膨胀。(二)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借助外力,把土地资源、滩涂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职工群众的需求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尽心尽力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四)以“构建和谐农场”为主线,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以平安、稳定、和谐、文明为目标,营造安居乐业、奋发向上的软环境。
【农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全场实现总产值52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38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比增长23.42%、15.80%和16.75%。其中,一、二、三产业总值分别达到1500万元,2700万元和10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3%、12.5%和15.2%。棉花总产量1500吨,水产品总产量900吨,牛羊存栏量1100头(只);家庭农场、牧场、渔场不断发展壮大,达到105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30万元,同比增长36.13%。
全场民营经济活力增强,个体工商户达到43户,私营企业17家,其中固定资产千万元以上的1家,百万元以上的5家,十万元以上的11家,上缴税金增长29.46%。
【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2005年,在土地招商、滩涂招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引进北京客商的奶牛饲养及乳品加工项目,淄博客商的海边观光旅游项目和当地农民的酿酒项目各1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34.6万元。
【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5年,向农业部审报的“东营垦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技术专家组验收,并领取了证书。投资30万元,对对虾养殖基地进行了设施改造和维护,提高了建设标准,改善了生产环境。同时,还实施了国家农业部门扶持的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和2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此外,投资20万元,修建场区柏油路4000米,投资5万元,改造自来水管道5000米,解决了职工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内部改革不断深入】2005年,在机关工作人员中推行“一职双岗”,领办和创办实体公司,以私营企业为主,兼做场机关的岗位工作,形成“公司经理兼科室长”的双轨模式,增加个人收入,为职工发家致富做示范、做表率。机关人员已兴办起水产养殖、农业科技服务,苗木、种子和小化工等11个实体公司,正在拓展发展空间,走向市场。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2005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牢牢把握“一条主线、两个防止”的总体要求,始终立足于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重实际求实效,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场58名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开展谈心活动百余人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8条,开展了“让党旗在心中飘扬,让党性在岗位闪光”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写出了党性分析材料和个人整改措施,制定了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坚持边整边改,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加强,全场各项工作呈现新的局面。
(卢方明)